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盘中国平安2023:破立之年,何为高质量?

复盘中国平安2023:破立之年,何为高质量?
2024年01月08日 10:45 十字财经

文|李意安

2023,破立之年。

公众热切盼望的强劲复苏并未如期而至,多空情绪仍在市场低位极致拉扯,而另一方面,金融监管的顶层设计同样也在面临深度变革。

随着年初金融监管机构改革的推进,新一轮金融监管顶层设计也拉开帷幕。2023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将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大篇章”的要求。随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这一要求进行了再度重申,“五大篇章”成为金融高质量发展的方向指引。

对金融机构而言,2023年,并不是容易的一年。如何凭借强大的战略定力,在市场持续深度调整的大环境中,实现了高质量发展,成为所有金融机构必须面对的生存议题。

在中国平安自身总结的年度十大新闻复盘过去的一年,普惠金融、绿色金融、数字科技、医疗养老、乡村振兴等关乎五大篇章的课题占据大半。在这个宏大叙事的卷轴里,中国平安凭借“综合金融+医疗养老”双轮驱动的商业模式,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1

将“绿色”、“普惠”视作底层逻辑事实上,过去十年,作为深度践行ESG理念的行业标兵,中国平安早已将“普惠”和“绿色”视作业务推进的一种底层逻辑。数据是最直观的体现。截至2023年9月末,平安银行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客户超过100万户,贷款余额达5,831亿元;陆金所控股累计服务约2,000万客户,赋能的贷款余额为3,663亿元,共为17.9万小微企业主提供了无抵押贷款服务。平安产险打造"企业安心保"等一系列小微企业客户专属保险产品,已为212万家小微企业提供风险保障129万亿元,赔款金额25.5亿元;针对外卖骑手等新市民,2023年日均为新市民提供专属风险保障65万人次,总保额达4,225亿元。除了给小微企业和新市民等重点群体提供信贷、保险等金融支持外,平安还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将金融资源配置到三农领域、助力乡村振兴。新疆、宁夏、云贵、安徽、广西……平安的助农足迹遍布全国各地,中国平安将不仅扎扎实实对这些地瘠民贫、偏乡僻野进行建设投入,也深谙“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通过为中国乡村赋能,并联动集团体系内各种资源将田间地头的农特产品输送到千家万户。

截至2023年12月,平安集团积极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累计投入超1000亿元资金帮扶乡村产业发展。绿色金融同样如此,平安很早将ESG核心理念以及标准融入企业管理。截至2023年9月末,中国平安绿色保险原保险保费收入262.76亿元,绿色贷款余额达1,360.41亿元,保险资金绿色投资规模达1,323.06亿元。持续深化绿色运营,中国平安正式上线业内首个覆盖全体员工的碳账户系统,将员工的低碳行为及碳排放数据纳入整体运营,助力社会绿色发展。平安信托成功设立国内首只1,000万级红树林生态保护慈善信托,平安产险落地全国首单红树林碳汇指数保险,助力国际红树林中心建设。而当“绿色”是一种基本经营理念,中国平安更是将绿色理念落实到了每一个经营环节。迄今为止,中国平安已有19个职场建筑项目获得了国内外认证,每年碳排放减排量不断下降,仅去年就同比下降20%。

2

深度联动医疗生态,打造硬核养老金融如果要找一个词形容2023,或许就是“迷茫”。对长远未来的巨大不确定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心境,也映射到了市场的方方面面,加之老龄化问题逐年紧迫,对于养老的长远忧虑已经不再独属于中老年,也向下渗透到了年轻人,银发经济正在成为整个社会的重要关注点。12月中旬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再一次强调“发展银发经济”。养老金融正是为发展银发经济的重要抓手。从金融机构的角度,发展养老金融不仅仅是为了响应既是国家健全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的政策指引,也是面向未来业务增长的重要布局。全国老龄委预测,到2030年,我国养老金融市场规模将达到22.3万亿元。在所有金融机构中,平安对养老金融未来的触感最为敏锐。国家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的浪潮中,中国平安旗下多板块同向发力,持续升级“产品+服务”的差异化战略,丰富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平安人寿形成了以“高端康养、居家养老、健康管理”为经线、以“御享、盛世、智盈、如意”四大产品系列为纬线的“三经四纬”产品体系,为客户提供“省心、省时又省钱”的暖心服务。

