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利回应争议背后:国产婴幼儿奶粉为什么越来越贵?

伊利回应争议背后:国产婴幼儿奶粉为什么越来越贵?
2020年05月25日 13:03 AI财经

撰文/ 田晏林

编辑/ 孙静

在全国人大代表、伊利员工李翠枝“一生饮奶”、剔除跨境电商渠道的建议引发舆论争议后,伊利方面首次作出回应,称跨境电商奶粉不但存在产品质量风险,且有损国内市场的公平。

5月22日,在全国两会上,全国人大代表、内蒙古伊利实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质量检验控制中心主任李翠枝建议将一生饮奶计划纳入国家重要战略,且为了维护公平竞争,“对跨境电商(配方奶粉)的增值税,与国内销售和一般贸易进口采取一样的税率征收,或将婴幼儿配方奶粉从跨境电商商品清单中剔除。”

此言一出,很多网友将焦点转向伊利,质疑李翠枝的建议夹带“私货”。

5月23日,伊利方面对争议作出回应,称“跨境电商奶粉不接受严格的配方注册、海关入境检验、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月度抽检,不但存在产品质量风险,而且有损中国配方奶粉市场的公平机制。近年来,海关系统数次破获涉案金额巨大的跨境电商走私婴幼儿配方奶粉大案。缺乏监管的国外婴幼儿奶粉通过跨境电商的渠道进入国内,已成为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的一大安全隐患。基于这些情况,李翠枝提出了上述建议,主要是希望能规范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秩序,保证婴幼儿配方奶粉的安全质量。”

图/视觉中国

200余字的回应,想要传递的信息只有1个:规范市场秩序,保证奶粉安全质量。但这一回应未能得到网友和业内人士的广泛认可。

知名乳业专家王丁棉就告诉AI财经社,李翠枝代表的建议不太成熟,且没有切中目前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真正的痛点。

伊利员工的两会建议,究竟利好谁?

先来回顾下这一争议性建议的背景。

目前国内市场上出现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大致可以分为四种:一是国产奶粉;二是国外品牌的国行奶粉,在国外生产后,通过进口进入国内市场;三是跨境电商的国外奶粉,在国外生产,执行国外标准;四是海外代购。其中,前两种奶粉执行中国标准,且需要取得配方认证,才能生产销售;跨境电商渠道的奶粉入境会经过检疫,但不检验配方。部分未能拿下在中国配方注册的外资品牌,会选择跨境电商渠道进入中国市场。

此前有行业观察者告诉AI财经社,跨境电商的风险把控能力确实低于前两种渠道,近两年关于在跨境电商上查获假冒伪劣婴幼儿奶粉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但是否要堵死这一渠道,很多人与李翠枝代表的看法不同。

“关于将跨境电商税率与一般贸易同等对待,这点我赞成。但将配方奶粉从跨境电商清单中别除,我认为有些欠妥。”王丁棉认为,既然政府允许跨境电商这种贸易形式的存在,而单列婴幼儿奶粉不准使用这个渠道与方式,显失公平。

“中国有14亿人口,按照每人每天300克饮奶量计算,需要大量的奶源,但我们现在的缺口有多少?这才是需要讨论的问题。”另据王丁棉透露,现在中国市场对奶量的需求有4000万吨,然而按官方披露的3100万吨左右的总产奶量(实际不足2500万吨)计算,本土奶源不足以支撑,只能靠进口弥补。

就李翠枝代表的建议所引发的各种争议,AI财经社今日联系伊利集团。伊利方面回应称,会尽快回复。截至发稿前,AI财经社暂未收到回应。

图/视觉中国

其实在这条建议之外,针对乳制品企业发展现状,李翠枝还建议对乳制品企业和奶牛养殖企业融资给予一定贴息扶持。

“国家对奶业发展一直都很支持。这些乳制品企业都是上市公司,可以从资本市场融资,就算国家把资金下放到各大企业,让企业再获得贴息扶持,具体用到奶农身上的又有多少呢?”在王丁棉看来,行业多年积累的问题还没解决,比如保障奶农利益、提高奶量品质,防止行业垄断以及境外重大项目投资评估与监管等,这些远比贴息扶持更重要。

国产奶粉为何比进口奶粉更贵?

事实上,早在20年前,业内人士就有讨论类似“一生饮奶”的建议。但纵观如今的奶价,并非所有消费者都认为饮奶是经济实惠的营养补充渠道。

跟踪了10年国际奶粉市场的王丁棉做过一项价格调研。结论显示,国外一罐奶粉的价格在120元左右,而国内奶粉的均价却在300元以上。

图/视觉中国

如果按照价格划分国内奶粉段位,那么250元以下的属于低端产品,250元—300元的属于中端产品,300元以上的属于高端,380元以上则是超高端。据王丁棉透露,现在市场上超高端产品已经占据1/3的份额。“过去平均一罐是250元左右,而最近三年价格上涨了30%—50%。”

AI财经社了解到,2018年是国内奶粉价格的分水岭。2018年1月1日,奶粉新政《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全面实施。《办法》中指出,2018年起,未取得注册的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将不得在中国境内销售。

此后国内奶粉的价格不断升高。“2018年之前,乳制品企业还是靠多配方走量,但是配方受到限制后,以前能做三五十个配方的品牌,现在只能做十几个配方。没那么多的产量,就没那么多的钱,那只能靠提高价格。”

在乳制品行业,利润保持在20%左右已经属于盈利能力较强的企业。王丁棉给AI财经社算了一笔账:假定奶粉的生产厂家和经销商都拿到20%的利润,加起来共有40%的利润,另外算上10%的运输费,总利润至少要达到50%。按照国内目前七八十元的生产成本计算,一罐奶粉的最终售价不应超过150元。

“要怎么解决这个问题?除了提高供给,改善产奶区的布局,企业和政府还需怎么做?这才是应该被讨论的。”王丁棉认为,高价格已经成为乳制品企业的救命稻草。“有些企业很聪明,把高价格打进营销费用和广告费用算做成本,但最终羊毛出在羊身上,只是为消费者提早买单而已。”

高价格仅仅意味着高利润,但不等同于高品质。无论生产企业怎样为国货造势,消费者不会被情绪困扰,每个家庭选择奶粉的出发点,只有安全和经济两个方面。

一名行业内人士回忆,2019年他前往西欧与当地奶农交流,询问农场主为什么不多喂精料,让奶牛多下奶?在他看来,这样的操作会让产奶量翻倍。“但人家连说三个NO。原因是厂家有收奶的要求,奶农要保证零添加,保证牛奶的风味,还有他们也不想破坏传统的饲养方式,不愿人为过多干预。”这一点让他印象深刻。

图/视觉中国

反观国内,该人士记得,2008年三聚氰胺事件发生前,牛奶中兑水的行为较为常见。当然经过长时间的治理管控后,这种乱象基本受到遏制。

或者这正是李翠枝代表的建议一出,网友情绪爆发的由来之一。相比市场秩序,民众更关心的明显是稳固的信任感、更高的性价比以及自由的选择权。尤其信任感,并非靠一味高价和过度营销就能达成的。毕竟消费者不愿意做冤大头。

在谈及饮奶问题上,伊利等部分国内乳制品企业显然还有比要国家“补贴”、要“公平竞争”更重要的事要做。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