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婧婷 北京报道
近日,由全球PE论坛组委会、北京基金业协会主办的“2024北京PE论坛”在京举办,中国人民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中国资本市场研究院院长吴晓求在论坛上发表题为“如何发展好中国资本市场”的主旨演讲。
他提到,个人投资者、机构投资者当然是市场成长的主要力量,但是如果市场一旦出现了风险,出现了市场危机,市场应该构建一种流动性储备的预期机制。在市场出现重大风险时,应有相应的机制稳定市场,以增强市场信心。
2024年9月24日,国新办举办的发布会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答记者问时宣布,将创设新的货币政策工具支持股票市场稳定发展。第一项是创设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通过资产质押,从中央银行获取流动性,这项政策将大幅提升机构的资金获取能力和股票增持能力。第二项是创设股票回购、增持专项再贷款,引导银行向上市公司和主要股东提供贷款,支持回购和增持股票。
“央行创设基于资本市场稳定的互换便利以及基于回购和增持的再贷款,这种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实现了资本市场流动性储备的预期,给了市场一个底线的信心。”吴晓求进一步指出。
吴晓求在演讲中指出,发展战略性新兴资本对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转型和产业的升级迭代,推动技术进步和高科技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他强调,资本的耐心是其能否有效支持新兴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而资本耐心的形成依赖于三个关键要素:相对可预期的环境、资产的成长性以及市场化的退出机制。
“这种退出机制主要是并购、转让,或者企业IPO之后的二级市场退出,金融体系一定要提供多样化的、让投资人可以自由选择的退出机制。”吴晓求指出。
吴晓求认为,只有在法治健全、政策稳定、资产具有成长潜力且存在顺畅退出渠道的环境中,资本才能真正发挥其耐心特性,助力企业成长与技术创新。
如何发展好中国资本市场,是当下最受关注的焦点话题。
谈及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吴晓求表示,这是一个长期且复杂的过程,首先需要我们正确认识资本市场的功能、地位和作用,其次要认识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是上市公司的竞争力,最后要构建一种市场流动性储备预期机制。
在吴晓求看来,资本市场不仅是融资平台,更是财富管理和推动技术进步的市场化关键力量。
“无论是天使投资、PE、VC,还是IPO和交易市场,虽都有融资的功能,但本质上是有收益的,实质上是一种投资行为。”吴晓求还提到,美国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技术进步和科创性金融的推动,而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同样需要金融创新的支撑,以促进产业结构的顺利转型。
针对上市公司,吴晓求强调上市公司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性,认为这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石。他指出,现代金融理论中的资产定价模型已发生变化,技术进步和科技创新成为关键因素。吴晓求提到,纳斯达克指数、道琼斯指数、标普500指数持续创新高,正是由于注重定价的阶段性并淘汰了传统落后的影响因子。他还提到市值管理的概念,认为上市公司应合理合规地运用市场化技术工具,如股份回购注销,以促进市场成长。
在吴晓求看来,要重视小企业的发展,所有的大企业都是小企业慢慢发展起来的,只有通过并购、市场化竞争、正确的发展目标、市场化的管理理念,才能把小企业做成大企业。
最后,吴晓求强调,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需要深刻的底层逻辑研究,政策的出台应基于充分的论证。在当前情况下,稳定是最重要的,相关部门的工作重心应该放在法律的完善、规则的公平、制度的稳定以及市场的透明等方面。
(编辑:夏欣 审核:何莎莎 校对:颜京宁)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