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中国能源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报告(一)

2024 中国能源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报告(一)
2024年08月15日 10:40 标准排名官博

2015 年 9 月,中国国家主席出席联合国发展峰会,同各国领导人一道通过了《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2016 年 9 月,中国政府发布《中国落实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当前国际发展领域的纲领性文件,核心内容是涵盖经济、社会、环境等三大领域的 17 项目标和 169 项具体目标。

2020 年 9 月,中国政府向国际社会做出 2030 年碳达峰、2060 年碳中和的庄严承诺。在保障能源安全的前提下,推动能源结构调整、实施可再生能源替代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必然要求。

2021 年 9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提出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积极发展非化石能源。同年 10 月,国务院印发《 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其中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是重要内容,并对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提出了具体要求。

能源行业是中国国民经济的支柱行业,关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命脉。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我国碳排放来源中化石能源燃烧占比约 84%,能源领域是最主要的碳排放领域。因此,能源领域是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点领域。

中国资源禀赋决定着一次能源中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长期占据主导地位,能源行业要实现双碳目标、实现可持续发展面临巨大挑战。近几年来,中国政府有关部委相继出台了促进可持续发展的政策文件。

生态环境部发布《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管理办法》、《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格式准则》;国资委发布《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质量工作方案》;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自然资源部、生态环境部、国家能源局等十部门修订发布《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 年版)》,将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作为重要内容;中国人民银行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七部委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金融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求加大对能源等领域绿色发展和低碳转型支持力度;证监会部署上海、深圳、北京三家证券交易所,同时发布《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要求上证 180、科创 50 指数样本公司,深证 100、创业板指数样本公司以及境内外同时上市的公司最晚在 2026 年首次披露 2025 年度《可持续发展报告》,并鼓励其他上市公司自愿披露。

在推进可持续发展过程中,聚焦于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社会责任(Social)和公司治理(Governance)的ESG应运而生 。ESG 评价是一种关注企业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绩效的评价方法,是政府和社会各界衡量企业可持续发展绩效的有效工具,正在成为国际上被不同行业普遍认可和接受的评价标准;ESG 投资是一种将 ESG 评价结果作为重要投资参考的新兴投资理念,是投资机构考察投资标的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绩效的重要策略。

ESG 因其“可持续发展”、“绿色”等核心思想与我国长期以来的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完全契合,近年在我国得到快速发展,ESG 理念逐渐为全社会所接受,并成为能源企业非常重要的企业管理准则、日常工作和价值取向。

2023 年 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明确提出要“深化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改革,探索开展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评价”。

截至 2024 年 4 月,中国发电装机容量 30.1 亿千瓦,其中,火电为 14 亿千瓦,占比已由 2023 年的 65.69% 下降至 46.51%,可再生能源占比首次超过 50%,电力行业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

为促进可持续发展 , 能源企业应构建以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系统,制定双碳目标和战略规划,建立自上而下的可持续发展 (ESG) 管理架构,完善制度体制机制建设,通过优化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进能源清洁低碳高效利用、积极参与碳市场建设、加强 CCUS(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研发与示范、开发碳汇等途径 , 探索多元化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制定“一企一策”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方案,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贡献力量。

为落实中国可持续发展方案,推动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促进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加大ESG 投融资对能源支持力度,中国能源研究会组织能源行业专家,编制了中国能源研究会团体标准《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ESG)披露指标体系和评价导则》。

该标准涵盖了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的 36 个定量指标和 41 个定性指标,在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中首次引入关键财务指标,对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ESG)表现提出了科学、系统、完整的评价方法。

根据该标准提出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以及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在定期报告和可持续发展(ESG)报告中披露的公开信息,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金融与法律分会和北京万家绿色信用评级有限公司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深圳证券交易所、北京证券交易所、香港联交所上市的 636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进行了评价,历时 10 个月编制完成《2024 中国能源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 报告》。

一、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概况

当前,全球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加速推进,各国、各地区能源可持续发展策略各有侧重。

最新发布的《2023 年能源效率》是国际能源署对全球能源效率市场和政策发展的主要年度分析报告 , 探讨了全球能源强度、需求和与效率相关的投资、政策和技术方面的最新趋势。

根据国际能源署政府能源支出跟踪机构的数据,自2020年以来,已有近7000亿美元用于能源效率投资,其中70%发生在美国、意大利、德国、挪威和法国 5 个国家。

美国政府提出“35·50”碳中和气候治理目标,即到2035 年实现百分之百清洁发电,到2050年实现净零排放,为美国能源转型划定了目标。

美国能源部2022年发布《保护供应链以实现清洁能源转型战略》,成为美国首个保护清洁能源供应链的全面战略。2022年的《通货膨胀降低法案》, 包括 860 亿美元用于能源效率行动。

欧盟 2019 年发布的《欧洲绿色协议》,特别强调了能源绿色转型的关键作用。2023 年公布《绿色协议工业计划》,旨在推动清洁技术制造能力提升 , 还出台了《净零工业法案》,力争让欧盟成为“清洁技术中心”。2024 年 3 月,欧盟发布《地平线欧洲战略计划(2025-2027)》,致力于提高欧洲可再生能源领域的自给自足能力,推动高效可靠的储能技术发展,同时关注智能电网建设和能源使用效率的提高。欧盟分别于 2023 年 12 月、2024 年 4 月发布了《欧洲风能宪章》和《欧洲太阳能宪章》,以提高欧洲本土风电、光伏竞争力。此外,欧盟加强其能源效率指令,以抑制能源需求。

具有石油地缘优势的中东构建起新能源产业竞争力。沙特于 2021 年提出“绿色沙特”和“绿色中东”倡议,计划到 2030 年可再生能源项目提供超过 50% 的电力供应,并宣布在 2060 年实现碳中和。阿联酋于 2023 年 7 月批准《国家能源战略 2050( 更新 )》,拟在未来 7 年内大幅增加可再生能源在能源供应中的比例,以提高能源效率并促进清洁能源的使用,还批准了《国家氢能战略》。巴林通过了《国家能源效率行动计划》和《国家可再生能源行动计划》,阿曼制定了《阿曼愿景 2040》,明确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卡塔尔力争到 2030 年实现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比 20% 的目标。

英国于 2017 年 4 月 21 日首次不使用燃煤供电,为1882 年以来首次。在清洁成长相关政策推动下,英国政府陆续以可再生能源取代现有传统能源。英国国家电网(National Grid plc)数据显示,风力发电约占英国全国总发电量的 27% ;天然气为 25% ;核能发电为 24%。英国政府计划于 2025 年全面关闭国内所有燃煤发电厂,以达成零碳发电系统。

加拿大 2016 年宣布,在 2030 年前全面淘汰传统燃煤发电,仅保留具备碳捕捉与封存的燃煤电厂;并通过加拿大基础设施银行进行绿色基础设施投资,在 11 年内投入加币 219 亿元。

加拿大总理特鲁多 2018 年宣布,依据《温室气体污 染 定 价 法》(Greenhouse Gas Pollution Pricing Act),对尚未实施的省份征收碳税,目前已在安大略省(Ontario)、魁北克省(Quebec)等重要省份实施。

二、中国能源可持续发展概况

为推进能源可持续发展,保证“碳达峰”、“碳中和”国家战略实施,中国中央政府、有关部委和各省级政府等出台了众多政策措施,掀起了全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的热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 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十四五”时期,生态文明建设实现新进步,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成效显著,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分别降低 13.5%、18%。

在现代化基础设施方面,构建现代能源体系,加快发展非化石能源,坚持集中式和分布式并举,大力提升风电、光伏发电规模,建设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基地,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 20% 左右。

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指出,到 2025 年,能源结构明显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效率大幅提高。推动能源体系绿色低碳转型:坚持节能优先,完善能源消费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提升可再生能源利用比例,大力推动风电、光伏发电发展,因地制宜发展水能、地热能、海洋能、氢能、生物质能、光热发电。加快大容量储能技术研发推广,提升电网汇集和外送能力。增加农村清洁能源供应,推动农村发展生物质能。

国务院印发的《2030 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着重强调,以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经济发展为底线,争取时间实现新能源的逐渐替代,推动能源低碳转型平稳过渡,切实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完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体制机制和政策措施的意见》提出,“十四五”时期,建立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框架,形成政策、标准、市场和监管体系,构建以能耗“双控”和非化石能源目标制度为引领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机制。

《关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的指导意见》提出,推进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发展,统筹各类电源规划、设计、建设、运营,优先发展新能源,积极实施存量“风光水火储一体化”提升,最大化利用清洁能源,优化各类电源规模配比。

“十四五”时期,基本建立推进能源绿色低碳发展的制度框架,构建以能耗“双控”和非化石能源目标制度为引领的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推进机制。到 2025 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初步建成,新能源、储能等发展的市场交易和价格机制初步形成。

到 2030 年,全国统一电力市场体系基本建成,新能源全面参与市场交易。基本建立完整的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基本制度和政策体系。

分类推动燃气、热电联产、新能源、核电等优先发电主体参与市场,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市场模式,促进新能源的投资、生产、交易、消纳,发挥电力市场对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支撑作用。

《关于加强产融合作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加强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应用,支持新能源、新能源汽车、新能源航空器、绿色船舶、新能源动力、高效储能等关键技术突破及产业化发展。引导企业加大可再生能源使用,推动电能、氢能、生物质能替代化石燃料。

《“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强调,提升清洁能源消费比重。鼓励氢能、生物燃料、垃圾衍生燃料等替代能源在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的应用。发展屋顶光伏、分散式风电等,推进多能高效互补利用。扩大新能源汽车、光伏光热产品、绿色消费类电器电子产品、绿色建材等消费。发展大尺寸高效光伏组件、大功率海上风电装备、氢燃料燃气轮机、超高压氢气压缩机、高效氢燃料电池、一体化商用小型反应堆等新能源装备。

《“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提出,优化建设布局,推动新型储能与新能源、常规电源协同优化运行。在新能源资源富集地区,重点布局系统友好型新能源电站;通过“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多能互补模式,促进大规模新能源跨省区外送消纳,提升常规电源调节能力。发展用户侧新型储能,提供定制化用能服务,提升用户灵活调节能力。

《关于推进中央企业高质量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指导意见》着重强调,中央企业要推进煤炭消费转型升级,鼓励油气企业利用自有建设用地发展可再生能源以及建设分布式能源设施,在油气田区域建设多能互补的区域供能系统。优化非化石能源发展布局,全面推进风电、太阳能发电大规模、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探索深化海洋能、地热能等开发利用。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优先推动风能、太阳能就地就近开发利用,加快智能光伏产业创新升级和特色应用。

各省级人民政府层层细化相关政策。《北 京 市“十四五”时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到 2025 年,本地可再生能源新增发电装机容量 217 万千瓦左右,累计达到 435万千瓦左右,占本市发电装机比重提高到 28% 左右。全市重点领域新增光伏发电装机 70 万千瓦。

《天津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到 2025 年,新能源形成 1000 亿级产业集群,扩大锂离子电池产业优势,加快氢能产业布局,打造全国新能源产业高地。大力优化能源结构,扩大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电力装机规模,完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鼓励“光伏 +5G 网络”、“光伏 + 数据中心”、“光伏 + 充电桩”等特色行业智能光伏应用。

《河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大力发展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发电,有序推动抽水蓄能电站规划建设,推动可再生能源制氢,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比重提高到 13% 以上,可再生能源装机占全部电力装机比重达到60% 左右。

《山西省“十四五”未来产业发展规划》强调,优化能源供给结构,结合山西资源禀赋,积极推进“风能 + 光伏+ 储能”新能源优先发展体系。“十四五”期间,打造成全国重要风电装备、光伏制造基地。到 2025 年,新能源装机占比达到 40% 左右。

《内蒙古自治区“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指出,自治区“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基本思路是:实现“一个目标”、推进“三个转型”、打造“四大产业”、实施“十大工程”。“四大产业”就是着力打造风能、太阳能、氢能和储能等四大新型能源产业,打造全国乃至国际新能源产业高地。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 18%,新能源装机比重超过 50%,装机规模达到 1.35 亿千瓦以上,形成风光氢储四个千亿产业集群。

