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迁都西伯利亚?

俄罗斯:迁都西伯利亚?
2022年02月20日 16:55 米宅海外官微

西伯利亚,这一曾经承载俄国无尽荣光的广袤之地,在历经40多年的黯淡后,终于重新回归到了人们的视野之中。

今年1月22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在蒙古国正式完成“GAZOPROVOD SOYUZ VOSTOK”公司的注册。这标志着“中俄西线”管道(始发西伯利亚新库兹涅茨克气田,过境蒙古国)的建设迈出了关键的一步。

尽管俄罗斯是世界上最大的天然气出口国,但其在国内一直没能建成完善的能源网络。

早在2000年的时候,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就表示将在2030年前让俄罗斯所有大城市连上国内管道。

然而,目前俄罗斯83个行政区中只有11个完全接入了天然气管网,大约三分之一的定居点没有连接。

在拥有 1700 万居民的广阔西伯利亚联邦区,竟然只有 17% 的定居点可以使用管道燃气。

因此,借助于“中俄西线”管道的修建,中俄之间能源进口、电力输送与矿产合作的规模将会越来越大,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经济也会借此而获得新的发展。

1

西伯利亚的发展

西起乌拉尔山脉,东迄太平洋,北临北冰洋,西南抵哈萨克斯坦的辽阔区域是俄罗斯著名的西伯利亚地区。

在这一千余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曾经承载了整个俄国的荣光,并持续为国家的扩张与发展“输血”。

二战期间,在苏联大部分西部工业区沦陷的情况下,西伯利亚和远东肩负起了军事和工业补给的重任,为苏联扭转战场形势和最终取胜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和牺牲。

二战后,在计划经济的“指挥棒”下,西伯利亚大开发继续如火如荼地进行。安加拉—叶尼塞地区的水电站以及西西伯利亚的油气开采成为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辉煌缩影。

然而,自20世纪70年代以后,在美苏争霸中逐渐落入下风的苏联开始逐年减少对西伯利亚的投入,使得该地区丧失了维持巨大生产规模的能力。

等到苏联解体后,伴随全俄经济在“休克疗法”中的艰难转型,西伯利亚地区彻底成为了无人问津的苦寒之地。

如果说苏联的衰落和解体带来的经济困难不可避免的话,近年来西伯利亚地区发展严重滞后却有着深刻的内因。

首先,恶劣的气候条件就是西伯利亚地区发展的“拦路虎”。

作为世界有名的寒冷之地,西伯利亚地区冬夏之间的温差巨大,夏季在三十度以上,冬季的极端气温在零下四五十度左右,温差达到了骇人听闻的七八十度。

在自然伟力的作用下,修好的道路熬不过几个寒冬就变成了扭曲的碎石子路,所以当地道路的维护成本非常的高。

在经济全球化的浪潮下,连交通都不方便的西伯利亚地区自然是无力发展经济。

再加上西伯利亚地区还是俄罗斯官僚体系博弈的重灾区(西伯利亚联邦区管辖问题),因此,其社会经济的发展状况更是日益堪忧。

尽管俄罗斯的领土75%在亚洲部分,但其80%的人口却堆积在只占俄国面积25%的欧洲部分。

也就是说,在1000多万平方公里的辽阔土地上,仅仅生活着3700余万人口。

但即使人口已如此稀少,据统计,过去30年从西伯利亚向俄其他地区的人口外流持续增长,2011~2019年达到3.7万人/年,其中70%为适龄劳动人口。

2

西伯利亚的经济命脉

经济孱弱的西伯利亚地区也不是一无是处,虽然人口稀少,发展缓慢,但其广袤土地下埋藏的能源却极为丰富。

早在20世纪60年代,西伯利亚西部的秋明州和乌拉尔-伏尔加河流域地区就成为了苏联天然气的传统开采基地,90%的天然气都产自这里。

包括乌连戈伊、杨堡、扎伯利亚尔诺耶和梅德韦日耶等大型气田均位于此。

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的大型油气田装置

在过去的苏联时代,天然气的价值还不明显;但在清洁能源大力推行的当下,丰厚的天然气资源就是财富的象征。

不仅如此,对于俄罗斯而言,在赚钱之余,天然气还是其与邻国在地缘政治谈判时的最大杀手锏。

由于欧洲油气资源储备较少,因此欧洲国家天然气消耗量约有三分之一都要从俄罗斯进口。

再加上亚太国家(中日韩)的经济腾飞及其对资源能源的热切渴求,使俄罗斯能在历次经济谈判中都获得最大收益。

既能赚钱又能在与邻国的政治与经济谈判中获得利益的买卖自然是稳赚不赔。因此,迄今为止俄罗斯共修建了8条通往欧洲的天然气管线:

