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活土地文章,小山村建起“大农场”

做活土地文章,小山村建起“大农场”
2022年01月21日 10:21 界面

走进青岛莱西市南墅镇东石格庄村,幼儿园、敬老院和健身广场一应俱全,一栋栋整齐的楼房矗立在道路两旁,远处的丘陵上搭建起一片片标准化蔬菜大棚,大棚里的工人们正在忙碌着将刚采摘的西红柿、彩椒等新鲜蔬菜打包装箱发往城市商超。合作社负责人吕洪海表示,现在忙是为了过年给社员们多发点分红。

据吕洪海介绍,目前村集体农场有700多亩,其中,发展果树种植500多亩,建设蔬菜大棚40个,种植的各类果蔬产品达20多种。农场坚持“六统一”管理模式,通过标准化生产确保了农产品品质优良,还获得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赢得了消费者的广泛青睐。为进一步提高产品知名度和附加值,农场还创建了“七彩东石”果蔬品牌。2021年合作社收入200多万元,村庄增加集体经济收入25万元,入股社员分红20万元。今年,全部果树将达到丰产期,合作社经济收入有望突破300万元,实现了集体、社员、村民的共同富裕。吕洪海表示,取得这一切成绩的背后都归功于做活了农村土地这篇“大文章”。

集中土地资源,找准乡村发展突破口。30年以前,东石格庄村村民大多以种植传统粮油作物为主,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耕种方式导致土地产出效益低下,村民生活年复一年“老样子”。2015年,经过村两委班子多番研究讨论并征求村民代表意见后,决定以“土地”为突破口,整合全村土地资源,成立全市第一个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合作社采取“保底收益+按股分红”的收益分配模式,将村民手中土地流转至合作社,合作社按每亩510元支付给社员流转费用即保底收益。合作社盈利后,净利润按照“三三四”比例进行分红,即:除去土地流转费等开支外,当年收益的30%利润作为土地流转户的分红,30%利润用于合作社运营及扩大再生产,40%利润归村集体所有。科学的利益分配机制将村民、合作社、村集体紧紧捆绑在一起,由此开启了“党支部+合作社+集体农场”的村庄发展新模式,即“东石模式”。

修复废弃土地,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由于历史原因,村庄形成了168亩的铁矿废弃坑,不仅污染了环境,还浪费了宝贵的土地资源。为了变废为宝,村党支部积极争取土地整理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将废弃矿坑复垦整理成耕地,入股到土地股份合作社。立足村庄土地特点,结合多年的果树种植传统,在市农业农村部门的帮扶指导下,合作社积极采用矮砧集约栽培、水肥一体化、疏花疏果、避雨栽培等现代种植技术,大力发展苹果、葡萄、桃子、梨等优质高效果品和设施蔬菜栽培。这一举措不仅拓宽了农场的经营范围,还增加了村集体收入。2021年,合作社果品总产量达到35万多斤,全部被端上北京、上海等大城市的餐桌。

盘活闲置住宅,提高村民生活质量。村子发展越来越好了,但是吕洪海还是不满足。为了进一步盘活利用农村闲置宅基地,提高村民的生活质量,他开始有了让村民住楼的想法。如今一栋栋高楼拔地而起,随之而起的还有村民对未来美好的向往。今年春节前村民陆续入住统一装修、统一供暖、统一供气的电梯楼,让“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美好愿景真正在这个偏远的小山村得以实现。随着搬迁新房,村庄还将利用腾退的宅基地陆续建设商业、民宿、宴会中心、颐养中心等经营性设施,通过出租或自营获得收益,不断壮大村集体收入,实现村民共同富裕。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