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博士出家当和尚,父母下跪哀求仍不为所动,16年过去,他后悔了吗?

清华博士出家当和尚,父母下跪哀求仍不为所动,16年过去,他后悔了吗?
2024年05月25日 16:00 等等注销了

为心灵找一份安全感,

也是一种上进。

 01 

2007年,27岁的张明光拿到了

清华大学的博士学位证书。

出身寒门的他,

跋山涉水了20年,

才走到这一天。

毕业后,张明光凭借优越的学历,

毫不费力地找到一份高薪工作,

也开始与女友谈婚论嫁。

但好景不长,

不到一年后,

张明光突然做出了一个决定:

出家当和尚。

一意孤行的他,

不顾女友的泪水和劝阻,

无视父母的下跪和哀求,

毅然决然地踏进了龙泉寺的大门。

寺中岁月倏忽,

十六年恍然如梦。

如今的张明光,后悔了吗?

 02 

1980年,张明光出生于河南商丘。

家中三个孩子,

他排行老二,

上有哥哥,下有妹妹。

父母靠着干农活养育三个孩子,

日子过得非常拮据。

但幸运的是,

张明光从小就十分懂事,

更是在学习上表现出了惊人的天赋。

虽然出身农村,

但他父母懂得读书才有出路的道理,

见小儿子这么聪明,

便尽全力供他上学。

在父母望子成龙的期盼之下,

张明光一日日长大,

成绩在同龄人中遥遥领先。

可是父母务农的收入

无法支撑三个孩子读书的开销,

为了让最有希望的张明光读下去,

哥哥和妹妹先后退了学。

从那以后,

张明光没时间去思考自己想不想要,

只能按部就班地中考、高考,

一步步走出农村。

拿到清华大学录取通知书那天,

张明光成了“全村的荣耀”,

左邻右舍提起他都是赞不绝口。

父母也觉得孩子有出息,

总算是有了苦尽甘来的盼头。

 03 

考上清华的张明光却半点也不敢松懈。

在清华,状元一抓一大把,

会读书不是什么稀罕事。

张明光学的专业是工程热物理学,

热门理工科更是人均学霸,

他在这里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但压力也是动力。

凭借惊人的毅力,

张明光求知若渴地钻研,

最终一路攻读到博士学位。

有清华博士的头衔做敲门砖,

毕业时后的张明光走到哪都是香饽饽,

很快就找到了一份高薪工作。

人生走到这一步,

张明光已经完成了“逆天改命”,

成了亲朋好友眼中的人中龙凤。

但工作了半年左右,

张明光的思想却发生了巨变。

也许是因为无法适应工作中的人情往来,

也许是这么多年的苦学压力开始反噬,

总之,张明光在迷茫和困惑中,

决心向佛学求一个答案。

 04 

决定在龙泉寺出家的那一刻,

张明光没有给家人一丁点准备时间,

就突然告诉他们:

我要当和尚了。

女友无法理解,

哭着劝阻过他,

可张明光不为所动。

老家的父母听后更是如闻晴天霹雳,

连夜赶往北京,

想找儿子问个究竟。

当时,张明光已经在龙泉寺削发为僧了。

为劝儿子迷途知返、早日还俗,

一把年纪的父母甚至下跪哀求他。

看着父母老泪纵横的面庞,

张明光心有不忍,

却不曾有过半点动摇。

他劝慰父母:

“做人要有自己的想法,不能盲从。”

其实,张明光研习佛学,

并非父母以为的一时冲动。

成长路上,

张明光一直像个不知疲倦地机器,

披星戴月地用知识武装自己,

也取得了世俗意义上的成功。

但他并不认同自己接受过的教育,

他说:

“教育是把人点燃。

凡是看到,皆是希望。”

没有被点燃过的张明光,

精神上有着巨大的空洞。

高薪的工作可以改变贫困的现状,

但无法弥补他内心深处的空虚。

 05 

步入社会以后,

张明光甚至开始莫名其妙地

出现焦虑和愤怒的情绪。

在这种时刻,

佛学总能带给他最深的安心。

可外界无法理解张明光的决定,

一时间舆论四起。

那段时间,“不孝”、

“迂腐”这样的骂名,

纷纷朝张明光涌去。

但张明光早已超然物外。

踏入龙泉寺大门那天起,

他就放弃了“张明光”的身份,

成为了“贤清法师”。

任世人谩骂痛斥,

他只伴青灯古卷。

可是,他留在尘世的父母,

却要替他承受数不清的同情、

讽刺或者嘲笑。

张明光的同学曾评价他:

“虽然个人选择与他人无关,

但他的选择未免有点自私,

连父母的生活都没点亮,

谈不上成功。”

 06 

16年后的今天,

人工智能时代已然到来。

现在的我们,

比任何时刻都更需要确认自我价值,

确认自己有超越数据和算法的,

无法被机器取代的价值。

因此,张明光当年一心向佛的决定,

也迎来了口碑逆转,

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他的做法表示理解。

更重要的是,

张明光和父母的关系缓和了很多。

如今,老两口空闲的时候,

还会去寺庙里陪陪儿子。

这些年他们看着孩子脸上笑容越来越多,

不再似读书时那般心事重重,

心里也觉得宽慰。

 07 

这几年“龙泉寺”火成了网红寺庙。

因为这寺庙里的“研究僧”含量太高,

推翻了大家对“寺庙”的刻板印象。

以张明光为例,

毕业于清华理工科的他,

将自己学习到的现代管理理念,

应用到了寺庙管理中,

将龙泉寺的运营制度规范化,

香火也越来越旺盛。

他还善于利用新时代的传播方式,

借用新媒体等途径传播佛法智慧与学识,

开展国学讲座,让更多人领会佛法的精妙。

像张明光这样的“身怀绝技”之人,

在龙泉寺可谓俯拾皆是。

 08 

助力龙泉寺走红的那位网红法师,法号贤信,

毕业于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系,

曾是一名不折不扣的格子间码农。

现在,他牵头打造了龙泉寺的信息中心,

开发了聊天机器人“贤二机器僧”,

还运用大数据整理藏经名录,

省时又省力。

最受年轻人喜爱的法师贤书,

本名刘书宏,

在寺院里负责动画和漫画制作。

他出家之前曾是一名作家,

还经营了一家广告公司。

他的出版作品《盲流》、《半路出家》

给无数读者带来了温暖和安慰。

此外,龙泉寺的监院贤立法师,

负责寺庙的工程建设,

曾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教授。

贤律法师,本科毕业于南开大学,

硕博连读于北京大学,

专长是用量子力学阐释佛法。

 09 

这些身怀绝学的“扫地僧”,

为佛学注入了时代的活力。

其实,在如今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

越来越多年轻人成为玄学的拥趸者,

并不是一种偶然。

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只是逃避现实,

更多的是时代在推动着我们向内求,

让自己的精神与灵魂有处安放。

就像余华老师说的:

“年轻人上香也是一种上进。

就想自己命运里边,

是不是还有一种美好的东西在前面等着我,

证明他还有上进心。”

在这个未来充满不确定性的当下,

我们能怀揣着希望的火种,

为心灵找一份安全感,

本就是一种上进。

但请永远记得,

在做出任何选择的时候,

不要以伤害最亲近的人为代价。

心之所向,素履以往。

在不伤害他人的前提下,

我们都可以追求自己想要的人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