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送钱斯》:不一样的美式主旋律

《护送钱斯》:不一样的美式主旋律
2024年04月12日 17:33 四味毒叔

文 | 王重阳lp

美式主旋律通常情况下对死者的悼念会通过一些更加生动、更加生活化的表达呈现出来。

如上世纪1990年代的《生死豪情》以海湾战争为背景,丝毫不掩饰战场上误伤甚至误杀友军的情况,更以丹泽尔华盛顿扮演的美军军官误击战友致其死亡为背景,在奉命调查另一位女军官的阵亡详情时不断触及内心,最终在战友父母面前勇敢承认自己的错误。

通过在最后以自我认知的升华带动主题:

任何一位在战场上死去的军人,都是在为国家付出。

这种思想可以说已经深入美国社会的各个层面。因此我们可以看到无论美国爆发多少次反战游行抗议,无论抗议方式是否激烈,对于军人,尤其是为国捐躯的军人,全社会依旧保持着普遍的崇敬。

而同样作为类似的美式主旋律电影,《护送钱斯》比《生死豪情》更加细腻动人,尤其是作为一部涉及到军人的影片,它从头到尾都没有一场战争戏,电影一开始就是一位女军人在擦拭阵亡士兵的衣物,镜头给到很多特写:

在女军人的手中,每一件带着血渍的遗物以一种近乎虔诚的态度认真清理着,斑驳的徽章,模糊的姓名牌,无声的镜头似乎在诉说一个失去的生命曾与你我一样鲜活。

这是一位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年轻士兵。

略通军事的观众一定明白,同美国海军、陆军不同,美国海军陆战队在美军体系中地位特殊,它属于独立军种,连军歌也不同。和其他军种左一个“上帝”右一个“保佑”相比,海军陆战队的军歌平铺直叙“从蒙提祖马的大厅,到的黎波里海岸;我们为祖国战斗, 在陆地也在海洋;首先为权利和自由,也为我们的荣誉而战……”

人家是直接把自己的战史写进歌里,不可谓不霸气。

二战之后,美国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地方一旦发生军事行动,首先进入地面部署的也通常是海军陆战队,这支军队虽然名义上依然是海军的附属军种,实际上其规模比许多国家的整个国家军事力量都强。可谓“一军灭一国”不是夸张的形容

至于组成军队的基本单位——士兵,美国影视工作者也在近百年中通过无数影视作品进行各种层面的讴歌。我记得有一部《海军陆战队员》就拍了一个系列,第一部就请了“赵喜娜”主演。

海军陆战队,不只是美国军队的明星代表,也几乎是美国对外军队的士兵形象代言人。

因此,《护送钱斯》就显得更加“另类”,甚至可以说它起初给人的感觉就比较“丧气”:

逝去的生命,“国家”“使命”这些词汇同战死士兵相比竟显得苍白无力。

而“护送钱斯”,反而成了一种惋惜。

然后,观众看着这种惋惜的情感随着护送钱斯的一路走来,愈演愈烈,直到达成悲情的共鸣及壮烈的叹息。接着,仅对于这部电影引发一些思考,比如:

人在什么情况下需要被打动呢?

尤其是对于这样一部军事题材的电影。

答案显然很明显——

一支随时可能应战的军队,一群随时可能牺牲的军人。

《护送钱斯》向我们展现的是一个战士死后的最后旅程,从细节上我们得以一窥美国军方和民众对于战死沙场的战士的态度,特别当他死于一场正被国内越来越多人反感的战争时。

一个19岁的战士钱斯,在长者眼中还只是一个孩子,却不幸战死于伊拉克,中校麦克(凯文·贝肯 饰)却毅然决定将这个孩子的尸体护送到家乡。麦克的抉择在片中显得有些另类,因为一个军官从事这样的任务并不常见。实际上一路护送钱斯的他也面临过不快:

机场安检时他拒绝脱下军装,也谢绝了工作人员请他住宿的好意。

看得出麦克是位认真的军人,他要护送的不只是一位阵亡士兵,更是一份同袍之间,男人之间,甚至是长辈和晚辈之间的痛惜。他的选择又顺其自然,时常可以看到他紧锁眉头,精神低迷,作为一个数字化计算军队伤亡和人员补给的技术官僚,他同样深深的为前方的悲剧震颤,事业上更有其建议不被重视的苦闷,看着不断跳动的伤亡数字,他选择与钱斯同行,某种程度上也是要抚慰自己的伤痛。

 接下来,本片一直在平缓而感伤的节奏中进行,但是却时刻给人以温暖人心的力量和感动。钱斯等阵亡者的尸体被整齐的,以较大间距摆放于大型军用飞机中运回祖国。

在雨中,接棺者庄严肃穆向钱斯致敬。在路上,无数司机主动开路。

一路上,麦克庄重的不断行礼。在那瞬间他也在行使一位军人的责任。

更令人动容的是普通美国人的态度,在片中关于战争政治上争议的背景,基本只有飞机上一个乘客阅读的报纸的时事新闻一带而过,整部影片没有一丝火药味,美国人质疑政府,质疑布什,质疑这场该死的战争,却对他们的大兵充满敬意。

获得利益的是政客,付出牺牲的是士兵。

人们对此很清楚。

所以,我们看到在得知麦克的身份后,空姐会为他献上祝福的十字架,这在西方社会属于一种极郑重的馈赠。

机长会主动请乘客在飞机降落后让麦克先行下机,乘客们不但配合,更向战士的棺木行礼致敬。

《护送钱斯》的奇特之处就在于,它几乎是一出没有戏剧冲突的电影,却依然激起一阵阵情感的涟漪,也不乏对战争的批判,当麦克路遇一位护送兄弟灵柩的战士时,这种悲剧和伤感尤其令人感叹,亲兄弟生死相隔,离的那么近,却又那么远。

然后……他们相互敬礼,告别。

我知道看着美国人如此伤感的对待一场对外战争中消逝的生命,会有人对此冷嘲热讽。但是,作为一部影片,拍摄过程无疑都会带上其所处角色的角度,这部影片的可贵之处就是它立足于一个侧面,却表现了一个国家的价值观和生死观,这些战场上死去的孩子,也是战争的牺牲品。

在对待阵亡士兵最后的旅程,这个国家从平民阶层开始,以一种真正关乎个体尊严的态度在推动穿行,获得的是民众自发的、发自内心的敬意。

所以开始我说这是一部彻头彻尾的美国主旋律影片,它就是要给战争中失去亲人的军属们以情感安慰,其中渗透的就是美国人的视角和价值观,但是它又带着强大的感染力,让你可能斥责它的虚伪,却又不能无视一个国家至少对自己国民生命的尊重。

影片最后向观众展示了士兵钱斯的真实照片,人们恍然大悟:

原来这不是一部杜撰的忽悠人们浪费感情的电影,它有真实的人物原型。

 对于一场战争,解读的角度是多样的,《护送钱斯》给了我很纯净的体验,看到一个美国士兵的死亡,和他以极富尊严的方式回家,伴随的是麦克心灵的疗伤。

其中,无数细节的感动也让我自然的在内心升华这份情感,超越战争背景,超越意识形态,超越国际政治分析,仅在电影有限的时长中聚焦于一个逝去的生命。

让人既悲伤又充满肃穆,容不得一丝不敬。

哪怕钱斯是一位美国军人。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