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医疗生态的底层逻辑:一场长期主义者的胜利

平安医疗生态的底层逻辑:一场长期主义者的胜利
2020年09月26日 09:00 大猫财经Pro猫哥

● 平安好医生服务3.46亿用户,连接全国近万名专家、11万家合作药店、4.9万家合作诊所,日均咨询量达83万

●  平安智慧医疗覆盖全国约90个城市,并成功布局海外市场,赋能约2万家医疗机构和45万名医生

●  通过平安智慧医疗产品服务,影像诊断耗时耗时从15分钟降至15秒内;通过赛飞平台助理医疗算法研发效率提升5-8倍……

9月22日,中国平安在深圳举行投资者开放日活动,首次对外全面披露平安医疗生态圈战略。在联席首席执行官陈心颖、平安好医生首席执行官方蔚豪、平安智慧城市联席总经理高孟轩、平安集团首席医疗科学家谢国彤介绍下,一张医疗生态蓝图全面展开,越发清晰。

而他们披露的详细数据直观展现了平安医疗生态圈惊人的力度、速度、广度,让平安打造医疗生态圈看起来像是一场短跑冲刺,但其实这是一个长跑,甚至是接力跑的故事。

01

过去二十多年,中国互联网公司携技术和流量优势,颠覆了无数传统行业,阿里、腾讯、美团、滴滴等公司分别重塑了购物、社交、餐饮、出行等市场,奠定了该领域的巨头地位。

但是,现在国内仍有很多行业长期没有诞生一家巨头,这些行业在同一时刻显示出极为矛盾的特性:行业复杂且效率低,从业者和消费者体验差,却有着巨大的市场规模和增长潜力。

医疗产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整个医疗产业链庞大而复杂,可以说处处有痛点。在机构端,资源结构错配,数据孤岛多,导致医院等机构服务压力大;在医生端,全科医生缺口大、医护人员不足而基层医疗水平专业性欠佳,70%的医生每周的工作时间超过50个小时;在消费端,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一直无解;在支付端则存在医保支付承压、商保覆盖率低难题。

与此同时,医疗市场又是一个快速增长的万亿级别的市场。中国老龄人口数量占比12.6%,超过日本总人口,而亚健康人群则超过10亿,慢性病患者超过4亿。国内居民每年要拿出收入的10%用于自费医疗。这些因素驱动下,未来十年,中国医疗健康的市场新增量高达10万亿,到2030年将达16万亿。

面对这样一个极具诱惑力的市场,并不乏有雄心的探索者。但是,医疗产业痛点之间都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背后可谓一团乱麻,显然遵循以往“互联网+”的思维,单纯将线下服务迁移至线上的打法已经不能奏效。

一个深层次的逻辑是,以往互联网对传统行业改造只是面向消费者,而且具有标准化产品和成熟的产业环境,很容易通过互联网高频势能提升行业效率,完成行业重塑。所以,传统医疗行业至今都没有一个真正整合产业资源,提升效率的巨头诞生。

而经过多年谋篇布局,目前的平安拥有最大的互联网医疗流量入口,及领先的线下医疗服务提供方网络,且积累了领先的医疗科技,提前卡位新医疗赛道,成为最有潜力获胜的种子选手。

这一切的背后反映的是比“互联网+”更高维的“生态+”思维:平安根植于产业链进行深刻思考,将医疗产业看做一盘棋,战略上全面布局,战术上先逐个击破,再合纵连横,最终交织成一个自我循环的生态网络。

02

目前,平安建立医疗生态圈轮廓已经初露峥嵘,12个子成员单位星罗棋布,完成了用户、政府、服务方以及支付方的覆盖。

其中,平安智慧医疗服务政府端和线下医疗服务端平安好医生占据用户及线上医疗服务端平安人寿、平安养老险、平安医保科技、平安健康险服务支付端平安医疗科技研究院等提供底层的技术研究支撑。可见,平安医疗生态圈包括多家线上+线下的医疗健康相关公司,业务之间有效互补。

在这个阶段,平安各个子单位基本完成了生态圈“物”的标准化、“人”的职业化、“服务”的规范化改造,把医疗这个历史悠久的传统产业,变成了数字化的互联网产业,为它此后快速发展、走向生态奠定了重要基础。

陈心颖表示,“过去,平安医疗板块是在集团顶层设计之下‘分兵’突破,各家子公司各司其职。现在,在集团统一部署后,医疗生态圈战略升级,走向‘合进与闭环’,未来各成员的角色明确、齐头并进、相互协同,共同推进生态圈建设。”

站在新的起点,平安将从政府、用户、服务方、支付方、科技等5个方面发力构建医疗生态闭环。

具体到执行路径,一是横向打通,从用户端出发抓住用户流量,从支付端长臂管理机构,并赋能服务方,实现价值最大化;二是纵向打通,通过服务政府,撬动医院、医生、医药核心资源,并借助科技抓手,赋能生态圈成员,建立竞争壁垒。

