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霉”的万物云,一个月跌去了214亿

“倒霉”的万物云,一个月跌去了214亿
2022年11月04日 10:49 侃见财经

也许郁亮也没想到,万物云会跌得如此“惨烈”。

尽管,他并不在乎上市时估值的高低。

上市当天,郁亮曾用万科B股举过例子,当时万科的估值很高,正因为在市场最高点发行,所以大批的投资者一直被深套,直到七年以后万科B股才回到了发行价。

七年时间对于郁亮和投资人都是一种煎熬,所以分拆万物云上市时,万科的定价并没奔着四五十倍的PE去,但是26倍的发行市盈率依旧显得比较高。

面对疲弱的港股,万物云显然没能扛住市场的压力,仅仅上市一个多月的时间,万物云就已经跌去了40%,市值蒸发超过230亿港币(约合人民币214亿)。

那么万物云被低估了吗?万物云还值得投资吗?

实际上,上市首日破发之后,万物云就启动了为期近一个月的稳定股价行动,也就是行使超额配股权,俗称“绿鞋机制”。

根据招股书显示,万物云共向国际承销商授出1750.7万股额外H股,相当于全球发售项下初步可供认购发售股份总数的15%,截止日期是10月22日。10月22日,联席代表部分行使了超额配股权,一共认购了万物云1133.47万股H股份,认购价格为发行价49.35港元。

也就是说,万物云通过上市以及超额配售一共募集了61.55亿港元,为年内港股最大的IPO项目。值得注意的是,仅高盛一家在稳定股价期间,就以每股40.1港元至47.1港元的价格买入了万物云617.23万股H股。

当然,联席代表使用超额配售主要是为了稳定股价,但是其并没有达到目的。

上市之初,万物云的董事长朱保全曾经说过:“市场差的时候,价格严重低于价值,买到好的标的,可以帮助投资人穿越周期。”

但是买入即亏40%,也不是投资人想要的结果,何况涨回来的代价可远不止40%,那么万物云是否被错杀?从财报的角度来看,今年上半年万物云的营收为142.4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8.73亿元 ,动态市盈率为16倍。而碧桂园服务今年上半年的营收则为200.55亿元,归母净利润则为25.76亿元,动态市盈率仅仅只有5倍。

从市值的角度,碧桂园服务的总市值为280.64亿港元,而万物云则高达348.24亿港元,所以从营收以及净利润的角度,同碧桂园服务相比,并不算被低估。当然,有时候衡量估值的角度并不只是单独的一两组数据,而不管是碧桂园服务还是万物云,其实他们的规模增长都跟母公司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根据克而瑞物管数据显示,2022年前三季度,TOP100房企新增土地建面为1.06亿平方米,同比下降77.3%,意味着两至三年后,物业公司可从地产母公司获取的新增在管面积将大幅减少。

未来新增在管面积缩水也成了市场的担忧,所以在估值方面,这些物管公司也就遭到了市场用脚投票,碧桂园服务年内的跌幅已经超过了82%,万物云上市腰斩就是最好的证明。但从行业的角度,万物云以及碧桂园服务作为国内头部的物业管理公司,尽管其未来在管面积可能缩水,但是收入水平还是相对比较稳定的,作为房企的现金奶牛,按照地产板块的估值显然是不合理的。

综合而言,我认为受到地产行业以及港股市场的影响,这些头部的物管公司显然是被“错杀”了,市场的恐慌情绪显然是被放大了,作为一个超级行业而言,未来尽管行业会从增量市场走向存量市场,但是对于头部的公司而言,行业的整合则更加展现企业的优势。因此,我认为要理性看待市场的非理性下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