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奇俱乐部Le Baron重返上海之后:红色灯光下,社群的魔法继续

传奇俱乐部Le Baron重返上海之后:红色灯光下,社群的魔法继续
2024年05月19日 19:01 NYLON_CHINA

2014年,东湖路20号,通往七楼的电梯前,立着四位西装革履的安保人员。他们有如神庙前孔武的守护神,以一种无声的威严和魁伟,保护着沪上俱乐部孩子们心中的小小神殿,Le Baron。

2024年,沿东湖路西北方向走过两个红绿灯,这些安保人员又出现在富民路291号。这是Le Baron的新家——同样的红色灯光,同样的霓虹灯与天鹅绒帘幕,同样的涂鸦壁纸与地毯,同样的安保人员,甚至同一批调酒师——新与旧的唯二区别,是时间和空间。继2021年东湖路店铺宣告“结束营业”,三年后重新开张的Le Baron,面积小了一半,却也更接近其创办初期的“私密”本质。

创始人之一Victor Aime在重开后的Le Baron

创始人之一兼俱乐部音乐总监Victor Aime在重新开张的通知中提到,告别的这三年,几乎每周都有朋友前来表达想念:Le Baron什么时候重开?他们或多或少讲述着同一种感受,尽管上海俱乐部众多,也不乏好的DJ演出和音乐现场,却很少遇到Le Baron这样给人“家一般归属感”的俱乐部。

“这是给所有创意人士组建的大家庭”。2004年,巴黎首家Le Baron开业,创办者André Saraiva便为这间俱乐部定下了基调。André是涂鸦艺术家,同时担任着时尚杂志创意总监的职位,这让Le Baron起初的客群自然地聚焦于时尚行业和艺术行业的从业者。他希望,朋友们能在这间复古的、迷幻的、宜人的俱乐部内碰面,释放他们的创造力,“因为创造力必须在自由的环境中才能生存。”

众多来自创意产业的从业者——其中不乏顶尖人物——都是Le Baron所构成的“大家庭”的一员

这个想法被Victor Aime和Cody Allen带到了上海——比起私人俱乐部,他们情愿将Le Baron定义为“社群俱乐部”,“我们的关注点和其他俱乐部不太一样,我们不会说,一定要有全上海最好的音响系统和LED技术。我们只是确保来的人每晚都能玩得很开心,在Le Baron发生的是全上海最好的派对。”

2021年宣布“结束营业”前的上海Le Baron

Alexander Wang在上海Le Baron

但怎样才算是一个好的派对?好的音乐,没错。好的室内环境,当然。然后呢?

是氛围,难捕捉、更难复制的无形之物。音乐、室内设计、前来派对的人群,环环相扣塑造着氛围本身。Victor把Le Baron内发生的派对比作“家庭派对”,“我们或多或少认识俱乐部里的每一个人。可能不是直接地认识你,但是认识第一次带你来的人,知道你有哪些朋友,你可能在做些什么工作……这就好像你在家里办派对,你不会邀请陌生人,只会邀请你已经认识的人,以及那些朋友的朋友。这是我们经营俱乐部的方式,欢迎做好准备的人们前来,尽可能避免破坏派对氛围的插曲出现。”

Victor Aime在新Le Baron的厨房。

这让Le Baron成为沪上最具独特个性、也被众多争议围绕的俱乐部:TripAdvisor称Le Baron为“上海最糟糕的目的地”,以Vogue为代表的时尚杂志却认为Le Baron是“上海地标性场所”。它严格的着装要求、推荐制度以及预订制度将大众群体拒之门外;却又是当地创意社群之间紧密的纽带。