《辽宁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任务措施》提出,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超过50%,风电光伏装机力争达到 3000 万千瓦以上,新增核电装机 224 万千瓦。到 2035 年,全省非化石能源发电量占比超过 50%。

《上海市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方案》指出,到 2025 年,本市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运输结构持续优化,推进深远海域风电及多种“光伏+”开发模式。

《江苏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实施太阳能多形式、大范围、高效率转化的“沐光”专项行动,扩大分布式光伏发电、海上风电规模,到 2025 年,全省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 6600 万千瓦以上。

《浙江省可再生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推动绿色能源和技术应用,“十四五”期间,完成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面积 1 亿平方米。推动能源结构转型,加强风光水火、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功能互补发展,促进能源领域绿色转型和高质量发展。实施“风光倍增计划”,到 2025 年底,可再生能源装机超过 5000 万千瓦,装机占比达到 36% 以上。其中:光伏装机达到 2750 万千瓦以上,风电装机达到 640 万千瓦以上,生物质装机达到 300万千瓦以上,水电装机达到 1500 万千瓦以上。

《安徽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强调,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推进发展风电和太阳能发电,有序发展生物质能和其他新能源,到 2025 年,全省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比重提高至 40%。

《江西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因地制宜发展光伏、风电、生物质能、氢能、地热能等新能源,稳妥推进核能综合利用,“十四五”期间煤炭消费占一次能源比重下降到 58% 以下。

《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实施可再生能源倍增行动,以风电、光伏发电为重点 , 以生物质、地热能、海洋能等为补充,到 2025 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 8000 万千瓦以上,力争达到 9000 万千瓦左右:风电 2500 万千瓦,光伏发电 5700 万千瓦,生物质能及其他400 万千瓦。加快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到 2025 年,建成公共领域充换电站 8000 座、充电桩 15 万个,服务半径 5公里。

《河南省“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和碳达峰碳中和规划》提出,加快非化石能源发展,发展分布式光伏发电,探索开展光伏建筑一体化示范,到 2025 年,新增并网容量 1000 万千瓦以上;推动风能资源开发利用,打造沿黄百万千瓦级高质量风电基地,到 2025 年,新增并网容量1000 万千瓦以上。

《湖南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强调,推动能源结构持续优化,加快推进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主的新能源发展,统筹发展水能、氢能、地热、生物质等优质清洁能源,重点推进环洞庭湖和湘南“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基地建设,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升至 23%。

《广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指出,到 2025 年,优化能源结构,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力争达到 32% 以上,非化石能源装机比重提高至 49% 左右。规模化开发利用海上风电,打造粤东粤西千万千瓦级海上风电基地。积极发展氢能,因地制宜发展光伏发电、陆上风电、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安全高效发展核电。加快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开展光、储、充、换相结合的新型充换电场站试点示范。到 2025 年底,全省力争建成充电站 4500 座,公共充电桩 25 万个。

广西自治区《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强调,继续推动能源结构优化,深度开发水电,积极开发陆上风电和光伏发电,到 2025 年,全区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明显提高。加强新能源汽车充换电、充换气、加氢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海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体系,持续建设清洁能源岛,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制造业,发展风电、光伏、电力储能、智能电网等相关配套绿色产业。到 2025 年,在清洁能源产业领域投入 800 亿元,清洁能源发电装机比重达 85%,新增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约 500 万千瓦。

《重庆市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指出,加快发展清洁能源和新能源,有序发展水电,优化风能、太阳能开发布局,因地制宜发展生物质能、地热能等,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 20% 以上,“十四五”期间全市新增新能源装机 150 万千瓦以上。

《四川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提出,积极发展清洁能源,2025 年,清洁能源装机占比 88% 左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 42% 左右。加快风能、太阳能资源开发利用,推进凉山州风电基地、“三州一市”光伏基地建设,因地制宜开发利用地热能及农村沼气等生物质能,“十四五” 期间新增风电 600 万千瓦左右、太阳能发电 1000 万千瓦以上。

《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 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科学发展风、光等新能源,推动风光水火储一体化发展,建设毕节、六盘水、安顺、黔西南、黔南等百万千瓦级光伏基地,打造乌江、北盘江、南盘江、清水江水风光一体化千万千瓦级可再生能源开发基地。到 2025 年,发电装机突破 1 亿千瓦,发电量超过3000 亿千瓦时,清洁高效电力产业产值超过 2000 亿元。

《云南省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行动计划》强调,优化能源供给结构,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占比 85% 以上,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 46% 以上,全省电力装机总规模达 1.5 亿千瓦以上。

《西藏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指出,能源结构优化升级,提升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科学开发光伏、地热、风电、光热等新能源,加快推进“光伏 + 储能”研究和试点。到“十四五”末,水电建成和在建装机容量突破 1500 万千瓦,加快发展光伏太阳能装机容量突破 1000 万千瓦。

《陕西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若干措施》提出,强化能源电力保障,加快推进陕北风光储氢多能融合示范基地建设,加大风电、太阳能光伏、生物质能等新能源的扶持力度,加快建立传统能源与新能源有机结合的能源保障体系。到 2025 年非化石能源装机占比提高到 49.5%,全省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 16%。

《甘肃省“十四五”能源发展规划》强调,充分发挥资源禀赋优势,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太阳能光热发电等非化石能源电力,到 2025 年,以新能源为代表的河西走廊清洁能源基地可持续发展能力全面提升,陇东综合能源基地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基本建立,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电力总装机超过 65%,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达到 30%,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达到全社会用电量的 60% 左右。

《青海省“十四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提出,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大力发展光伏、风电、水电、地热等清洁能源,加大可再生能源发电基础设施建设,清洁能源装机总量在 7500 万千瓦以上。推进风光水储和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建设海南州、海西州等千万千瓦清洁能源基地。

宁夏回族自治区《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实施意见》强调,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提高到 15% ;加快新能源和清洁能源汽车在各行业领域应用,完善充电桩、充电站、加氢站等新能源汽车配套基础设施建设,2025 年,银川市新增及更换的新能源公交车比例不低于 80%,其他各地级市新增及更换的新能源公交车比例达 70% 以上。建设千万千瓦级黄河“几”字弯绿能基地和千万千瓦级“宁电入湘”绿能基地。到 2025 年,光伏发电、风电装机规模分别达到 3250 万千瓦、1750 万千瓦。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是实现中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领域。中国能源法律和政策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及生态环境保护形势紧密相连。

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出以来,中国进一步加快《能源法》的制订工作。中国从总体性规划到能源具体行业政策中都有涉及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相关的内容,体现在能源管理重心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重视能源节约,重点发展可再生能源,致力于清洁能源或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日益注重储能。

三、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绿色投融资

2015 年联合国发布 17 项可持续发展目标,2016 年《巴黎协议》的签署,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里程碑。

2021 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多国承诺实现净零排放,通过《格拉斯哥气候公约》,要求维持巴黎协议把全球气温升高幅度控制在 1.5 摄氏度以内的目标,以及逐步减少煤炭使用。

绿色经济的崛起,也促进了绿色金融的诞生。在金融业的支持下,绿色金融带动多元产业,尤其是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驱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为环境改善发挥积极影响。

为应对日益严重的环境恶化,各国政府热烈响应《巴黎协定》,积极推动绿色金融相关政策实施,引导企业与金融业重视环境保护、强化信息披露与绿色低碳商业模式,并推动研发涵盖 ESG(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公司治理)议题的金融产品,以环境利益为优先考虑,然后再追求个体利益,以此达成国家、经济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关键点在于:一是发电。2016-2021 年,全球有1282GW的可再生能源加入能源系统发电。 国际能源署预期,2022-2027年间将再新增2400GW 可再生能源的产能。不过倘若全球要于 2050年达到净零排放的目标,可再生能源的发电产能必须再增加 27000GW 以上。

二是电网。所有风电、太阳能等产出的电力,必须通过电网基础建设送达终端使用者。为此,全球必须有相应的资金投入电力传输与分配的基础建设。过去十年全球每年平均的电网基础建设投资约为 3000 亿美元。国际能源署预估,2030 年每年电网的投资金额,必须达到5600 亿 ~7800 亿美元的水平,方能达到 2050 年的净零排放目标。此外,复杂的科技、缺工与物料短缺,也是电网建设需克服的障碍。

三是储能。太阳能、风力等可再生能源所产出的电力是间歇性的,因此储能便格外重要。国际能源署统计,2022 年全球共有 16GW 的电网规模电池储能产能建置完成;若要达成 2050 年的净零目标,2022~2030 年平均每年的新建电网规模电池储能产能必须达到 80 GW 以上的水平。

四是电能转换。通过电解产出氢能的做法,同样需要大规模的投资。截至 2022 年,全球低碳排放制氢电解槽的产能仅有 1 百万吨。国际能源署预估,目前规划中的制氢电解槽如建置完成,2030 年有望达到 134~240 百万吨的产能。若要达到 2050 年的净零目标,全球低碳排放电解制氢的产出量,届时必须提升至 452 百万吨。

五是关键矿物。包括锂、钴、镍、石墨、铝、铜等关键的稀缺金属,为太阳能发电板、风力发电机、电池、压缩机等可再生能源基础建设不可或缺的元素,其储量对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要达到 2050 年的净零目标,国际能源署预估,全球在 2030 年需达到 2021 年产量四倍的关键矿物。

六是资金缺口。彭博数据显示,全球能源转型的投资金额将达到 1.1 兆美元。国际能源署及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建议,全球用于能源转型的投资,每年须增加至 4 兆 ~6 兆美元,方能达成 2050 年的净零目标。

美国 2023 年能源转型投资强劲增长,达到 3030 亿美元。

欧盟从“复苏与韧性基金”、“投资欧盟”和“创新基金”中分别调拨 2500 亿欧元、3720 亿欧元和 400 亿欧元,共计 6620 亿欧元,以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同时,酝酿“欧洲主权基金”,建议直接从欧盟财政列支,补贴绿色低碳产业,并借鉴“下一代欧盟”计划模式,通过共同债务支持相关项目。

补贴规则方面,欧盟通过延长“临时危机框架”和《一般集体豁免条例》的有效期并提高灵活度,来放宽补贴,使成员国能有限度地帮助遇到困难的企业,以防范绿色工业企业外迁。

针对“临时危机框架”,2023 年 3 月在延长其有效期后更名为“临时危机过渡框架”,规定“在符合某些特定条件的情况下,国家补贴可被视作与欧盟法律兼容”;针对《一般集体豁免条例》,2023 年 3 月欧盟规定其有效期直至 2026 年底,不仅在考虑通货膨胀因素基础上提高了成员国的补贴限额,而且准许欧盟欠发达的外围国家引入更大数额的国家补贴,此外还授权成员国发放与第三国补贴相当的国家补贴,以降低企业外迁风险。欧盟 27 个成员国的能源转型投资总额 2023 年超过了美国,达到 3400亿美元。

2023 年,中东主权财富基金的资产管理规模总额达到4万亿美元。中东国家通过国家主权基金深度参与新能源产业体系构建。近年来阿联酋主权财富基金穆巴达拉通过全资企业马斯达尔,在太阳能和风能领域投资了超过40亿美元。

2021年,阿布扎比国家石油公司与穆巴达拉及阿布扎比发展控股公司宣布成立阿联酋国家氢能联盟,旨在建立实质性的氢能经济,将阿联酋打造成可信赖的氢气出口国。

2023年,沙特公共投资基金公用事业子公司水电控股公司与公用事业项目开发商 Acwa Power 签署了价值 32.5 亿美元的太阳能光伏项目的电力购买协议。

英国 2023 年的能源转型投资为 740 亿美元。中国仍然是能源转型投资的最大贡献者,2023 年投资额达 6760 亿美元,占全球能源转型投资总额的38%。

但是,当前中国的金融财税政策对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支持主要存在以下问题: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等债务融资工具占比较高、绿色基金等股权融资工具发展缓慢、转型金融工具进展缓慢、REITS 等权益工具税务政策支持不足,权益融资工具稀缺等。

