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须一饮三百杯”,豪饮古人遇上蒸馏酒会怎样?

“会须一饮三百杯”,豪饮古人遇上蒸馏酒会怎样?
2022年10月02日 11:03 中国酒业协会

酒在中国出现的时间很早,早在甲骨文中便有所记载。商代重神,酒令人陷入迷醉时颇有种与神相通、天人相融的感觉,因此商人尤其好饮酒,青铜器中的酒具更是种类繁多。不过在记载中古人的酒量似乎尤其大,常有“会须一饮三百杯”的壮举,那豪饮的古人遇上蒸馏酒会怎样呢?

古人酒量大是文学作品中所记载的,传说李白“斗酒诗百篇”,唐代一石大约为现在的53千克,那么斗酒也有十斤之多。李白一次居然可以喝下十斤酒吗?且在诗仙自己的叙述中,似乎饮酒也是件分外简单没有压力的事,不仅“将进酒,杯莫停”,还要“会须一饮三百杯”,着实是酒量惊人。在《水浒传》中的著名桥段“景阳冈打虎”中,武松前后共喝了十八碗酒,简直喝酒如喝水一般。

而且,与我们现在喝酒所用的小酒杯不同,古人喝酒所用的器皿也颇为豪气。商周时期用爵,唐宋时期用碗和杯。容量跟现在相比都可以说很是巨大了。

其实和当时的技术水平有关系,我们都知道,以喝酒会醉是因为酒中含有酒精的缘故,酒精是由含有糖分的粮食或者水果经过发酵生成的。不过通过发酵并不能无限制的产生酒精,当酒精的浓度达到百分之二十之后,酵母菌就不再发酵了。因此,古人所喝的酿造酒的酒精含量一般为百分之十八左右。

这和现在的酒的酒精含量完全不能同日而语。现代白酒,大部分是由蒸馏技术制成的,因为当酿造酒经过蒸馏的手法后,酒精含量可以达相当高的程度,这也是现在的白酒动辄四五十度的原因。

不过到了元代,蒸馏酒的技术从西方传入中国,他们管这种酒叫作“阿剌吉”,应该是阿拉伯语的音译,也可证明这种酒是由西方传入中国的。后来因为蒸馏酒的制作方法又将其称为“烧酒”。

著名药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记载这种烧酒起始自元代,制作时把浓酒和酒糟加入容器,进行蒸煮,然后接取其中的滴露。萃取成功后的烧酒,“其清如水,味极浓烈,盖酒露也。”后来烧酒也成为了各种无色透明蒸馏酒的代称。

以前“会须一饮三百杯”的古人,在接触蒸馏酒后是不是依然酒量惊人呢?

从文献的记载看恐怕并非如此。《饮膳正要》成书于元代,主要介绍一些关于饮食的知识,在提到这种蒸馏酒时,这本书指出,“大热,有大毒”。《析津志》是元代学者熊梦祥的作品,是一部记述北京史地的书籍,书中也说蒸馏酒“尤毒人”。而笔记小说《草木子》中则更夸张地表示“饮之则令人透液而死。”看来以往饮用酿造酒酒量甚大的古人在初次接触蒸馏酒时表现出了明显的不适应。

不过这种情况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好转,《红楼梦》的第三十八回,林黛玉酝酿作诗时想喝一点酒,斟了半盏,看看却是黄酒,于是说:“我吃了一点子螃蟹,觉得心口微微的疼,须得热热的喝口烧酒。”宝玉连忙回答:“有烧酒。”于是就给黛玉拿来烧酒喝了一口。弱不禁风的“林妹妹”也能经受地起在元代还被视作“毒人”的烧酒,看来古人对于蒸馏酒的不适应早已随着时间消失了。

责编 / 蒿凤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