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腊月初八
“人之初,性本善。”
《三字经》中的这段话,很多人还没上学时就能把它背得滚瓜烂熟。
表达的意思也很简单:人性本善。
但,真的如此吗?
社会上未成年违法犯罪事件屡见不鲜,尤其是在未成年犯罪后,父母往往会为孩子辩护,声称:“他只是个孩子,你别和他计较!”
“年龄”成了这些少年犯的“保护伞”,知法犯法、肆无忌惮。
法律又无法严厉惩罚犯下重大刑案的未成年罪犯,女法官“沈恩锡”的做法是……
韩剧《少年法庭》,就是围绕未成年犯罪的判刑问题而展开。
如果说普通家庭都在考虑如何“拯救”自己的孩子,以免他们因犯罪而受到法律的惩罚,那么稍微有点小钱且父母知识水平和文化素养较高的高知家庭呢?
为了我们的孩子(不被法律惩罚),他们会作何选择?
《普通家庭》
보통의 가족
聚焦亲情、人性、社会问题的韩国犯罪剧情片《普通家庭》,2024年9月在多伦多电影节首映。
改编自作家荷曼·柯赫的畅销小说《命运晚餐》,原著为欧洲年度十大畅销书,全球销量超60万册,在此之前已经被改编为荷兰、意大利、美国三个电影版。
由电影《八月照相馆》、电视剧《人间失格》《大都市爱情法》的导演许秦豪执导,青龙奖影帝薛景求、百想视后金喜爱、一代男神张东健等人主演。
值得一提的是,本片在韩国院线上映后连续七天稳居单日票房冠军,预售率排名第一。流媒体上线后更是好评如潮,目前IMDB7.2,烂番茄新鲜度100%,豆瓣评分7.1。
01
职业操守
宰完(薛景求 饰)和宰奎(张东健 饰)是一对亲兄弟。
他们的性格却截然不同。
宰完,赫赫有名的律师。
他可以为财阀辩护,也可以为犯罪凶手辩护。
只要有钱赚,他就能发挥出自己的实力。
不为别的,比起内心的正义,宰完就是更加重视物质方面。
不然,他也不会人到中年还能娶上比他小十几岁的娇妻。
妻子还为他生下了小儿子。
这天,韩国五星集团小公子因开车故意撞死人上了电视新闻。
小公子的爹发动财力,点名要求宰完为儿子做辩护。
富二代故意杀人且毫不在意的态度,被韩国市民谴责。
只有宰完,他先是找到富二代要他按照自己的逻辑去背诵事故过程,再是到医院打听受害人家庭情况。
死者是一名中年男子,男子当场死亡,他的女儿还在医院抢救中。
男子的妻子是个弱女子,只要从她“下手”即可。
将“故意杀人”改为“过失杀人”,再有被害人家属的谅解书,这波就稳了。
受害人家并不富裕,女儿还因无法支付手术费用不能做第二次手术。
令他更加确信:有钱就能解决一切。
孩子,也是家庭的软肋。
受害人撑不了多久,就会主动和解。
因车祸昏迷的小女孩,给她做手术的医生正是宰完的弟弟,宰奎。
宰奎为人正直,是正义的使者。
他不惜被领导批评,也会给没有能力支付医疗费用的病人做手术。
除此之外,宰奎对于他们兄弟俩痴呆的母亲也有着非同一般的孝顺。
02
痴呆的母亲
在韩国,赡养父母一般是长子的责任。
但在宰奎家,这份责任落在了身为小儿子的他身上。
哥哥宰完,有一个即将要被剑桥大学法学院录取的女儿,由于妻子不久前去世,他再婚等一系列事情使得他无法照顾痴呆的母亲。
母亲只好暂时住在了宰奎的家里。
宰奎的妻子(金喜爱 饰)在慈善机构工作,她一边上班,一边和保姆照顾婆婆,同时还要照顾正在上高二的儿子。
尽管痴呆的婆婆偏心大儿子,宰奎和妻子受累不讨好,儿媳伺候婆婆还要被婆婆吐口水。
他们也没有怨言。
每月一次的家庭聚餐,哥哥宰完先一步提出了将母亲送到疗养院的想法。
他已经提前联系好了,那是一家高档疗养院,医疗条件很好,照顾老人的护工比亲生的孩子都要贴心孝顺。
疗养院要两亿韩元保证金,每月管理费用600万韩元(合计约104万RMB)。
他会出五分之四的养老费,弟弟只需要象征性出一百万韩元(约5000RMB)即可。
宰奎不太愿意将母亲送到疗养院,除了自身的孝顺外,他还在意的是别人的看法。
把母亲送到疗养院,别人该怎么看他?
宰完知道弟弟在意脸面。
宰奎也知道哥哥是什么“德行”的人,什么钱都可以赚。
哥哥肯为富二代故意开车撞死人做辩护,不就是如此吗?
03
“弱肉强食”
宰完的女儿,宰奎的儿子,都是高知家庭出身。
但他们缺乏基本的“人性”。
或者说,他们父母对他们的家庭教育是失败的。
正常人对于“富二代故意撞人案”都是愤怒的。
这俩孩子不同,他们反复看重播,沉浸在开车撞人的刺激中,嘴里说着“快打啊,打啊,快开车撞啊,冲上去。”
在生活中,宰奎的儿子被校园霸凌不敢吱声。
喝醉了酒,他才开始“反抗”。
他认为的反抗,并不是复仇,而是欺负比他更弱小的流浪汉。
“富二代故意撞人”事件就给了他一个“好榜样”。
法律没有严惩富二代,所以他认为编写世界规则是属于强者(有钱人)的。
宰奎的儿子,宰完的女儿,两个孩子都喝醉了酒,都去踢打躺在路边的流浪汉。
流浪汉被送去就医,他们两人则因为监控摄像头不清晰,仍在接受警方的调查。
正在医院抢救的流浪汉成了破解案件的关键人物,如果他醒了,这两个孩子就是过失伤人,如果他死了,他们则会面临故意杀人的指控。
一旦被认定是故意杀人罪,后果不堪设想。
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没有父母会认不出自己孩子。
暂且不提流浪汉的生死,两位父亲对两个孩子已经犯罪的事实产生了不一致的想法。
他们在道德的选择分岔口有了新的矛盾。
都说惯子如杀子,可孩子真杀了人,真有父母会送孩子去自首吗?
还是包庇犯罪的孩子……
最可怕的是,孩子们的内心没有一丝忏悔。
他们,是天生的坏种吗?
同样一件事,置身事外与身陷其中,你的选择,你的想法和做法肯定有很大区别。
该如何做,这将是对父母的一场考验。
亲情、人的伪善、性本恶都是这个故事所讨论的话题。
社会情感缺失的人,永远都不知道对错。
人性的复杂,多变的道德观,以及那种对“善恶”的无视与诡辩,在本片中都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故事前后呼应的伏笔和暗线,还有结尾的反转,进一步讽刺了中产阶级的价值观。
最后,影片名《普通家庭》其实说的不仅仅是经济方面,而是精神层面和家庭教育,再有钱的人面对自己家的事情也会变得“普通”。
又或者可以把影片名中的“普通”聚焦在流浪汉这一类弱势群体,表达他们被无故伤害,却无处申诉和维权的处境。
“善恶并非互相对立,而是彼此纠缠。”
善与恶的转变,真的只在一念之间!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