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量狂欢之下,如何讲好城市品牌故事

流量狂欢之下,如何讲好城市品牌故事
2024年01月31日 17:46 大国品牌养成记

没人能想到,最冷的东北点燃了这个冬天最旺的一把火。在文旅热搜榜上,哈尔滨一骑绝尘,站上了旅游城市的至高点。

(图片来源于网络)

这样万人空巷的场面并非第一次。2023年,淄博这座人口约470万的“老工业城市”,凭借着特色烧烤和淳朴好客迅速出圈,“进淄赶烤”成为最新潮的旅行项目。如今,哈尔滨接过文旅顶流的接力棒。从冰雪大世界521米的超级冰滑梯、松花江升起的热气球,到冻梨摆盘、移动迪厅,哈尔滨以极大的热情温暖了游客的心,不仅红透半边天,经济劲头也有了。元旦期间,哈尔滨累计接待游客304.79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近60亿元。

3天近60亿元的旅游收入是什么水平?国内冬季旅游,海岛度假游和冰雪旅游最受欢迎。数据显示,海岛度假游的代表城市三亚在元旦期间共接待游客56.33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1.19亿元。也就是说,这个元旦假期,哈尔滨旅游总收入是三亚的5倍多。

哈尔滨获得的巨大发展机遇极大激发了各地文旅部门的工作干劲。特别是在春节假期即将到来、消费者已经释放出旺盛出游需求的背景之下,各地文旅部门都在各出奇招、花式揽客,希望下一波“泼天的富贵”能砸在自家头上。从短视频平台上的题海战术、废话文学、土味喊麦,到文旅局长辣舞吸睛、明星网红家乡代言,似乎“社交媒体发布视频、头部博主引流、官方下场互动”正成为一种全新的旅游营销模式。

这场轰轰烈烈的文旅狂欢背后暴露的是深深的流量焦虑。似乎谁会玩梗造梗制造热点,谁才能拥有流量逆袭密码,才能成为下一个淄博和哈尔滨。一些地区甚至为了博取关注,营销动作开始跑偏,比如荒诞离谱的“赶尸舞”“男女妲己”等,冲击了大众的认知,不仅无聊更令人反感。

(图片来源于网络)

淄博和哈尔滨的成功确实有着“网红”的色彩,是全媒体时代推广的成功实践。通过社交媒体、短视频平台等多种渠道,将城市的独特魅力呈现给更广泛人群,不仅能更加直观、生动地展现城市特色,同时也更好地迎合了当代人信息获取的习惯,使得推广效果更为显著。

以哈尔滨为例,“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南方小土豆”“讨好型市格”等热梗出圈,吸引全网关注参与,话题搜索量超过千万,相关的内容在某短视频平台播放量超过20亿。巨大的流量红利吸引一众KOL、影视明星主动为哈尔滨纵情推介,为哈尔滨再添一把火,极大激发了全国人民“说走就走 北上尔滨”的热情。

(图片来源于网络)

然而,淄博和哈尔滨爆红的底色并非只是“网红”,他们的成功更离不开时代背景和文旅需求提升的共同作用。特别是疫情过后,人们对旅游的需求发生了新的变化。经验式消费逐渐被更为深入、贴近生活的文旅体验所取代。淄博和哈尔滨热搜不断、精彩继续的背后,真正兜底的并非短视频平台和流量,而是他们充分把握了这一时代背景,深入挖掘自身独特的文化底蕴和风土人情,打造独具风情的文旅体验。

所谓文旅,文化要先行,但并不是非得名胜古迹才算文化。在淄博,山东人的好客、真诚是文化,点燃了这座城市的信任之光。这份信任成为淄博声誉的坚实基石,更是城市品牌的真挚背书。在哈尔滨,除了以雪大世界、中央大街、冰灯游园会、雪博会为代表的冰雪文化,搓澡、花摇、锅包肉是文化,大庆精神、北大荒精神是文化,东北人的幽默豪爽更是文化。它们共同点燃了哈尔滨的烟火气,在烟火漫卷中勾勒出丰富多样的冰城图景。

在这些城市的故事里,我们更多看到的也不是炫技和套路,而是他们坚守着以人为本的初心,将一切都交托于真情。只有当政府部门和当地市民先释放善意的表态和行动,再通过社交媒体发酵,才能形成正向循环。“南方土豆”“尔滨你让我感到陌生”这样充满善意的打趣调侃,也不是为博取关注而凭空硬造出来的梗,它们反映的是人与人之间的真情互爱,是政府对城市治理、人民认可、维护城市声誉的重视。

偶然爆火需要一些运气,但扎实的旅游产品和持续提升的服务能力则是每一个城市都可以复制的成功经验。当同质化的宏大叙事变成细节里的真诚和善良,变成免费糖水和甜豆腐脑,变成路边搭起的暖房,变成志愿者提供的免费出行服务,变成“不过度浮动、调整和虚高标注价格”的诚信守则,一个城市便有了最动人的城市故事。

当凝聚起人心,不就有了让人“说走就走”的意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