在养老产品的供应上,平安人寿提供了覆盖客户养老全周期的系列保险产品,为实现康养或居家高品质养老生活提供资金支持。在养老保险产品设计上,则尽可能做到与客户养老消费特征相匹配,为养老支付提供更多的便利,便于客户做养老或护理支付的衔接安排。在投资领域,平安资产管理充分利用长期资金的优势,支持我国养老第三支柱的构建,以帮助养老金投资者实现符合个人目标和风险偏好的长期收益。平安资管在平安集团“综合金融+医疗健康”战略下,积极布局医疗、养老生态产业。尤其是在国家养老第三支柱建设的浪潮中,公司将借鉴国际保险资管机构的先进经验,充分发挥保险资管公司管理长期资金的优势,助力中国养老第三支柱建设,为养老金投资者获取满足个人目标风险偏好的长期收益,用专业为中国个人养老投资贡献价值,帮助更多老百姓实现老有所养。平安养老险公司更是国内第一家成立的养老险公司。2022年7月,平安养老险公司注册资本,从48.6亿元增加到116.03亿元,再次成为我国注册资本最大的养老险公司。在第一支柱上,参与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第二支柱的企业年金、职业年金上,全面参与受托管理、投资管理、账户管理,管理资产超万亿;第三支柱上,在税收优惠的个人养老金产品和非税收优惠的个人商业养老金融产品上共同发力。作为首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机构,推出了平安富民宝专属商业养老保险、平安富鸿金生养老年金保险等满足不同群体养老需求的产品。截至2023年9月末,平安居家养老服务已覆盖全国50余个城市,累计超7万人获得居家养老服务资格。高品质康养社区方面,平安臻颐年上海颐年城项目落地上海静安,首个服务体验中心于三亚开业运营。截至2023年9月末,中国平安已布局17家健康管理中心,通过整合供应方,已实现国内百强医院和三甲医院100%合作覆盖;自有医生团队近4,000人、外部签约医生近5万人,合作药店数达22.8万家,较年初新增近4,000家。2023年10月,中国平安发布居家养老"护联体",推出"平安无忧护"产品体系,助力康复护理行业标准化发展。截至 2023 年 9 月底,平安集团新增客户中 30% 来自医疗养老生态圈,使用医疗养老生态圈的客户客均合同3.42 个,AUM 达5.61 万元,分别为不使用医疗养老生态圈服务客户的 1.6 倍、3.4 倍。3数字科技护航金融未来锐意进取的背后,是强大的底层能力。事实上,无论是普惠金融、绿色金融还是养老金融,中国平安表现出的产品输出能力和敏捷作战能力背后是其不遗余力的技术投入和数据建设。早在十年前,中国平安就开启了科技建设的坚定步伐。2013年,提出“科技引领金融”的战略;2017年,正式确立了“金融+科技”的双驱动战略;2018年,开始探索人工智能与数字化应用实践;2019年,提出了“全面数字化战略”。如今,平安集团从数字化运营、数字化管理、数字化经营三个层面深入推进数字化转型,已经进入到数字化3.0多维认知的阶段。

从数字化经营方面来看,平安通过机器、AI加人工辅助实现去中间化、去手工化。数字金融为平安实现了降本增效,以数字化运营所带来的效果为例,数据显示,过去三年,平安内部已节约超过200亿成本。数字保险方面,平安人寿服务运营线上化水平已达99%以上,投保及服务自动化水平在90%以上,基于"AI智能理赔服务",客户理赔申请流程平均只需10分钟,理赔审核从分钟提升到秒级。平安产险打造全流程极致线上投保体验,全年300万客户线上自助完成投保;建立AI自动定损能力,通过图片自动识别事故车辆损失情况,从定损拍照开始到定损结果完成缩短到30分钟以内。数字银行方面,平安银行全面升级"零售智能化银行3.0",以客户为中心、以数据和AI驱动的经营模式,覆盖全时全域,提供千人千面、陪伴式、有温度的智慧金融服务。截至2023年9月末,平安银行零售"随身银行"模式已为超4,400万客户提供服务。构建覆盖全账户、全流程的风险管理体系和智能风控平台,实现零售信贷审批时效由天到秒级,同时借助数字化手段筑牢反诈安全防线,累计拦截可疑资金93.48亿元。数字普惠方面,陆金所控股基于AI拟人、生物识别等技术,打造AI智能贷款解决方案"行云"重塑贷款业务流程,截至2023年11月,"行云"累计服务客户1,599万人,帮助客户累计获得借款2,131亿元,申请流程平均耗时降低31%,服务断点减少50%。在科技上历时十年的大手笔投入让平安集团得以凭借数字化手段和科技能力驱动和引领业务高质量发展,为平安集团构建了坚实的竞争壁垒。截至2023年9月末,平安拥有超 3200 名科学家的一流科技人才队伍,专利申请数累计达5.08万项,位居国际金融机构前列。其中,平安在人工智能、大数据技术领域位列第一,在区块链和云计算技术领域亦位列前五,成为唯一一个四项重点技术均跻身前五的专利权人。平安预计,未来几年数字化运营能将综合产能会提高160%以上。持续大手笔的技术投入也为中国平安锻造了更好的增长韧性。截至2023年9月末,平安集团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营运利润1,124.82亿元,年化营运ROE达16.7%;公司净资产稳步增长,集团归母净资产突破9,000亿元;客户经营业绩持续增长,个人客户数近2.30亿,客均合同数达2.99个。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