国家发展改革委今年发布了《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 年版)》,鼓励金融机构在依法合规、风险可控、商业可持续的基础上,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为符合《目录》要求的境内项目或活动以及企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等境外地区的项目或活动提供金融支持。

据相关研究,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绿色低碳投资需求将达数百万亿人民币,除低碳零碳领域外,主要来自传统产业转型发展领域。但目前已有的绿色金融体系难以充分覆盖传统化石能源和高碳产业转型发展需求。特别是中国化石能源生产消费规模远高于发达国家,要在较短时间内实现全面现代化、碳达峰碳中和、美丽中国等多重发展目标,实际面临的转型压力和挑战前所未有。在这种形势下,积极探索加快转型金融和能源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的有序有效衔接,对中国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早日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四、能源可持续发展(ESG)评价模型

(一)说明

1. 数据统计时间范围:2022年1月1日 -2022年12月31日。

2. 信息来源:能源领域上市公司2022年年报、2022年可持续发展报告(2022年社会责任报告或2022年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Choice 数据终端、青绿数据、巨潮资讯网。

3. 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总分值 S=80%*SL(定量指标分值)+20%*Sx(定性指标分值)。

(二)编制方法

1. 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披露指标和评价体系(定量)

五、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定量分析

(一)环境保护

改革开放 40 多年以来,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已由原有的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转向依靠创新驱动,由高污染、高能耗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向绿色环保的集约型增长方式。

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生产和消费国,中国“富煤、贫油、少气”的特点,形成了其长期以来以煤为主的能源体系结构。根据世界资源研究所统计,中国电力行业二氧化碳排放占全国能源消耗产生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的 40% 左右,其中煤电是最主要的碳排放源。中国能源行业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刻不容缓。在中国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定量分析的环境保护方面,我们主要通过温室气体、能源、大气、水和固体废弃物五个方面 12 个指标进行分析。

1. 温室气体

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和动力,能源引起的碳排放在中国总碳排放中的比重超过 70%,能源消费与碳排放息息相关。近年来,中国稳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双碳”目标日益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绿色引擎。研究能源行业的绿色低碳发展情况以及清洁能源转型至关重要。温室气体指标细分为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和温室气体减排量占比两个指标。

(1)温室气体排放强度

众所周知,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有助于为地球“降温”。能源行业作为碳排放大户,是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领域。因此,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即单位营收碳排放量(千克/ 万元营收碳排放量)作为衡量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评价的关键指标。

鉴于披露温室气体排放量范围三的公司数量较少,为了公平起见,我们核算温室气体总量时将范围三的数据剔除,仅汇总范围一、范围二的温室气体排放量。监测的636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仅有 191 家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数据。数据显示,碳排放强度位于 0 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万元营业收入 ~100 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 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有 82 家;位于 100 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 万元营业收入 ~1000 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 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有 67家;位于 1000 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 万元营业收入 ~5000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 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有 21 家。

数据显示,碳排放强度较少的 3 家公司分别是金泰能源控股(0.45 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 万元营业收入)、延长石油国际(0.53 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 万元营业收入)、能源国际投资(1.2 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 万元营业收入)。此外,还有阳光电源(10.75 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 万元营业收入)、新天绿能(10.89 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 万元营业收入)、新风光(11.13 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 万元营业收入)等 63 家能源领域上市 公司 2022 年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均小于 50 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 万元营业收入。综合来讲,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越小的公司该指标得分越高,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越大的公司该指标得分越低。

整体来看,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碳排放强度差距明显,其中,天然气和能源设备类公司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较低,而石油、煤炭、电力细分行业公司温室气体排放强度较大。其中,对于“温室气体排放大户”火电公司来说,则面临着巨大的产业结构调整压力。数据显示,火力发电公司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大多数位于 5000 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 万元营业收入 ~20000 千克二氧化碳当量 / 万元营业收入。另外,能源上市公司该指标整体披露数量不足三分之一,希望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温室气体排放相关数据更加详尽透明。

(2)温室气体减排量占比

低碳清洁能源技术是应对环境挑战、保护自然、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手段。因此,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生产清洁能源或使用清洁能源、种植森林绿化以及使用碳捕集等固碳技术和产品所产生的温室气体减排量占当年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比率是衡量其温室气体排放的又一关键指标。

据监测数据显示,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2022年温室气体减排量占比较大的 4 家公司分别为长江电力(1154431.2%)、阳光电源(878470.54%)、中国核电(176392.43%)和新天绿能(58183.12%)。 长江电力2022 年 6 个水电站年平均发电量约 3000 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标煤消耗 9045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24840 万吨。阳光电源截至 2022 年底,公司逆变设备全球累计装机超 340GW,年生产清洁电力 4711 亿度,每年减少近3.8 亿吨二氧化碳排放。新天绿能 2022 年产生绿色电力共 141.98 亿千瓦时,相当于避免二氧化碳排放 1175.59万吨。中国核电 2022 年通过核发电减少碳排放 14724.8万吨。

数据显示,剔除极端值后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温室气体减排量占比位于 0~10% 的公司有24家;位于10%~100% 的公司有 9 家;位于 100%~6000% 的公司有9 家。综合来讲,温室气体减排量占比越大的公司该指标得分越高,温室气体减排量占比越小的公司该指标得分越低。监测的 636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披露通过清洁技术实现温室气体减排量的公司数量不足十分之一,希望能源领域上市公司该系数披露更为详尽。

2. 能源

中国经济在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伴随着能源紧张和环境恶化的压力。面对挑战,有效的解决办法是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大幅提高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使用。因此,综合能源消耗强度和清洁能源生产 / 使用强度两个指标作为评价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 (ESG)定量分析中能源指标的重要子指标。

(1)综合能源消耗强度

2022 年全国能源消费总量 54.1 亿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 2.9%。煤炭消费量增长 4.3%,原油消费量下降 3.1%,天然气消费量下降 1.2%,电力消费量增长 3.6%。2022 年,“双碳”目标约束下节能增效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 0.1%。能源化工公司是能源生产大户,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户。

监测数据显示,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有 227 家披露综合能源消费量数据。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综合能源消耗强度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极端值后,位于 0 千克标准煤 / 万元营业收入 ~695.82 千克标准煤 / 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最多,有 190 家;位于 695.82 千克标准煤 / 万元营业收入 ~1391.64 千克标准煤 / 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有 13 家;大于 1391.64 千克标准煤 / 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有 19 家。

其中,综合能源消耗强度较少的 3 家公司分别是上海电力(0.02 千克标准煤 / 万元营业收入)、安域亚洲(0.03千克标准煤 / 万元营业收入)和金泰能源控股(0.09 千克标准煤 / 万元营业收入)。

综合来讲,综合能源消耗强度越小的公司该指标得分越高,综合能源消耗强度越大的公司该指标得分越低。但是,行业整体披露数据相对不足,希望未来有更多的公司更加详尽披露能耗水平数据。

(2)清洁能源生产或使用强度

我们的监测范围涵盖电力、煤炭、石油、燃气和电力设备公司。清洁能源生产强度指能源领域公司生产清洁能源量 / 营业收入,清洁能源使用强度指能源领域公司使用清洁能源量 / 营业收入。

近年来,中国能源消费低碳化趋势不变,低碳能源消费占比稳步提升。清洁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比重从 2013 年的 15.5% 上升到 2023 年的 25.9%,提升超 10个百分点,能源消费结构持续向清洁低碳转型。2022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保持高利用率水平,全国主要流域水能利用率 98.7%、风电平均利用率 96.8%、光伏发电平均利用率 98.3%。

监测数据显示,2022 年清洁能源生产强度较高的 3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分别为长江电力(356471.92 千瓦时 /万元营业收入)、川投能源(332599.98 千瓦时 / 万元营业收入)、阳光电源(117022.43 千瓦时 / 万元营业收入)。其中,2022 年,长江电力所属四座梯级电站清洁能源发电量 1855.81 亿千瓦时,相当于替代标准煤消耗5595.27 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15366.11 万吨。运营管理世界最大清洁能源走廊,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发挥重要作用,为“西电东送”国家重大战略的实施提供有力支撑,为助力国家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贡献重要力量。

2022 年,川投能源控股水电、光伏发电公司生产清洁能源上网电量 47.02 亿千瓦时,同比火力 , 发电能耗和污染物排放,相当于替代标准煤 141.77 万吨,减排二氧化碳 412.38 万吨、减排二氧化硫 503.02 吨、减排氮氧化物 757.02 吨。公司重要参股水电公司雅砻江公司(股权占比 48%)和国能大渡河公司(股权占比 10%)2022 年的清洁能源上网量分别为 887.76 亿千瓦时和 463.10 亿千瓦时,川投能源在这两家公司的权益清洁能源上网量472.43 亿千瓦时。

阳光电源截至 2022 年底,公司逆变设备全球累计装机超 340GW,年生产清洁电力 4711 亿度,每年减少近3.8 亿吨二氧化碳排放。

数据显示,剔除极端值后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清洁能源生产 / 使用强度位于 0 千瓦时 / 万元营业收入 ~35648千瓦时 / 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有 21 家;位于 35648 千瓦时 / 万元营业收入 ~142593 千瓦时 / 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有 2 家。

综合来讲,清洁能源生产强度越大的公司该指标得分越高,清洁能源生产强度占比越小的公司该指标得分越低。监测的 636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披露清洁能源生产和使用量的公司数量不多,希望能源领域上市公司能够重视该项数值的披露,为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做好充分准备。

3. 大气

中国现阶段生态环境质量的改善还有待继续提高,空气质量总体上仍未摆脱“气象影响型”。当前,中国氮氧化物排放总量仍在千万吨级别,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大是导致各类环境问题的根本原因。因此,将氮氧化物排放强度、二氧化硫排放强度、颗粒物排放强度等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情况作为评价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 (ESG) 定量分析中大气指标的重要子指标。

(1)氮氧化物排放强度

十余年来,重点用能工业公司能耗持续下降,污染物排放量下降明显。氮氧化物排放总量由 2013 年的 834 万吨下降到 2022 年的 76.2 万吨,单位火电发电量的氮氧化物排放量由 2013 年每千瓦时 1.98 克下降到 2022 年的 0.133 克。

监测的 636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有近五分之一的公司披露氮氧化物排放数据。正态分布模型显示,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氮氧化物排放强度位于 0 克 / 万元营业收入 ~566.31 克 / 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最多,有 93 家;位于 566.31 克 / 万元营业收入 ~1132.62 克 / 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次之,有 8 家。

剔除极端值后,氮氧化物排放强度较小的 4 家公司分别是大洋电机(0.03 克 / 万元营业收入)、延长石油国际(0.05 克 / 万元营业收入)、明阳智能(0.15 克 / 万元营业收入)和许继电气(0.2 克 / 万元营业收入)。

(2)二氧化硫排放强度

数据显示,重点用能工业公司二氧化硫排放总量由2013 年的 780 万吨下降到 2022 年的 47.6 万吨,单位火电发电量的二氧化硫排放量由每千瓦时 1.85 克下降到0.083 克。

636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披露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的公司有 117 家。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极端值后,在披露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的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二氧化硫排放强度位于 0 克 / 万元营业收入 ~879.77 克 / 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最多,有 99 家;位于 879.77 克 / 万元营业收入 ~1759.54 克 / 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次之,有 10 家;位于 1759.54 克 / 万元营业收入 ~2639.31 克 / 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有 3 家。

其中,二氧化硫排放强度相对较小的 4 家公司分别是绿领控股(0.01 克 / 万元营业收入)、百勤油服(0.01 克 /万元营业收入)、中能控股(0.01 克 / 万元营业收入)和飞尚无烟煤(0.01 克 / 万元营业收入)。

