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也是门玄学?一文了解投资中的“日历效应”

投资也是门玄学?一文了解投资中的“日历效应”
2024年03月14日 16:18 独角金融

来源 | 独角金融

古人出门或办事都要看黄历,选个黄道吉日,讨个好彩头。对很多投资者来说,投资也是门玄学,需要看“日历”。资本市场也存在“日历效应”,即市场与日期存在关联的非正常收益、非正常波动等数据特征现象,主要包括星期效应、月份效应、季节效应和假日效应等。

国海证券研报分析认为,日历效应现象背后的驱动是与日期存在关联的资金面宽紧变化、政策会议召开等带来预期变化以及节假日前后投资者风险偏好及预期的改变。日历效应背后传导链路的支撑使得年度、节假日、社融等效应显著的日历效应存在。

今天就来盘一盘A股市场上比较典型的日历效应。

1

星期效应:红周一、黑周四

首先,我们经常听到的“黑色星期四”“红色星期一”,主要是由于T+1交易制度和避险需求导致的周四容易下跌,而由情绪推动导致的周一容易上涨的现象。

据Wind统计,A股各主要指数在各类市场环境下均能够显著的看到周四日均涨跌幅度与上涨概率均低于周内其他日期。

2

月份效应:“五穷六绝七翻身”

华尔街谚语有云“Sell in May, and go away”;A股沿用港股流行“五穷六绝七翻身”的说法,意思是资本市场每逢5月就会面临调整,到6月跌入谷底,而7月则会峰回路转。

一是5、6月为业绩披露真空期,而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随着上市公司中报实际数据落地,会出现一股业绩浪行情。二是年中容易出现资金面收紧的情况,市场流动性降低,可能会对股市表现形成一定压制。

3

季节效应:春季躁动

眼下万物复苏,资本市场也迎来“春季躁动”时节。“春季躁动”指股市一般在1月至3月会有较大概率的阶段性上涨行情。

如果以2月作为春季躁动行情的代表性时间区间,以上证综指为例,自2005年以来,共有14个年度上证指数在2月是上涨的,其中有9年指数全年上涨。

这背后包括多重因素,包括春节“红包”行情和“两会”行情,以及一季度末的货币政策通常较为宽松,市场上的资金流动性较强;同时企业业绩报告陆续公布,市场对公司的盈利预期发生变化,也导致阶段性走强。

4

假日效应:端午“劫”

端午节的时间是每年农历五月初五,阳历一般在5月底到6月中旬,处于业绩真空期,这个时间点和“五穷六绝七翻身”刚好重合。

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显示,自2013年至2023年的11年时间里,端午假期前一交易日大盘下跌概率高达72.73%,平均跌幅为-1.31%。端午节后一周下跌概率达70%,平均跌幅1.15%。节后一周出现大幅波动现象相对明显,2015年下跌9.5%,2018年下跌5.38%、2020年上涨5.69%。

端午“魔咒”实际上和资金的季节性波动、休市期间外围不确定因素较大、部分上市公司半年报“埋雷”等有关。一般在6月下旬,月底、二季度末、半年末三者叠加,资金面趋紧会给股市带来压力。

此外,宏观经济数据公布、重要会议召开、重大政策出炉等事件类驱动,也会带来一定的日历效应。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一定程度上,日历效应从概率角度帮我们投资决策提供了些许线索。但事无绝对,日历效应也并不是绝对会应验,关键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综合考虑多重因素,做好风险管理,或许投资才能事半功倍。

风险提示: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以上观点仅供参考,不作为投资决策建议。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