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杨建成:餐饮界来了一名实用型技术狂人

对话杨建成:餐饮界来了一名实用型技术狂人
2025年01月10日 10:00 经理人助手

“研发并不都是高光时刻,大多数是枯燥无味的,但不断有客户通过机器人跑通财务模型,这就犹如一束光,让我们有毅力坚持下去。”从研发生产到PMF的实现,橡鹿科技也遇到几次“卡脖子”难题,比如行业供应链水平无法与客户的需求相匹配、早期探索的使用场景并不能真正发挥AI炒菜机器人的作用等,但所幸靠着几次关键的战略决策,以及实打实的出货量验证,橡鹿科技正走在“对”的路上。

“厨艺里有个非常重要的烹饪工序叫‘挂糖色’,这个工艺对AI炒菜机器人非常难,因为在糖下到油里的那几秒非常关键,既要把糖色上得很均匀,又要不煳,还要做到味道恰到好处,这时就必须依赖我们独特的AI控温技术。

为了研发挂糖色所依赖的AI控温技术,我们累计炒制了4吨辣椒炒肉和3吨西红柿炒蛋。”

在2024中国快餐产业大会上,北京橡鹿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橡鹿科技)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杨建成受邀参加,发表了《未来十年,AI会如何介入餐饮生产环节》的演讲,其中就提到了这样的小故事。

“两会”期间橡鹿科技AI炒菜机器人作为新质生产力被关注;2024年8月被科技媒体誉为“中国AI厨王”,它首次展示的人机图灵测试被网友热传;10月再次发布两款行业顶级配置新产品;2024年年底这位“现炒盟主”又号召了300+餐饮品牌倡议现炒,只为消费者吃得更好;截至目前,其2024年销售量已经超过其他玩家的总和……橡鹿科技虽然还是一家处于Pre-A轮的公司,但其市场地位已经在行业中得到认可。

从0到1的探索

为了让AI炒菜机器人达到更高水平,橡鹿科技在研发比如加热、投菜投料、搅拌模组等功能,需要不断重复、反复测试与验证。“这其实跟科研非常像,研发过程都不是那么‘短平快’看见效果。实际我们在科研的这条路上走了很久了,我们做了十几款机器人产品,这可能是大家都没有想到的。”杨建成在接受《经理人》采访时说道,“科研就是尝试了100种可能性,甚至你都不知道哪一种可能性是对的,只有通过不断地试错,即使尝试了99种,可能第100种成功了,也可能没成功,科研其实没有那么多高光时刻。”除了橡鹿科技创始人,杨建成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北京大学微米/纳米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在AI炒菜机器人这条研发道路上,他是“痛并快乐着”。

北京橡鹿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创始人兼董事长杨建成

“我们行业具有集成商的特点,其中要用到非常多技术,如流体技术、温控技术、电磁技术、运动控制技术,甚至工业化的机械生产制造技术,这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横跨多个学科的行业,它的属性甚至从第一产业扩展到第二产业、第三产业。”

杨建成对记者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懂烹饪,必须懂机械,又必须懂算法,还得像互联网一样,非常注重机器的‘傻瓜化’体验,所以在创业过程中很大的一个挑战是在产品生命周期的早期,客户是否愿意一起配合打磨产品,探索出更细致的应用,并且在局部场景里实现非常好的商业化落地”。比如目前已经完全扎根的快餐行业,许多头部企业,几乎为橡鹿科技的客户,而在早期橡鹿科技依赖于这些大客户给予磨合和适配的时间,使得PMF(Product-Market Fit,产品市场契合)能顺利实现。

杨建成认为,厨师是一个十分消耗体力和健康的职业。当前我国餐饮行业中,企业需要承担的后厨人力成本非常大,因此,餐饮行业亟需新的生产力来推动行业的升级。而AI炒菜机器人,切中的就是餐饮企业关于降本增效的需求。

冲破“卡脖子”的供应链

在发展初期,供应链体系不完善是橡鹿科技遇到的另一个大挑战。因为早期行业规模不大,需求小,AI炒菜机器人所需要的零配件等相关产品很难满足,不少企业“不愿意”生产定制化的供应链产品。橡鹿科技“被迫”开始走“集成化”道路,“这是非常艰难和痛苦的,”杨建成表示。

因此,橡鹿科技只能在一些关键器件上做到自研自产自销,这反而倒逼其自研了300多项行业核心技术。“比如运动控制检测体系、电磁加热检测体系、温度检测控制体系、烹饪传热体系设计、烹饪流程设计等,通过这些技术进一步降低了我们早期对供应链的依赖。”

AI炒菜机器人不是一个新物种,但为什么在过去十年里普及率和渗透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高,直到近两年才开始爆发?

