说真的,别再万物皆“科技与狠活”了。
作者:公开课白小哲
来源:网易公开课(ID:open163)
“我一勺三花淡奶,一勺浓缩羊膏,汤变白了,肉味也有了,纯纯的科技与狠活。”
最近互联网上爆火的梗,非“科技与狠活”莫属。
所谓的“科技与狠活”,其实就是食品添加剂的代称,这些熟悉又陌生的化学成分,成了不少人的“心病”。
随着关于食品添加剂的系列视频爆火出圈,人人都化身成了“科技与狠活”鉴定家。
食品添加剂如此神奇,只要精心调配,三分钟就能还原出“五星级酒店大厨的味道”。
当人们对食品添加剂如临大敌,看配料表成了现代人的必修课,一桩陈年“冤案”却浮出水面:
曾被污名化“全是添加剂”的莲花味精,配料表居然干净到只有小麦。
就在不久之前,一篇有关谣言和辟谣的文章里,也有人提到了莲花味精:
“假话讲多了就变成真话了,莲花味精厂就是被谣言干倒的。”
我国曾经的味精大王,究竟是怎么没落的?
被全民抛弃的莲花味精,到底是不是“科技与狠活”?
01
那莲花味精有多火?
事实上,莲花味精曾是家庭餐桌上妥妥的“C位”,也是几代人的共同味觉记忆。
上世纪80年代,物质条件尚不富足,莲花味精的诞生,让普通的食物也能变得美味。
只需在烹饪时加入几粒味精,就能瞬间激发出食物的香气,鲜香扑鼻。
九十年代,“莲花味精,味道无可替代”的广告语影响了千家万户,家庭餐桌上少不了味精的身影。
1997年,莲花味精产能已达年产12万吨,产值也从945万元飙升到了22.3亿元。
最辉煌的时刻,莲花味精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达到了45%,这意味着每两个中国家庭中,就有一个在使用莲花味精。
不仅如此,莲花味精还远销海外70余个国家,味精产量居世界第一。
1998年是莲花味精的高光时刻,莲花味精正式在上海交所挂牌上市,作为“中国味精第一股”登陆资本市场,一时风头无量。
在工厂所在地河南项城,人们都以能进入莲花味精厂工作为荣。
莲花味精可谓是“出道即巅峰”,只可惜这种风光并没有持续多久。
上市后,它逐渐不复往日辉煌,并且近些年不是一般地惨。
时间来到2019年,昔日的“味精大王”,由于连续两年亏损,被正式实施退市风险警示。
债务缠身之下,员工停薪留职,味精生产线和附属车间停产,主要在建工程也停止了建设。
尽管最终通过重整收益、甩卖旗下亏损子公司等操作,莲花健康得以在一年后扭亏为盈,但股价却再也回不去了。
莲花味精市场份额也在被挤压,2021年,莲花健康在味精市场份额中的占比仅有4.92%,缩水了近十倍。
如今,你很难在超市货架上看到莲花味精的身影,取而代之的是鸡精、日式酱油等新式调味品。
莲花味精很难在超市里买到了曾撑起调味届半边天的莲花味精,就这样被人们慢慢遗忘了。
作为行业龙头的莲花味精,何以至此?
一切都要从味精被污名化说起。
02
被污名化的味精
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钠,这是一种能产生“鲜味”的物质。
作为“酸甜苦咸”之外的第五种味道,鲜味更加让人难以捉摸。
1908年,日本东京帝国大学的化学教授池田菊苗,在妻子做的海带黄瓜汤里尝出了一种特别的味道。
他将这种味道称为“旨味”,也就是我们所说的鲜味。
池田菊苗迅速对食材进行了研究,最终在海带中提取到了一种化学物质——谷氨酸钠,并命名为“味之素”。
这种“味之素”漂洋过海传到中国,就成了曾经家庭餐桌上的“味精”。
味精的鲜度极高,溶解于3000倍的水中仍能被辨出“鲜味”。
炒菜出锅前,稍微加一点味精,就是作弊般让菜变得更好吃的秘诀。
但就在这种神奇的“鲜味” 备受追捧之时,“吃味精致癌”、“吃味精掉头发”、“味精吃多了会变笨”等江湖传言不胫而走。
相亲相爱一家人们互相提醒,不少人对味精如临大敌。
那么事实真的如此吗?
