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道》丁元英:40岁以后,最节能的活法

《天道》丁元英:40岁以后,最节能的活法
2024年06月28日 22:45 洞见

作者:洞见muye

做好自己的事,时间会证明一切。

演员王志文说,《天道》主角丁元英,是他演过最“邪”的人物。

他生活平淡如水,一根油条,一碗米线,有滋有味;一杯清茶,一曲音乐,自得其乐。

他特立独行,不强融圈子,不寻求理解,安静地享受着独处的快乐。

他从不与人争辩,毛孔里渗透着对世俗文化的包容,包容到不屑跟任何人讲道理。

年轻的时候觉得丁元英很清高。

年过四十才发现,他懂得如何节约自己的能量,不被外界干扰,不被情绪左右。

人到中年,每个人都在负重前行,我们都应该学学丁元英过节能的生活。

01

不社交

丁元英从国外回来后,并没有选择回老家,也没有留在朋友多的北京,而是去了谁也不认识的古城。

他想找一个谁也不认识自己,谁也联系不到自己的地方静静地一个人生活。

在古城他除了一日三餐,从不出门。

他整天在家喝茶、抽烟、听音乐、读书,对文化宗教和金融进行深度思考。

在独处中,他锤炼着自己的内心,不断完善自己。

余秋雨说过:在人际交往上,经常减肥排毒,才会轻轻松松地走以后的路。

人到中年,肩上担子越来越重,时间也越来越有限。无效的交际,除了耗费精力,别无他用。

高质量的生活,从远离社交开始。

作家周国平自称是“宅男”,平时有什么活动,他能推就推;同行聚会,也很难见到他的身影。

若非紧急事务需要处理,很少有人能联系上他。

大多数时间,他都会关掉手机,独自待在书房,避免被人找上门来。

只有早晚时分,他才打开手机看看微博和新闻,处理一下相关事务。

没有世俗喧嚣的打搅,他才得以全身心投入创作,写出了一系列脍炙人口的作品。

太过热闹的喧嚣,终究是对自己的消耗。

人到中年,把社交设置成“节能模式”,告别外界的喧扰,寻得内心清净的独处。

与其在觥筹交错中耗费心力,不如在静谧中丰富自己。

02

不纠缠

丁元英和芮小丹到广场游玩,芮小丹跑去跳舞,丁元英坐在旁边椅子上欣赏。

这时,一个女人径直走过来坐在芮小丹的位置上,丁元英往旁边让了让。

女人又继续往外挤,丁元英索性站了起来。

女人把占来的位置让给了同伴,丁元英连对方都不看一眼,直接起身离开。

芮小丹发现后,走过来笑着说:“这么轻而易举就被人打败了?”

丁元英笑而不语。

在我看来,丁元英并不是被人打败了。

俗话说得好:宁与智者打一架,也不跟烂人说句话。

遇到小人纠缠时,置之不理是最好的处理方式。

曾国藩在长沙岳麓书院读书时,他在窗边阅读,室友怪他挡住了光线,他二话不说就搬到了床边。

过两天,室友又责怪他在床边读书,吵得人没法睡觉了。

曾国藩什么也没说,改朗读为默读。

不久,曾国藩考中了举人,室友则籍籍无名。

碰到如此难缠的人,任谁都会觉得生气,为什么曾国藩偏偏对他置之不理?

因为他的时间比对方的宝贵,他的精力比对方的值钱。

中年以后,对待烂人烂事,不听、不看、不理。

把时间分配给书籍,分配给兴趣,分配给运动,分配给对生活的热爱。

别让烂人溅一身泥,莫被烂事惹一身骚,及时止损是最节能的活法。

03

不解释

有人在微博上问蔡澜:先生,我该如何面对别人的非议?

蔡澜回了四个字:“不理没事。”

不是所有的误解,都必须澄清;也不是所有的人,都配得到你的解释。

《天道》中,丁元英有两次因为误解而遭到非议,可他却始终保持缄默。

第一次是他去面馆吃面,老板凑过来问他是做什么工作的,在哪里发财?

丁元英称自己没有工作,没有上班,还调侃老板说:要不,我来这儿打工?

老板脸色一变搬个凳子坐在门口,嘴里嘟嘟囔囔,讽刺他好吃懒做、游手好闲。

丁元英笑了笑,不解释,继续吃面。

想要把这件事情说清楚,不是三言两句就可以的,需要和老板解释很久,浪费时间和精力,因此他选择不解释。

还有一次是芮小丹去世后,小丹的同事都指责丁元英冷酷无情。

小丹的父亲也对他极度不满,不让任何人告诉他小丹墓地的位置。

丁元英真的冷酷无情,不爱芮小丹吗?

在得知芮小丹的死亡消息时,他气血攻心,瞬间面无血色。

可丁元英并没有做任何解释,在他心里,对芮小丹的感情不需要向别人解释。

作家水木然说过一句话:人一旦习惯了解释,就会极大程度上削弱自己的能量。

每个人都会被恶语中伤,你若句句放在心上,句句都辩白,不过是在浪费精力。

懂你的人,无需解释心自明;不懂你的人,即便你说破嘴皮仍苍白无力。

做好自己的事,时间会证明一切。

04

不在乎

尼采说过:大多数人都活在别人的眼光里。

太过在意别人的看法和评价,只会让你在敏感的情绪中不断内耗自己。

《天道》里的丁元英,从不在乎世俗的眼光,别人的看法根本影响不到他。

父亲病危,他询问医生如何让父亲离开这个世界,避免父亲遭受病痛折磨。

大哥听到后非常愤怒,认为这么做是大不孝,会被别人戳脊梁骨。

无论病情如何,都要坚持治疗,不能让外人说他们不孝。

母亲也说,如果丁元英拔管子,会让全家被人指指点点。

面对大哥和母亲的质疑,他淡淡说道:“如果我孝顺的口碑,是以我父亲的痛苦和尊严为条件的话,我真不知道我是个什么东西。”

如果父亲能够得到救治,他会尽心尽力救治,他认为这是责任。

可如果真的无法医治了,他只想让父亲有尊严地离开,至于别人如何评价他,他毫不在乎。

生活中,有些人活得很累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太在乎周围人的眼光。

别人的一言一行、一颦一笑,都操纵着他们的喜怒哀乐。

冯唐在《活着活着就老了》中写道:

“别人怎么说是别人的事,不要把它当回事,自己的能量,自己的时间,还有更多更好的地方去投入。”

人生短暂,把宝贵的能量浪费在别人毫无价值的评价上,是一个人最大的愚蠢。

外界的任何声音,都只是参考,不喜欢就不要参考。

任它东风、南风,统统都是耳旁风。

人生下半场,从容面对外界的风言风语,做好自己,无愧于心就好。

作家池莉说:

“中年人周围几乎没有人可以帮你,全是吸能量的,要建立自己的能量自给系统,不然状态会每况愈下。”

年过四十,请务必守好你的能量,别让它消耗在那些无法回馈你的地方。

你只有能量充沛,才能活得漂亮。

点个赞吧,与朋友们共勉。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