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假面下,企业抱着“熬死”对手的心态在坚持|再会SNEC

“繁荣”假面下,企业抱着“熬死”对手的心态在坚持|再会SNEC
2024年06月16日 18:39 界面

界面新闻记者|马悦然

“出现在这次展会上,是为了证明企业还活着。”

在SNEC PV+第十七届(2024)国际太阳能光伏与智慧能源(上海)大会暨展览会(下称SNEC光伏展)期间,一位参展商对界面新闻记者称。

6月13-15日,SNEC光伏展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召开。在上海各大交通枢纽,随处可见光伏企业的广告投放。

这次的展会场地“大”到日行万步只是起点,进入场馆也需要排队等候,如果驾车进出,在周边至少要堵车一个小时。

SNEC光伏展进场是人潮汹涌 拍摄:马悦然

SNEC主办方官方数据显示,此次展会展览面积超38万平方米,汇集了全球超3600家企业参展,预计观展人数超过50万人次。

看着人头攒动的会场,很难想象这个行业的利润率已经低到让大多企业处于亏损状态。

同质化严重、低价竞争让企业叫苦不迭,“内卷”、“竞争”成为这届SNEC展的高频词。

“无锡很多光伏企业都倒闭了,降价这么狠,就是要卷走那些小厂。”

一位参展商销售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称,看似热闹的SNEC背后,行业竞争压力陡增,“虽然组件还没有亏损,但也没什么利润可言了,主要是走量。”

“如果能活下来,要么是有稳定客户,要么是有品牌效应的大企业。”有参展商称。

而多位二三线小厂参展商对界面新闻称,多数时候抱着“熬死”其他公司的心态坚持着。

ST爱康(002610.SZ)的撤展,为SNEC光伏展带了一丝阴影。该公司正面临挤兑风波,股价已连续27个交易日跌停,已锁定退市结局。

但此前业内猜测债主来追债的情况,并没有在展会上出现,多数人仍抱着对新能源光伏行业的长期确定性来到这里。

“说没有利润,这么多人也钻进来了,还是抱着行业拥有长期确定性的心态。”上述销售人士笑称。

N型技术的狂欢,BC展品在增加

和往年一样,此次展会大多企业都携新品亮相。虽然展会涉及产业链各个环节,但备受关注的仍主要集中在电池和组件端。

如果说去年的SNEC,仅仅是N型技术的上台,今年则是N型技术的狂欢,新品已几乎再不见传统的PERC产品。

光伏电池技术至今主要经历了三代:第一代电池技术是2016年之前,为常规Al-BSF铝背场电池,背面沉积一层铝膜;第二代电池技术自2017年开始,为单晶P型PERC及PERC+电池;第三代电池技术包括N型高效电池技术。

N型电池技术路线主要包括TOPCon、异质结(HJT)、BC技术等。由于成本等优势,TOPCon已经成为当下主流。

但在本届展会上,一眼望去,很难看出各展品的差异,一排排陈列的多是TOPCon组件,其细小区别主要是集中在效率、瓦数或者版型上。

在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异质结(HJT)、BC等非主流技术新品更抓人眼球。

比如爱旭股份(600732.SH)基于ABC技术,推出了全球量产效率最高的“满屏”组件,量产效率达25%。其展台采用全屏设计,吸引了不少观众驻足。

爱旭股份展台。拍摄:马悦然

另一主推BC技术的龙头企业隆基绿能(601012.SH),推出Hi-MO X6别墅款光伏组件,没有栅线,组件发电功率最高可达450 W。

由于BC技术的栅线在背面,这两家的产品和一众TOPCon产品相比,显得更为美观。

市场上普遍认为BC是小众路线,难度和成本相对更高,目前真正实现量产的只有隆基绿能和爱旭股份,部分业内人士并不看好该技术。

在这届SNEC展上,悄然间越来越多的企业推出BC组件,以证明其技术储备。

电池老大通威股份(600438.SH),首次展出TBC组件,其效率24.62%,最高功率可达665 W。

TOPCon的坚定追随者一道新能,也展出了DBC黑曜组件。现场展台工作人员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公司也有DBC产品相关量产计划,可能在明年一季度,但如何推行视市场接受度而定。一家名为品诚晶曜的光伏企业,也发布了BC电池轻质组件。

