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养殖新机遇 联农带农有前途

智能养殖新机遇 联农带农有前途
2024年05月21日 05:52 南宁日报
偌大的蛋鸡厂房只需要少量工人就可进行鸡蛋的最后装箱出厂。本报记者潘浩 摄

  在位于江南区苏圩镇隆德村蕾德坡的江南华禽蛋鸡全产业链项目的蛋鸡厂房,一排排蛋鸡标准化养殖笼架有序排列,日常工作皆由智能网上系统自动完成,俨然一座现代化的蛋鸡“智能宿舍”。据了解,该项目通过引进先进的生产设备,实现蛋鸡养殖全流程自动化,促进蛋鸡养殖产业自动化、智能化、集约化发展。

  “喂料、饮水、调温等流程,目前已基本上实现了全程智能化操作。过去几十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现在只需要数人就能完成,不但省时省力,更降低了养殖成本。”南宁华禽实业有限公司总经理喻小芳告诉记者,在此过程中,员工只需定时观察鸡群、检查设备,不仅节约人力物力成本、减少人鸡接触、降低疾病传播风险、保障蛋鸡健康生长,还提高了产蛋量。蛋鸡的生长环境安全、干净、舒适,生产的鸡蛋品质绿色生态,在南宁市场上供不应求。

  记者在现场看到,随着机器的运转,鸡蛋通过传送带,从鸡舍传送到分拣车间内。数名工人将滚动的鸡蛋按大小级别进行分拣、打包、装箱,放置在仓库旁。这些新鲜的鸡蛋被成箱搬运上卡车,很快就可以出现在南宁市民的餐桌上。

  “项目计划建设15栋蛋鸡舍,全部建成投产后,年产鸡蛋约2万吨,年存栏商品蛋鸡约100万羽,配套年出栏优质青年鸡100余万羽;还配套生物有机肥加工厂1个,年可产出生物有机肥约10万吨,可实现年总产值约3亿元。”喻小芳介绍,目前已建成投产4栋全自动化蛋鸡养殖车间,共计存栏蛋鸡23万羽,日产出鸡蛋22万枚左右;今年6月,随着5、6栋蛋鸡舍正式投入生产,日产蛋量可达60万枚。“我们的初衷是让更多南宁人吃上健康安全有营养的生态鸡蛋。”喻小芳说。

  此外,项目还通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采取就业模式、订单模式和“七统一”的经营模式,由村集体成立合作社,发展农户作为合作社社员,由公司提供技术培训及服务,合作社统一进行管理,农户按照生态牧养模式参与蛋鸡养殖,鸡蛋通过合作社统一集中,公司进行保底回收,最终达到公司有产品、合作社有收入、农户有效益的三赢局面。目前,企业聘用固定工人27人、临时工人42人。“我们目前主要是以土地流转、务工、秸秆订单等形式带动当地群众发展。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我们将直接提供岗位120个,平均每人年收入可达4万至5万元。”喻小芳说。

  苏圩镇也多举措大力推进项目建设。苏圩镇党委副书记覃海龙表示,苏圩镇将继续落实领导干部联系服务重大项目制度,统筹整合相关资源政策和资金,推动重点重大项目加速跑,拓宽联农带农路径,不断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本报记者阮晓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