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大运河被认为是“半为天工,半为人为”,是自然和人类智慧的结晶。
而这条世界上始凿最早、规模最大且最长的运河,从古至今,不仅发挥着漕运的重要力量,还承载着文化的流传。
今天,我们就跟随《跟着书本去旅行》“大运河传奇”系列节目,结合书本和运河遗址,去看属于大运河的传奇故事。
-01-
运河的“最后一公里”
我们常说“万事开头难”,然而对于大运河来说,“最后一公里”——从通州到北京城的这段运河亦是难上加难。
虽然在金代时,这段运河被开凿过,但很快就因淤积而被废弃。到了元代,这段距离依然需要陆路运输,因为交通工具和道路的局限,这样的运输十分费人力和畜力。
而且,随着元大都的建设,人口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使得陆路运输的方式很难满足当时的需求。
对于大宗货物来说更便捷的运河运输方式,便被提上了日程。
这个时候,便不得不提到元代水利工程专家郭守敬。
《元史》中记载:于是复置都水监,俾守敬领之。帝命丞相以下皆亲操畚锸倡工,待守敬指授而后行事。
为了解决漕船到达通州后,走水路到达大都城的难题,元代皇帝忽必烈重新设置都水监,并命郭守敬负责开凿通惠河。
为了更好的了解郭守敬是如何打通大运河这“最后一公里”,纪录片中,书本旅行团来到北京郭守敬纪念馆,在馆长张鹏的介绍下,近距离感受郭守敬和大运河的故事。
张鹏馆长先带大家参观了展厅,根据郭纪念馆内的北京地形沙盘,从另一个角度讲述了郭守敬当时面临的重重困难。
首先第一个困难是水位的问题,根据北京地形沙盘可以看出,因燕山山脉、西山山脉、太行山山脉的影响,元大都的地势要比通州高,这便导致水从元大都流向通州。
而漕船的运输,需要从通州前往大都城,为了能够达到“逆水行舟”的效果,郭守敬经过多次实践,最后在积水潭往通州的方向,做了很多闸,以起到一个调节水位的作用。
也正是这些闸,让漕船从水位比较低的地方,一步步行驶到了水位高的地方,然后在积水潭的这个码头卸货。
而为了让书本旅行团更了解让水逆行的闸,张鹏馆长还用模型示范了闸对水位的控制原理。
第二个困难,便是水源问题。
当时,郭守敬对北京西北地区的水资源踏勘后,选择了昌平的白浮泉作为通惠河的重要水源之一,以保证通惠河水量的补给。
曾经的困难,如今变成了史书上浓淡相宜的一笔,但郭守敬打通的这“最后一公里”,却依然具有鲜活的生命力,为现在的通州留下了不可忽略的影响。
-02-
运河带来的生命力
作家王梓夫的长篇小说《漕运码头》中,记载着一个盛大的运河节日——开漕节。
纪录片中,北京大运河文化研究会的研究员任德永也对开漕节进行了讲解:
明清时期,每年三月春暖花开,冰河融化后,漕船便会重新出现在河面上。
为了庆祝第一批漕船的抵达,通州主管漕运的官员,便会在漕运码头举行一场“祭坝”仪式,这便是民间所说的开漕节。
对于这个只有通州才有的节日,在历史上,漕运官员会用庄重的祭祀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国泰民安。船工们则会通过耍狮子、小车会等活动,祈盼漕运平安。
如今,开漕节已经成为文化符号,每年都会定时举行。在京杭大运河畔的大运河森林公园,便可以参与到这样一个盛大的节目。
跟着书本旅行团的视角,我们在开漕节中,可以看到很多熟悉的东西,它们都和大运河有关,也和我们的生活有关。这一刻,历史的流传有了具象化的体现。
除了文化活动的流传,大运河对我们的生活也有着很大的影响,比如曾经繁华的码头,经过沧海桑田的变化,成为现实生活的一部分。根据作家王梓夫的长篇小说《漕运码头》中介绍,旅行团来到了什刹海。
什刹海是明清时期所改的名字,它原本是高粱河的一条故道,后来变成了一片湖泊,元代时这里被统称为“积水潭”。
当时,积水潭是大运河漕船开进北京城的皇家终点码头。
对此,小说《漕运码头》是这样描述的:原来的漕运码头在张家湾,元代郭守敬引昌平白浮泉入瓮山泊,再沿长河入积水潭,引一条闸河直通张家湾。南来的漕船可以直接驶进积水潭……
于是,积水潭成为了千里运河的最后终点。而如今,这里成了一座市民休闲、赏景的城市公园,继续和时代共舞。
-03-
藏在书本里的大运河
说到北京城和大运河的关系,很多人都喜欢说北京城是水上“漂”来的。
因为在历史中,建造紫禁城的木料、石料等,都是从南方通过大运河“漂”来的。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那些从南方运来的物料,会先在通州区的“漕运重镇”张家湾上岸存储,然后再转运到北京城。
所以还流传着“先有张家湾,后有北京城”的说法。
明清时期,张家湾还有着“大运河第一码头”的称号,是京杭大运河北端的一个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物流集散中心。
大运河的繁盛,让张家湾的经济也十分繁荣,而在经济繁荣发展的背后,我国的四大名著《红楼梦》也悄悄在这里有了雏形。
在张家湾博物馆的《曹頫奏报家产折》中,我们可以看出,曹家在南京的家产虽然被查抄一空,但朝廷还是酌量拨给了北京的房屋、产业用来安置曹家的眷属。
而张家湾的当铺,便是曹雪芹一家迁到北京后的生活来源之一。
在张家湾博物馆等比例复制出来的张家湾城池图中,可以看到曹雪芹家当铺的具体位置在花枝巷。
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也提到过花枝巷。不仅如此,《红楼梦》中的很多地名,都可以在张家湾古镇中找到。
比如《红楼梦》中贾琏为尤二姐置买房子的小花枝巷;
《红楼梦》提到的十里街、葫芦庙、馒头庵、铁槛寺等等。
不仅如此,大运河造就出张家湾独特的风物人情,城市地貌,皆成为曹雪芹创作《红楼梦》时的素材。
如在第一回中提到的“过会”,如今在张家湾镇的里二泗村,依然可以亲身体会到热闹非凡的场面。
运河文化便是如此,从古至今,从生活到精神,一直都在我们的身边,从未远离。也正是因为如此的鲜活,运河文化更值得我们去探索去品味......
🎬🎬🎬
观看影片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