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造车新势力

美国的造车新势力
2023年01月12日 06:16 用户6290538813

特斯拉在中国大幅降价后,引发了资本市场很多讨论。原来以为特斯拉会在美国也火速跟进降价,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生。我个人认为特斯拉在美国降价会发生,但是从特斯拉不着急的态度来看,特斯拉在美国的库存压力可能稍微小一点。

中国群雄四起的造车新势力,很容易让人联想到中国市场上的Android手机格局。这几年Android手机的厂商应该是少多了,几年前国产Android手机厂商多如牛毛,据说有的Android手机厂商为了销量把毛利做到50元人民币,但这些手机厂商最后消失了。当年也有冲击高端市场的Android手机厂商,比方说著名的锤子手机,但最后也是无功而返。毫不客气说,今天国内的造车新势力,就在复制当年国产Android手机的虚假繁荣。

相较于闹哄哄的国内造车新势力,美国就非常冷清了。除了传统车企努力在往EV转型过程中外和特斯拉以外,现在上市的有4个:NKLA, LICD, RIVNFFIE,这4家至少有2家在资本市场被认为存在很大问题。市值最大的是Rivian,现在还有$150亿。关于Rivian一上市我就判断有水分的分析放在最后。美国的造车新势力格局也很像美国的Android手机厂商格局,毫无存在感。从全世界来看,说特斯拉是电动车里面的苹果,一点都不为过。

为什么美国的新的造车势力起不来,从高维度分析有3个原因。

1,供应链的问题。Rivian2022年一共制造了不到25,000辆车,交付了大约20,000辆车。Lucid到现在也不公布它的2022年交付量,新闻媒体说今年应该可以生产6,000-7,000辆车。Rivian把产量上不去的原因部分归结于供应链问题,言下之意是它们拿不到零部件组装。这个完全可以理解,就像美国要开一个Android手机厂商,也会遇到拿不到零部件的问题,因为上游被中国基本上控制了。中国目前提炼世界上33%的镍,70%的锂和钴,99%的锰。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特斯拉当年在中国布局就非常明智了,市场和上游都能接触到。特斯拉的策略也很像苹果,尽管一定程度上受制于供应链,但是会尽可能自主研发。苹果手机的芯片是自己搞,特斯拉的电池也是自己搞,两者都不会完全依赖于供应链。自己搞的比例越大,成本就容易下去。去年车企普遍存在“缺芯”问题的时候,特斯拉的问题反而是最轻的。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的造车新势力,在美国的供应链建立起来之前,几乎是不可能发展起来的。产量很难上去,而产量上不去也就意味着成本下不来。

2,人才的问题。特斯拉在发展过程中,曾经闹过一次高管纷纷离职,大概是2016-2017年。但是之后,人才就非常固定了。这批人,很多都是跟着特斯拉一起打江山的技术人员,这些技术人员对EV的整个发展都是了如指掌,可以说是世界最前沿。但是其他电动车新势力就很难有这样的人了,你别看Rivian上市融资了那么多,当年那么有钱,但是我就没听说过一个特斯拉高管从特斯拉转投Rivian的(有已经离职的特斯拉高管转投Rivian)。我相信Rivian肯定想挖人,但是没有成功。

下表是我们搜集的特斯拉的技术高管的任职时间,团队很稳定。的确,对于他们个人来说,待在特斯拉也是最佳选择。如果当初真的贪图Rivian上市的股票,估计现在肠子都悔青了。

倒是2016-2017年离职的那批人,最后都没什么好的归宿,比方说NickSampson离开特斯拉加入了FFIE,待了5年不到也离开了。最近刚加入BCG成为电动车咨询师,估计也是靠当年在特斯拉的经历。

3,美国造车新势力的CEO缺乏人设。成功的科技公司,无论是不是电动车行业,都需要一个人设很强的CEO,这是灵魂。苹果的乔布斯,微软的盖茨,都为了这个品牌增色不少。中国的电动三宝的3CEO人设也很强,所以也是能够活到今天的重要原因。人设很强的CEO,能够引来资金,能够引来人才,更能够让整个供应链配合公司。

但是美国的造车新势力,无论是Rivian还是LucidCEO的存在感很低。不是说我对他们不了解,看看他们的维基百科个人介绍的长度就知道了。相较而言,对于一分钱广告都不投入的特斯拉,就凭借着天天制造话题,树立了非常强的人设,这对于特斯拉的成功功不可没。

中国的造车新势力会逐步进入整合阶段,而美国的造车新势力估计很难有存在感。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