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可能是今年年底最让人唏嘘的一则新闻。
据12月9日,山东青岛市公安局李沧分局发布的一则警情通报——
一名外卖员在刚刚过去的12月5日22时许,经抢救无效死亡。

根据网传监控视频,双方疑因不许骑车进小区发生口角。
之后,保安突然从腰间掏出一把刀具向外卖员捅去。
过程中,外卖员前胸、腹部、背部均受到刺伤。

小区保安员为54岁的赵某,外卖员为32岁的李某。
保安捅伤了外卖员,被民警当场抓获。外卖员不治身亡。
随着这起刑事案件的剥丝抽茧,更多让人意想不到的消息浮出水面。
根据网络综合消息,这名年轻的外卖员,来自吉林省延边,是朝鲜族自治州延吉市人。
还曾被家人寄予重望,借来百万送他去澳洲留学。
他的人生无疑经历过多番坎坷和磨难。
然而如今,一切都随着这起意外悲剧戛然而止。
01
外卖员李,是家里的老大,下面还有一个正在读大学的弟弟。虽然曾去澳洲留学,但家庭条件并不富裕。
父母年近60,父亲在一家饭店打工,母亲做保姆,两个人一个月的工资加起来,将将7000多块。
为了让儿子去留学,两人不惜外债也要托举孩子。
高中一毕业,就送李去留学,读的是心理学。留学过程中,李还曾因为缺钱,休学了一年。
留学前前后后花了一百多万,其中至少一半是家里借的钱。
好不容易完成学业,李在澳洲工作了两年,后来决定回国创业。

大约五六年前,李回到国内,开始将想法付诸实际。
然而理想丰满,抵不过现实骨感。
李喜欢做木工,可无论是自学编程想做APP卖自己热爱的手工家具,还是尝试做自媒体,李一直没有做出成绩。
一个月前,李来到青岛,原本是想跟着家里亲戚做点生意。
之所以做起外卖员,或许是短期内缺钱出于补贴生活,也或许是出于什么其他原因。
无论如何,谁也不会想到,做外卖员,会让他丢了命。
02
小区保安为什么捅了外卖员?
根据媒体报道,双方此前就曾因为骑车进小区送买卖额的事情发生过冲突。
保安放骑手骑车进小区,一次会被罚款50元。
对于外卖员而言,小区楼栋多、脚程远,也是客观问题。争分夺秒的这个行当,时间是他们最耽误不起的。
即使双方矛盾客观存在,但常人也不会因为这个事就冲动捅人。毕竟法治社会,后果完全可以预见。
从这个层面而言,该保安持刀捅人,高度怀疑有情绪过激等问题。

媒体描述的监控视频里,有个细节,外卖员李在失去反抗能力后,该保安仍在继续凶残地刺向外卖员,直到被周围人强制拉开。
可见当时情绪相当上头。
据描述,李原本是个谦和有礼、热爱生活的人,硬要骑车进小区,大概是出于小区客观因素送外卖赶时间。
这样的悲剧本不该发生。然而紧张情境和过激行为下,酿成了无法挽回的悲剧。
小区保安无疑该被严惩,为自己的行为付出终身代价。

而李作为一名留学生,还未来得及展开的一生,就这样提前关上了大门。
他的背后,不惜借钱奋力托举他的父母,不仅再看不到孩子的前景,还剩下至今也没能还完的债。
03
很多人看到这里,或许想感慨。
父母外债送孩子出国留学,换来的却是这般悲剧光景。这样的父母,太傻了。
众所周知,留学对于普通家庭而言,原本就是笔巨额开支,澳洲的物价也没有任何优势。
何况李读的还是就业面并不广的心理学。
这样郁郁“不得志”的一生,背着沉重的债务,值吗?

值得不值得,或许只有李本人有资格来发言。
但到底要不要砸锅卖铁送孩子去留学,其实早就是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
一个负责任的建议是,不要跨阶级的送孩子去留学。
一方面这样送出国的孩子自身压力极大。
除非是可以靠自己申到奖学金,也确实极有学习天赋的孩子,否则就意味着需要承受学习、生活、道义上的三重压力。

另一方面,回报极有可能不成正比。
放眼国内,现在的学费通常一年也就几千块的样子,大部分家庭还是能掏得起的。就算没钱,也还有国家助学奖学金。
但留学的性质不同。澳洲一年的学费加生活费,少说也要30万起步。
中国有多少中产家庭每年能掏得起30万人民币,送自己的孩子去读大学?
如果一个孩子的家庭不行,孩子也不是那块料,非得赶鸭子上架送孩子去留学,最后的结果可能就是,花了很多钱,也没有收获好的结果。

再从选专业方面来说,为什么去年以张雪峰为代表的讲师,几度火出圈子?
对于中国学生和家长来说,以前很多人没有这样的提前规划意识,但现在随着信息流的普及,人们的相关意识在提高。
选对专业有时候比选对学校更重要,前者和职业规划有更深的联结,找工作时有极大助益,可以让孩子少走冤枉路。
李留学所修心理学,是出于自身兴趣,还是出于offer到手的难易程度,我们无从得知。
但从客观事实来看,毕业后,国内已知的从业经历中,李没有尝试和心理学挂钩的工作,而是尝试了更多看似易火易变现的渠道。
实则这些渠道都已经很拥挤,想出圈并不容易。
04
最后回归外卖员的职业本身。
李愿意在几年创业失败后脱下孔乙己的长衫,做名外卖员,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都没什么错。
靠劳动赚辛苦钱,天经地义。被讨论更多的“被困在算法里”,是行业短期内无法逆转的现状。我们能做的,是给予外卖员尺度内的更多宽容。
让外人更为唏嘘的,无不是他身上曾有的“留学生”的标签,以及父母借钱供他澳洲留学的经历。
即使到今天,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留学生三个字依然意味着多金,爱玩,忽略了很多留学生的真实境遇。
留学断供的例子,其实也不胜枚举。

有人上着上着学,家里没钱供了;有很多人边打工边留学,努力给家里减负。
也有很多人像李一样,曾被寄予厚望,后又归于平凡。
或许无数中产奋力托举孩子这件事本身没有值不值得,而是出于本能。
他们本能的希望,孩子能够拥有比自己更好的人生。
然而李被断送的人生,就此戛然而止。


财经自媒体联盟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