所以,让我们回到一个本质性的问题,俱乐部究竟关于什么?它是都市人释放压力的去处,一个在夜间可栖息的庇护所,还是创建文化的社群场所?答案并不固定,但Le Baron的回归讲述着另一种可能,如同大名鼎鼎的纽约Studio 54,作为安迪·沃霍尔“银色工厂”外的另一据点,这间传奇俱乐部见证并促进着波普文化、名人文化的萌芽和鼎盛。很少有人记得,2017年,Le Baron是第一个举办“嘻哈说唱”现场的俱乐部,手握话筒的Higher Brothers在红色灯光下被人群环绕,随后的2018,众所周知的“说唱大年”,嘻哈俱乐部在上海及全国如春笋拔地而起。

Higher Brothers在上海Le baron

如果说这已是一次创造文化的先例,那么,Le Baron红色灯光的魔法显然不总是关于快乐。它关于将有创造力的人们凝聚在一起,“然后,你根本不知道可能会发生什么。”

N:欢迎回归!你在回归文章中写到,之前的每个周末都有朋友来询问“Le Baron什么时候重开”——但说实话,是什么让你们真正做出重开的决定?重开的Le Baron,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Victor Aime:当时关闭东湖路的Le Baron,是由于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那时也希望能搬到自己喜欢的地方,保持原来的团队,然后两个月后再开业,但事情并非如此。这座城市变得和以前不一样了。现在,游客们回来了,时尚品牌请设计师们再次来到上海,我们可以在网上自由地讨论边界的开放,这三件事像是信号:当下是俱乐部重新开张的时机,我们应当把过往的东西都抛在脑后。

老实说,去年十二月我们就看中了富民路的空间,在年底签下了租约。每个周末,大家依然会去俱乐部,但很多人告诉我,他们去过这些那些地方,却总是没有“家的感觉”。当我看到这个空间,我看到了商业模式,看到了Le Baron品牌相关的种种——不需要让它变得更年轻,只需要保持Le Baron 的核心,一种私密感。我们不会通过宣传迫使别人来到这里,而是希望让来到这里的人真正“受益”,让他们身处于相同类型的人当中,一个凝结的社群当中。

我们也不用为前来俱乐部的人制定行为上的规则,因为我们或多或少地认识俱乐部里的每一个人,我可能不是直接地认识你,但是我认识第一次带你来的人,知道你有哪些朋友,或者你在做什么样的工作……这让Le Baron拥有安全、简单、纯粹的环境。我去过上海的很多俱乐部,但好像所有的俱乐部孩子都在努力做一件事:融入电子乐的律动,花钱,认识女孩,多少有点无聊。

这也是我们想要回来的原因。我们希望让上每晚都有最好的派对,最好的氛围,为所有来俱乐部的人创造特殊的时刻。它不是为了卖门票,或者确保所有媒体都知道这家俱乐部的存在,而是关于:我们还能在上海能拥有最好的环境和最好的“家庭派对”吗?这就是我们经营俱乐部的方式。

回归后的上海Le Baron

N:Le Baron最不可思议的除去装修、音乐,还有前来俱乐部的品味非凡的人们。人自然是俱乐部环境重要的部分——多亏保安们的筛选,以及会员制、推荐制。这个传统会保留吗?你们筛选的标准是什么?这算是种保护社群纯粹性的方法吗?

Victor Aime:我不认为有太多所谓的筛选标准。但的确有很多“拒绝入内”的理由,比如说,如果你只是想消磨时间,已经喝得烂醉,我们无法确保你不会打扰任何人——所以你不能进来;再或者,如果你对这间俱乐部一无所知,穿着办公室的衣服,因为听说过Le Baron就偶然出现在这里,我们也会告诉你,下周再来,做些更好的准备吧。

这样做是为了保护客人和我们认识的人,我们不希望有任何人破坏氛围,因为Le Baron关于社群,它关注的事情和其他俱乐部不太一样,不会说有全上海最好的音响系统和LED技术。我们只是确保来到这里的每个人每天晚上都能玩得很开心。

新的俱乐部空间是原本面积的一半,因此能进入的人会更少。我们首先需要为客人留出空间,比如我认识的人,以及预订了卡座的人。如果你有预定,那就意味着你至少提前一周留出了时间,决定在周五或周六和朋友们一起参加派对。这其实是一种决定要享受派对的态度。对于门口的安保团队,很难向他们解释谁可以进入,谁不可以,所以我们一般这样说:如果你此刻在俱乐部内,你会希望这个人坐在你的旁边吗?

