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净利润下滑73%,脚踩两条红线,首创置业如何退市收场?

上半年净利润下滑73%,脚踩两条红线,首创置业如何退市收场?
2021年08月05日 18:55 AI财经

文 | AI财经社 田晏林

编 | 董雨晴

8月4日晚间,首创置业发布2021年中期业绩公告,若用行业均值评估这份成绩单,可用一句话概括:盈利能力低于行业均值,负债水平高于行业均值,业绩增速低于行业均值。

数据显示,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110.1亿元,同比增涨约19.0%;毛利率为19.0%,较上年同期减少5个百分点,低于2020年行业平均毛利率(26.7%)7.7个百分点;归母净利润约2.3亿元,同比减少73.0%,低于2020年行业平均归母净利润增速(-17.8%)55.2个百分点;2021年中期首创置业资产负债率为81.1%,超过2020年行业平均资产负债率(79.1%)2个百分点。

依照国家设定的“三道红线四档两观察”这种调控规则,首创置业的核心经营财务指标仍维持在橙档。与此同时,人们颇为关心的是,受近日退市风波的影响,首创置业将要如何收场?

业绩萎靡,增速下滑

对于这份成绩单,业内反馈称并不意外。

作为一家京字号国企,首创置业于2002年成立,是北京市国资委下面大型国企首创集团的地产平台。然而自2018年起,公司的规模出现增长停滞的状况,利润率也严重下滑。尽管2019 年首创置业提出实施“快周转”策略,通过提升项目开盘供货、销售回款以及竣工交付节奏等,使销售业绩再创新高,实现签约金额808亿元,但当年签约销售金额和签约销售面积同比增速均有所放缓,净利润率也出现增长缓慢趋势。

今年上半年首创置业颓势延续,实现合同销售约402.7亿元,同比增涨约19.5%,低于2021年上半年百强房企平均增速(37.8%)约 18.3个百分点。

根据贝壳研究院统计,依照“三线四档”融资新规,首创置业剔除预收款后的资产负债率为78%,净负债率为164%,现金短债比为1.34。由此,首创置业2021年中期指标一项超阈值,相较2020年末,维持“橙档”行列。

有国企地产人士告诉AI财经社,首创做项目赔钱率高在圈内已不是秘密,“北京的天阅西山从一期开盘到现在5年了,都变成现房销售了,还没清盘呢。”据该人士反映,首创对这个项目的策划定位不够精准,户型偏大,设计和交付货不对板,施工质量不佳,客户服务体验差都是影响其销量的原因。

另据北京土地拓展人士观察,这些年首创拿地节奏也很奇怪,“要不就是突然杀出来拼死搞一块,要不就看不到身影。”今年以来,首创置业只拿了上海松江区与青浦区两宗地块,拿地代价为33.7亿元,是去年全年的17.7%,另通过股权收购方式获得浙江桐乡一级开发项目。

业内分析认为这是其降负债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今年年初首创置业出售首创阳光房地产46.486%股权及北京同创置地45%股权,还将全部奥特莱斯业务转让给首创集团。

首创置业总裁钟北辰曾对外表示:“将首创巨大资产包出售给首创集团,可以有效盘活资产,优化资产结构,提升资产质量,把回笼资金用于偿还债务,降低杠杆。”

退市在即,权衡利弊

2021年7月9日,首创置业宣布退市,自愿撤销H股的上市地位。在私有化的要约公告中首创表示,由其控股股东首创集团全资子公司首创发展承接首创置业的全部资产、负债、权益、业务、人员等一切权力义务。

首创置业给出的退市理由是“基本失去上市平台股权融资的优势”。一位地产投资人士表示认同,在他看来,近两年首创置业的股票在港交所几乎没有流动性,与其被上市公司的标签束缚,还不如退市。“上市公司关键得有市值,才能完成融资圈钱的目的,现在来看哪个都实现不了,所以退市应该是管理层权衡经济效益做出的决定,是有道理的。”

其实在作出退市决定前,首创置业尝试回归A股,但并不顺利。赴港上市后,2004年、2007年、2009年和2016年首创置业都启动了回A计划,却最终因各种原因失败。

据观点地产消息,自2003年首创置业港股上市以来,股价与市值表现一直不尽如意,2015年5月29日股价录得最高值,为4.58港元,其余时间再无登上顶峰的时刻。今年4-5月期间,公司股价一度跌入1港元左右。

不过受近期私有化的消息影响,首创置业股价回升至2.46港元,业内认为首创置业主动甩掉高负债资产,全速降档,似乎仍想朝着A股市场靠近。

贝壳研究院高级分析师潘浩表示,首创置业将最终在完成相关工作后注销登记。“期待百强房企的首创置业,用新的身份继续在行业中强基固本,稳中求进”。

但以当前的业绩表现,首创置业在一众京字头的房企里并不突出,如何避免退市整理期的股价波动,如何保障中小股民的利益,是其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本文由《财经天下》周刊旗下账号AI财经社原创出品,未经许可,任何渠道、平台请勿转载。违者必究。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