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乐福在华24年:曾号称最懂中国,08奥运圣火事件成衰落转折点

家乐福在华24年:曾号称最懂中国,08奥运圣火事件成衰落转折点
2019年06月25日 12:08 AI财经

本文由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被传卖身10年的家乐福中国迎来了接盘者。

家乐福是最早以大卖场模式进入中国内地的零售企业,曾被冠以零售界“黄埔军校”之名,是一众零售企业争相模仿的对象。在经历多年业绩下滑之后,昔日的龙头如今排在了大润发、华润万家、永辉等后来者之后,被正在蒙眼狂奔的苏宁一口吞下。

6月23日,苏宁易购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苏宁国际拟出资48亿元收购家乐福中国80%股份,本次交易完成后,苏宁易购将成为家乐福中国控股股东,家乐福集团持股比例降至20%。

终于,家乐福等到了与打拼24年之久的中国市场说再见的时候。

卖身传言始于2009年

家乐福中国第一次曝出“被卖身”的传闻始于2009年。

此前一年,家乐福的创始家族哈雷家族终止与家乐福集团间的股东协议,并推出在该公司董事会的核心席位,家族将不再整体持股,家族成员可以自由处置股份。法国首富阿诺特和美国私募基金柯罗尼资本组成的“蓝色资本”乘机成为家乐福的最大股东。

新官上任三把火,家乐福全球高层大换血。为了止血扭亏,2009年到2012年间,家乐福陆续推出俄罗斯、日本、意大利南部、泰国和希腊市场。当时正值全球金融危机过后,有不少人揣测家乐福的中国业务也要被变卖,以缓解跨国公司的债务包袱。

最早传言有意收购家乐福的是沃尔玛。沃尔玛是当之无愧的全球零售业第一,但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速度略慢于家乐福。在收购传言流出时,沃尔玛在中国内地的门店数量和单店销售额均不及家乐福。

不过,当时中国的大卖场仍在蓬勃发展,以当时家乐福中国的市场占有率而言,其绝非可以轻易被收购的对象,传言最终只是传言。

随后在2012年3月和8月,家乐福中国“卖身”的谣言再度出现在大众视野,收购的主角变成了本土企业华润和中粮。此时家乐福中国的情况较3年前已发生翻转,无论从总销售额还是门店数量,它都不再是老大。

2010年7月,家乐福西安小寨店关店,这是家乐福第一次关闭在中国的门店。在随后的一年内,家乐福陆续关闭了4家门店。彼时的家乐福正陷入价格欺诈风波,价签上标低价,结账时却收高价;明明是打折,促销价却和原价相同。

业绩亏损、扩张速度放缓、价格欺诈、关闭门店等一系列负面消息频出,显然,家乐福的王者时代已经落幕。

然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开始走下坡路的家乐福余威仍在,不是随便一家企业可以觊觎的。2011年家乐福以203家门店创造了451亿元的年销售额,而同为跨国零售巨头的沃尔玛,依靠271家门店方才实现同等规模的年销售额。

2012年后,家乐福中国业绩和利润开始进入到双下滑的阶段,随之而来的是“卖身”传言一直没有中断。

苏宁易购成最终接盘人

2018年初,法国媒体报道称,家乐福正打算出售中国区业务,并指出买方为阿里巴巴、欧尚。5天后,家乐福宣布已和腾讯、永辉签订初步的股权投资意向书,达成在华战略合作协议。据《财经》杂志报道,在和腾讯谈判前,家乐福曾计划将中国业务整体出售给阿里,但阿里选择了入股拥有大润发和欧尚的高鑫零售,家乐福迅速启动和腾讯的谈判,并在两个月内就达成了交易。

在公布与腾讯、永辉合作的同时,家乐福全球发布了一份“家乐福2022”转型计划,包括简化组织结构、提升商品竞争力、减少成本支出等方面。其中,减少成本支出的一项重要举措,就是要关闭中国区的273家迪亚天天超市。

正是这份转型计划,使得苏宁与家乐福进行了第一次交易。2018年4月3日,原属于家乐福的迪亚天天发布公告称,已经就出售迪亚中国100%股权的事情,与苏宁易购达成了购买与出售协议。随后,苏宁易购方面表示,收购完成后苏宁易购将输出智慧零售解决方案,对迪亚天天进行多方面的赋能和升级,加速苏宁小店在上海地区的布局和落地。双方并未公布具体金额。

