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134家券商总资产不及一家摩根大通,金融开放倒逼券商大并购

国内134家券商总资产不及一家摩根大通,金融开放倒逼券商大并购
2020年09月22日 08:39 AI财经

文 | AI财经社 冯圆圆

编 | 孙静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相比于此前频繁传出合并消息的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国金证券和国联证券的合并倒是“闷声干大事儿”。9月20日,国联证券和国金证券双双发布公告,对合并一事予以确认,由此成为2020年第一例券商合并的案例。

今年第一例券商合并低调完成

公告显示,国金证券控股股东长沙涌金与国联证券已签署股份转让协议,且国联证券将向国金证券拟全体股东发行A股来换股吸收合并国金证券。

从业务来看,据中国证券业协会公布的经营业绩排名,2019年国金证券实现营业收入39.88亿元,排名第21位,而国联证券则实现营业收入16.32亿元,仅为国金证券的40%,排名第51位;净利润方面,国金证券2019年实现12.99亿元,而国联证券仅实现5.21亿元。总资产方面,国联证券总资产高达469.18亿元,排名第33位,而同期国联证券总资产仅有272.59亿元,排名第55位。

从业务数据来看,国联证券的综合实力并不及国金证券,甚至可以说完美演绎了“小吃大”的并购案例。

而从股东背景来看,国联证券则是国企味道浓厚。国联证券的前三大股东分别系无锡市国联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国联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无锡市国联地方电力有限公司,分别持股22.87%、16.41%及11.22%,均为无锡市国资背景。另一方面,国金证券的前两大股东则分别为“涌金系”的长沙涌金(集团)有限公司、涌金投资控股有限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在国金证券及国联证券承认合并一事之前,9月18日两家证券便已双双涨停。公告尚未发布,股价却已提前涨停,使得有投资者质疑是否有知情人士提前相关消息并从中获利。

当然,在市场的质疑之下,此谜团仍旧尚待解开。

金融开放或是催化剂,合并有利于对外竞争

自去年11月9日,证监会表示积极推动打造航母级证券公司后,各种有关证券公司将如何整合的猜想便此起彼伏。

众所周知,“航母”的基本要求便是拥有“出海”的实力,但不得不承认,虽然“本土”券商在国内资本市场中优势尽显,但与海外头部券商相比,国内券商的综合实力仍有待提升。

据中国证券业协会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国内133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7.26万亿元,净资产为2.02万亿元,净资本1.62万亿元;截至2020年上半年,我国共有134家证券公司,总资产为8.03万亿元,净资产为2.09万亿元,净资本为1.67万亿元。

而世界知名投行摩根大通集团,其管理的总资产高达2.5万亿美元,按照人民币与美元最新6.7595的汇率计算,摩根大通的总资产高达16.9万亿元人民币。

仅从数据上看,国内133家券商的规模不及一个摩根大通。

中国证监会将于2020年12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取消包括证券公司在内的外资股比限制,这意味着外资可能将加速进入证券行业。

一位业内人士向AI财经社表示,“金融开放是肯定的,外资券商进入中国是很现实的问题。目前国内券商的综合实力和国外券商差距较大,通过这种合并的方式,在以后和外资券商竞争中可能就多了优势”。

民营券商成并购新标的?

从6月开始,市场中便相继流出中信证券与中信建投、第一创业证券和首创证券强强联合的各种消息。尽管“当事人”相继出面澄清辟谣,但消息的流传并未止于公告。

有趣的是,无论是被认为最后可能打造券商航母的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的合并,还是第一创业证券和首创证券的强强联合,截至目前均未“成真”。相反,此前较为低调的国联证券和国金证券却成为了2020年的第一起券商合并。

从中信证券到首创证券,前两起“绯闻”的当事人均系国资背景,而此次合并成功的国金证券与国联证券的结合,却是作为国资的国联证券吞入了民资的国金证券。这不禁让人好奇,难道民营控股才是券商合并的“好”标的?

上述业内人士向AI财经社表示,“不仅仅是券商行业,事实上其他国企也在设立并购基金,把产业链相关的上下游并入以增加竞争力。”

那么,目前A股上市券商企业当中,还有哪些民营券商呢?按同花顺行业分类,目前A股上市的47家券商中,除去国金证券,尚有5家券商其实际控制人类型为个人,分别系哈高科即湘财证券、华林证券、锦龙股份、国盛证券以及东方财富,其中以东方财富的市值最高,为2105.91亿元。

未来这些券商是否会与“国资”联姻,市场拭目以待。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