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金所再传上市,退出P2P后的业务转型能否成功?

陆金所再传上市,退出P2P后的业务转型能否成功?
2020年07月29日 16:16 锌财经官网

文/罗雅颖

7月22日,据外媒消息称,平安集团旗下陆金所计划最早今年内赴美上市。关于相关文件的准备与筹资规模,陆金所暂未正面回应。

陆金所IPO的消息流传多年,互金行业变革也催使陆金所走上转型之路。这一次的IPO计划,陆金所能否如愿以偿?

P2P巨头,上市计划屡屡搁置

陆金所于2011年9月在上海注册成立,注册资金8.37亿元,隶属于中国平安集团旗下。

陆金所成立两年后,P2P在2013年迎来爆发式增长的时期。据公开资料显示,2012年互联网网贷平台为148家,2013年激增523家,到了2014年,市场规模已达到1200家。

彼时陆金所的核心业务正是P2P网贷,背靠平安集团的"大树",迅速发展成为当之无愧的P2P巨头。在2015-2017年间,平安扩大自己的金融布局板块,先后收购前金所、重金所、陆国际,联同陆金所、平安普惠构成陆金所控股,布局财富管理、机构间交易和消费金融三个板块的业务。

行业蓬勃发展,陆金所的价值也被大众肯定,上市似乎成了理所当然的结果。

2015年时,时任陆金所董事长的计葵生曾公开表示,陆金所正考虑在上海或香港进行IPO,时间最早会在2016年下半年,也有可能在2017年。

2018年,陆金所独立上市的消息再次传出,但并未有官方回应。持续六年的IPO计划至今未实现,陆金所却不得不面临转型的挑战危机。

互金行业变革,P2P盛极而衰

P2P市场的爆发,监管跟不上发展,吸引了许多"披着羊皮的狼"。就算是陆金所,也曾深陷舆论风波之中。

2015年,陆金所旗下平安国际商业保理(天津)有限公司借款出现问题,金额累计4亿。其与陕西金紫阳集团的2.5亿借款到期,平安只能启用资金池偿还投资人的本息。

2016年开始至今,国内科技金融频频暴雷,"整改、关停"等词语成为这一行业的标签。监管加严的趋势,加上用户被消耗的信任,P2P的市场规模大幅缩减。相比起鼎盛时的3000多家在营机构,到2019年10月时仅剩下400多家。

P2P在繁盛后留下一地鸡毛,互金行业也迎来的变革的十字路口。

2017年-2018年,平安又被爆出多个"逾期"、"暴雷"项目。陆金所代销产品踩雷多家陷入债务危机的公司,引发客户维权投诉。陆金所不得不对代销产品进行清理整顿。

2019年7月,陆金所宣布彻底退出P2P业务。

业务转型能否破局

目前,陆金所控股的核心业务包括财富管理与个人借贷。

据公开资料显示,2019年陆金所财富交易额同比下滑近30%,资产管理规模较年初下滑6%。从不断下滑的财管交易存量规模来看,陆金所想要脱离P2P的标签上市,业务转型是必然的趋势。

3月30日,平安消费金融正式获批,成为今年第一家获批开业的消费金融公司。平安消金牌照落地代表着陆金所可以合法承载个人信贷业务,实现其转型计划。2019年,其个人信贷规模超过4000亿元。

陆金所控股表示,基于2019年报中显示的B端资产规模大增780%的情况,将通过科技系统谋求在B端的转型,而其平安消金承载的个人信贷,将打开对微小企业或个人的C端借贷市场。

平安集团总经理谢永林也曾表态,陆金所已明确"金融科技公司"的战略定位,以2F2B和2F2C的方式,分别帮助企业融资和个人理财。

从陆金所的融资及股权来看,其冲击IPO还承载了太多压力。一方面是在2018年C轮融资后,陆金所的估值达到394亿美元。另一方面则是来源于持有大量股权的平安高管的财富梦想。

如果说退出P2P市场是陆金所摆脱累赘上市的第一步,那么业务转型无疑是解决上市障碍的关键步骤。但业务转型也尚在起步阶段,陆金所究竟何时能够启动IPO,仍然还是未知数。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