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运营商校园白刃战:争地盘相互威胁举报,冒充学生会强行办卡

移动运营商校园白刃战:争地盘相互威胁举报,冒充学生会强行办卡
2018年08月10日 08:03 AI财经

李欢收到了大学录取通知书,一起寄过来的还有一张电话卡。

这张电话卡绑定了学校发的银行卡,开学前的学费,需要李欢打到这张银行卡里。“学校有一套题,关于学校规章制度的,需要在手机上提前做,开学前会考,注册需要手机号。”李欢开通了这张电话卡。

这张电话卡每月需要39元套餐费,套餐内包含200分钟通话和3个G的全国流量。相较于市面上的资费,还是高了一些。

学校工作人员告诉AI财经社,每一位新生的录取通知书里都有一张这样的卡,“这个卡以后有可能会升级,会增加校园流量。而且跟同学之间打电话是不要钱的。”工作人员多次强调,手机卡和学校没有关系,“你就当做一张普通的手机卡”,不用不会对学生产生任何影响,“不激活没人知道是谁用”。

而据AI财经社从内部人士了解,运营商会清楚地知道,谁的通知书里放了哪个号码,号码是否激活,首次充值是多少钱。寄送出去的卡,如果最终没有转化成用户,还有新一轮的扫楼宣传在等待着新生。

同样的事情也发生在张睿睿身上,在她的大学录取通知书里,寄过来了两张卡。她不知道该选哪张。在学校近千人的新生群里,跟她拥有同样困惑的人不在少数,“有的学长建议联通,有的学长建议移动”。

李欢和张睿睿不知道的是,面对全国每年新增的约800万大学生,这背后是运营商一条复杂的关系链。提前联系学校谈好合作;组织线下推广的学生兼职团队地推;开学当天的近乎疯狂的营销活动。提前两个月,运营商校园营销团队,已经在每一个环节上,精心布好防线。最终的目标,就是拿下新生新用户。

工信部公布的《2018 年上半年通信业经济运行情况》报告中显示,三家运营商用户的总数已经达到了15.1亿。在用户增长方面,增速放缓。电信分析师付亮表示,如何在用户接近饱和的情况下,实现用户增长,是目前运营商面对的最为困难的情况。中国移动在今年4月份,首次出现了4G用户流失242万的情况。

“学生市场是中国少有的一次人口大规模移动。每年新生入学,包括一些跟随而去的家长,大家都有换套餐的需求。”付亮这样告诉AI财经社。近乎空白的新生校园市场,成为了运营商新用户增长的关键节点,哪一家都不想在这场战役中输掉。

校园用户的高ARPU值

时至今日,米未然依然记得2013年入学时,走在路上被推广电话卡的事情。彼时的校园内近乎所有的帐篷,都是中国移动的广告,篮球场正中间的LED显示屏,循环播放移动的广告语,一位学长告诉她,通知书里的电话卡一定要开通,绑定了很多东西。

5年后的今天,米未然依然使用这张卡。“时间太长了,现在全国流量了,漫游费取消了,在哪几乎都一样。”那一年,米未然的几乎每一位同学,都选择了通知书中的那张电话卡,她以为是学校发的,而且每个人的联系方式都被写在了联系单上,班长拿着名单,能够联系到每一位同学。

这是运营商想要达到的效果。最早一批收割用户,几乎没有留给竞争对手任何机会。尽管此后联通和电信分别推出了价格极低的流量套餐,学生们的选择,最多是将它作为流量卡。“大家都熟悉这张卡了,换号太麻烦了。”

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机卡绑定了太多信息,从微信到支付宝,从银行卡到各项注册表。在电话卡实名制后,已经注册的用户再想更换手机号,变得异常困难。这一点对于运营商来说,提早收割用户至关重要。

“学生的上网需求非常大。我们在宿舍内几乎每隔几个宿舍,就需要一个室内信号分布装置,以此满足学生上网需求。”一位运营商的技术人员,这样对AI财经社表述,“特别是晚上八点到十一点,我们的设备几乎全是满负荷运转。”在如此高的流量发生地,运营商对用户的争夺无疑也是剧烈的。

“学生的消费能力其实并不低。”付亮表示,学生相对来说有个特点,虽然套餐比较低,但比较容易形成套餐以外的收费。“每个月的消费虽然不高,但也不会低,ARPU值比较高。”ARPU值,常常被电信运营商用来衡量用户的价值,注重的是一个时间段内运营商从每个用户所得到的利润。

一位负责校园的运营商工作人表述,运营商在校园市场,最重要想要得到的是其实是新用户和青年口碑,这个做起来之后,学生会长期使用自己的卡。“在校园方面的利润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要把用户留住,国有企业有义务为高校提供高品质的网络服务。”

但据付亮分析,运营商在学校的投资其实是相对固定的。从运营商角度讲,前期基础设施搭建完成,每增加一个用户,几乎是纯收益,密集的人群聚集效应能够将价格压下来。“校园流量是根据用户是否通过学校附近的标记的基站上网计算的,运营商可以针对不同的情况,提供不同定价的套餐。”

