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千亿营收后,伊利距“全球第一乳企”还有多远?

跨越千亿营收后,伊利距“全球第一乳企”还有多远?
2022年06月18日 22:11 摩根商研所

纵览上半年国内乳企所披露的2021年财报与2022年第一季度报,“稳中有进”的伊利大概能被称得上惊艳的那个。

一份千亿营收年报,使得伊利完成“双千亿”成就,稳坐亚洲第一乳企,使得国内乳企“双强多雄”演变成了“一超一强多雄”,为董事长潘刚曾在伊利领导峰会上立下“伊利要在2025年成为全球乳企前三、2030年登顶”的目标,作出了最有力的回应。

一份一季度报,在澳优未合并财报的情况下,迎来了单季度历史最高的营收规模和利润规模,像是在彰显着伊利向全球位次冲刺的“加速度”,似乎在说无论是2025年的“第一个五年计划”还是2030年的“第二个五年计划”,所有的荣誉都会如期而至。

不过,亮眼财报背后,伊利所对比的基准仍旧是自身,或许仍偏安于国内乳业的竞争格局之中。如若放眼全球,跨越千亿营收的伊利,当前的“加速度”真的能够填补与全球前三乳企的差距吗?对于伊利来说,其距离全球第一乳企还有多远呢?又或者说,伊利的目标真的仅限于全球第一乳企吗?

一、前有“猛虎”、后有“追兵”,“世界第一”能否如约而至?

或许对于伊利来说,面对着“第一个五年计划”首年与2022年第一季度的“开门红”,其全球乳企的“升位之战”并没有当下财报那么乐观。

1.前有“猛虎”?

以全球目光来看,荷兰合作银行根据全球乳企年营收所发布的2021年全球乳业排行榜来看,伊利排名第五,兰特黎斯(Lactalis)、雀巢、美国奶农与达能为前四名,其中兰特黎斯首次超越霸榜多年的雀巢成为2021年全球乳企第一。

纵览伊利与这四家来看,仍存在着不小的差距。

其中,拿与伊利差距最小的达能来说,两者2020年相差31亿欧元。但是,以2021年财报来看,达能抛开饮用水和饮料业务的40亿欧元,旗下基础乳制品和植物基产品收入为131亿欧元、婴幼儿奶粉所在的专业特殊营养赛道收入72亿欧元、共计203亿欧元。

2021年,虽然伊利首次破千亿营收,全年收入达1101亿人民币,但是按照当下汇率换算,为156.23亿欧元,与剔除饮用水与饮料业务的达能相差近47亿欧元,比着2020年31亿欧元,有着扩大的趋势。

这更不要说,在2021年问鼎全球乳企第一的兰特黎斯。因为在其2020年的230亿美元营收中,未计入其与卡夫亨氏(Kraft Heinz)和贝尔集团(Groupe Bel)的收购案。当然,这也不包括兰特黎斯2021年中旬所收购了加拿大第三大酸奶公司Ultima Food的收入。

毕竟,仅仅卡夫亨氏(Kraft Heinz)和贝尔集团(Groupe Bel)的收购案,预计完成后将带来25亿美元的收入。如若加上这三笔收购带来的收入,除却其基本盘的增长,至少能为其带来超过10%的增速,再进一步拉开与后者的距离。

2.后有“追兵”?

即便把目光收回国内,伊利就稳坐第一、万无一失了吗?并不一定,在21世纪以来,说起来伊利,总有另一个名字被提及,那就是蒙牛。

而且,蒙牛和伊利在目标定制上已走向“殊途同归”,卢敏放2020年所定下五年内“再造蒙牛”与潘刚立下的“伊利要在2025年成为全球乳业前三”,两者恰巧在2025年都要冲击1600亿元营收。

那也意味着,如果蒙牛真的可以再造一个蒙牛,有可能再次“逆袭”伊利,哪怕失败大概率也将和伊利重新站到同一起跑线上。

虽然,当下伊利率先突破千亿营收,但是并不代表着两者之间没有互换位置的可能性。毕竟,当下在乳制品的细分项业务中,伊利并没有实现对蒙牛的全部超越,这就说明了蒙牛依旧还有机会。