在横向上,平安医疗生态圈以平安好医生为核心,覆盖用户、服务方和支付端,打通从用户流量导入到最终付费的整个服务环节,提升就诊全环节效率,改善医疗体验,实现用户价值最大化。

在开放日上,平安好医生还推出全新服务品牌"平安医家",以构建专业医患沟通桥梁为使命,致力于打造中国规模最大、模式最领先、竞争壁垒最坚实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后续将发力完善现有医生体系,推出创新产品等。

在纵向上,平安医疗生态圈以平安智慧医疗为核心,打造"四轮"战略,即服务机构、服务医生、服务疾病、服务药品,实现全面赋能,促进中国医疗体系高速运行。具体而言:

●  服务机构,即赋能卫健委管理,依托智慧医院核心系统,助力医院全面提升运营;

●  “服务医生”,帮助医院全面提升运营,智能辅助医生诊疗;

●  服务疾病,赋能公共卫生系统以应对流行病突发事件,赋能慢病管理以提升全民健康质量;

●  服务药品,助力药物研究管理。

最后,纵横交错形成的医疗生态圈与平安金融主业在获客、提升客户粘性、提高客均价值等方面产生协同价值。

截至目前,平安医疗生态圈覆盖了200个城市、1.8万医疗机构以及3.46亿用户。有数据显示,平安15%-20%的新增金融客户来自医疗生态圈。而且,使用医疗生态圈服务的金融客户AUM约10000元,而不使用医疗服务的客户AUM只有5600元,相差接近一倍。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平安只是行业基础设施的建设者和受益者,其实更是赋能者和开放者,通过从横向到纵向,把核心能力和优势开放出来,聚合更多从业者,形成推动行业升级进步的更大合力,逐渐建设成新医疗基础设施。

以医疗数据库为例,据平安集团首席医疗科学家谢国彤介绍,目前平安已经拥有疾病库、医疗产品库、处方治疗库、医疗资源库、个人健康库等五大医疗数据库。

●  疾病库包含约10万个疾病概念、42万疾病术语等;

●  医疗产品库包含18万份药品说明书、8.4万中药方例等;

●  处方治疗库包含15万条处方信息、3千万医学文献等;

●  医疗资源库包含50万中国医生信息、220万科研人员等;

●  个人健康库包含10亿诊疗信息等。

03

与一般的消费互联网不同,医疗产业系统极为复杂,痛点繁多,要真正重塑医疗产业,除了懂互联网,还要懂产业,就像DNA两条链缠绕在一起才算是拥有产业互联网的基因。

而平安是少有的两者皆有的公司,事实上其在医疗健康领域已经深耕了二十多年,经历了人身保险、医疗服务和医疗生态三个阶段,才形成了今日的医疗生态雏形。而在科技方面,平安早在2008年就成立平安科技,现在平安每年将营业收入的1%用于创新科技的研发,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前沿信息技术上斩获颇丰。

正是这种结合体让平安在过去20多年对医疗行业进行了从线上化到生态化的彻底改造,并形成了今天崭新的商业模型——平安医疗生态圈。透过这个生态圈看,平安已经不止是在运营企业,更像是要运营整个传统医疗行业。陈心颖指出,“医疗生态圈是平安集团的长期战略核心之一,经过在医疗健康领域20多年的耕耘,平安已是中国领先的医疗健康企业。我们希望通过构建医疗生态服务闭环,建立强大的技术壁垒,积极助力健康中国建设,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抓住市场发展机遇,创造更大的价值。”

要追溯生态圈布局的源头,战略、方法论、组织力都是表层原因,更为接近本质的是创始人马明哲的价值观,最后的产品、战略等都是底层价值观的衍生物。

从突破计划经济藩篱成立首家股份制保险企业,到国内首家引入寿险代理人制度,再到建立综合金融,再到探索金融+生态,可以说“难而正确”贯穿了马明哲的创业史,这充分体现了马明哲的长期主义哲学。用马明哲的话说就是,“我如果只做今天平安要做的事,那平安就没有明天。所以,只有做明天的事情,平安才有明天。

打造医疗生态圈注定是一场长期战役,但马明哲坚定地选择长期利益,做“正确”的事情,不走捷径,不受短期诱惑和繁杂噪音的影响,回归商业本质,十年如一日地坚持解决医疗系统痛点,为用户、社会创造价值,才有了今日蔚为大观的平安医疗生态圈。

互联网下半场是产业互联网和产业数字化的竞争,归根结底是短期主义与长期主义的竞争。实际上,拉大时间观察尺度就会发现,只有坚持追寻长期主义,持续探索和创造价值,企业才会享受时间复利的馈赠。解决用户痛点的难度决定了竞争壁垒的高度,马明哲用二十多年时间积累堆积出来的壁垒高度和厚度,已经很难被超越。

正是在传统医疗领域出现了马明哲这样的长期主义者,中国医疗健康产业或许将快速进入一个新纪元,未来更加值得期待。

头图| Ritomm

排版| Seagull

转载/猫大白(dmcjkaibai)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