“兄弟”管线、“北极之光”管线、“联盟”管线、“亚马尔-欧洲”管线、“蓝流”管线、“北溪”管线和“土耳其流”,还有1条“北溪2号”管线在建。

与西伯利亚西部(靠近欧洲地区)风风火火的天然气生意比起来,西伯利亚的中东部则显得寒酸的多。

这是因为,相比欧洲的团结,东亚国家对于能源的渴求使得各国与俄罗斯在历次能源谈判中都出现过“互相截胡”的竞争;

再加上俄罗斯对其远东邻国经济发展的忌惮,因此西伯利亚东部地区的天然气管道建设一直没有什么实质性进展。

若不是因为欧洲寻求天然气进口多元化导致俄罗斯在欧洲的天然气市场受到了制掣,几经搁置的西伯利亚东部天然气管道建设恐怕还要延后。

2014年,中俄两国签订了计划长达30年且价值四千亿美元的能源合同。9月1日,“中俄东线” (西伯利亚力量管线)天然气管道开工建设,该天然气输送线路共分为三段。

经过五年的建设,“中俄东线”北段工程在2019年12月2日如期建成投产,中段于2020年建成,南段则将于2022年建成投产。

“中俄东线”的投产,为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的恰杨金和克维科金气田打开了销售市场。来自这两座气田的天然气将依次输送至中国东北、环渤海和长江三角洲地区。

毫无疑问的是,中俄天然气管道不仅是见证中俄合作成果的世纪工程,更是带领俄罗斯西伯利亚东部地区走向快速发展的互惠之路。

在2021年,俄罗斯依靠卖石油以及天然气赚得1250亿美元的经济收入,其中有约400亿美元来自中国。

不仅是“中俄东线”,中俄两国还曾签署了“中俄西线”管线的框架性协议。协议中将“中俄西线”的起点定为西西伯利亚新库兹涅茨克气田,沿阿尔泰边疆区和阿尔泰共和国修建管线至中国新疆后连接到“西气东输”管线。

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中俄西线”一直没能顺利建成。2020年3月,根据俄罗斯总统普京指示,“中俄西线”过境蒙古国的方案开始启动勘测设计工作。

对外债早就超过200亿美元的蒙古国而言,任何生财之路都弥足珍贵。

比起卖马卖肉来说,收取“过路费”才是一本万利,反正地皮也不值钱。因此,“中俄西线”的建设将不会存在过多的阻碍。

在去年12月份,蒙俄双方就共同完成了俄罗斯经蒙古境内向中国输送天然气管道项目在蒙古国的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今年1月22日,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也正式在蒙古国注册了企业。

蒙古国副总理赛·阿姆尔赛汗接见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代表团

可以预见的是,有了这条管道,俄罗斯西西伯利亚的天然气不仅可供往欧洲,也可输向亚洲。这样,俄罗斯能够实现销售市场多元化,而中国也有了一条可靠的天然气供应渠道。

3

西伯利亚的未来

2022年1月1日至15日,俄气集团的天然气开采量同比增长2.1%(增幅为5亿立方米),达到231亿立方米。

虽然开采总量增加了,但对非独联体国家的天然气出口下降41.1%(减少37亿立方米)。

而通过“西伯利亚力量“管道的对华天然气出口则呈现增长状态,一月份前半个月,其出口量是去年的1.5倍。

由此可见,俄罗斯若想重振西伯利亚的经济,就必然少不了与我国的合作。

去年8月初,俄罗斯国防部长绍伊古表示,需在西伯利亚新建三至五个人口30万~50万人的城市,从事科学、工业活动,将其打造成为新经济中心,他甚至提议将首都迁往西伯利亚。

为遏制人口外流、促进东部发展,近年来关于向东迁都的讨论始终存在,但绍伊古此番表态显然是俄官方深思熟虑的授意。

俄总统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迅速回应称提议“很重要”,普京总统则表示“想法雄心勃勃,应仔细讨论”。

尽管与迁都相比,俄高层更倾向于向东疏解首都部分职能,但西伯利亚无疑正重新回归俄罗斯政治精英的视野中。

在去年7月,俄罗斯出台的新版《国家安全战略》中已明确传递出俄将专注国内、依靠自身的倾向,开发西伯利亚可能成为俄未来发展的“一张王牌”。

当前,世界变局深入发展、疫情久拖不决、全球绿色低碳转型和俄西关系长期对立已是大势所趋。

屯兵数十万于乌克兰东部的俄罗斯与欧洲的关系难以修复,俄罗斯的内外战略面临着深刻复杂的调整与变化。

可以预见的是,在全球经济体向绿色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下,西伯利亚地区充足的水电资源(目前仅使用10%~20%),巨大的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潜力,对于俄经济转型、挖掘新增长点和创造就业意义重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