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利下滑超60%!营收增速五连降,澳优乳业“天花板”已现?

净利下滑超60%!营收增速五连降,澳优乳业“天花板”已现?
2022年09月12日 17:15 摩根商研所

“我们的计划是,未来五年将海普诺凯1897这个单一品牌做成80多个亿,对应的终端零售额规模就大约在上百亿。”这是今年年中澳优乳业董事长颜卫彬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言。

此外,在去年颜卫彬还曾表示过:“未来十年佳贝艾特羊奶粉的销售目标将从30亿元增长100亿元,并计划3年内挺进中国婴配奶粉品牌第一阵营”。

然而,“计划”才刚刚开始就给了澳优乳业当头一棒。近日,澳优乳业发布2022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澳优上半年实现收入36.30亿元,同比下降15.1%;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22亿元,同比减少62.9%。并且,无论是以海普诺凯1897为代表的牛奶粉还是以佳贝艾特为代表的羊奶粉营收齐齐下滑。

一、“存量竞争”加剧,澳优上演业绩“大倒退”?

身为“羊奶粉第一品牌”的澳优乳业,加持上被“亚洲第一乳企”收购后的助力,为何今年上半年上演了一场业绩大倒退?

结合澳优乳业所发布的2022年中期报告以及此前的盈利预警,澳优一方面把其归咎于中国内地出生率下降及部分地区实行严格防疫措施所给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整体所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是由于公司主动针对自家品牌配方牛奶粉产品进行一系列销售策略调整造成的短暂影响以及在行业严峻时刻向分销商提供更多支持以维持彼等持续增长。

澳优乳业确实所言非虚,当下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根据AC尼雨森数据显示,2022年上半年行业在中国的销售额水平同比下降4%。而在2020年与2021年,这一数据分别为增长4.4%和2.2%,可见行业市场整体需求处于下降的趋势。并且,这也是近年来首次我国婴幼儿配方奶粉从低单位增长步入负增长。

我们知晓,由于婴儿配方奶粉主要群体为0~3岁,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9年~2021年中国全年出生人口分别为1465万人、1200万人和1062万人。那么,截至2021年底相对应的群体规模为3727万。

在2019年这一数据还为5032万。可见,短短四年间,婴幼儿配方奶粉的消费群体规模缩小了25.93%,四分之一消费规模就此消失,消费人群规模的萎缩,也自然会带来婴幼儿配方奶粉消费量的萎缩。

这就使得婴幼儿配方奶粉从“增量市场”走向“存量市场”,从总量上限制了各家的发展,加剧了市场竞争,使得各家主营婴配粉的企业面对于市场的收缩不得不被动进行调整,比如澳优所提及牛奶粉销售策略的调整。

当然这与国内奶粉行业旧销售模式不无关系,曾经像是中国飞鹤、澳优等国产奶粉企业为了加速抢占市场份额,厂家通过不断提升经销商的任务量,将指标压力给了经销商,从而实现“压货式”增长。然而,随着国内婴配粉市场逐渐收缩,经销商压货难以售出,间接使得厂家存货越来越高,反而成了厂家拉低业绩的主要原因。

以澳优乳业来看,其存货账面价格占同期流动资产的比例从2015年的26.25%一路上升至2020年的44.77%。虽然2021年有所缓和降至39.03%,但是今年上半年这一数据再次攀升至42.99%。并且,这还是澳优从2021年底起,通过减慢分销商分发自家牛奶粉,从而对分销渠道的整体存货水平执行更为严格控制的结果。

根据Wind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澳优的存货周转天数为211天,几乎处于近年来的最高水平,这也意味着澳优现在的库存需要7个月后才能清空。以国内“奶粉一哥”飞鹤作为参考,虽然其今年上半年存货周转天数也上升至近年来的最高水平,但这一数据业绩仅为93.66天,两者之间的差距也足以映衬出澳优存货上的压力。

此外,对于“羊奶粉第一品牌”的澳优来说,除却行业大环境带来的增长压力外,还要面对着羊奶粉市场竞争加剧。

在婴配粉市场规模需求下滑的当下,为了保持业绩与利润增长,各大乳业纷纷向高端进军;羊奶粉因营养价值高与低敏性的特性,自然成为了众多乳企厂家入局的最好选择。据不完全统计,当下羊奶粉市场已经充斥着悠滋小羊、圣特拉慕、贝特佳、和式、蓝河、朵拉小羊等国产品牌,以及可瑞康、启赋蕴悠等海外品牌和君乐宝、贝因美等国产大品牌,足可以见当下赛道的拥挤。

对此,澳优中国区副总裁、佳贝艾特总经理李轶旻,在今年8月份“动销中国·河南峰会”演讲中提到:受行业大环境的影响,当前羊奶粉市场不可避免地卷入了“存量竞争”的阶段,增速与增量都不同于往年。

想要持续推动羊奶粉市场不断扩容发展,必须加强品类的宣教,提升消费者对于羊奶的认知,让“羊奶是更好的营养”定位深深根植在消费者心目中。推动羊奶粉的市场教育,需要更多羊奶同行的合力助推,希望我们能够携手共同推动羊奶粉品类的宣教,助力羊奶粉市场扩容增长,引领羊奶市场奔向200亿元。