N:这三年,你都在做些什么?

Victor Aime:我有很多个人的工作。我和品牌合作,做一些音乐指导和声音设计,在活动中做DJ,主要和香奈儿合作。我们已经合作了7到8年,每个月我都会去香奈儿在中国不同城市的精品店,为他们的活动做些音乐上的帮助。我也和一些开俱乐部的人合作,为他们做咨询。中间也休息了一段时间,Le Baron的八年的确让我精疲力尽。我没有离开上海,但是经常去东京和曼谷,看看我们在那里是否能有项目。

N:有机会造访中国不同的城市,这让你对国内俱乐部文化有哪些持续的观察?

Victor Aime:我在中国已经十年了。但我觉得,俱乐部文化在中国还是一种全新的事物。十年前,上海有很多EDM俱乐部,然后是很多电子音乐俱乐部,像Lola、Shelter,那里大部分是外国人。再然后,我们开了Le Baron,为嘻哈音乐创造了一个重要的时刻,紧接着,全国各地都开设了说唱俱乐部。现在中国到处都是Techno俱乐部。我不知道这是好是坏。

在我看来,国内的俱乐部有点过分专注于音乐。它们对我来说不算一个“俱乐部”。在巴黎、纽约和柏林,俱乐部首先是一个社区。你去到这个社区,那里有一个俱乐部,然后它聚集起所有住在这个社区附近的人。到目前为止,中国有很多好的DJ,也有很多俱乐部,但他们并没有考虑到社区的问题。这也是我为什么觉得国内的俱乐部文化依然很新。

社群决定了它们的区别。我希望未来国内的俱乐部能够更成熟,或者说,能够试图为这座城市做些什么。Le Baron的重新开张也是对这座城市的关怀——我们希望让俱乐部文化真正存在于这座城市中。俱乐部在国内的发展还不到十年,意大利80年代就有了俱乐部,70年代纽约就有了Studio 54,我们的船才刚刚起航。但未来是充满希望的。

回归后的上海Le Baron

N:所以,你怎么看待俱乐部在城市文化当中的位置?

Victor Aime:或许可以用2017年到2020年间的Le Baron做类比,每个晚上你都会在这里遇到做时尚品牌的人,做音乐唱片的人、甚至苹果公司的人……有人觉得俱乐部很像火锅店,它是人们聚会的场所,人们在一张桌子上谈论事情。或多或少吧,至少我们一直在促进着商务人士、创意人士和游客之间的交流。

很多人不理解俱乐部的生态系统,但其实它非常重要。假使你是一个在香港或首尔的造型师、时尚品牌公关,白天必须工作,那么只有在晚上,你才可能和你的朋友,比如一些杂志编辑们聚会,你们会在哪里见面呢?酒吧,或者俱乐部,对吗?对我们来说,也经常会期待一些之前不认识的人在Le Baron相遇,拥有一个美好的夜晚。因为你永远不知道会发生什么,很可能这个夜晚过后,一个人被雇佣去拍照片、拍广告,或者有了有趣的创意项目。

N:“我们难道要重回起点了吗?”——对你来说,十年后的这个“起点”,和十年前相比,挑战之处和兴奋之处分别有哪些不同?