(3)烟尘排放强度

重点用能工业公司烟尘排放总量由 2013 年的 142万吨下降到 2022 年的 9.9 万吨,单位火电发电量的烟尘排放量由每千瓦时 0.34 克下降到 0.017 克。

在披露烟尘排放强度的 105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极端值后,烟尘排放强度位于 0 克 / 万元营业收入 ~35.05 克 / 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最多,有 66 家;位于 35.05 克 / 万元营业收入 ~70.10 克/ 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次之,有 13 家。

剔除极端值后,中裕能源(0.03 克 / 万元营业收入)、绿领控股(0.03 克 / 万元营业收入)、海峡石油化工(0.02克 / 万元营业收入)等公司烟尘排放强度较小。

通常来讲,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越少的公司该项系数得分越高。

4. 水

水是生命之源。中国作为全球 13 个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保护水资源是我们面临的重要责任和义务。我们将水资源消耗强度、废水排放强度、节水量占比这 3 个指标作为衡量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中二级指标中水的细分指标。

(1)水资源消耗强度

监测数据显示,披露用水量的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有241 家。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极端值后,用水量排放强度位于 0 千克 / 万元营业收入 ~937.51 千克 / 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最多,有 135 家;位于 937.51 千克 / 万元营业收入 ~1875 千克 / 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次之,有26 家。

剔除极端值后,杭可科技(0.02 千克 / 万元营业收入)、英杰电气(0.2 千克 / 万元营业收入)、安域亚洲(0.6千克 / 万元营业收入)和广西能源(3.25 千克 / 万元营业收入)等 30 多家公司用水强度低于 100 千克 / 万元营业收入。禾迈股份(104.48 千克 / 万元营业收入)、盛弘股份(104.8 千克 / 万元营业收入)、金开新能(106.32 千克/ 万元营业收入)和正泰电器(106.95 千克 / 万元营业收入)等 108 家能源上市公司用水量强度不超过 1000 千克/ 万元营业收入。

(2)废水/污水排放强度

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强度是我们分析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定量分析中水指数的第二个关键指标。我们统计的 636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有近六分之一的公司披露该数据。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极端值后,废水 / 污水排放强度位于 0 千克 / 万元营业收入 ~430.59 千克 / 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最多,有60 家;位于 430.59 千克 / 万元营业收入 ~861.04 千克 /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次之,有 12 家。

与水资源消耗强度一样,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排放量强度指标越小,该项指标得分越高。

(3)节水量占用水量比重

节水量占用水量比重是指能源领域上市公司通过节能环保运营年度节约用水量占当年用水量的比重。监测数据显示,披露该数值的公司数量不足十分之一。

其中,TCL 中环的节水优化改造项目覆盖所有生产工厂。通过制定年度节水目标及工作计划,同时附属公司制定《节水管理制度》和《节水管理控制程序》,编制节水优化改造项目清单,通过收集回用、设备升级、废水再生等方式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2022 年,公司完成 18 项主要节水优化改造项目,累计节约用水 1,234.35 万吨。

此外,2022 年川能动力水资源消耗总量为 518.10 万吨。垃圾焚烧厂污水处理回收利用川能公司所属节能环保运营的垃圾焚烧厂采用“机械格栅 + 调节池 + 缺氧池+MBR”技术处理垃圾发酵产生的渗滤液、生产废水和生活污水,污水处理满足回用水标准后进入回用水池,部分与渗滤液系统出水汇集后达标回用,剩余部分用于厂区绿化养护及道路洒水,有效降低了厂区新鲜水消耗,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2022 年实现节水量 189 万吨。

5. 固体废弃物排放量

深入推进固废资源化已成为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重要抓手。我们将一般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和危险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这 2个指标作为衡量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定量分析中二级指标 -- 固体废弃物的细分指标。

(1)一般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

在披露 2022 年一般固体废弃物排放量的 156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极端值后,一般固体废弃物排放量强度位于 0 千克 / 万元营业收入 289.6 千克 / 万元营业收入之间的公司最多,有 126 家;位于 289.6 千克 / 万元营业收入 ~579.2 千克 / 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次之,有 5 家。

(2)危险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

在披露 2022 年危险固体废弃物排放数据的 131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极端值后,危险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位于 0 千克 / 万元营业收入 ~33.38 千克 / 万元营业收入之间的公司最多,有 122家;位于 33.38 千克 / 万元营业收入 ~66.76 千克 / 万元营业收入的公司次之,有 2 家。

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越小的公司,该项指标得分越高。一般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和危险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指标的满分均为 5.1 分。

(二)社会责任

1. 环保和安全生产投入占比

对污染物进行治理,公司势必要进行相关投入,因此环保和安全生产投入情况是衡量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社会责任的重要指标。

数据显示,我们监测的 636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有 260 多家披露了在环境保护或安全生产方面的投入金额。

数据显示,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环境保护投入和安全生产占比位于 0~0.72% 的公司最多,有 211 家;位于0.72%~1.44% 的公司有 24 家;位于 1.44%~2.16% 的公司有 15 家。

结合公司自身情况和能源行业的特点对该项指标进行评分,在环保方面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越大的公司该指标得分越高。

2. 研发费用占比

“双碳”目标约束下能源行业产业结构转型、节能增效是破局之要。创新和核心技术研发是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保持竞争力的核心因素,同时也是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研发费用投入占比也是衡量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社会责任能力的一个重要指标,因为各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的规模和品牌效力不同,选用研发费用占营收比率这一指标更为客观。

根据我们监测数据显示,2022 年 461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披露研发投入费用。数据显示,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研发投入比率位于 0~3.29% 的公司有 210 家;位于3.29%~6.57% 的公司有 186 家;位于 6.57%~9.86 % 的公司有 38 家;位于 9.86 %~13.15% 的公司有 17 家。

3. 公益投入占比

一家优秀的公司应是承担社会责任的公司,而公益事业无疑是公司承担社会责任的参考标准之一。因此,公益相关方面的投入情况是衡量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社会责任情况的重要指标。

数据显示,我们监测的 636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有 284 家披露在公益方面的投入金额。数据显示,剔除极端值后,公益投入占比位于 0~0.24% 的公司最多,有254 家;位于 0.24%~0.48% 的公司有 14 家。结合公司自身情况和能源行业的特点对该项指标进行评分,在公益方面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越大的公司该指标得分越高。

2. 员工福利

员工的薪酬福利是公司社会责任的直接表现,合理的薪资福利会提升公司的竞争力。我们选择员工薪酬、员工福利及社保和公积金费用、工会及职工教育经费 3 个指标作为社会责任中员工福利指数的 3 个细分指标。

(1)员工薪酬

在监测的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有 539 家披露员工薪酬数据。其中,员工薪酬位于 0 万元 / 人 ~20.64 万元 / 人的公司数量最多,有 390 家;位于 20.64 万元 / 人~38.21 万元 / 人的公司有 113 家;位于 38.21 万元 / 人~55.78 万元 / 人的公司有 28 家。

(2)员工福利及社保和公积金费用

数据显示,员工福利及社保和公积金费用位于 0 万元/ 人 ~1.49 万元 / 人的公司最多,有 208 家;位于 1.49 万元 / 人 ~2.98 万元 / 人的公司有 170 家;位于 2.98 万元 /人 ~4.48 万元 / 人的公司有 59 家。

(3)工会及职工教育经费

数据显示,在披露工会及职工教育经费数据的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2022 年工会及职工教育经费位于 0 万元/ 人 ~0.21 万元 / 人的公司最多,有 490 家;位于 0.21 万元 / 人 ~0.43 万元 / 人的公司有 77 家;位于 0.43 万元 /人 ~0.64 万元 / 人的公司有 32 家。

我们结合能源领域上市公司自身情况和能源行业的特点对该项指标进行评分,职工薪酬福利越高的公司该项指标得分越高。

3. 股东分红

现金分红是公司将可分配利润以现金形式分配给股东的一种方式。这是最常见的分红方式,可以直接增加股东的现金收入。现金分红对于收入型投资者具有较大吸引力,因为他们关注的是稳定的现金流入。我们监测的 636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有超过一半的公司披露现金分红金额。据正态分布排列情况,每股现金分红位于 0 元 / 股 ~0.57 元 / 股的公司最多,有 309家;位于 0.57 元 / 股 ~1.14 元 / 股的公司有 23 家;位于 2.28元 / 股 ~2.85 元 / 股的公司有 5 家。

(三)公司治理

研究发现,经营稳健、财务良好的公司才有资金和动力去积极推动绿色转型发展。有关公司治理的定量分析,我们主要从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资产质量、债务风险、经营增长四个方面 17 个指标去剖析公司的经营健康情况。根据指标特点,我们又分为正向指标(如净资产收益率等)、负向指标(如成本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等)、双向指标(如资产负债率),参考 2022 年国务院国资委的企业绩效考核规定相应指标的优秀值进行该指标得分的确定。

1. 盈利能力

公司作为以盈利为目的经济组织。盈利能力反映了公司利用各种经济资源获取利润的能力,是公司营销能力、获现能力、降本降费能力及风险控制能力的综合体现,是公司各环节经营结果的总体表现。

因此,我们将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状况,作为衡量公司治理状况的一个维度。通过对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销售(营业)利润率、EBITDA 利润率、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成本费用率 6 大指标系统阐释其盈利能力状况。

(1)净资产收益率

净资产收益率反映股东权益的收益水平,衡量公司运用自有资本的效率,是财务分析中的核心分析指标。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636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数值较大的 3 家分别为天华新能(88.03%)、湖南裕能(71.42%)、久泰邦达能源(70.34%),净资产收益率均大于 70%。

此外,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净资产收益率为负的公司有 98 家。通常来讲,高净资产收益率可为公司创造更多的价值,而导致高净资产收益率的原因不尽相同,最终还需结合公司自身影响因素进行具体分析。2022 年工业领域净资产收益率优秀值为 13.3%。

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极端值后,2022 年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有 359 家位于 0~13.3% 之间;178 家位于 13.3% 以上。故这 178 家净资产收益率大于 13.3% 的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得该系数的满分,小于13.3% 的再依照正态分布曲线上离散程度由最优值对应的满分向单侧递减修正计算得出各家公司的净资产收益率分值。

(2)总资产报酬率

衡量公司盈利水平的另一个维度是总资产报酬率。总资产报酬率是用来反映公司利用所有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为了更好地衡量总收益,由剔除了利息支出和公司所得税影响的利润来进行计算,从公司整体的角度评估公司运营资产获利能力。

监测数据显示,2022年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总资产报酬率大于 0 的公司有549家。其中,天华新能(77.77%)、艾罗能源(64.14%)和大全能源(59.89%)这3家总资产报酬率位于前列。

通常来讲,公司的总资产报酬率越高,说明公司运用资产获取收益的能力越强。2022 年工业领域总资产报酬率优秀值为 7.7%。

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极端值后,2022 年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的总资产报酬率有 360 家位于 0~7.7% 之间;189 家位于 7.7% 以上。故总资产报酬率高于 7.7% 的公司得该系数满分,测算出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总资产报酬率的良好值、平均值、较低值、较差值,并依照正态分布曲线上离散程度由最佳值对应的满分单侧向下递减修正计算得出各公司的该指标分值。

(3)销售(营业)利润率

销售(营业)利润率也作为衡量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之一,主要是衡量公司经营效率的指标。营业利润率反映了在考虑营业成本的情况下,公司管理者通过经营获取利润的能力。

我们监测数据显示,2022 年 636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有 MI 能源(166.2%)、大全能源(72.81%)、中石化冠德(65.36%)和长江电力(51.74%)等 16 家销售(营业)利润率高于 50%。此外,新潮能源(48.67%)、信义能源(42.07%)、华能水电(39.34%)、黔源电力(34.37%)等41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 2022 年销售(营业)利润率均高于 30%。

监测数据显示,2022 年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的销售(营业)利润率位于 0~17.5% 之间的公司最多,有 394 家;销售(营业)利润率位于 17.5% 以上的公司次之,有 135 家。