不过,在婴配粉大市场收缩的大前提下,澳优所打的“算盘”或许并不如意。羊奶粉作为奶粉市场的细分赛道来说,在大市场规模不变的前提下,羊奶粉的增势必会带来牛奶粉的降,犹如“左右手互博”。

毕竟,市场规模就那么大、每个阶层的消费者就那么多,当羊奶粉高端化、营养化的形象通过市场教育深入人心,那么它所获得的份额大部分肯定是原来属于高端牛奶粉市场的那一批消费者的。

从澳优2022年上半年的业绩细分项中也可以看出,澳优核心业务自家品牌配方奶粉整体销售额为29.51亿元,同比下降21.2%。其中,自家牛奶粉销售同比减少37.6%至12.79亿元;自家羊奶粉品牌(中国)的销售同比减少1.5%至15.83亿元。

一边是大行业增长不乐观、天花板逐年降低,一边是行业竞争加剧,这也使得澳优承压持续加重,业绩大倒退成为“意料之中”。

从历年财报数据来看,以历年财报数据来看,从2017年~2021年,澳优乳业营业收入分别为39.26亿、53.90亿、67.36亿、79.86亿与88.73亿;报告期内,澳优乳业营收的增速分别为43.2%、37.2%、24.8%、18.6%和11.1%,一直呈现下滑趋势。

此外,净利润端与营收端的处境相同。2017年到2021年,澳优乳业净利润分别为3.35亿、6.4亿元、8.8亿元、10.04亿元与10.4亿元。显而易见,从2020年到2021年,澳优的净利润几乎属于增长停滞的状态。

可见,澳优或许早已陷入了“增收不增利”的困局之中,2022年上半年只是到达了营收增长由正转付的“临界点”,从而揭开了澳优营收与净利润增长背后的“面具”。并且,接下来随着市场规模的逐渐减小,以及竞争入局者的增多,未来对于澳优将更加的严峻。

二、业绩下滑产生“连锁反应”,澳优乳业的“长期主义”在哪里?

当营收增速由正转负、净利润斩去逾六成的业绩表现撤去澳优的最后一份遮羞布,也使得资本市场对于澳优产生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

在澳优发布2022年上半年盈利预警后,一众评估机构对其盈利预测走向纷纷下调。以花旗银行举例,其将澳优评级由“买入”下调至“沽售”,将2022-2024年经调整盈测下调41%/38%/34%,预计2022年全年经调整净利润同比降37%,收入下降2%,并预计2023/24年经调整净利润/收入同比增长11%/10%及9%/8%,目标价由10.1港元削38%至6.3港元。

花旗银行表示,经下调盈利预测后,澳优估值没有吸引力。对其超高档婴儿牛奶粉销售额同比下降约50%~55%感到意外,由于混乱的渠道定价和经营去杠杆,毛利率从2021年上半年的14%大幅收缩至2022年上半年2.8%~4.6%,也令人意外。

面对着自身实打实业绩的走低,和评估机构的“唱空”,使得澳优乳业股价持续走低,截至9月5日港股收盘,报价为6港元/股,相比较于曾经16.95港元/股的高点,跌去近65%。

此外,澳优此份财报数据作为并入伊利财报的首份业绩,澳优的表现或许难以增加伊利的“自豪感”。

8月31日,在伊利股份2022年半年度业绩说明会上,投资者关系部总经理赵琳表示,澳优在第二季度并表,单季度贡献18亿元左右的收入,在利润端也保持盈利正贡献,但叠加一次性公允价值变动,对整体利润率有一定负面影响。并且,赵琳透露,公司奶粉业务如果剔除西部乳业与澳优的贡献,内生奶粉业务仍有30%以上的增长。

可见,如若澳优接下来业绩仍旧持续走低,那么这个曾经婴幼儿奶粉界的“香饽饽”,无论是对于伊利还是其他投资者来说,可能将成为“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存在。

面对着业绩下行,澳优董事长颜卫彬曾表示:“在内外部环境影响下,婴配行业正面临着较大的挑战,但商业正在回归其应有的秩序和本质,这是我们长期主义者的机遇。”

对于任何一家婴配粉企业而言能够走向长期主义,离不开差异化产品以及市场营销带来的品牌竞争力,更离不开食品安全为基底所造就的消费中信任度与黏性。但是,在澳优处于如此严峻的行业大背景下,澳优上半年却陷入了“致命性”的食品安全问题风波。

根据天眼查显示,4月1日,澳优乳业(中国)有限公司总代理的原产澳大利亚的“淳璀婴儿配方奶粉1段”因检出违禁物质香兰素被市场监管部门罚款962.13万元。

作为现代质量管理领军人物的约瑟夫·朱兰说过:“20世纪是生产率的世纪,21世纪是质量的世纪。”尤其像是奶粉,这种与下一代健康密切相关的商品,能被消费者所选择,安全性与品质几乎是第一要素。

澳优乳业想要在婴配粉的“存量时代”中更好地活下去、走向长期主义,在渠道把控、品牌力把控、市场竞争力把控外,更不能忽略对于产品质量的把控。毕竟,对于婴幼儿配方奶粉行业来说,任何的疏忽都将成为影响其受众群体一生的可能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