比如,奶酪业务上,蒙牛所并购的妙可蓝多,2021年营收达44.78亿元,同比增长160.6%,并且2021年超越了法国百吉福,成为中国奶酪零售市场的冠军;加上爱氏晨曦,蒙牛以超越30%的市场份额稳居国内奶酪市场第一。

伊利的奶酪业务整体市占率仍旧与蒙牛有着较大的差距,毕竟当下奶酪市场中除了妙可蓝多和百吉福,其他品牌的市占率都在10%以下。

而且,随着妙可蓝多市场渗透率逐渐提升,品牌效应进一步扩大、形成规模化,蒙牛将会进一步占据奶酪市场,国联证券预测,并表后妙可蓝多预计在2025年为蒙牛提供约110亿营收增量。

此外,在低温奶方向上也是蒙牛的一个强劲的发力点。毕竟,蒙牛旗下的每日鲜语系列已经成为行业第一品牌,不过好在其量级仍处于小众,还未像常温奶形成规模效应。那么,就要看接下来伊利、蒙牛谁能够先完成消费者的“认知教育”。

二、“跨出去”的伊利,能成为“中国版”雀巢吗?

虽然,蒙牛内线增长的成长性是高于伊利的,但是伊利好的是,其目光一向不局限于“内线”,比如,2007年后,在蒙牛后来居上的情况下,伊利不再拘泥于双方液体奶之间的竞争,而且拉来战线,入局奶粉和冷饮,从而弯道超车。

像是,在奶粉方面,伊利对于蒙牛已经处于压倒性的优势,毕竟伊利“金领冠”已经是百亿大单品,加持上并购澳优,伊利奶粉营收已经步入200亿时代,和飞鹤成为国产奶粉“双雄”。伊利的冰淇淋业务,也已经连续多年稳居全国销量第一。

当然,当下已经成为“亚洲第一乳企”的伊利,已经不局限于乳业行业细分下的“内线竞争”,已经把目光瞄向于行业外,开辟了矿泉水、饮料、植物奶、宠物食品等外线业务,从纯乳企逐渐走向综合性食品公司的道路上。

又或者说,伊利不仅仅局限于成为兰特黎斯那样的全球乳企第一,而是想成为中国版雀巢,当旗下部分业务疲软后,也能有其他出路,保持自身的成长性。但是,已经向外“跨出去”的伊利,能成为“中国版雀巢”吗?

就当下来看,或许很难。创办于1867年的雀巢,一百多年来,走的每一步几乎都在“开创”或“顺应”的时代的道路上。

比如,雀巢起家的婴幼儿食品为19世界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解决了营养问题,改变了瑞士新生婴儿死亡率高达20%的状况。一战时,雀巢旗下的炼乳与罐装牛奶因为保质期长、易于运输成为各国军队的重要物资;二战前,由于巴西咖啡产能过剩,巴西政府寻求长期保鲜的方式,从而雀巢研发的速溶于热水的咖啡粉末,再次成为二战时常见的物资。

这也类似于,伊利和蒙牛发力UHT常温奶,以其保质期长、易于运输的特点,迅速在全国铺开,打败依旧深耕低温奶的光明,开创出中国乳业的一个新时代一样,当下常温液体奶,依旧时伊利的主要来源和王牌产品。

但是,在物质丰盈度已经到达一定水平的当代,在食品与饮品行业,已经很难让伊利讲出来“新故事”。

并且,雀巢在发展第二、第三增长曲线时,其主品牌的口碑与美誉度以及影响力,已经足以支撑消费者对其副业务的支持。但是,对于伊利而言,把金典和特仑苏放在一起,消费者很难靠着品牌进行选择,大概率看谁的价格更低以及个人口味偏好。

首先,以矿泉水业务为例,伊利仅一个长白山天然矿泉水项目总投资7.4亿元。然而,从2019年入局到如今,这方面业务数据仍未在财报中所体现,足以可见伊利推进的艰难。所以说,对于伊利而言,很难让消费者因为它是伊利,就选择伊利的矿泉水;也正如,消费者不会因为可口可乐,去买“夏枯草”凉茶。