销售(营业)利润率高于 2022 年工业领域绩效考核优秀值(17.5%)的能源领域上市公司该指标得满分,该指标小于最优值的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则依照正态分布曲线上离散程度由最佳值对应的满分单侧向下递减修正计算得出各公司的该指标分值。

(4)EBITDA 利润率

EBITDA 利润率衡量公司在报告期内的现金利润,被视为公司财务状况的良好指标,也是衡量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的指标之一。

在监测的 636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EBITDA 利润率差异明显。剔除极端值后,数据显示,久泰邦达能源(99.15%)、大唐新能源(90.03%)、浙江新能(89.58%)和三峡能源(88.76%)等公司,2022 年 EBITDA 利润率均高于 80%。

研究数字分布区间发现,2022 年 573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的 EBITDA 利润率大于 0,其中,276 家公司位于0~13.01% 之 间,175 家 公 司 位 于 13.01%~27.5% 之 间,122 家公司位于 27.5% 以上。2022 年 EBITDA 利润率优秀值为 27.5%,在优秀值及其以上数值的公司得满分,小于优秀值则依照正态分布曲线上离散程度,递减修正计算得出各家司的 EBITDA 利润率分值。

(5)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

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用以衡量营运资金的流动性。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低通常表明公司更加注重资金的流动性和周转效率。即公司可能有效地管理了其应收账款和存货,从而提高了资金的利用效率。

2022 年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47 家公司位于0~14%之间,172 家公司位于14%~38.18%之间,199家公司位于38.18%~56.81% 之间。

2022年两金占流动资产比重指标优秀值为14%,这一指标数值小于14%的公司均得满分。结合能源行业的特点对该项指标大于14%的公司依照正态分布曲线上偏离优秀值的离散程度递减修正计算得出该项分值。

(6)成本费用率

为了客观衡量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我们还引入“成本费用率”这一指标,该指标反映了公司的成本费用控制能力和主营业务盈利能力。

研究发现,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清洁能源发电公司的成本费用率相对较低,平均成本费用率约为 78%,燃气公司平均成本费用率约为 88% ;火力发电、煤炭、石油石化、电力设备相关公司平均成本费用率均在 90% 以上。

根据统计数据将能源领域上市公司 2022 年的成本费用率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极端值后,88 家公司的成本费用率位于 53.05%~78.66% 之间,446 家公司的成本费用率位于 78.66%~104.27% 之间,50 家公司的成本费用率位于 104.27%~129.87% 之间。

2022 年成本费用率优秀值 82.3% 及其以下的公司该项系数得满分,对于高出优秀值的公司,该项系数依照正态分布曲线上偏离优秀值的程度逐步递减修正计算得出该项指标分值。

2. 资产质量

如果说盈利能力是公司经营的结果,那么公司对资产的安排和使用程度上的差异即资产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导致公司实现利润、创造价值水平的差异,即实际获现能力和变现能力的差异。因此将资产质量状况也纳入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评价的考量范围,通过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和资产现金回收率这 4 大指标来客观反映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的资产质量状况。

(1)资产周转率

资产周转率是衡量公司资产管理效率的重要财务比率,体现了公司经营期间全部资产从投入到产出的流转速度。资产周转率数值越高,表明公司总资产周转速度越快,销售能力越强,资产利用效率越高。

2022 年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的资产周转率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极端值后,384 家公司的资产周转率位于 0~0.67 次之间,203 家公司的资产周转率位于0.67~1.34 次之间。

其中,蒙古能源、杭电股份、中一科技和时代新材 4 家公司的资产周转率均为 0.9 次,此外,还有 132 家公司的资产周转率均大于 1 次。2022 年工业领域资产周转率优秀值为 0.9 次。故 136 家公司总资产周转率得满分,该指标小于 0.9 次的公司依照正态分布曲线上偏离优秀值的离散程度递减计算得出其资产周转率分值。

(2)流动资产周转率

与资产周转率相似,流动资产周转率是评价公司资产利用率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313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的流动资产周转率位于 0~1.14 次之间,215 家公司流动资产周转率位于 1.14~2.29 次之间,65 家公司流动资产周转率位于 2.29~3.43 次之间。

2022 年工业领域流动资产周转率优秀值为 2 次。故流动资产周转率达到优秀值及其以上的公司该项指标均得满分,小于最优值对应的上市公司依据流动资产周转率所属区间计算得出该项指标分值。

(3)应收账款周转率

应收账款是公司资本运转的重要环节,是流动资产的重要组成项目。一般情况下,应收账款周转率越高越好,周转率高,表明赊账越少,收账迅速,账龄较短;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公司应收账款占比越高,表明资金回流越少,为了维持运营,公司不得不进行融资,导致财务费用上升。因此积极而有效率的应收款项管理有利于提高公司资金利用效率,防范经营风险。

监测的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涉及电力、煤炭、石油石化、燃气和电力设备等众多领域,不同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存在差异,且可能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剔除极端值后,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2022 年应收账款周转率较高的公司有延长石油国际(98.38 次)、广聚能源(88.29 次)、中国石化(81.7 次)、上海能源(77.68 次)、交运燃气(64.86 次)等。

监测的能源领域上市公司 2022 年的应收账款周转率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极端值后,517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的应收账款周转率位于 0~10.84 次之间;61家应收账款周转率位于 10.84~21.68 次之间;22 家应收账款周转率位于 21.68~32.51 次之间。2022 年工业领域应收账款周转率优秀值为 18 次。

监测数据显示,71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该指标得满分。

(4)资产现金回收率

资产现金回收率由经营现金净流量与全部资产的比率计算得出,该指标旨在考评公司全部资产产生现金的能力,该比值越大越好,回收率越高,说明收回的资金占付出资金的比例高,损失小。

2022 年的资产现金回收率按照正态分布模型排列,剔除极端值后,422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的资产现金回收率位于 0~13.63% 之间;68 家公司资产现金回收率位于 13.63%~25.47% 之间;8 家公司资产现金回收率位于25.47%~37.31% 之间。此外,2022 年中有 132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资产现金回收率为负值。

研究发现,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的资产现金回收率最佳值为 14.24%。结合指标特点,依照指标所属区间由最佳值对应的满分递减计算得出各公司的该指标分值。

3. 债务风险

盈利能力和资产状况更多的是评价公司的经营结果和资产运用效率,引入债务风险指标有助于更为客观地评价公司经营稳健程度。

(1)资产负债率

资产负债率是公司利用债权人提供资金进行经营活动的能力,以及反映债权人发放贷款的安全程度的指标,将其视为衡量能源领域上市公司财务风险的一个指标。

通常资产负债率过高,公司财务风险大,公司可能会丧失偿债能力产生信用危机;资产负债率过低公司财务成本较低,风险较小,公司偿债能力强,但一定程度上经营保守没有利用好财务杠杆来增强盈利能力。

统计数据显 示,636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资产负债率位于 0~26.16% 之间公司有84家;位于 26.16%~52.33% 之间的公司有236家;位 于52.33%~78.49% 之间的公司有 267 家。

2022 年工业领域资产负债率优秀值为 48%,资产负债率接近该值的公司得该系数满分。然后依照正态分布曲线上离散程度由优秀值对应的满分向两侧递减修正计算得出其他公司的资产负债率分值。

(2)速动比率

速动比率是指公司速动资产与流动负债的比率,该比率反映公司速动资产状况和短期偿债能力,用来衡量公司流动资产中可以立即用于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通常来讲,一般公司的速动比率标准值应高于“1”倍。

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速动比率位于 0~1.31 之间的公司有 377 家;位于 1.31~2.61 之间的公司有 178家;位于 2.61~3.92 之间的公司有 41 家。剔除极端值后,众智科技(12.86 倍)、胜通能源(12.45 倍)、新特电气(12.44 倍)等 5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的速动比率均高于 10 倍。

2022 年速动比率优秀值为 1.4。统计数据显示,高于优秀值“1.4”倍的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有 233 家,占比逾三成。根据这一数值和指标所处区间测算出各公司该指标分值。

(3)现金流动负债比率

现金流动负债比率是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与流动负债的比值,作为衡量公司实时偿还流动负债能力的指标。

通常来讲,考虑现金方面的限制,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不应过高或过低。该比率过高,表明公司的流动资金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公司失去投资获利的机会越大;该比率过低,公司就面临较高的风险,不能按期支付借款利息、偿还到期债务,不能维持正常生产经营及紧急情况下现金的需要。

研究发现,131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的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为负值。252 家公司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位于0~20.89% 之间;165 家公司该比率位于 20.89%~50.49%之间;52 家公司该比率位于 50.49%~80.09% 之间。

2022 年,现金流动负债比率优秀值为 26.9%,该指标接近优秀值的公司得满分。

(4)已获利息倍数

我们采用已获利息倍数来反映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该指标反映了公司生产经营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与利息费用之比,它衡量了公司支付利息费用的能力。

2022 年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已获利息倍数差异明显。剔除极端值后,据正态分布排列显示,221 家公司已获利息倍数为负值。199 家公司已获利息倍数位于 0~8.4 倍之间;130 家公司该倍数位于 8.4~63.14 之间。

通常来讲,已获利息倍数较低意味着长期偿债能力较差,已获利息倍数越高,公司长期偿债能力越强。2022 年,工业领域已获利息倍数优秀值为 8.4。根据已获利息倍数优秀值,依照正态分布曲线上离散程度由优秀值对应的满分向两侧递减修正计算得出其他公司已获利息倍数的分值。

4. 经营增长

公司治理定量分析的最后一个板块为公司经营增长情况分析,通过销售增长率、营业利润增长率和资本积累率预判公司未来发展潜力。

(1)销售增长率

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总体来说,技术研发、基地建设绿色转型等都需要资金投入,现金流量非常重要,营业收入增长越快,说明公司未来越有发展潜力,财务安全更有保障。

值得注意的是,在我们监测的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2022 年近四分之一的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为负。正态分布模型显示,362 家公司的营业收入增长率位于 0~49.33%之间,80 家公司的营业增长率位于 49.33%~98.65% 之间,48 家公司的营业增长率高于 98.65%。

2022 年 工 业 领 域 销 售(营 业)增 长 率 优 秀 值 为22.5%。营业收入增长率大于 22.5% 的能源领域上市公司该指标得满分,小于 22.5% 的再依照正态分布曲线上离散程度由最优值对应的满分向单侧递减修正计算得出各家公司的该项指标分值。

(2)营业利润增长率

营业利润是公司利润的主要来源,是衡量公司经营效益的主要指标。营业利润增长率可作为衡量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经营增长及发展情况的另一指标。

监测数据表明,近四成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 2022年实现营业利润率同比下滑。剔除极端值后,按正态分布排列显示,188家公司的营业利润率增长率位于0~48.87% 之间,70家公司的营业利润率增长率位于48.87%~97.74% 之间,48 家公司的营业利润率增长率位于 97.74%~146.61% 之间。

2022年工业领域营业利润率增长率优秀值为22.5%。故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该指标数值大于等于优秀值的均得满分,数值小于优秀值的则相应递减。

(3)资本积累率

资本积累率指本年所有者权益增长额与年初所有者权益比率。该指标越高,表明公司的资本积累越多,应对风险、持续发展的能力越强。

据正态分布图显示,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资本积累率位于 -35.36%~0 之间的公司有 109 家;位于 0~35.36%之间的公司有 376 家;位于 35.36%~70.71% 之间的公司有 51 家;位 于 70.71%~106.07% 之 间 的 公 司 有 33 家。2022 年该指标优秀值为 11.1%,故有 285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该指标得满分,其他公司该指标的分值则根据偏离优秀值的程度向下递减。

综上所述,我们依据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 3个一级指标,温室气体、能源、大气、水、固体废弃物等共计12 个二级指标,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水污染物排放强度、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等共计 36 个三级指标。经汇总计算得出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定量分值。

