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艺家曾应枫“红棉学堂”讲授《广绣芳华》

民间文艺家曾应枫“红棉学堂”讲授《广绣芳华》
2024年06月06日 18:25 文化学人

6月6日,广州市老年干部大学“红棉学堂”文史深研班特邀国家一级作家、民间文艺家曾应枫讲授《广绣芳华》。

曾应枫,国家一级作家,历任广州市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广东省民间文艺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文学创作研究所专业作家。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90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其作品先后30次获得全国、广东省的各类文学奖。

讲座伊始,曾教授向学员们介绍了广绣的发展历程。广绣是以广州为中心,及珠江三角洲一带的民间刺绣工艺的统称,有上千年的历史。广绣以构图饱满、形象传神、纹理清晰、色泽富丽、针法多样、善于变化的艺术特色闻名海内外。从其发展上看,广绣历史上有两大时期的特点是值得研究与重视的,一个是清代繁华的对外贸易,以广州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成为广绣业蓬勃发展的基地;二是大量外贸需求发展使男性“花佬”的参与,挑起了广绣产业的大梁,使广绣业无论是技艺质量还是数量大大向前一步,成为广州对外贸易商品的主力军,成为闻名中外的中国四大名绣。

广绣是岭南人民智慧的体现,它不仅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也成为了中国与欧洲文化交流的纽带。经过上千年的发展,形成了自身独特的艺术语言,并衍生出丰富多样的针法与技法。

绣出精品力作说话,是广绣最好的传承。从20世纪末始,经济的全球化使广绣向高精尖方向发展。陈少芳大师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初设计的广绣画《晨曦》使广绣再次声誉鹊起。2012年,广州绣品工艺厂制作的巨幅粤绣《夏日海风》被誉为“粤绣巨幅作品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传世代表之作”。

曾教授指出,要发展广绣,一是要将画与绣结合,将“遗”转化为“产”。广绣最缺的是设计,以往绣品多用广州工艺研究所画师梁纪的画。如今,他们得到当代著名画家陈永锵等九位老画家的大力支持,使广绣作品题材更广。与国画结合,成为当代广绣画的一大特色,使广绣的技艺有不断发展的空间。广绣与国画结合是一种活性化传承,让广绣既保留基本真性又适应时代发展,倡导生产性保护,即是将“遗”转化为“产”,实现“非遗”项目的生存和发展。二是要探索多元化的人才培养路径。民间工艺美术要能正常发展,必须发挥社会、集体传承的力量,在实践中让国家级、省级 广绣非遗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发挥带头作用,也着力培养、扶持具有潜力的中青年传承人。

讲座最后,曾教授表示,当今时代巨变,如何使文化部门、社会团体,学者、手艺人等合力,让广绣这个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持续绽放,是持之以恒的事。关于广绣如何保护及传承,曾教授总结了三点:一是加快制定广绣及民间工艺人才扶持政策,构筑广绣大师与人才的培训基地;二是建立广绣(包括民间工艺)终生成就奖机制,给予当今一批仍然活跃在绣花架前的绣花人更多的荣誉奖励;三是尽快建立广绣博物馆,把大师手工精品收藏起来,以后无论发展成怎样,也要记录保存这段曾经辉煌的历史。

通过此次讲座,学员们亲身感受到了广绣的无穷魅力和特有的文化价值,体会到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伟大的创造力,在了解本地优秀传统文化的同时,也提升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自觉成为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

王秋儿:今天的讲座《广绣芳华》曾教授讲得太精彩了,课堂上展示的每一幅广绣画都深深振憾了我们。纵观广绣发展历程,广绣最先从宫庭帝王奢侈品到民间生活日常供需品多元化推广,广绣走进百姓寻常家,广绣雅俗共赏,更彰显了广绣的生命力。还有外贸通商输出,让广绣漂洋海外,作为商品贸易过程又吸收釆用了西洋画的特点,提升广绣艺术创新水平。这也足见广东人的包容,务实作风。期待广绣艺术永远芳华璀璨,再续辉煌!

