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的影响与应对建议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的影响与应对建议
2020年09月27日 11:07 用户6314832590

内容提要

《资管新规》推行两年多来,在降低系统性风险、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打击监管套利资金空转等方面取得明显效果。受疫情冲击与转型进度偏慢等因素影响,过渡期虽将延期一年,但金融机构整改转型压力仍大。该文对《资管新规》推出的背景和阶段性成果进行了回顾总结,分析了过渡期延长的合理性与潜在影响,以银行为例提出了可行的应对建议。

一、《资管新规》推出的背景及行业整改现状

随着居民财富和可支配收入走高、理财意识提升,2012年以来资管行业迎来了发展黄金期,规模增速快,受托管理资产的体量也是拾级而上。但在光鲜景象下,跨界交易、监管套利、刚性兑付等问题愈发突出,金融机构表外资产持续扩大,资管行业隐含着较大的系统性风险。

2018年4月27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联合发布《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资管新规》)。在过去两年多的《资管新规》过渡期内,金融机构的表外资产压降、处置、入表,与违规非标资产和通道产品、投资的压降、处置稳步推进,社融中的整体风险呈收敛态势。

截至2020年5月末,资管产品资产总量90.1万亿元,净值型产品募集资金余额占比持续提升至60.3%。负债端来看,产品杠杆持续压降,负债杠杆率稳步回落至107.7%,风险降低明显。从通道业务和监管套利的整改情况来看,同业理财规模和占比持续双降,互持和资金空转的问题明显改善。央行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5月末,资管产品的同业资金来源占其全部资金来源的比重49.8%,比年初下降了1.2个百分点。非标资产和通道业务占比较高的券商资管、信托和基金子公司规模持续收缩,而以投资标准化资产为主的公募基金和保险资管规模则持续正增长。

二、《资管新规》延期,是平衡坚持大方向和实际推进压力之下的产物

(一)存量资产处置难度大,直接冲击一二级市场

如部分有待消化的存量类货基产品和期限较长的资金池产品,因投资标的多为1-3年期资产,2020年底仍有为数不少的资产无法在过渡期内自然到期,在原框架下这部分资产将面临较大的被迫抛售压力,直接冲击二级市场;而资金池产品内多包含了少量投资期限较长的产业基金和非上市股权,既没有活跃市场,也很难回表,限期内市场化处置难度很大。

(二)疫情影响下依赖非标融资的实体企业融资断档或引发其生存压力

新冠疫情对实体经济造成明显的负面影响,内需萎缩,居民消费意愿下滑。部分行业、企业经营明显恶化,正常还款难度加大。考虑到风险平稳出清的要求,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国内外形势存在较多不确定性因素的背景下,延长过渡期能够给依赖非标融资的企业更多回旋余地,依靠自身调节能力走出短期危机,降低金融机构刚性出清可能带来的风险。

(三)机构净值化转型认可度一般,主动管理转型非一蹴而就

据普益标准调研统计,截至2020年二季度末,全市场银行机构理财产品净值化转型进度为53.8%。其中国股行和城商行进展较快,分别为54.3%和54.9%,但仍不足六成,农商金融机构进度偏慢,仅42%。净值化进度偏慢,是市场环境、机构人才储备、投资者培育等多方面因素交织的结果,转型之路仍然任重道远。

三、《资管新规》延期对金融市场的影响

(一)对市场各方参与者而言,延长过渡期可“以时间换空间”

央行此次公告不仅是延长过渡期一年,还在处置方式和过渡期结束后的奖惩制度安排上予以明确。针对各类存量资产的处置方式进一步明确鼓励采用多种方式综合利用,比如“新产品承接、市场化转让、合同变更、回表等”。这打通了银行及其下属理财子公司发行新产品对接存量资产的渠道,这一举措适用于各类底层资产,尤其为银行消化、处置此前不符合“期限匹配”等要求的存量资产非标债券、未上市股权等流动性匮乏的资产指明了出路。根据新公告,这类“老大难”存量资产还可以通过双方协商修改关键条款,如封闭期等,以满足《资管新规》要求。

《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给了市场各方宝贵的喘息期:

对金融机构来说,一是占比较大的1-3年期存量资产能够实现自然到期,降低抛售或转让的压力。对于长期股权投资等无法在二级市场处置的资产,过渡期延长有助于交易各方完成磋商,增加以协商形式处置、消化存量资产的可能。二是表外资产回表时间延长,对资本金冲击更平滑,降低了因资本金、流动性指标等限制而大幅压缩贷款等资产需求的风险。三是银行的净值化转型,在风控系统和估值系统的搭建、升级,人员储备和投资者教育等方面均非一蹴而就,过渡期延长直接有利于上述目标的实现。