六、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定性分析

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披露指标和评价体系(定性)一级指标包括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及公司治理三个维度,二级指标包括环境管理、资源利用、污染物管理、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可持续经营、员工权益、客户责任、供应商责任、社会公益、治理体系、信息披露、经营管理、审计内控、税务治理和诚信合规 16 个指标,

三级指标包括环保体系、应急管理、环保培训、环境合规、环境影响、能源管理、水资源、其他资源、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气候风险水平、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绿色转型、清洁生产、绿色供应链、绿色办公、绿色融资、员工权益保障、员工职业健康、员工职业发展、职业平等与多元化、员工沟通与反馈、客户服务、产品质量、供应链管理、公益和乡村振兴、治理机制、公司架构、管理层机制、可持续发展(ESG)管理、信息披露、经营表现、安全生产、研发创新、会计审计、内部风控、纳税情况和诚信合规 41 个三级指标。

我们根据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在其可持续发展报告里对相关定性指标描述的完整性和完成度进行赋分。其中,定性指标描述具体完整,制度目标设置合理,措施可行有效,年度目标完成,公司合规管理完善,属于行业领先水平,该项指标取满分(100%) 。公司定性指标描述具体,制度目标清晰,措施可行有效,年度目标基本完成,公司合规管理较好,属于行业优秀水平,该项指标取优秀值(80%)。公司定性指标描述一般,制度目标具体,措施可行有效,年度目标完成一般,公司合规管理一般,属于行业一般水平,该项指标取中位值(50%)。公司定性指标描述较差,制度目标模糊,年度目标尚未完成,公司合规管理较差,属于行业较差水平,该项指标取低位值(20%)。

(一)环境保护

1. 环境管理

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等国家和地方环境保护法律法规,不断健全环境管理体系,强化生态环保责任制落实,严守生态环保的红线和底线思维,做好生态环保的守法管理,梳理放射源和入江入海排污口,建立完整管理台账,加强环保督查、整改工作,促进环保运行水平持续提升。在环境管理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对环保体系、应急管理、环保培训、环境合规、环境影响五个方面个方面展开分析。

(1)环保体系

我们综合考量能源领域上市公司 2022 年披露的ESG 报告中环境管理目标,环保体系制度建设、环保部门或岗位设置、环保设施投资及运转情况。在环境管理的目标设置及推进年度生态环境管理目标落实方面,如华润电力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将各级单位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纳入年度 ESG 目标和年度业绩合同,制定中、短期环境绩效目标,并每年下达生态环境保护与能源节约的任务和目标,定期考核各单位完成情况。

在环保体系制度建设、相关环保部门或岗位设置方面,如龙源电力披露其不断健全完善环境管理体系,落实所属公司主要负责人为本单位生态环保第一责任人,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生态环保目标和任务,制定《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办法》和《生态保护工作行为细则》,编制生产公司环境保护检查清单,构建了按单履职、照单追责的常态化机制。

在环保合规及宣传投资、环境技术开发及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的投资情况等方面,如中国神华披露 2022 年环保资金投入 38.43 亿元,其中生态建设投入 12.35 亿元。

(2)应急管理

应急管理是指对公司生产经营中的各种安全生产事故和可能给公司带来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各种外部突发公共事件,以及公司可能给社会带来损害的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的预防、处置和恢复重建等工作,是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应急管理是提高公司安全生产意识和应急处置能力、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重要措施 , 也是公司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和社会责任。

该指标我们综合考量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应急管理制度和应急措施,对紧急情况或事故做出积极响应的情况。比如,新奥能源已建立完备的应急管理机制,严格落实应急预案、备案、应急队伍建设、应急装备及物资等应急准备工作,持续提升预防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

并针对燃气泄漏、火灾爆炸、自然灾害等事件制定了完备的应急处理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及演练专项培训,通过演练检验应急预案的科学性、可行性。制定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预案,提升应急能力。再比如,TCL 中环每年均制定应急演练计划表并严格执行,让员工能将安全培训所学知识与技能用于实操。2022 年,公司总部及各生产基地开展了各类应急演练活动共 298 次,其中包括 11 场专题演练,主题分别为中毒和窒息、有限空间、环保事故、火灾爆炸、灼烫事故、淹溺事故、触电事故、自然灾害、特种设备演练、硅粉尘爆炸、机械伤害情况,专题演练参与员工共 1696 人等。

(3)环保培训

环保培训方面,我们通过从公司开展环保、节能等员工培训,公司组织员工参与植树造林、垃圾分类等环保公益活动方面进行分析。例如,2022 年,荣盛石化进行环保培训小时数 72,662 小时、环保培训场次 363 场、环保培训参与人次 20,076 人次等。海隆控股年内不定期组织员工参与垃圾分类专题讲座及培训,并对垃圾分类、“光盘行动”等进行倡导,从源头减少生活垃圾的产生等。新奥股份年内种植树木 56 亩 5600 棵、草地 130 亩、农业种植100 亩,每年可降低碳排放 148 吨等。

(4)环境合规

“双碳”目标下,为推进公司绿色低碳转型,中央和地方都出台了相应的规范性文件和政策依据,初步建构起公司环境合规治理的规范框架,但长期以来环境治理方面所形成的问题依然阻碍着公司环境治理法治化进程。该指标我们主要通过对能源上市公司环境管理合规表现,环境管理体系认证、清洁生产评价认证等进行分析。在我们监测发布 ESG 报告的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中,新奥股份、金盘科技、通威股份、天能重工和天伦燃气等均通过了ISO14001 环境管理体系认证。中集安瑞科的 6 家成员公司通过 ISO50001 能源管理体系认证,5 家公司通过清洁生产审核等。

(5)环境影响

公司对区域生态系统和环境的重大有利或不良影响是环境管理定性分析的最后一个指标。我们通过“正面+ 负面”信息披露相结合的方式,督促公司加强环境合规管理。

目前上市公司披露信息有待继续提升。上交所、深交所、北交所今年同日发布的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文件《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要求企业应披露“报告期内因环境问题受到重大行政处罚的情况”。这将有助于上市公司环境信息披露的全面性和客观性的进一步提升,也与我们的评价分析体系不谋而合。

2. 资源利用

“十四五”作为碳达峰的关键期、窗口期,要求公司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走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而各种资源是公司发展的必要条件,是维系公司生存发展的“氧气”。公司全面落实资源、能源节约相关政策要求,有助于能耗双控转向碳排放双控。在资源利用方面,我们主要通过能源管理、水资源和其他资源三个指标进行分析。

(1)能源管理

能源化工类公司是能源生产大户,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户,能源管理至关重要。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应全面落实能源管理的相关政策要求,并建立能源管理体系,不断提升能源利用效率。能源管理体系的建立和规范对于确保能源的高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降低能源消耗具有重要意义。该指标我们主要通过对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的能源消耗和非化石能源利用情况、管理措施以及能源管理体系的建设等方面进行分析。

(2)水资源

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应严格执行水资源管理的相关法律法规,坚持开源与节流相结合的原则,严格落实水资源刚性约束,在生产建设中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承载能力,依法依规取水用水,以水定产,并通过深挖节水潜力、提高节水意识等方式,提升水资源利用率,努力保护珍贵的水资源。此外,公司应建立水资源管理体系,各子分公司明确水资源管理部门,制定《水资源管理办法》等水资源节约及保护管理制度,组织编制水资源规划,合理利用并保护水资源。期间应设置合理的节水目标和措施,严格按照目标推进。推广清洁生产和节水型生产工艺,采用先进节水设备及节水器具,提高节水率,并降低供水管网漏失率。

(3)其他资源

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应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坚持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强化水资源和土地资源等资源保护,坚定不移地走与自然和谐共生之路。故我们将土地、森林、草原、海洋、港口岸线等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措施、效果等视为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定性评价分析资源利用的最后一个指标。

3. 污染物管理

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严控污染物排放,加强环保监督管理,全面开展废气、废水、固废、噪声等污染综合治理。坚持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协同推进,不断健全污染防治机制,提高污染防控水平,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污染物管理方面,我们主要通过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危险废弃物四个指标进行分析。

(1)废水

该指标我们主要通过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废水排放管理制度和减排目标、循环利用等节水措施以及水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进行分析。比如,中国神华披露,严格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等法律法规,统筹推进污水治理。公司每个运营厂矿均测量和记录产生的污水量以及各项污染物参数,通过选用适宜的废水处理技术及回用方法,提高污废水循环利用率,确保外排污水符合国家监管标准,保护好运营地所在流域的水质。2022 年,污废水总体利用率为 74.15%,达到 2022 年度污废水利用管控目标。此外,公司再生水和其他替代水源用水量占总用水比例为 28.20%。

(2)废气

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应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和标准,制定《大气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坚持多措并举、源头防治,持续推进大气污染物综合治理,确保稳定达标排放。该指标我们主要通过公司废气排放管理制度和减排目标、措施以及大气污染物排放达标情况进行分析。

(3)固体废弃物

该指标我们主要从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生产经营固体废弃物排放管理制度和减排目标、循环利用措施及情况着手分析。

(4)危险废弃物

我们综合考量了能源上市公司相关危险废弃物排放管理制度和减排目标、措施以及妥善处置危险废弃物情况得出该指标分值。

4. 应对气候变化

中国自 2020 年提出“双碳”目标以来,坚定不移履行承诺,加速能源结构转型,与国际社会携手为应对气候变化作出积极贡献,展现了负责任大国的使命与担当。在如今以能源为基础的社会中,气候变化对能源安全的影响已经变得愈发明显。在应对气候变化分析方面,我们主要通过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气候风险水平和应对气候变化两个指标进行分析。

(1)气候风险水平

气候变化是当今世界面临的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其影响已经波及到各个领域,包括能源领域。气候变暖导致能源生产受到威胁、气候灾害对能源设施的破坏、资源匮乏导致能源生产成本增加、气候变化引起能源价格波动加剧、能源供应链受阻等一系列问题。故对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所处行业、区域气候风险暴露程度分析至关重要。

(2)应对气候变化

气候变化和环境风险已成为全球公认的可持续发展风险。应对气候变化我们主要分析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碳达峰与碳中和战略目标,温室气体管理体系建设,应对气候变化策略、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措施、节能降碳行动措施和效果等。不少公司注重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管理成效,将气候变化相关议题加入到董事会其他专门委员会的工作范围中。董事会战略与投资委员会负责审议长期发展战略规划、年度综合计划等,就公司的战略定位、重大投融资等向董事会提出建议。公司将气候变化风险纳入全面风险管理体系,董事会审计与风险委员会定期对气候相关风险进行监督,审议相关重大风险清单、年度评价报告。

5. 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保护生物多样性即保护人类社会永续发展必不可少的资源宝库。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是一项持续性的长期工作。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及运营所在地与生物多样性相关的法律法规,发布《关于不在保护区作业的承诺》,在生态环境保护管理制度中明确生物多样性保护要求,引导所有生产运营主体避让生态红线禁止开发区域,采取负责任的生物多样性管理方法,确保不损害脆弱的生态系统、栖息地和濒危物种。我们根据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公布的生物多样性保护目标、措施及效果对该指数进行综合考量。

6. 可持续经营

可持续经营即将绿色、环保等理念融入公司管理的全过程,确保公司能以最小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获得更多的收益。在可持续经营方面,我们主要从绿色转型、清洁生产、绿色供应链、绿色办公和绿色融资五个方面着手分析。

(1)绿色转型

随着中国在能源结构上的不断探索,“新能源”越来越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推进新型清洁能源发展、实现能源结构绿色转型,已成为国家顶层设计的战略思考。我们通过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绿色转型计划,传统能源清洁高效利用、清洁能源发展情况,绿色技术应用、绿色产品研发、绿色电力生产或使用情况等多方面综合分析该指标。

(2)清洁生产

传统能源资源存在枯竭和环境污染等问题,迫切需要推动能源行业向清洁、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型。近年来,中国节能降碳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发布绿色低碳产业转型指导目录,扎实建设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工程,支撑先进高效光伏电池、漂浮式海上风电、氢基竖炉冶金、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第三代核电等关键技术取得突破。因此,分析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的清洁生产情况尤为重要。该指标我们主要通过其进行清洁生产审核、实施清洁生产方案和采取清洁生产措施等情况进行综合判断。

