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投资20个项目,8家成功上市,企投家何伯权的六大投资逻辑

16年投资20个项目,8家成功上市,企投家何伯权的六大投资逻辑
2018年03月06日 16:28 企投会

来源:企投会(qitouhui01)

在上世纪90年代的饮料大战中,乐百氏创造了很多营销上的奇迹,从最早的生命核能到AD钙奶,再到27层过滤,90年代的何伯权是中国饮料营销行业的奇才,这是他作为企业家的人生阶段。

2000年,他将企业卖给了达能,随后成立了广东今日投资有限公司,后来的十几年他一直作为投资人的身份存在。

1月25日,企投会创始会员第五模块“资产新组合——实现健康合理的财富增长”在广州开课,何伯权老师也来到现场,和大家分享他从实业走向投资的感悟与思考。

口述/何伯权

整理/企投会

以40岁为界,我将人生分为上下半场,对我来说,卖乐百氏之前是上半场,卖了之后就是人生的下半场。

这跟比赛是一样的,有一个中场休息,来检讨之前做得怎么样,再看看下半场做什么。

而衡量你的人生成功与否,最关键的是下半场做得怎么样。但往往,我们对上半场准备过度,为名为利拼命去做,但对下半场,基本上没有什么考虑。

之所以有这个感悟,是因为上了一堂生死体验的课程。我们每一个人都以为可以长命百岁,但人生是无常的,不知道哪一天你就没了。

于是我开始思考,我的人生不应该就这样结束,应该有更多想做的事情需要去做。事业成功只是人生的一部分,另外还有健康、家庭、社会责任,所以就有了人生的下半场。

我在40岁时,弄清楚了这个事情,然后将乐百氏卖了,开始了另外一段人生。在场的很多企投家都是年富力强,有机会还是思考一下自己的人生应该怎么过,令自己更清晰。

今天,我还想跟大家分享两个人生经历:第一,我为什么将乐百氏卖了;第二,我的天使投资是怎么做的。

我为什么将乐百氏卖了?

我一直认为,企业就是一个产品,跟一瓶水一样,生产出来只要符合它的价值,是可以交换的。卖不卖企业,是一种选择,但我觉得做企业一定要考虑,有朝一日可能要卖企业,要及早做准备,万一你要卖的时候能有更好的价格。

至于我为什么卖乐百氏,有四个原因。

① 我觉得自己没有激情了。

创立乐百氏最初的三年,我什么都没有,没有钱,没有市场,但很有激情,任何困难都不是困难;三到五年之后,逐渐有点疲惫;七到十年,我就觉得怎么会每天都是这样?最后发现不是激情在激励我去做,更多是一种责任,要坚持继续做下去。

② 不同的时期,应该要做不同的事情。

守业跟创业是完全不一样的,创业时可能要冒险,要打破规则,要有冲劲,但守业时,可能更多是要规则,要稳健。我的创造性比较强,守业就做得不过瘾。

③ 我是为了回到初心。

我最初做乐百氏的想法很简单,就想改变一下生活,但做着做着,就忘记了自己的初心,以为将企业做大,赚很多钱、赢很多名和利,就是我的目标,但其实不是,我的目标是想过更好的生活,做企业只是一个工具,让你有机会过更好的生活。

④ 我懂得了知足常乐。

假如你现在只是打工,十万八万的收入,你可能认为财务自由就是一两百万;当你有了一两百万,就认为应该要有一两千万,永远有榜样在前面逼着你往前走。

我去过不丹,那是全球幸福指数最高的国家,他们的生活很简单很普通,看着他们拍的照片,都是充满笑容和阳光的生活。不管怎么样,回归到生活的本质,知足常乐。

假如用吴晓波说的话,就是将生命浪费在美好的事情上。美好从来都不需要太多钱,而且对人生更有价值。

天使投资的独特做法

第二部分,分享一下天使投资的做法,我做投资有几个特点,跟其他人很不同。

① 只投自己熟悉的。

我比较熟悉的就是传统行业,因为在做水的时候,锻炼了我对消费者的敏感,所以现在投资的项目都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

② 我只投种子期。

我的兴趣就是将不存在的东西做成,目前投资的20个企业,90%以上都是还没有成立的时候投的,包括已经在美国上市的七天酒店、诺亚财富和爱康国宾,只有一两个是在公司成立之后再投的。

我敢去选择种子期,就因为我有创业的经验,能够跟创业者更好地合作。而且我做过很多错事,有过很多失败的教训,能够指导他们。很多创业者遇到一些很小的问题,跨不过去就死掉了。但对我们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只要我们真的有时间去关心他,成功率是很高的。

③ 我是靠直觉来决策的。

我们公司就2.3个人,我只能算0.3个,所以我们根本没有很大的精力去调查,而且处于种子期的公司,什么数据都没有。别人问我,那你是不是拍脑袋投资的,我说不是,我是拍大腿的,往往是谈一两个小时或者五六个小时就定下来要投。

有一本书叫《眨眼一瞬间》,说我们一些最重大的决策,可能就是看一眼、眨一眨眼就决定了你的直觉判断对还是不对,而且这个非常准确。

④ 我一直跟管理层强调,你可以不听我的话。

因为我比较熟悉企业,也愿意跟他们分享,加上我比他们大又比较成功,我最怕他们都听我的。所以一早我就跟他们说你不需要听我的,除非是在董事会上决议的东西,但平常的时候,我不是企业的操作者,我是站着说话不腰疼的。

假如因为我的身份、地位,说了什么事情,他就优先处理,不处理我就不开心,这可能对于他来说不是最优的方案。

⑤ 我追求的不是项目数量,而是成功率。

别人投得多我反而投得少,我追求的是真的理解这个产品,而且有时间帮助他,最后令他成功。只有这样成功的机会才多,我追求的是成功率。

⑥ 我投资占的股份基本上比较多。

一般天使投资都占得少,10%、20%已经很高,但我基本上要占30%以上,有时候高达60%。

大家说你这是不承认创业者的能力或者价值,我说承认,但你也要承认我的价值。跟其他人只是投钱不同,我真的能够帮助你成长,令你更容易成功。

我占很大的股份,但不是全部都要。比如说七天,最初我占66%,但后来要稀释、要融资,同时要不断让管理层持股,所以不断稀释,从66%降到最后上市时剩下20%多,创业者从比较少的10%左右的股份到20%多。

我觉得做人做事,关键还是要去挖掘优势,用独特的逻辑,独特的方法,去安排你的人生和事业。虽然很不同,但不是叫大家这样卖企业或者投资,这只是我自己的体会。

和吴晓波的高度不同,他从一千年的历史里,或者一百年、三十年里,总结出规律和论点,我没有这个能力,所以只能讲讲自己的东西和感受,希望没有误导大家。

*本文根据何伯权老师在企投会第五模块的课程《从实业到投资的转型思考》整理而成,内容仅为全部课程的 1/5,现在加入企投会即可收看完整内容。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