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硕士也踩雷!现在的就业市场有多难?

北大硕士也踩雷!现在的就业市场有多难?
2024年11月26日 11:37 派克斯研究院

800万粉丝的北大网红“羊毛月”塌房了。

塌房的原因,是他吐槽00后找不到工作。

羊毛月在短视频里用嘲讽的语气说:“没有人在意好吗?00后不是要整顿职场吗?怎么职场都进不去呢?”

结果,就是博主出现了大规模掉粉。

要我说,这位博主,就是纯纯活该。

以前就业难,还可以说年轻人不努力、年轻人吃不了苦、年轻人好高骛远。

但现在的就业难问题,基本上已经和年轻人本身毫无关系了。

1

现在,本科生的数量不断新高,预计超千万高校毕业生的情况将至少持续到2040年。

而从智联招聘的统计上看,截至今年4月,只有55.5%的高校毕业生完成就业,比去年低了约2%。

也就是说,有约一半的毕业生,在4月还找不到工作。

顺便说一句,每次看这些官方或者半官方的数据统计口径,都不得不感叹中文的博大精深。

从这个统计图上看,要么是“慢就业”、要么是“自由职业”或“其他”,反正就是没有失业找不到工作的。

那工作难找的原因,是年轻人不努力吗?

好像也不是。

进入双一流院校的卷王们,选择继续卷的人数相较于去年翻倍。

大学生开始布局找工作的时间点相较于去年明显提前:

实习经历上,今年的大学生也比去年的更加努力:

可见,24届的大学生不是不知道就业市场的险恶,相比于学长学姐,他们已经跑在了前头。

同时,在24届大学生整体更加努力的情况下,他们的要求还变得更低。

像什么“工作和生活平衡”“平等与尊重”“发展路径”“公司/市场前景”这些高级牛马才能在乎的东西,24届学生的要求相比去年明显降低。

只有在“稳定最重要”这个选项上,24年大学生的要求远比23年的要高。

也就是说,只要有相对稳定的工作,其他诸如996、职场霸凌、上升空间这些东西,24届大学生都可以放弃。

资本家看了得感动地落泪。

另外,约90%的大学生都希望先找到工作再说,并不能算眼高手低:

可最后的结果,是截止4月获得offer的比例远低于去年同期,仅略微高于口罩末年的2022年。

从智联招聘的统计数据来看,24届学生整体是比23届更努力、要求也更低的。

可他们最终获得回报,却明显不如23届。

而23届学生的就业情况,相较于口罩前的19年,则更是天差地别。

就业环境在不断恶化已是不争的事实。

那,就业环境为什么会这么差呢?

2

因为企业不赚钱。

倒不是要大家去共情资本家,而是老百姓的就业问题与企业的盈利问题完全是一体两面。

你指望资本家顶着看不到希望的亏损持续经营、不断招人,那是不可能的。

而就现状来看,企业的经营环境也在不断恶化。

企业经营景气指数不断下降。

中小企业信心指数近年新低。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利润增速更是触目惊心,差点跌破2019年底。

那可是人心惶惶的口罩初期。

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

很简单。

企业的盈利与宏观经济的增长,是相辅相成、互为因果的。

而现在,我国的宏观经济增长明显缺乏动能。

我们的居民部门杠杆率从20年开始就已经触顶,在楼市整体还有30%下跌空间的当下,居民杠杆率没有可能再出现抬升。

说人话,就是未来不太可能出现大批居民心甘情愿地将未来30年现金流贡献给土地财政,进而带动地方政府投资的情况。

居民部门指望不上,而上面也能力有限。

前段时间,上面喊出了惊天动地的10万亿口号,连A股都虎躯一震小涨了一下。

可定睛一看,整整10万亿,完全只是化债而已。

而化债,仅仅只是为过去地方隐性债拆雷。

这个地球上没有人知道二十年积攒的地方政府隐性债总额到底是多少,但信息相对充分的上头宁可暂时不搞刺激政策、竭尽全力去搞化债,足以证明隐性债的总额很可能比经济学家最悲观的预计还要多得多。

说白了,一个光是擦屁股就要竭尽全力的患者,你还能指望他活蹦乱跳吗?

3

经济降速反应在找工作上,就是求职者更追求稳定、追求铁饭碗,为此可以放弃发展空间。

稳定赚3000,比可能赚3万更重要。

原因是,如果在经济上行期赚3万的可能性是10%,那在经济下行期,这个可能性可能只有1%。

数学期望上的差别,一望可知。

从投资的角度看,也是一样。

企业盈利会越来越难,那么相对应的,在未来A股的定价模型里,盈利能力会越来越被重视。

而企业的发展上限,相对而言就没有那么重要。

说到底,在下行期,不论是就业还是投资,由于达成上限的可能性降低,最后都会出现一个保下限、弃上限的倾向。

我们建议,如果你是一个不擅长或者没时间盯盘的、对A股的投资预期并不过分高的投资者,未来在A股投资的时候可以更加关注红利板块的机会。

在经济较差的阶段,可以更关注300价值、港股通高股息、中证价值等大盘价值类标的。

而在经济相对较好的阶段,可以更关注中证红利、红利低波等小盘价值类标的。

主动基金方面,鲍无可、蓝小康、曹名长、姜诚等,都是价值类基金经理中的佼佼者。

长期上,相对于红利指数,超额收益非常明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