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刀切”禁养:指“虎纹蛙”为“牛蛙”,农民93万尾蛙苗被消杀

“一刀切”禁养:指“虎纹蛙”为“牛蛙”,农民93万尾蛙苗被消杀
2024年12月12日 23:36 锄禾园农事

提起农村养殖业,可能多数人都会自然而然地想到养猪、养羊,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对口味的猎奇心,很多以前鲜见的特种养殖业,开始受到重视和青睐。

养蛙就是这样一个行业。我们现在最常见的是林蛙养殖。据悉一亩林蛙的养殖园内,可以养殖超5000只蛙苗。蛙苗中的母蛙价格要比公蛙贵10倍。相比较其他养殖行业,林蛙养殖对于农村剩余土地的利用可以说用到了极致,只需要简单的改造就能适应养殖的需求。加上蛙苗的低价与食材蛙腿肉的高价之间的价格差,让林蛙养殖回报可观。

但没有林子又想养蛙怎么办呢?很多人开始尝试稻田综合种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稻蛙混养。一般人工养蛙,为了确保市场供应,养殖规模不会太小,收入自然也相当丰厚。

不过,在实施过程中,福建龙岩却引发了一起很重大的农业生产事件。

在2021年,福建龙岩市下达了稻田综合种养的试点文件。在文件中,提出了稻鱼米、鸭稻米、蛙稻米、稻田鱼、稻田蛙、稻田鸭养殖的鼓励政策。陈美香是福建省龙岩市漳平市芦芝镇大深村的种养大户,他把荒地开发成为了水稻田,准备在稻田里养殖特色蛙。如果获得成功,每亩水稻田还能获得最高3万元的补贴。

准备工作紧锣密鼓地进行着,2023年2月,陈美香采购了5毫米规格的虎纹蛙苗48万只,5毫米规格的小黑斑蛙苗45万只。两种蛙苗包含饲料共花费近60万元。按说蛙苗就绪,接着就是养殖、丰收的事了。

但2月底事情发生了变化,龙岩市漳平市芦芝镇的镇政府人员找到了养殖厂,声称他养殖的是牛蛙。要知道这时候才刚刚放入蛙苗十几天,蛙的形态此时还是蝌蚪呢。此时即便是养蛙行业的专家,也分辨不出这些蝌蚪是什么蛙种。然而当地镇政府,却表示“类似的这种蛙就是牛蛙”。

之后面临的就是长达4个月的扯皮过程,首先是自证养殖的不是牛蛙,但镇上不认可。于是在当地农业农村局建议下,镇上允许陈美香找一家鉴定机构来对蛙种进行品种鉴定。然而这份鉴定给出的结果竟然是:牛蛙。于是镇上下达了消杀的通知。

在消杀前,陈美香为了减少损失,私自将部分养殖蛙转移到了自家养猪场,并对剩余蛙再次进行了取样鉴定。这次的鉴定结果显示,陈美香养殖的确实是虎纹蛙。不过就在鉴定结果给出之前,当地已经对陈美香的蛙苗进行了消杀,包括被转移到养猪场的蛙苗。

消杀结束后,陈美香的绝大部分蛙苗,以及养猪场内的98头猪全部死亡,仅有一头猪幸免。损失超过百万人民币!一个月后,幸存的蛙苗已经长出了四肢,这时候随机捞取蛙苗,不论是颜色、样貌,都和牛蛙完全不同。

那之前鉴定为牛蛙的报告是怎么出具的呢?原来,6月份提供的蛙苗依旧是蝌蚪,可鉴定报告中却表述为“四肢健全的蛙体”。连负责捞样品的人看这份鉴定书都发了懵。最后发现,问题出现在送检过程中样品被调包,且鉴定机构根本没有鉴定资质。而镇上本来就有先入为主的牛蛙结论,在收到鉴定报告后,依照鉴定结果就直接全部消杀了。

8月18日,农业农村部发出了一份《关于推进牛蛙养殖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通知》,通知中专门指出,一些地方出现了“一刀切”禁养牛蛙的情况,是不合理的,要求各地建立具有当地特色的牛蛙养殖尾水处理模式,池塘养殖牛蛙的对池塘进行标准化改造和尾水达标治理,工厂化养殖牛蛙的,要有污水处理设备实现尾水的治理。针对养殖过程中的用药品类,使用白名单制度,严禁养殖过程中违法用药。

在通知发出之前的8月11日,福建龙岩漳平市也对之前禁养牛蛙的规定予以废止。从整个事件来看,牛蛙养殖不存在能不能养的问题,而是如何养好,如何科学养殖的问题。而福建龙岩漳平的“一刀切”禁养牛蛙,不得不说有懒政的嫌疑!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