一道新能DBC产品 拍摄:马悦然

和TOPCon相比,BC组件的效率略高。TOPCon组件效率多在22%-23%,该技术领域的老大晶科能源(688223.SH)本次展出的Tiger Neo系列66版型双玻组件最高功率达到650 W,发电效率突破24.06%,已具备20 GW+的组件产能。

本届展会上,企业们展出的组件功率也越来越大了,700 W基本成了标配。

天合光能(688599.SH)本次展出了其至尊N型720 W系列组件。其自主研发的TSHJ异质结电池,和THBC背接触异质结电池技术最高组件输出功率达760 W+。

通威股份、东方日升(300118.SZ)、协鑫集成(002506.SZ)、TCL中环(002129.SZ)等均有700 W以上产品展出。

东方日升在SNEC期间宣布,其研发的异质结伏曦系列组件最高功率达到了767.38 W。界面新闻记者注意到,很多二三线企业也都展出了700 W+组件。

东方日升异质结伏曦系列组件 拍摄:马悦然

在SNEC前夕,异质结HJT 740W+俱乐部产业峰会在上海举办,其会员企业达到14家。异质结依旧有不少追随者,使用这种技术的组件在700 W以上占领高地,除上述提到的企业,华晟新能源、高景太阳能、明阳光伏等均有700 W以上异质结组件亮相。

由于TOPCon占领着市场主流、BC讨论度高,异质结仍受制于老生常谈的成本问题。界面新闻注意到,暂时没有龙头企业重点押注异质结。除了效率博人眼球外,异质结在本次展会上的声音总体相对较弱。

“卷”细分市场,光储融合是趋势

这次展会较往年明显的变化之一还在于,企业新品愈发注重细分市场,且强调客户价值。

因为“粗放式”投放产品,已经无法满足当前光伏市场需求。在竞争激烈的现状下,除了百无聊赖的“价格战”,各家企业都想展示自身区别于他家的优势。

除了应用在户用、工商业分布式的产品、解决方案外,今年头部企业相继提出的防积灰组件、无主栅(0BB)组件等,也成为此次展会的重点展品之一。在场馆中,几乎走几步就能看到相关新品。

例如,晶澳科技(002459.SZ)此次推出了0BB组件产品解决方案以及基于Bycium+电池技术的单玻防积灰组件。该公司0BB组件解决方案增强了光吸收面积,降低了内阻损耗和入射角修正(IAM)损失,使组件功率达645 W,转换效率超过23.1%;单玻防积灰组件采用了抗酸性胶膜、低水透背板等材料,应用了防积灰边框等。

也有部分别处心裁的新品亮相。例如,在低碳话题越来越得到重视的当下,协鑫集团推出了协鑫碳链管理平台,其由协鑫集成、协鑫科技(03800.HK)联手蚂蚁集团共同研发。协鑫集成同时发布了基于协鑫碳链的上链产品,即碳排放量更低的“SiRO”碳链数智化组件。

协鑫集成公布的数据显示,行业持续降碳,上一代技术碳值由600+当量降至目前行业均值的约470当量,碳链组件最低碳值可达370当量,并在1-2年内将实现320当量目标。

此外,越来越多的企业在展会上推出储能相关新品,以晶科和天合为主的头部企业,都在聚焦光储融合。

晶科能源推出蓝鲸SunTera 5 MWh源网侧储能系统。该公司称其具备安全可靠、高效灵活、智慧运维三大核心优势。另外,晶科推出了海豚SunGiga 261液冷一体柜,为用户提供1000 V储能系统解决方案。

天合光能发布了行业首款AI仿生液冷工商业储一体柜新品解决方案,新一代Potentia蓝海2搭载了314 Ah天合芯,可用于光储融合、虚拟电厂、智能微网、光储充等场景。

