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自信,投资中的大敌

过度自信,投资中的大敌
2019年09月05日 21:29 中欧基金

在各国文化中,自信都是一种良好的品质,“相信自己”是鼓励人时最常说的话,说起一个人的缺点时,人们常常会说到不够自信,较少人会提过度自信。

什么是过度自信呢?过度自信通常是指人们习惯于高估自己的能力,高估获取到信息的有效性,低估面临的风险和困难。

Svenson曾在1981年做过一个实验,让学生评价自己的驾驶技术属于一般、较好还是较差,如果没有过度自信,这三组人数应该差不多。

而实际结果是超过八成人都认为自己属于较好的一组,绝大部分人都认为自己的驾驶技术超过他人,这显然不符合逻辑。

大量的研究表明,过度自信在各个领域都普遍存在,为什么呢?进化心理学认为,在人类漫长的原始时代,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自信有利于人们在黑暗中克服对未知危险的恐惧,保持乐观心态,从而获得生存上的优势,因此过度自信是天生的,写在人类基因中的东西,没有人能逃得开。

那么,什么因素会增强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呢?

第一、信息量的增加。随着掌握信息量的增加,人们对自己判断准确性的自信程度会急剧增加,而事实并非如此。

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投资者很容易就能获取大量的相关信息,宏观经济预测、券商研报、公司财报、股票的历史K线走势、各种消息不一而足。

但在海量的信息面前,一个未经长期训练的投资者并不能有效地加以分析,从中提取真正对决策有意义的内容,进而提高决策成功的概率。然而即便如此,大量的信息却给了投资者一种错觉,让他们自信心膨胀。

第二、控制幻觉。人们常常会相信自己对某些无法控制的事情有影响力。比如,买彩票时,多数人喜欢自己精选一组号码而不是随机生成,因为他们相信自己选的号码有更高的中奖概率。

现在人们可以很方便的在手机上买入卖出股票,这给了人们更强的控制感。人们普遍相信自己选的股票要比随便买的强,很少人会去想,自己真的比把股票卖给你的交易对手强吗?

曾经有一句戏言形象地描述此种情况,大部分普通散户的选股能力并不一定比猴子扔飞镖强,然更悲催的是,从成交量来看,很多散户还都是从牛市开始扔飞镖。

第三、事后聪明偏差。人们很容易把过去发生的事情看作明显和必然,自己早就预料到了或早有感觉。比如看到一只股票大涨了,有些人会说当初早就很看好它,差点就买了;

股市崩盘后,很多人事后能说出预示下跌的许多蛛丝马迹,这些事后诸葛亮式的复盘无形中又增强了投资的自信心。然任何投资一定是投预期,当一切坐实,价格早就反映了利好信息,也就无法产生超额收益。而这种事后诸葛亮式的心理暗示对投资并无多大益处。

过度自信会给投资带来许多不良后果,主要包括频繁交易和高风险投资。

投资决策来自于获取的信息以及对信息的判断,投资者过度自信会导致其高估所获取信息的有效性,高估自己对信息的分析能力,更加确信自己的判断,从而更加频繁地做出买卖决策。

研究表明,频繁交易者回报率要低于长线持股者,换手率越高收益率越低。道理很简单,好比下棋,如果两个人水平差不多,你10秒就下一步,对手考虑10分钟才下一步,谁赢谁输不用下也知道。不过,那些频繁交易的投资者倒是受券商欢迎的优质客户。

过度自信的第二个危害是高风险投资。理性的投资者在最大化收益的同时最小化承担风险。而过度自信的投资者过度相信其判断能力,过于乐观,只看到收益,忽视及低估潜在风险。

因此,过度自信促使投资者更乐于买入高Beta股票,过度集中地投资于少数股票,还容易过度放大仓位甚至杠杆交易,这些无形中增加了投资的风险,最终导致较低的投资回报。

例如,很多投资者热衷于投资热门股,概念股,曾经的LED、太阳能光伏、5G通信、工业大麻……总之,哪个板块热,他就投哪个,希望通过赚一把就走赚快钱,无视背后的业绩和估值。

那么,我们如何尽量避免过度自信对投资的负面影响呢?

知名牛散、高毅资产的冯柳创建了自己的“弱者投资体系”,即:假定自己在信息获取、理解深度、时间精力、情绪控制、人脉资源等方面都处于这个市场的最差水平,能依靠的只有时间、赔率与常识。他的整个投资框架都是立足于这些“弱者”的假设而建立起来的。

有人戏言:股市是个互相鄙视的地方。你有买入的原因,其他人亦有卖出的理由,如果并不能对一个行业、一个企业深刻认知,没有对财务报表进行深入研究,没有先人一步的内幕消息,你凭什么战胜对手?

即使是堪称股神的巴菲特年化也就20%+,有的投资者动辄想通过股市实现翻倍、短期暴富。然而事实是,只有少数人可以通过股市实现稳定盈利,绝大部分人还是通过工作上的逐渐晋升,不断提高收入水平。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