并且,当前瓶装水市场,无论是纯净水还是矿泉水,无论是各个价位,都已经有了代表性品牌。以整个行业来看,前五名农夫山泉、华润怡宝、百岁山、康师傅、冰露的市场集中度已经高达75%。

可见,消费者已经有了一定的消费习惯以及市场认知,此时伊利入局,怕是很难撼动前者的地位,或许只能成为下一个“恒大冰泉”或者昆仑山。

其次,以伊利新布局的宠物赛道来说,无可否认,在“单身经济”与“孤独经济”的催化下,宠物经济已经成为众多投资者所认为的下一个风口。而且,消费者从“养孩子”到“养毛孩子”都有着相同“慈母慈父”的心理,想给其最好的,这一点也使得宠物食品领域,更类似于奶粉、液体奶,发展历程都将向“高端化”行进。

贝恩咨询公司在其《中国萌宠经济崛起的品牌新商机》报告称,中国宠物粮市场在2025年将会是2020年的两倍,或将达1500亿元,仅次于美国,成为全球第二大市场。

不过市场虽好,伊利“私人定制”的理念,怕是很难受到消费者青睐,有些过于超前。

根据该品牌的资料,one on one是依据不同的宠物品种、年龄、体征、口味、运动量等不同的情况,通过对宠物的健康状况以及日常生活中的详细分析,制定出更符合宠物健康状况的宠物粮,从而减少对宠物健康的危害。

然而,当下国产宠物粮仍未摆脱曾经“劣质”的标签,品牌仍需要大量的时间、金钱投入去教育市场,改变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认知。

此外,现在国内养宠物年轻一代的主力军,消费仍旧在膨化粮→风干粮→主食冻干→湿粮的过渡之中,这已经是价格的三次升维,并且由于其制作工艺以及物理状态的不同,更容易让消费者所接受。反过来看伊利,“私人定制”宽泛的概念,以及难以具象化的功效,只能让消费者“远而观之”。

就拿雀巢来说,虽然当下也在积极布局宠物业务,但是雀巢仍旧在深耕处方粮的高端领域。并且,近日雀巢宣布斥资9000万美元扩建其位于澳大利亚布莱尼的Purina宠物湿粮工厂,可见,雀巢在宠物领域仍着重于可标准化、可复制的、可视化的产品,而不是超前的概念。

而且,雀巢的宠物领域布局已经初见呈现,据其2022财年第一季度业绩显示,宠物业务已经成为其仅次于粉状与液体饮料外的第二大业务,高于营养与科学健康、奶制品和冰淇淋、水、糖果等。

可见,伊利要想成为“中国版雀巢”还有很多路要走,不仅仅是学习雀巢的综合化产业规模,还要学习雀巢对于行业敏感度的把控,以及资产是否具有成长性的评判。

像是2021年雀巢在全球乳业营收中退居第二,然而这或许是雀巢有意而为之,根据彭博社报道,到2020年初,雀巢CEO施耐德已经领导近24次资产剥离,施耐德曾经在电话会议中一再表示,雀巢将出售业绩出现偏差的非战略型业务。

就像是雀巢将部分乳制品业务出售给了兰特黎斯,哪怕让其成功登顶全球乳业第一,这对于雀巢来说,都是具有明确战略规划的“阵痛期”,为了迎接变革之后更好的将来,使得自身更具有成长性。

然而,“成长性”对于现阶段的伊利来说,恰好是不那么具有的。

当奶粉、液体奶、冰淇淋等作为乳企的内线业务离天花板越拉越近;矿泉水、宠物食品、饮料等外线业务又陷入竞争,难见起色;在当前大环境下,又难以像是兰特黎斯,在过去10年里靠着60起并购,走向全球化,用地域突破自身成长。

那么,接下来,伊利像是雀巢一样,如何能保持住自身的成长性,是其需要思考的问题。毕竟,很多时候,除了行业、地域的禁锢,限制住自己的只是自身。

参考资料:《内蒙古伊利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2年第一季度报告》

《内蒙古伊利事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2021年年度报告》

《蒙牛乳业年报2021》

《雀巢2021年全年财报》

《雀巢帝国:颠覆了母乳喂养,利用过世界大战》 Foodaily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