天合光能同时展出了5 MWh新一代柔性液冷电池舱Elementa金刚2。该公司透露,该款产品已经量产、开启全球交付。这也是行业为数不多正式交付的5 MWh产品。

阳光电源(300274.SZ)在展会上宣布,成功完成全球首个储能系统大规模燃烧测试实证,并首发《ArcDefender™储能直流拉弧技术白皮书》。

此外,华为数字能源发布全球首款从芯到网的智能组串式构网型储能平台,以及智能光风储发电机解决方案、行业绿电解决方案2.0、户用解决方案5.0等。

宁德时代(300750.SZ)欣旺达(300207.SZ)、奇点能源、瑞浦兰钧、科华数能、弘正储能等储能企业均亮相SNEC展会,纷纷发布大容量的储能电芯新品,开启大容量储能电芯竞赛。

从产品出口到产业链出海

面对史上最强的内卷,企业仍抱有信心。

“新能源光伏行业还是有未来的,只不过陷入了短时周期性困境。”一家主业非光伏的跨界企业人士对界面新闻记者称,凭借着主业的支撑,该公司还在计划扩大产能。

对于破局内卷之法,很多企业都不约而同提到“出海”。相对而言,海外市场毛利率更为可观,但也面临着贸易壁垒等难题冲击。

一家主要做海外市场的企业对界面新闻称,贸易壁垒问题发生在指定区域,例如美国等地,双反政策下仍有“开口”空间,比如,可从印尼、老挝出口到美国。该公司人士称,其在印尼就有合作工厂。

该人士称,其所在公司欧洲市场做得较好,目前能正常销售;非洲等地海运费略高,但需求尚可。

“卖到欧洲的热销款组件,换算成人民币约为每瓦0.8元。”她透露,虽然欧洲的仓储、人工费用也很高,但利润普遍高于国内。

该企业人士还提到,在巴西等市场,如果愿意“放账”,即等货过去对方再销售,还是能赚到一些。此外,该公司也看好泰国、菲律宾等亚洲市场需求。

为了促进光伏产品出口,此前中企多选择在东南亚国家投资建设组件厂。

但东南亚国家也不平静。近两年,面对美国对其四国光伏产品发起的双反调查,中国企业从东南亚向欧美等国家出口产品的通路进一步受阻。

SNEC光伏展人山人海 拍摄:马悦然

在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号召下,中东地区逐渐成为中国光伏企业投资新的热土。

InfoLink Consulting光伏分析师赵艺指出,鉴于能源转型的目标和零碳规划,该地区有着稳步增长的需求,且具备“一带一路”的营商环境,可以出口至美国、欧洲等。但地缘政治冲突、文化差异、产能落地及上下游协同问题,可能成为出海中东的不确定因素。

相较于此前在海外单纯建设组件厂,光伏全产业链出海,也将成为未来趋势。

在光伏展期间,钧达股份(002865.SZ)公告称,将在阿曼投资建设年产10 GW产能的TOPCon光伏电池;6月3日,协鑫科技宣布其首个海外FBR颗粒硅项目有望落地阿联酋,这将成为目前在中国以外全球最大的多晶硅研发与制造基地。

“中国光伏产品的全球化已经多年,但光伏产业的全球化才刚刚开始。”6月11日,在SNEC大会开幕式上,协鑫科技联席首席执行官兰天石在谈到出海问题时表示。

在兰天石看来,中国光伏企业要从“走出去”变成“融进去”,将先进技术优势绽放海外。光伏企业既面临地缘政治、贸易壁垒等不利因素,也受到国际市场巨大需求、碳关税等增值因素影响,风险与机遇并存。积极融入、产业协同、人效提升等将成为顺利参与国际竞争面临的关键词。

“当前,全球产业链深度重构,中国光伏全面出海成为必然。”协鑫集团董事长朱共山认为,欧美、印度等地愈发重视本国的产业链自主性与可控性,不断挥起的关税大棒,倒逼中国光伏从取道东南亚的“曲线出海”向全面出海转变,从单一的技术、产品出海,向包括设备、原材料等在内的产业链抱团出海转变。

朱共山预计,三到五年内中国光伏行业将完成第一阶段的全产业链出海。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