而在今年7月1日,三大运营商宣布取消流量“漫游费”时,特定区域内流量并未成为全国套餐,也就是说,校园流量还是只能在校园内用。

对于竞争激烈的校园市场,一旦形成了一家独大,并且形成垄断,资费自然上升是情理之中的事。前期赞助学校,争夺市场的钱,运营商还是会拿回来,羊毛出在羊身上而已。而他家运营商市场开始被挤压,形成亏损,网络建设投资相应减少,网络质量变差,恶性循环,用户更少。

“我们在收集证据,准备举报移动。”一位从事联通校园营销的工作人员告诉AI财经社。在这位工作人员的辖区,中国移动和地区最大的高校合作实现了独家寄卡。“以前也举报过,但是人家卡都寄了,用户拿到了,还有什么效果。”

独家寄卡是所有违规的源头

前几日工信部约谈江苏移动时表示:自觉不在校园及其周边摆摊设点营销电信业务。各通信管理局加强问责执法,对发生各类违规事件的电信企业严格依法查处,做到有案必查、查实必罚。

工信部在每年的7、8月份都会开会强调校园市场竞争的乱象,运营商地市级校园市场负责人李强如此告诉AI财经社,“对运营商来说,从来都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但其实,风声最紧的2015年,校园市场的竞争依旧没有减弱,“工信部主要是想要积极维护校园运营商的这个市场”。

比如,工信部曾明确表示,禁止在通知书中寄送手机卡,但还是此类事件一直到今年还是频频出现。在面对禁令时,运营商采取了更为取巧的做法,在通知书中夹杂二维码,学生扫描便会得到以学校口吻自居的运营商宣传材料,而在整个校园市场竞争中,得到学校的支持是最为关键的一步。

如果能够和学校达成合作,实现独家寄卡或者寄送材料,学生会觉得这是学校行为。如果加上绑定什么银行卡,再以校方的口吻督促学生使用这个卡,开卡率是惊人的。“不会全都激活,有一部分会用,大概在70%左右吧”。

“工信部处罚不足够坚决,违规了约谈的下文是什么?约谈是一种工作方式,而不是一种处罚方式。”李强如此抱怨。早在此前有运营商曾就此事举报独家寄卡行为,省通信管理局发布了处理通知,但很快没有下文。“我们举报过,但人家卡都寄出去了,市场也抢占了,能怎么办?”

其实,每家运营商都出现过这种情况,在开学前的一两个月,运营商工作人员密集地接触当地高校的管理人员,就算拿不到独家,也起码不要掉队。“如果学校规定三家都可以放卡,性质要相对好一些。相当于学生自主选择。另外这种方式三家运营商也可以达成一致。毕竟都是国有资产。”

如果和学校的合作达成独家,运营商受益的将不仅仅是通知书寄卡,包括在开学当天营销场所的位置、学校迎新晚会的展示位等诸多权益。寄卡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据工作人员介绍,经常会出现在某个高校,一家运营商独大,和学校谈好合作后,其他运营商根本无法进入校园的情况。

“一家独大的行为,是对学生利益的损害。你赞助30万,我赞助50万,这种竞争有意义吗?最终不还是要在学生身上把钱拿回来”。而一旦实现某种方式的垄断,拿到独家资源以后,运营商往往会使得资费变高来回收成本,“市场只有充分竞争,才是真的对用户好。”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湖北咸宁学院曾出现过一家垄断事件。“新生入学须知”中说明,校园卡既是手机卡,也是校园信息卡,必须使用本卡才能进行食堂就餐、图书借阅、身份认证、出入宿舍等。此举几乎将所有在校生一网打尽。

在校园市场,关系、金钱摆脱不掉的竞争方式,集团下发到校园市场营销人员的任务量很大,运营商工作人员为了备战校园新生市场,几乎整个8月份,都不能休息。学校工作人员同样表示,每年秋季开学,都会有运营商的人来打招呼,希望能够支持工作。而李强表示,运营商在校园的投入,近乎是不计成本的。

但校园竞争最大的问题还是独家寄卡,这是所有违规的源头。李强告诉AI财经社,“能实现独家寄卡,你想想这个难度多大?其他的还不能完成吗?”