对于参与融资的企业、城投平台来说,疫情冲击下其生产经营已遭遇了较大困难,延长过渡期给予其从疫情中恢复和寻找替代资金来源的时间。考虑到当下大力推进金融体系让利实体经济,及从非标融资转向直接融资,其实际融资成本将受益于政策支持、降低多层嵌套渠道成本和信息透明度提高而回落。

(二)资产压降和净值化转型节奏将提速

过渡期虽延长一年,但金融机构资产压降和净值化转型仍需提速。在过渡期延长的同时,央行和监管部门还同步配套了差异化的奖惩机制,对积极完成、提前完成的机构在监管评级、宏观审慎评估、资本补充工具发行和开展创新业务等方面适当倾斜,整改不力的将视情况采取各类惩戒措施。《资管新规》已延期一年,再延期希望渺茫,在多种措施有效引导下,金融机构加速整改转型动力增强。

(三)对金融机构资产负债表冲击压力分散

1.平滑对利润率的冲击。目前来看因为保本理财存款化以及穿透式监管、期限匹配、禁止资产池等要求,银行的利润率将受到负债端成本提高、资产端收益率下滑和不良资产核销亏损等三方面的冲击。

但过渡期延长,在负债端银行有更充裕的时间加大投资者培育、提升主动管理能力,打造更立体、不同风险偏好的产品线来降低负债成本、提高资产收益。

2.更长时间更多处置手段,减轻流动性指标压力。非标资产入表、保本理财存款化不可避免地将压低流动性指标表现,但过渡期延长后多数存量资产自然到期,加之处置手段丰富化,回表不再是唯一选择,流动性指标的压力也将明显减轻。

3.延期后存量资产回表压力下降,对银行资本金的占用压力有所缓解,对其信用扩张能力的限制也会减小,降低了短期内出现货币乘数骤降、银行体系可贷资金断崖式跳水的风险。

4.时间短任务重,城农商行挑战依然严峻。城农商行受限于主动管理能力和客户群体基数小、接受度低的双重限制,净值化转型或面临更大的阻力,加之前期在风控、系统、人员等方面的投入,利润率下滑会更明显。虽然延长过渡期将缓解其资产负债表压力,但转型差距和达标压力下其挑战依然严峻,或成为银行体系最薄弱的一环。

四、过渡期内银行业应对建议

(一)多渠道补充资本金,提高自身抗冲击能力

随着整改和转型进程加快,资产的回表、不良拨备和核销对资本消耗较大,银行对补充资本金的需求大增。2018年以来,大型商业银行通过发行商业银行永续债、上市银行通过发行优先股的方式,积极补充资本金,为其处置、对接资产回表提供了相对充足的空间。目前进度偏慢且缓冲垫较薄的中小型银行,应当抓住宝贵的延长期,除了前述两种方式外,还可以通过其他资本补充工具,如二级资本债、IPO、增发、可转债等,提高安全垫。

(二)以软硬件双抓手,积极推进净值化转型

在资本占用、流动性指标等监管指标约束较强的情况下,资产池、大幅信用下沉、拉长久期等老路子已经行不通,银行应当积极转型,加强主动管理,丰富产品线。多层次的产品能够更好契合投资者风险偏好,从而降低银行负债成本,而主动管理型产品更高的管理费则是强有力的利润补充。

在发展母行资管部的同时,银行也应用好理财子公司,大力发展集团资管业务。相较于母公司,理财子公司产品无销售起点、取消首次投资临柜要求、销售渠道拓宽,更类似于同样净值化的公募资管产品,在投前管理、产品宣传、与第三方机构协调合作等方面,理财子公司较银行资管部优势明显。

银行在推进主动管理、净值化转型时,应当以人和系统软硬件两方面为抓手。人员方面,对内需要加强内部员工培训和相关专业人才引进,提升在净值化产品投研运营方面的能力,打造拳头产品;对外要加强投资者教育,打破“刚兑”预期要打持久战。系统方面,对内部风控体系、估值系统等进行配套升级,尤其是中小机构应当加快系统建设,增加相关投入,抓住转型期带来的弯道超车的机会,打造自己的精品线产品和亮点业务。

(三)科技赋能,完善风控,更好服务实体

为更好地支持实体经济,满足小微企业合理融资需求,银行可与数据公司、金融科技公司等加强合作。借助大数据和其他金融科技手段,能提高甄别和控制风险的能力;潜在坏账率的下降,将打开银行的成本约束和让利空间,间接推动社会融资成本持续下行。

总体来看,《资管新规》延期至2021年底,为市场各方均赢得了宝贵的准备时间,自然到期量增加、多样化处置手段下短期时点冲击减弱且分散化,有利于资管行业稳健转型。未来一年多存量产品的压降、新产品净值化转型均将加速,银行应多渠道积极补充资本、增强主动管理能力、发展理财子公司,以科技赋能完善风控,把握机遇、推进转型。

作者:陈文虎、章洁瑜,中山证券,陈文虎系其固定收益事业部副总经理、中国人民大学信用管理研究中心研究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