“首先这和市场的供给和需求有很大的关系,最主要的是供给问题。”杨建成说道,“其一,早期的炒菜机,无法实现规模化的稳定性和一致性。其二,商业交付后服务不到位。商家买回一台炒菜机后,很多炒菜机企业没有遍布全国的售前售后网络,导致没有良好的SOP(标准作业程序)让商家拥抱生产工具。其三,设备的质量和交付的质量成本较高,无法满足商家降本增效的需求。”

如今,在橡鹿科技等越来越多企业的加入下,AI炒菜机器人的发展迈上了新台阶,它不仅能够解决烹饪过程中品质和效率问题,也使得行业的研发效率、生产过程、产品质量与市场拓展均出现了提升和优化。

事实证明,早期炒菜机器人供应链发展水平的掣肘也并非坏事,这反而促成橡鹿科技研发出了七大核心技术与功能——AI控温、云储存、磐石机芯、游隼系统、行星搅拌、天工投料与不粘锅体。

从攻克行业瓶颈,独创自研机芯、保障产品出餐稳定性和一致性,从而达到大厨现炒级别的口感,到利用云储存技术满足商家一端研发多端使用的需求,再到打造专业的系统的客户成功服务体系,建立遍布全国的售前售后服务系统,进一步解决商家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橡鹿科技的“升级打怪”之路并不易。

“每一年橡鹿都会定出突破行业极限的目标,所以最开始作为业务部门,我们确实会觉得很艰难,但是随着每一位客户不断地在一家店、两家店、十家店跑通模型,验证我们的产品是有效的,且同时又能为老百姓带来更营养健康的现炒服务,想想这一切也都值了。”橡鹿科技客户成功部负责人曾说。

“黑灯”后厨构想

“犹如新能源汽车一样,手机制造商也能生产出非常好的汽车。”杨建成说,他认为只要行业具备明显的商业价值,必将吸引其他企业的涌入,甚至还有跨界企业,因此,“一家企业保持领先的秘籍,还是需要关注我们的客户,关注我们的产品,关注我们的服务能力,关注我们的组织发展,从各个方面构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例如,橡鹿科技在产品研发上,十分注重企业的迭代成本问题。“我们在做设计的时候,就会考虑到技术升级后企业的迭代成本,注重产品的模块化、标准化和可扩展性以应对未来的技术升级,避免给客户带来大规模的重构或替换。”

对于餐饮企业而言,炒菜机器人的应用,能否跑通机器人的财务模型、节约成本至关重要。因此,橡鹿科技目前发展的重点:“一是为它们增收增效;二是促进餐饮企业人力成本的优化。”杨建成表示,第一种在一些粉面粥铺场景上,通过AI炒菜机器人能实现零成本增加现炒菜品,从而每日增加近2000元的营收。另外的模型是,连锁企业对于厨师培训、管理、招聘难以及成本高的相关问题,通过使用美膳狮AI炒菜机器人,来减轻专业技能岗的人力短缺,减轻人力资源成本。

经过三年的时间,餐饮界对于橡鹿科技这位进入者也由原来的将信将疑,变成积极拥抱,其中杨建成技术型风格给了餐饮行业更多关于餐饮后厨的科技启示和想象,而这些曾经则被大多数餐饮创业者所忽视。

作为后厨科技的风向标之一,杨建成是如何看待中国餐饮产业链的科技变革?杨建成表示:“目前智慧工厂呈现的趋势和演化路程就将是后厨的演变路线,从自动化、到数据串联提升效率,从菜谱复刻到菜谱生成,再到进一步促进烹饪链条上其他环节的智慧化和自动化。我们判断未来中国后厨将无人化或者少人化的场景,把繁重的工作交给机器人,把创意留给人类,我相信这一天不会特别遥远。”

成为“新盟主”

“因为相信,所以看见”,从核心技术的研发,到产品的销售,再到满足客户实际应用的需求,杨建成带领着橡鹿科技一路探索,完成了从0到1的跨越。

提起以前研发与创业过程的艰辛,杨建成感慨道,“在美膳狮的研发过程中,我们需要很强的毅力才能够鼓励自己坚持下来,其中最主要的还是因为相信。我们坚信人类创造工具的本意,是希望能促进某个行业的发展,用先进的生产工具去完成人类不想干,干不了,或干不好的事情。”

“一个产品的初期,需要验证PMF,产品就要有社会价值。”杨建成提到,之所以锚定AI炒菜机器人,本质是因为这是一件对消费者有意义的事。国家卫健委相关数据显示,AI炒菜机器人所代表的现炒,蔬菜维生素 C 的平均留存率高出30%左右。在卫生方面,现炒也有着天然的优势。食材直接在厨房中进行现场处理和烹制,可有效减少中间环节可能带来的细菌滋生、交叉污染等风险;采用现炒模式的餐厅,因食物卫生问题导致的顾客投诉率远远低于其他类型餐厅。 

倡议现炒,让现炒发扬光大,符合绝大多数消费者的利益。在这种背景下,杨建成、乡村基董事长李红、兰湘子联合创始人陈波等作为主要发起人倡议成立中国现炒联盟。他们期望通过号召现炒,推动现炒的标准,让坚守现炒的人被筛选,赋予坚守现炒的企业应该有的商业价值和社会价值,从而让消费者吃得更健康。

“让消费者吃得更好,用科技让人们生活更美好,这是橡鹿科技的初心。”我们期待这样一位餐饮界实用型技术狂人,怀揣着理想主义情怀,带着橡鹿科技将中国传统后厨引领进“Robot + Food”的新时代。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