首先,味精并不是一种食品添加剂,而是用粮食为原料经发酵提纯的谷氨酸钠结晶。
现代的味精一般使用淀粉或大米之类发酵制成,和米酒、陈醋的制造工艺类似。
“味精致癌”的传言,主要是由于味精加热后会产生焦谷氨酸钠,当时人们认为这种物质对人体有害。
味精在100℃加热半小时,的确会有0.3%的谷氨酸钠会生成焦谷氨酸钠。
但是,大量科学研究已经表明,焦谷氨酸钠不会对人体健康产生影响。
1973年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专家联合组织规定,味精的每日建议摄入量为0mg~120mg,一个成年人每天最好不要摄入超过6克的味精。
1987年和2004年再次评估后,世界卫生组织将安全摄入量改为“无需限制”。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也认为,在现在的使用量、使用方法条件下,长期食用味精对人体没有任何障碍。
但这些澄清并没能挽回味精的声誉,在“味精致癌”、“味精是添加剂”的谣言之下,味精市场开始萎缩。
与此同时,新兴的鸡精开始成为厨房新宠。
自2014年来,我国鸡精(鸡粉)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到2018年市场规模为38.98亿元,同比增长44.85%,且一直呈上涨趋势。
市场占有率提升的同时,“鸡精更健康”的说法也流行开来。
事实上,鸡精配料表的第一位,就赫然写着“味精”。
作为复合调味品,鸡精的主要成分是味精和盐,还有少量食品添加剂。
比起配料表只有小麦的味精而言,鸡精的“科技含量”可能更高。
而莲花味精不仅配料表干净,甚至还有“绿色食品”的标志。
这意味着莲花味精“产自优良环境、按照绿色食品标准生产”,是优质的食用农产品。
由此看来,将味精称为“最纯洁的调味品”,一点都不为过。
03
别再万物皆“科技与狠活”了
如今看来,被误解多年的莲花味精没有任何添加剂,并不是“科技与狠活”的产品。
但添加了食品添加剂的食物,也不一定不健康。
根据我国《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可使用的食品添加剂有 23个类别,2325个品种。
其中包括1870种食用香料和等同香料,38种不限量的食品加工剂,417种限定使用条件的酶制剂和其他制剂。
食品添加剂能影响食物的色、香、味,改善口感,还能延缓食品腐烂,提高食物的品质。
事实上,食品添加剂并不是“洪水猛兽”,配料表复杂,也并不意味着食品不安全。
天然香蕉的配料表,一眼望去也非常复杂真正需要人们担心的“科技与狠活”,有着另一个名字——“非法添加物”。
从三聚氰胺、苏丹红到瘦肉精,这些在食品安全新闻中常见的物质,其实都属于非法添加物。
无论是味精还是新型调味品,都因为“食品添加剂”承担了许多偏见,背上了莫须有的锅。
前文提到能让白水瞬间变成“牛骨汤”的三花淡奶,其实只是一种普通的奶制品;
一勺烹出浓浓香味的“浓缩羊膏”,也和我们日常中使用的“浓汤宝”类似。
让人厌烦的不是添加剂,而是不良商家用添加剂冒充“熬制高汤”来欺骗消费者,以及用非法添加剂损害人们的健康。
只要在正规渠道购买正规产品,那么就不用过于担心食品安全的问题。
认真了解食品安全相关的科普,坦然面对食品添加剂的合法应用。
与其过度关注所谓的“科技与狠活”,不如认清食品标准,接受被科技改变的生活。
写在最后: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