这是一场不能输的战争

在无法拿到独家寄卡资源后,其他运营商依旧没有放弃校园市场。各家运营商一般都不会在价格上出现短板,“对资费相当敏感的学生,一旦发现价格上有明显的优势会迅速被拉拢过去。”在运营商工作的刘波告诉AI财经社。在比价格、比资源、比服务后,最终各家竞争的,无非是营销手段。

刘波介绍,在每年的秋季开学,集团都高度重视,尽管自己的工作是负责后台的客户响应,但在本地学校开学时,他还是被指派到了学校,帮助营销。“我们几乎是全员出动的,每个部门都会出动员工来参与,市公司相当重视。”

刘波所在的运营商拿到了当地学校的寄卡权,“不过通知书里有两张,移动联通都有”。他们组织了约40人的学生兼职团队。“校园经理在每个学校都有一批学生,这些人以分小组的方式,在开学当天推广,不管是地推还是扫楼,这些学生的热情都十分高涨。”但秋季开学后,运营商不需要那些人时,这支队伍仅能留下来一小部分,做平常的兼职。

“对每一张卡,我们后台会有统计。”校园经理会对所有的手机号码进行验证是否开通,通过对号码抽奖的方式,激励开卡,“一所学校中,近乎能有1000人中奖”。早在开学之前,营销团队已经开始进入学校的新生群,贴吧等重要信息传达场所,甚至会给QQ群主一定的贿赂,“如果有新生在群里问询电话卡的事,就全力推广自己的卡。”而这一切的背后,大多都是兼职学生来做,口吻皆为学长学姐。

学生兼职团队最主要的工作其实是扫楼。他们拿着寄出去卡的单子,进入到宿舍,询问每一个宿舍成员是否开通了通知书里的那张卡。“他们都会把那张卡跟学校的关系说出来,尽管没有关系,但那样说会督促学生开卡嘛。”

手机卡一旦开通。这部分的绩效就会记在兼职人员身上。兼职学生整个暑假一般都不会回家,一张卡的返点在30块钱左右,“一季秋开,他们差不多能够赚到一万多块钱吧。”而在学生团队内部,也存在着激烈的竞争。根据任务量,完不成的小组会被扣奖金,拿出来给作为销售情况好的小组作为奖励。

刘波参与的那个学校因为营销团队做的好,被省公司列为重点学习对象。尽管没有拿到独家寄卡,但依然通过强大的地推团队,实现了在占有用户数上对竞争对手的反超。在学校内的竞争是激烈的,凭借较高的占有率,他们拿到了更多的校园展示位,并且成功赞助了学校迎新晚会,“跟学校的关系处理的也比较好吧。”

在校内,这近乎是一个赢家通吃的局面,学生密集的社交和从众心理特别强,也是营销发酵特别快的场所。三家运营商紧密的掌握彼此双方的信息,像是趴在战壕里不断张望的战士,随时调整策略,以最快的速度跟上对手的最近策略。

但战火从校园内蔓延到校园外,一位参与过校园营销的工作人员介绍,她的工作本来是在后台做技术,秋开的那两个星期,她被部门调派到校园市场,工作是在火车站接学生。“我们租了大巴车,守着出站口和其他运营商抢人,拉到车上,送到学校的路上强行营销。”

“那时我们都不说我们是运营商的人,我们说是学生会的。”彼时她参与的那个学校竞争对手已经实现了独家寄卡,“人家听我们营销都特别鄙视。”尽管面对这样的艰难的境地,她们领导决定从学生会入手,在每一个学员的新生报到登记处,都安排了一个学生会的学生,负责发放相应的宣传材料,并告知通知书那张电话卡是违规的。

而实现独家寄卡的运营商开始防守战场,在学生会新学员报到处同样开始安排工作人员盯着,“他们开始给每一个新生送个小礼品,声称开通知书里的卡就可以领取。”竞争开始恶劣,互相诋毁,彼此制造假消息,学生往往分不清楚真假。

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此前武汉曾出现过,同一天内,一家运营商在多所高校的通信光缆被剪断的事件。而据刘波回忆,就在去年,他们和竞争对手在校园内,因为场地归属问题动了手。

在整个校园市场已经逐步显现出三国杀的场面,他们时时掌握对手信息,制定应对策略。“得知哪一家能够在通知书中寄卡,其他家肯定会快速跟进。”面对越来越难的用户获取,没有哪家运营商敢丢掉校园市场这块蛋糕。

学生用户源稳定,市场大,而学生也近乎是网络发声最多的群体。运营商既要保证盈利,还要想要良好的口碑,在服务和营销中自然逐步加大投入,竞争最激烈的时候,给学校的赞助费逐步加码,学校相对倾斜资源,看似双赢,但在其中真正利益受损的,是学生。

“对国家来说,这是国有资产的流失。另外是破坏了行业秩序。”负责整个地市校园市场的负责人李强这样告诉AI财经社。尽管目前的校园市场工信部多次提出要求了,但运营商做的更隐蔽了。今年的政策已经细化到不能在校园内摆摊,“尽管形式不同,竞争依旧存在。”

在李强辖区内,最大高校本来和他的竞争对手达成了独家寄卡的合作,计划在8月5日时,陆续派送录取通知书。

李强知道此事后,联系到竞争对手,威胁对方:“你要是敢在里面放卡,我就敢去告你。”尽管如此,依然没能阻止手机卡随录取通知书,陆续发送到,那些对大学满怀期待的新生手中。

(文中姓名皆为化名)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