杯酒见德行

酒事多为是人间事,酒杯中多见世间人。杯酒之中可以显影出一个人的品性德行,其人或是高尚慈善,或是粗鄙险恶,或为坦荡君子,或为阴邪小人,都可以在酒杯之中照见其本性本心,这是古人信奉的经验性道理,也是他们时时拿来作为观人、观事实践的一种基本标准,并时常将这种观念和方法用于时事记录和故事记载之中。

古人以酒为镜显印人心时经常将酒置于故事的中央,让酒来支撑整个故事的基本框架,但这一类故事中的酒一般也就只起到了“搭台”的作用,故事整体要传达的观念则另有他物。诸如《魏书·列女传》记载的一则故事:“乐部郎胡长命妻张氏,事姑王氏甚谨。太安中,京师禁酒,张以姑老甘患,私为酝之,为有司所纠。王氏诣曹自告曰:‘老病须酒,在家私酿。王所为也。’张氏曰:‘姑抱老患,张主家事。姑不知酿,其罪在张。’主司疑其罪,不知所处。平原王陆丽以状奏,高宗义而赦之。”故事的内容很简单:乐部郎胡长命的妻子张氏一直在很孝敬自己的姑姑王氏,太安年间,京师禁酒,张氏因为姑姑年老而喜好饮酒,就私自违反朝廷法令为姑姑酿酒,结果被相关部门发现逮捕。王氏自己跑到衙门检举揭发自己,将罪名揽在自己身上。张氏也反复强调是自己的过错。判案的主审官也拿不准,不知道该怎么处置,平原王陆丽于是将案件的情况上奏朝廷,时任皇帝的北魏高宗文成帝拓跋濬赦免了他们无罪。明面上是酒的故事,核心却是民间孝义,臣属理智,帝王明察。

当然,在很多故事中,酒的参与度更深一些,但仍旧不是故事的核心,也无法触及到主要观点。

如《魏书·胡叟传》记载:“叟少孤,每言及父母,则泪下若孺子之号。春秋当祭之前,则先求旨酒美膳,将其所知广宁常顺阳、冯翊田文宗、上谷侯法隽,携壶执植至郭外空静处,设坐奠拜,尽孝思之敬。时敦煌汜潜家善酿酒,每节送一壶与叟。著作佐郎博陵许赤虎、河东斐定宗等谓潜曰:‘再三之惠,以为过厚,子惠于叟,何其恒也?’潜曰:‘我恒给祭者,以其恒于孝思也。’论者以潜为君子矣。”这位胡叟自小便是孤儿,每次提到自己的父母都哭得像个孩子。

春秋季节时应当祭奠先人的时候,他都是先去寻得美酒佳肴,然后拿着酒壶和礼器到郊外僻静处设坛祭拜,以尽其孝。汜潜家中善于酿造美酒,每到过节的时候都会送一壶给胡叟。他的朋友劝他说:你一而再再而三地给胡叟美酒,有点太过厚待了。汜潜则回答道:我一直给胡叟美酒,是因为胡叟一直都有着一颗孝敬之心。故事虽然多了些许酒味,但仍是作为门面。

杯酒所见,乃是浮动人心,乃是杂然人世。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