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后”会有下半场吗

“80后”会有下半场吗
2018年02月10日 21:49 品途资本论

2014 年的时候我在36氪工作。年底办大会的时候,我们做了个社交领域的分论坛,把 NICE 的周首、same 的许旭恒和 Blink 的施凯文三个新晋社交领域创业者邀请了过来。

来源 | 老道消息

那个分论坛应该是整个大会里最受关注的一个。当时上半年智能硬件的热潮已经过去,下半年最热闹的赛道是社交。虽然微信已经统治了通讯软件,但眼看着陌陌马上要上市,人们觉得社交似乎还有机会。

三位创始人都是 85 后,年轻、睿智。而且在那前后,NICE 对外宣布了一年内的第三轮融资, 3600 万美金;Blink 上线不到两个月估值过亿美金;比较低调的 same 也拿到腾讯领投的两千万美金 B 轮。

当时我坐在台下,心想什么时候也能成为这样的青年才俊。

几年后的今天,再也没有人聊社交了,三位创业明星很快被大众遗忘掉了。

我们喜欢看年少成名的英雄主义故事。年龄、融资额和估值,三个数字组合在一起,隔三差五地提醒着普通青年,你有多么平庸。

但小时了了,大未必佳。年轻的创业者被媒体和资本簇拥,捧得太高,反而可能摔得很痛。

李想说过,像他那样辍学创业、年少成名已经不太可能复制了,更合适的路径是在一个成熟公司里做到中高层,带着经验出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今天回头看过去这些年最成功的新一代创业者,今日头条的张一鸣,滴滴的程维,确实都是这个路径,而不是年少成名型选手。

然而,被动或主动,每一个被裹挟在这样的浪潮里的年轻人,都很难完全不迷失。

“80 后”们,今天好像集体展现出了某种反思情绪。

过去两年社交网络的两大情绪,中产焦虑和中年危机,以前这都是专属于四五十岁人的痛苦。但这些年 “80 后”提前接棒了,成了典型的“双中”患者。

不是“80 后”着急。“80 后”成长的这三十年里,是最沸腾的三十年:80 年代下海潮,2000 年前后互联网创业,2015 年的双创热潮。

隔三差五的造福浪潮让人应接不暇。“80 后”的特殊在于,他们是第一代完整撞上了这么些机会的人。

对于 “60后”、“70 后”来说,他们是没有选择的,他们的痛苦和惋惜有着必然性。而更年轻的一代,比如 “95 后”或者“ 00 ”后,则像李诞形容池子那样,“没有包袱”。

“80 后”这代人在经历了中国社会最急速分层的阶段之后,“ 80 后”的反思普遍是带有机会主义成分的:一个一个机会就在眼前飘过,好像伸手就能够着,但最后又一个都没有抓住。这是一代人最大的痛苦来源。

但如果我们抽离开一点来看,所谓的机会,对一些人来说是改变命运的狭窄通道,对另一些人来说,可能只是一场游戏。

李诞老说“人间不值得”,我觉得创业才不值得。

许知远和李诞在那期节目里表现出了很多世界观和人生观上的差异。但碰巧俩人最喜欢的时代,都是六七十年代的美国。

二战之后,婴儿潮的人口红利让美国经济加速,科技高速发展,人们对物质的追求、对消费的向往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那时候每个人的典型愿望,是通过努力奋斗,买一栋郊区的大房子,买新款的汽车和咖啡机,养一对儿女一只狗。

但等到这代中产的孩子们长大之后,他们觉得这样的美国梦太压抑了。于是那代年轻人开始拒绝顺从,这代极端消极的年轻人被称为“垮掉的一代”。但你看看他们十年、二十年后创造了什么。

垮掉的一代代言人是 Bob Dylan,他捕捉到了这代人的心里最敏感而微妙的共鸣,写成了歌词和诗歌。他的音乐影响了一代创作者,包括史上最伟大的摇滚乐队和它的主唱。他还有个小粉丝跟着他的巡演满美国跑,几年后做了一家叫苹果的电脑公司。

嬉皮浪潮在 80 年代消散,但那些作品影响了整个战后婴儿潮时代,从 50 年代到 70 年底出生的人,而这代人奠基了美国在文化、经济全面碾压其他国家的基础。

“80 后”这代人看似有了无穷的选择,但真的落实到社会里,衡量这些选择正确与否的标尺就那么一把,就是看你成不成功。

今天去看 “80 后”四大创业明星,茅侃侃陨落,戴志康小成。高燃创业不行,被姚劲波和蔡文胜评价“屁股坐不住”,转行干投资去了。只有李想算是一名很成功的企业家。

但李想的成功太具有偶然性了。就像他自己说的,“赶上了时间窗口”,创业前几年完全不懂管理,照样年入千万;2008 年融不到钱,他跟茅侃侃聊天,提到“全部存款只有两万多块钱了”,但照样是用户第一。

而如果这个社会定义的“价值”还是那么单一,那放在我们这一代面前的所谓选择就是假选择。

“80 后”、“90 初”们现在一天到晚佛系来佛系去,在社交网路上用保温杯和枸杞啤酒自嘲,在现实生活里被房价勒着脖子。知乎搜一下“80 后”,靠前的提问都是“‘80’ 后未来在哪”这样的。

但你看凯鲁亚克恣肆不羁三十多年,后来花一周时间写出了《在路上》,激励了几代人。所谓“垮掉的一代”里诞生了地球上最优秀的企业家,地球上最优秀的音乐家,我们自己能让人间变“值得”。

“80 后”会有下半场的。

本文来源:老道消息,如需转载,请联系出处。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