(3)绿色供应链

通过对供应链各环节进行绿色创新,赋予产品更多绿色价值,打造绿色供应链,有助于推动产业体系转型升级和绿色循环发展。该指标我们主要通过考核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减少有毒有害原材料使用,采用绿色环保、无毒无害原材料替代情况;公司生产经营所涉运输、储存、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环节采用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水平更低的物流技术与方式等。

(4)绿色办公

绿色办公是指在办公活动中使用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物产生、排放,可回收利用的产品。它是节能减排全民行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主张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考核绿色办公指标,我们主要通过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办公建筑、工业厂房建设或租赁绿色低碳建筑等方面,以及日常办公中节水、节电、节约纸张等材料、乘坐绿色交通工具绿色出行等情况进行综合考量。

(5)绿色融资

融资约束是能源行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障碍。绿色金融可以通过提供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绿色基金、绿色保险、碳排放交易等多元化金融工具来缓解能源行业的融资约束问题,从而支持公司技术创新。绿色金融对新能源领域公司技术创新具有激励效应。同时,绿色金融对传统能源领域公司技术创新具有倒逼效应,通过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加速能源产业的绿色转型,推动“双碳”目标的实现。该指标我们主要考察能源领域上市公司运用绿色信贷、绿色债券等绿色金融和转型金融工具融资行为及占比情况。2022 年我们监测数据显示,披露绿色融资数据的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不足十分之一。

其中,2022 年,港华智慧能源为香港首家发行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券的能源公司,募集总额 2 亿美元。通威股份获得境外绿色银团贷款 1.4亿美元,绿色超短期融资券 6 亿元人民币,绿色中期票据注册额度 30 亿元人民币。2022 年 4 月,京能清洁能源成功发行了北京市属国有公司首批碳中和 ABS 产品,基础资产为应收可再生能源补贴款,涉及京能清洁能源共计10 个风光发电项目,发行总规模为人民币 10 亿元,优先级票面利率为 3.07%,利率发行时市场同类型同期限产品最低利率。

(二)社会责任

在社会责任方面,我们主要从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员工权益、客户责任、供应商责任、社会公益四个维度进行分析。

1. 员工权益

(1)员工权益保障

员工是公司发展的源动力。员工权益是指员工在工作中依法享有的权利和利益,包括但不限于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与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等。该指标我们主要从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员工劳动权益保护、劳动安全和职业健康保护,工作条件与环境保障;员工、劳务人员的合法权益保护制度和情况等多维度进行综合分析。

(2)员工职业健康

生产安全和职工健康是实现公司持续稳健发展的关键一环。员工职业健康是对工作场所内产生或存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及其健康损害进行识别、评估、预测和控制的一门科学,其目的是预防和保护劳动者免受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的健康影响和危险,使工作适应劳动者,促进和保障劳动者在职业活动中的身心健康和社会福利。一个经营良好的公司应全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致力于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工作条件与完善的健康防护。对于该指标我们主要从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制度建设、员工健康管理体系的建设以及职业病防治方面的投资和实施方面进行综合评估。

(3)员工职业发展

员工职业发展体系作为人力资源管理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对于系统建立和强化组织能力、塑造组织核心优势、促进组织战略目标的有效达成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应不断完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充分赋予员工表达权和参与权,落实员工关怀与福祉,广泛吸纳和培养优秀人才,畅通职业发展路径,形成事业激励人才,人才成就事业的良性循环。此外,公司应坚持与员工共同成长的理念,围绕公司战略和年度重点工作部署,结合员工发展需求,进行相关培训,持续完善履职必备的知识体系。该指标我们主要从员工薪酬福利、考核激励、员工职业发展、员工培训等政策和行动措施等方面分析。

(4)职业平等与多元化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平等就业与多元化管理成为了职场中的热门话题。在职业生涯中,每个人都渴望获得公平的机会,并能充分展现自己。同时,多元化管理也被认为是推动组织创新和增强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公司应为全体员工提供平等的机会,营造多元共融的职场环境,打造多样化员工队伍,不因种族、民族、国籍、性别、年龄、宗教等因素影响招聘录用、薪酬福利、职业发展晋升等。该指标我们主要考察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员工性别多样性与包容性情况,用工公平,无歧视性行为,并针对残障人士等特殊群体相应的权益保障机制等。

(5)员工沟通与反馈

一个组织的沟通效果决定了组织管理效率,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如果能做好组织沟通,对促进公司绩效目标的实现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效的员工沟通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民主管理,促进公司决策的科学性与合理性。公司应积极开展职工代表大会,为员工创造条件并采取多种措施搭建员工交流平台,设置多种沟通渠道,听取员工意见或建议等。该指标主要从公司内部员工沟通反馈机制、员工申诉投诉机制等方面进行分析。

2. 客户责任

如今,越来越多的公司认识到客户的重要性,“以客户为中心”也成为越来越多的公司秉承的发展信条。而产品质量事关公司信誉和口碑。故产品责任是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分析必不可少的指标。

(1)客户服务

公司发展应始终将客户放在首位,致力于以坚实的产品质量、卓越的客户服务助推公司高质量发展。该指标我们主要通过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客户权益保障服务内容和管理措施,关于客户信息保护制度及管理措施,客户对产品或服务的评价与反馈情况等进行综合评价。

(2)产品质量

公司应坚持以质量为发展之根本,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产品生产许可证管理条例》等法律法规。推进质量管理体系建设,强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控,严把设计、研发、试生产、制造、质检、售后等各环节的质量关口,杜绝因产品质量问题引起事故。该指标我们主要根据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取得相关产品安全质量认证情况,以及产品受到客户投诉、产品售后服务机制等综合评估。

3. 供应链管理

供应链管理是指公司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对供应链进行全面管理和协调,以实现最佳的供应链效率和效益。供应链管理包括供应商选择、采购管理、物流管理、库存管理、生产计划、销售预测等多个环节,旨在实现公司的高效运营和持续发展。该指标我们从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供应商选择准入的标准和要求,供应商评价考核情况,包括但不限于技术研发和生产能力、产品及服务质量、成本消耗和控制、交付情况以及可持续发展(ESG)表现等方面,支付供应商应付账款情况,供应商产品合规性、风险防控能力等相关培训,反商业贿赂情况、供应商违规处罚制度等综合分析。

4. 社会公益

积极投身社会公益是公司践行社会责任的表现。该指标主要分析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为社会带来的就业机会、税收贡献程度,以及公司公益战略与政策、参与乡村振兴及其他公益慈善活动情况。例如,2022 年,长江电力不断加强对定点帮扶县和电站库区周边的支持帮扶力度,持续推进帮扶地区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坚持地方共建共享,积极投身社区建设、民生保障、公益慈善等工作中,支持教科 3 文卫等社会公共事业发展,不断增进民生福祉。2022 年,实施社会责任项目 58 个,投入资金 3.4 亿元,向国家缴纳税费 174.57 亿元,参与公益活动 1000 余人次,全力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三)公司治理

良好的公司治理是公司高质量发展的基础。在公司治理方面我们主要通过治理体系、信息披露、经营管理、审计内控、税务治理、诚信合规六个方面进行分析。

1. 治理体系

(1)治理机制

公司治理机制涵盖了股东(大)会运作机制,董事会运作机制、监事会运作机制,还有公司财务、人力资源、运营与管理、法务、产品技术研发等监管机制。构建公司治理机制的根本目的在于确保它能有效地改善公司治理状况,提高公司治理的效率。该指标我们综合分析了能源领域上市公司股权结构,公司股东结构稳定性,董事会设立以及董事会、监事会成员的多样性等,按规定召开股东大会和董监高出席情况,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独立董事、董秘、董事、监事、高管层合规情况,维护中小股东权益政策机制,控股股东及其关联单位、股东整体的资金使用和股权抵质押等行为规范。

(2)公司架构

公司架构是指公司的全体成员为实现组织目标而进行分工协作,从而在岗位设置、职位设置、职责范围、权利安排、业务流程及绩效评估等方面所形成的有机的结构体系。该指标我们主要分析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战略、业务流程、部门设置、职能规划、监督机制、关键决策和纠错机制等方面。

(3)管理层机制

管理者是公司的掌舵人,其首要职能是管理,最终检验管理的是公司绩效。毫无疑问,管理层的角色是至关重要的。在有关管理层机制分析方面,我们主要考察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管理层成员多样性、专业性、稳定性状况,以及管理层薪酬绩效和激励机制,董监高层面等重要经营管理者的异常变动和违规违纪行为情况。

(4)可持续发展(ESG)管理

ESG 投资理念与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高度契合。该指标主要通过对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管理体制和机制的建立,董事会参与可持续发展(ESG)报告编制情况,跟进利益相关方意见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

协鑫集成将可持续发展管理理念融入业务运营理念中,建立了自上而下的 ESG 管理架构,以确保 ESG 工作高效推进。公司董事会对 ESG 策略及表现承担最终责任,战略委员会定期对公司 ESG 风险与机遇进行识别,结合业务情况制定环境管理战略方针,ESG 执行层由 ESG 工作小组组成,作为各个细分领域的责任人,保障 ESG 工作的高效开展与落实。为进一步提升 ESG 管理能力,公司定期邀请外部专家举办 ESG 主题培训。报告期内,公司共计开展 4 次 ESG 专项主题培训,内容涵盖 ESG 理念、ESG 评级、ESG 报告、ESG 管理融入等,旨在加强员工的ESG 知识储备,提高公司 ESG 治理水平。

上海电气自上而下的治理构架由董事会、ESG 管理委员会、ESG 工作组构成,其中 ESG 管理委员会下辖ESG 专家委员会,ESG 工作组由集团办公室(董事会办公室)以及环境、社会、管治三个子工作组组成。三个子工作组由相关职能部门整合形成,负责与附属公司相关部门联系沟通,协调具体事宜的推进与落实。

2. 信息披露

该指标我们主要从能源领域上市公司 ESG 和可持续发展、各类相关信息披露情况,定期报告、可持续发展(ESG)报告等披露情况,以及信息披露真实性与披露时效性等情况方面进行分析。

例如,上海电力在上海证券交易所 2021 至 2022 年度信息披露工作评价中获得最高评级A 级(优秀),规范运作水平和资本市场形象稳步提升、广受认可,并以问卷调研的方式专门开展 2022 年上海电力环境、社会及治理(ESG)报告议题调研,从对公司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和对外部利益相关方的重要性两个维度进行ESG 实质性议题识别,共计回收有效问卷 100 余份,综合交易所 / 环境部门等监管机构、投资机构、政府、合作伙伴、供应商、社会公众、媒体、公司管理人员、公司员工、ESG/CSR 专家等利益相关方沟通情况,筛选并披露实质性较强的关键议题,重点进行相关信息报告,增强公司 ESG 信息披露的实质性。报告期内,认真做好信息披露工作,2022年对外发布 4 份定期报告和 142 项临时公告。

3. 经营管理

有效的经营管理是公司成功的关键,对于公司的发展和竞争力具有不可或缺的作用。对于经营管理方面的分析,我们主要从经营表现、安全生产和研发创新三个方面评估。

(1)经营表现

该指标我们着重分析能源领域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商业模式、业务规模、发展潜力,在宏观经济和行业市场环境发生变化时的适应情况。比如,新天绿能披露,2022 年公司所处行业情况。其中,在天然气业务方面,天然气消费量首次出现下降,未来仍将保持稳定增长趋势;全球 LNG价格震荡上行,能源价格因素风险突出;天然气体制改革不断推进,终端市场竞争加剧。新能源业务方面:新能源行业仍保持高速发展态势;新能源项目的国家政策不断出现新变化;海上风电进入高速发展阶段;加快推进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大型风电、光伏发电基地建设。