Victor Aime:人们喜欢说现在和以前不一样了,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如果回到十年前,你在house派对上见到的是一群上海学生,背着双肩包,不喝酒也不跳舞。十年前没有人在做时尚品牌,那时候人们都在印T恤衫,十年前的上海时装周,新天地聚集着一群穿着古怪的人。

现在已经很不一样了,很多人拥有自己的时尚品牌、Showroom和画廊。今年时装界最重要的事情或许是上海时装周,它关于秀和创造力本身,而不是关于博主、名人。年轻的设计师们正在发挥影响力,2014年却什么都没有。DJ也是,那时候大概只有20个DJ,掰着手指就能数出来,现在大概有200个。我想,上海和成都是如今国内仅有的两座可以做各种有创意的事情的城市。在成都做音乐可能是最好的,但在时尚、艺术和媒体方面,上海仍然是最好的。

上海如今的创意社群更大了,它聚集着非常多有创造力的人。这些人的夜晚有很多选择,却没有一个地方让他们觉得与众不同,让他们能够自由地做些实验性的事情,认识新朋友。这和十年前我们创办Le Baron的状态很像,所以我会说,我们回到了起点。

N:是的,十年也改变了俱乐部面向的文化群体。十年前后,你们观察到的来俱乐部的人有怎样的变化?

Victor Aime:如果你要问我,我会觉得完全一样。从我认识的每一个人那里,我都收获了这样的事实,那就是人们认为曾经的感觉又回来了,它没有改变。就像所有辉煌的日子都回来了。我们知道它的位置和大小变了,不会再是以前的样子,但感觉还是一样的,人,音乐,氛围,都一样。

回归后的上海Le Baron

N:上周的回归夜,有哪些让你们难以忘怀的瞬间?

Victor Aime:在现场看到Tom Yeti很有意思。我们笑了很久,因为Tom从2014年开幕就一直在Le Baron玩。还有Chace,他会为这周的演出做DJ,2014年的时候,他还是Le Baron的客人。看到这些认识10年以上的老朋友们,总有种迷失感,好像过去三年其实并不存在。

但说实话,我还在恢复中。那是个太忙碌的夜晚,很多朋友想和我聊聊,但我做不到,因为我有很多工作要处理。见到这么多老朋友、新朋友,非常兴奋,毫无疑问接下来的几周和几个月都会同样有趣。

N:听说杭州也会有一家Le Baron,我很好奇,杭州这座城市哪里吸引到你们?它发出的哪些信号在说明,这里同样需要一座仍不存在的俱乐部?

Victor Aime:是的,还在计划中,夏末之前会开放。它并不由我管理,但我正帮助杭州的合作伙伴,在设计上与他们合作,确保俱乐部品牌在全球保持一致。它会和上海大不相同。我觉得杭州是一个更年轻的城市。我去过长沙、重庆、成都,它们都很好,但那里的人可能不会喜欢Le Baron。因为对Le Baron而言,认真打扮参加派对这件事很重要。成都或许有很好的氛围,但这座城市过于慵懒。杭州的人更年轻,喜欢喝酒、喜欢吃美食、寻找乐趣,所以我们认为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那么,试试吧!

N:作为一个全球品牌,Le Baron在巴黎、伦敦、纽约、东京都有分店,那么,不同城市的club kids,也有差异吗?

Victor Aime:对,我们在巴黎、纽约、伦敦和东京都有俱乐部,顺带提一句,之前东湖路上的俱乐部面积大约是这些俱乐部的10倍。人群并不会有太大差异,都是创意社群。但有趣的是,它们的派对时间很不同,上海在周五、周六,巴黎、纽约最好的派对在周日和周一,东京则是几乎每天都有人去参加派对,一周无休。

Victor Aime:这周末我们有Chace和Amber Akilla。下周五我们有DJ BOBO。未来我们会请Nicolette Yip,她是时尚品牌The Salvages的主理人,也是DJ。其他的我能跟你说吗?其实我们在和乐队LCD Soundsystem敲定时间。剩下的就保密吧!

采访、撰文:Leandra

肖像摄影:赵仁

编辑:唐卓人

新媒体编辑:Ciaran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