庄红宇:今天聆听了国家一级作家曾应枫主讲的《广绣芳华》讲座,了解南粤大地有两千多年的刺绣历史和时代发展与人文特性,感受最深的就是震撼和为曾位列四大名绣之首的广绣骄傲!广绣被西方学者誉为"东方送给西方的礼物"。致敬民间的广绣能工巧匠们,以绣作画,特别是陈少芳大师成名作《晨曦》,结合西洋油画的艺术风格,运用透视和光线折射原理,丰富了广绣的设计和色调表现力,画面上的孔雀栩栩如生,灵动美丽,令人叹为观止。遗憾的是现代人忙于生活奔波和学业考试,女孩子大多连针线活都不太懂,希望小学开设刺绣兴趣班,让孩子们从小了解刺绣并热爱刺绣,将广绣不断发扬光大,再创辉煌。

吴永权:在今天的“红棉学堂”上,身穿广绣服饰的国家一级作家曾应枫教授给我们讲授了广绣的前世今生,展示了囯之瑰宝的芳华绚丽。我感到相当震撼!《晨曦》《我爱小鸡群》《岭南锦绣》《夏日海风》《红棉白孔雀》《澳门晨曦》等广绣精品,色彩斑斓,金丝万缕,给我们很强的视觉冲击力;陈少芳、许炽光、伍洁仪等广绣巧匠,穷毕生精力,绣臻美画幅,令我们在享受美丽绣品的同时,也感悟到锲而不舍、追求不懈的人生意义。同时,我还感到相当自豪!以前我虽然知道广绣属于中国四大名绣之一,但却不懂得广绣的魅力和价值;以前看到的大多是苏绣,却对广绣知之甚少。今天曾教授给我们打开了广绣的宝库,引导我们如何去欣赏广绣的精彩及特色,看到了广绣乃岭南人民智慧的体现,增强了作为广东人(不论是本地人还是新移民)的自豪感。对苏东坡的诗句:“不辞长作岭南人”有了更强的共鸣!

玉竹:知道有广绣,却不知道它竟然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更不了解它在四大绣中的地位和成就。特别佩服陈少芳大师,将广绣和西方绘画技术透视和光线折射原理相结合,丰富了广绣的设计和色调表现力,这种艺术创新,展示了国之瑰宝的迷人魅力。可是,我一边被它的魅力所折服所震撼,一边心里莫名的担心和害怕,担心它失传,担心未来的孩子看不到这么美妙绝伦的艺术和手工艺,心里多了几分沉重。祈祷有更多的年轻人从老一辈艺术家手中把广绣传承下去。

易凤薇:今天上午的红棉课堂讲座,获益匪浅。我本来对苏绣、潮绣早已很感兴趣,我的服饰中不少都带有刺绣元素。今天曾教授的讲座中,当她的PPT展示出几幅当今被收进人民大会堂挂壁的广绣时,惊艳到我了!挂在广东厅里的《红棉白孔雀》是传统的广绣工艺,精雕细琢,画面中的荔枝、孔雀栩栩如生,是我脑海中的广绣的精华体现。那幅被挂在大会堂会议厅里的《夏日海风》,完全就是一幅生动油画!浪拍礁石激起三尺浪的细节、长年浸泡海水表面长面青苔礁石的细节、卷浪正反面对光反映的色彩细节(有的如碧绿的翡翠)等等,都与油画表现手法无异。那幅挂在大会堂澳门厅的《澳门晨曦》,其实是一幅用广绣手法表现出来的摄影佳作!当我在曾教授PPT里看到这些广绣作品,那种动容无以形容……四大名绣之一的广绣,其工艺效果如此让人震撼!感谢学校为我们安排了这样的红棉课堂,感谢曾应枫教授给我们带来了如此既能拓展我们视野、丰厚我们知识面以及如此感动我们的魅力课程!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