2022 年公司实现净利润 28.19 亿元,同比减少 1.25%,其中,归母净利润为 22.94 亿元,同比减少 0.04%,主要原因为所得税费用较上年增加导致净利润减少。报告期内,集团天然气业务总输气量为 45.01 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增长 8.27%,其中售气量达 38.85 亿立方米,较上年同期增长 2.01%。公司系华北地区领先的清洁能源开发与利用公司。公司借助河北省丰富的风光资源、十多年的风光项目建设管理经验及丰富的项目资源储备,业务立足河北,辐射全国。公司的主营业务聚焦于天然气销售业务及风力发电业务,主营业务中的其他各项业务系公司利用其在天然气领域及风力发电领域的资源和技术优势开展的配套或延伸业务,光伏发电业务也是公司的重要战略投资和业务布局方向之一。报告期内,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发生重大变化。

(2)安全生产

安全生产、员工健康是公司能有效开展各项工作的前提和核心。公司应不断筑牢安全生产建设防线,建立健全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开展安全生产排查,全面进行安全管理。该指标我们综合考量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和人员配备情况、安全生产资金的投入情况,在采购、生产、施工、运输、销售等流程环节的风险防控管理制度及措施,因安全生产违法违规等行为而受到的行政处罚情况,落实生产安全事故责任追究与整改情况等方面。

(3)研发创新

构建绿色低碳的能源体系离不开科技创新的强大支撑。该指标我们通过综合考量能源领域上市公司高新技术资质、研发创新管理激励机制,知识产权保护、获得商标专利情况,参与国内、国际标准制定等情况。比如,2022 年东方电气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突出成果:新增有效专利 532 件,其中发明专利 183 件;共拥有有效专利3336 件,其中发明专利 1282 件,发明专利占比 38.42% ;主持 3 项国家标准制定或修订,参与 45 项国家标准的制定或修订;主持 10 项行业标准的制定或修订,参与 64项行业标准的制定或修订;获得 1 项国家专利优秀奖:低负荷下高流动稳定性的超临界循环流化床锅炉水冷壁(ZL201510830264.4)获得第二十三届中国专利优秀奖。拥有有效专利数 3336 件,拥有发明专利数 1282 件,研发投入 31.05 亿元。

4. 审计内控

近年来,中国在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会计信息失真、违法违纪现象等内控失效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公司审计内控方面的分析是进行公司治理分析必不可少的环节。

(1)会计审计

内部审计是加强公司内控建设的重要路径。该指标我们主要通过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发布审计报告及审计意见,公司会计制度和审计制度规范性和执行情况进行分析。例如,2022 年国投电力持续完善内控管理,不断提高内控质量,披露年度内控报告,塑造公司规范管理良好形象。根据中国证监会相关要求,探索实践上市公司自律监管工作机制、工作程序以及报告机制等。创新开展年度内控监督评价工作,区域内公司间互相监督评价,并将内控监督评价与内控业务培训以及服务指导有机结合。加强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对内审工作的领导和监督,优化审计监督体制机制,修订审计管理、审计问题整改等 2 项制度,将违规追责与问题整改有机结合。审计 8 个项目,覆盖战略规划、环境保护、公司治理、投资决策、内部控制、资金管理、招标管理、合同管理、内部监督等多个领域。

(2)内部风控

该指标主要包括考量能源领域上市公司风控管控制度及组织体系,公司关于知识产权保护、公平竞争、反腐败及反商业贿赂的内部控制机制,公司市场垄断或不正当竞争以及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争议与纠纷等情况。

2022 年,许继电气高度重视风险防控,制定《内部控制管理手册》和《内部控制评价手册》,不断强化风险防控,逐步建成“全员、全业务、全流程”风险防控体系,实现对公司风险的收集、预测、评估、监控、报告、检查和整改问责,同时加强对潜在风险事件的跟踪和防控,提升风险防范和管理能力,助力公司持续稳健经营。

新奥能源于 2022 年 10 月启动了 ISO37001 反贿赂管理体系及 ISO37301 合规管理体系的认证工作。截止2022 年底,公司已完成内部自查,严格按照相关认证标准要求进行制度修改和流程补充建设,并已于 2023 年获得ISO37001 反贿赂管理体系认证证书及 ISO37301 合规管理体系认证证书。

5. 税务治理

依法纳税是每个公民和每家公司应尽的义务。纳税情况包含公司税务信息披露和履行纳税义务履行情况,公司纳税信用等级,公司税务处罚、欠税情况等方面。例如,2022 年,中煤能源包括上交税费、支付人工成本、实现净利润等各项社会贡献总额 708.12 亿元(其中全年缴纳各种税费 282.39 亿元),每股社会贡献值 5.34 元等。

6. 诚信合规

诚信合规是立企之本,是推动依法治企的需要,也是进一步保障公司高质量发展的需要。诚信合规主要从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及其子分公司存在经营状态异常、严重违法失信、违约等风险,公司关联方(包含子公司、母公司、合营 / 联营及实际控制方)重大经营或信用风险情况,行政处罚、民事案件和刑事案件情况,违约失信、强制执行、借贷纠纷、关联人失信等情况进行分析。比如,佳电股份在合规管理顶层设计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全面贯彻落实国资委及哈电集团关于法治央企建设、合规管理各项任务,将合规经营管理的制度要求落到实处。公司注重事前把关,对重要合同、规章制度和重要决议 100% 进行法律审查,减少法律风险。

2022 年,公司推进“合规管理强化年”工作,制定《佳电股份“合规管理强化年”实施方案》,按照方案开展业务合规检查,采取有力措施,突破合规重点难点问题,开展 1 次全级次、全领域、全方位检查,共计查摆问题 14 项,已整改完成 12 项,剩余 2 项已通过整改专题会议明确责任部门和整改措施。

七、指标可获得性分析

上市公司 ESG 报告披露市场生态逐渐形成。本次监测的 636 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2022 年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的有 200 家左右,其中还有近 10 家没有单独发布可持续发展报告,在其 2022 年度报告里进行披露。可以看出,近三分之一的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披露了 ESG 报告,行业整体披露度有待提高。此外,相关报告披露实质性数据缺乏、内容粗糙空泛、信息披露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值得关注。从披露质量来看,港股上市公司披露的 ESG 报告内容相对完善,而 A 股上市的能源公司中,不少公司披露的社会责任报告形式重于实质,缺乏可比较和可核验的高质量数据。

以温室气体排放量为例,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仅有不到十分之一的公司披露了范围三的排放数据。我们呼吁能源领域上市公司能够详尽地披露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数据,即披露包括范围一、范围二、范围三所产生的所有温室气体排放量。本次为公平起见,我们将范围三的数据剔除后核算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此外,对于仅披露范围二排放数据但未披露范围一(对范围一数据很小进行说明的除外)数据的公司,该指标我们赋 0 分。再以综合能源消耗量为例,其披露单位不统一。大部分能源领域上市公司以吨标煤做单位,不少港股上市公司有的用电力单位即兆瓦时等为单位,有的用热力单位即焦耳为单位。希望能源领域上市公司能够就同一指标按同一单位披露。

相对来讲,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污染物排放数据(大气污染物、废水等)披露度不高,整体披露数量仅为温室气体排放量披露数量的一半。对于污染物排放数据,希望能源领域上市公司能够提升披露质量和数量。公司再生水或其他替代水源用水量以及节约用水量指标,披露数量少之又少,仅为温室气体排放量披露数量的十分之一。近年来,不少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加快推动能源清洁低碳转型,但因为在可持续发展报告中披露数量和质量不高,所以清洁能源生产 / 使用强度指标可获得率相对较低。

本次报告编写过程中,还发现同一家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在不同报告中存在同一指标披露数据不一致的情况。有关环保投入和研发投入等数据,不少公司在年报和ESG 报告中披露数值不一,部分披露数值相差较大。

对于定性指标的披露,能源领域上市公司需要继续提高。部分公司相关定性指标描述具体完整,制度目标设置合理,措施可行有效,年度目标完成率高,公司管理制度完善。而不少公司的相关指标描述较为空洞,甚至未提及。从长远来看,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对公司正向影响颇多。对于上述指标可获得率不高、实质性数据缺乏、内容粗糙空泛、信息披露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希望能源领域上市公司能够引起重视。中国能源研究会发布的《能源企业可持续发展(ESG)披露指标体系和评价导则》,较为详尽规范地指导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如何披露可持续发展(ESG)信息,制作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ESG)报告。

由于篇幅所限,本报告未能将所有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ESG)评价的 36 个定量指标和 41 个定性指标的数值和分值全部公布,仅将 ESG 分值排在前 200 的公司,选取最能代表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可持续发展水平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综合能源消耗强度、氮氧化物(NOX)排放强度、二氧化硫(SO2)排放强度、新鲜水资源消耗强度、一般固体废弃物排放强度、环保 / 安全生产投入占比、研发(R&D)费用占比、现金分红、资产负债率等 10 个关键指标的数值和分值予以公布,供社会各界参考,同时展现客观性与公正性。上述 10 个指标权重合计占 77 个指标总权重的 33.6%。

八、结语

联合国《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是当前国际发展领域的纲领性文件,核心内容涵盖经济、社会、环境等三大领域的 17 项目标和 169 项具体目标。

2016 年 9 月我国发布《中国落实 2030 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国别方案》,2020 年提出 2030 碳达峰、2060 碳中和目标。

能源领域既是可持续发展的主力,也是落实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领域,更是经济发展的基石和现代社会的血液。

“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提出 10 年来,全国能源行业在推进能源结构调整和低碳转型方面大有所为,相继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和标志性成果。

2023 年,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成绩斐然,助推全球能源清洁转型加速前行。去年全国全年累计发电装机总容量为 29.2 亿千瓦,同比增长 13.9%。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煤电装机规模,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此外,中国新增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占全球新增容量的比重超过一半,中国对全球非化石能源消费增长的贡献度超过40%。

响应国家战略,能源企业锚定“双碳”目标,稳妥有序地推进绿色低碳转型行动。近年来,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正积极优化公司治理结构,全力提升自身 ESG 管理水平。与此同时,上市公司 ESG 信息披露按下“加速键”。随着沪深北交易所分别发布《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4 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17 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北京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持续监管指引第 11 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从“倡导自愿披露”到“部分公司强制披露”,加强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已经是大势所趋。

尽管信息披露透明度不断增强,发布可持续发展(ESG)报告的公司数量显著增加。在我们研读完 200 多份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披露的 2022 年可持续发展(ESG)报告后,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在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方面,行业整体信息披露度不高、实质性数据缺乏、内容粗糙空泛、信息披露标准不统一等问题依然较为严重。

为推动更多能源领域上市公司披露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ESG)信息,促进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首先,呼吁更多的能源领域上市公司积极主动地披露ESG 报告 , 特别是详尽、客观、真实、准确、规范地披露相关环境保护、社会责任和公司治理信息。对于温室气体排放量、污染物排放量和资源消耗量等实质性数据要做到披露准确、单位统一、应披尽披。此外,企业披露 ESG 相关实质性内容要全面丰富、标准一致、量质齐升。高质量的ESG 信息才可以带来显著的市场效应。企业 ESG 报告披露质量越高,意味着其环境效益数据越扎实、公司治理越完善,有助于树立企业形象,吸引广大投资者特别是绿色投资人,开拓绿色融资渠道。

其次,监管部门需制定统一的信息披露标准,规范公司的信息披露行为。尤其要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质量进行严格监管,设置合理可行的奖惩制度。对于信息披露质量差的公司应该予以重视、加强监管。对于信息披露质量高的公司进行适当的激励,以此提高公司对信息披露的重视程度。

最后,借助行业社会组织和第三方机构的力量,加强对行业信息披露的研究,统一行业信息披露标准,加强行业信息披露培训,加快开展信息披露第三方评估、鉴证,提升公司可持续发展(ESG)信息披露质量。能源绿色低碳安全关乎人类未来。让我们践行“四个革命,一个合作”的能源安全新战略,共同促进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和全方位能源合作,维护全球能源安全,共创人类美好未来。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