苏宁易购在2017年曾喊出要一年开5000家门年的计划,面对这样的压力,收购是快速实现目标的方式之一。而对于不断压缩成本的家乐福而言,迪亚天天中国已经成为包袱。因此,买卖一拍即合。

在此次苏宁收购家乐福中国的公告中显示,苏宁的动机是为了依托家乐福深耕多年的资源,加速发展大快消品类,同时进一步构建智慧零售场景的布局与降低采购、物流成本。一旦家乐福纳入苏宁的零售网络布局,家乐福210家大型综合超市、6大仓储中心将助力苏宁实现快消品类目的跨越式跃进。

苏宁给出48亿元80%股份的收购价,所采用的是经营性现金流的0.2倍方式给出,在同类企业中,家乐福可以说是“贱卖”,毕竟A股主要的同行业上市公司2018年平均股权价值/收入倍数的平均值是0.88倍。

低价并非毫无道理,昔日的外资零售巨头在中国早已落寞,或许家乐福自己也急于套现离开。

据家乐福集团提供的未经审计的管理会计报表,家乐福中国2018年营业收入约为299.58亿元,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为人民币5.16亿元。但根据苏宁的公告,家乐福的账面净资产为负,其2018年末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权益为-19.27亿元。

但这一举措是否物有所值仍然有人持怀疑态度,在雪球互动平台上曾有用户观点称,剥离损失和低盈利的资产,发展高盈利的资产是企业成功率最高的变革途径。苏宁似乎在往相反的方向努力,恐怕很艰难。

家乐福在华24年

曾经,家乐福是一家极懂中国国情的公司。

1995年,家乐福来内地开了第一家大卖场,靠得就是钻政策空子的方法。彼时,中国刚刚开始进行零售业对外开放,只允许在北京等6个城市和深圳等5个特区开办合资零售商业企业,并且每个城市只允许办一两家。

家乐福为了避开复杂的试点企业审批过程,与北京中创商业公司合资注册了一家商业管理公司,委托这家合资公司管理中创商业旗下的创益佳商城,但对外展示的是家乐福的品牌。

在随后几年间,家乐福先后在上海、江苏、广东、四川等地开设共计27家的大卖场,绝大部分完全复制创益佳商城的模式,违背当时中国零售业的政策法规,将这些卖场变为家乐福旗下100%控股的门店。

2000年11月和2001年8月,国务院连发两道禁令,叫停家乐福的快速扩张。有关部门勒令家乐福进行全面整改,要求其将在华的27家店35%的股权出让给中方企业。随后,家乐福一边整改,一边继续稳步扩张。至2004年底,其内地门店数量达到57家,逐渐在中国市场形成5家大合作伙伴,加单店小型合作伙伴的合资架构。

为了调动员工积极性,家乐福给每家门店的店长以极大的自主权,店长可以自行选择商品并定价。在这种策略下,店长的能力直接决定这家门店的经营水平,由此导致不同门店之间业绩浮动非常大。家乐福并非没有意识到这个问题,2007年新上任的中国区总裁罗国伟曾试图设立城市采购中心,集中管理采购、促销等业务。

但就在这项改革尚在磨合的阶段,一场抵制家乐福的事件轰然而至。当时,北京奥运会的火炬传递在巴黎受阻,来自法国的家乐福成了众矢之的。

仿佛是第一张多米诺骨牌倒下,家乐福曾经缔造的零售神话在短短几年内迅速崩盘。2009年,大润发的总销售额和单店年居销售额首次超过家乐福,次年,其在华门店数量也被沃尔玛超过。

这家曾经最了解中国国情的公司,最终却同样败于此。在大卖场模式式微、电商崛起之时,家乐福没能及时成功转型。在自带电商基因的新零售品牌开始跑马圈地时,家乐福才与腾讯合作,于2018年5月开出第一家智慧门店。

2016年,家乐福的单店业绩从2009年的2.35亿元滑落至1.58亿元,这还是在合并计算整个大中华区后的结果,而同年大润发和沃尔玛的单店业绩分别为2.54亿元和1.75亿元。

根据家乐福官网发布的财务报表数据显示,2012到2017年6年间,家乐福在中国大陆地区的销售份额从55.83亿欧元下降到46.19亿欧元,下降9.6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75.44亿元),降幅超过17%。其中,2016年最为惨淡,家乐福在亚洲地区亏损达5800万欧元(约合人民币4.54亿元)。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