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票据的制度创新、市场影响与业务经营思考

标准化票据的制度创新、市场影响与业务经营思考
2020年10月14日 10:57 用户6314832590

内容提要

2020年6月,人民银行发布《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将标准化票据界定为受益凭证,归属于货币市场工具,这成为票据融资机制的最重要创新之处,有利于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商业银行发展标准化票据业务是其加快票据业务经营转型的重要抓手,同时也面临着基础客户、系统优化和资源投入等方面的挑战,商业银行有必要从经营战略、客户基础、系统与人员优化等方面采取应对举措。

2019年8月,人民银行批准同意上海票据交易所(以下简称票交所)开展标准化票据试点,此后票交所联合市场机构先后创设发行了4期标准化票据,引发了市场的较大反响。2020年6月28日,在前期向市场参与者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人民银行制定发布了《标准化票据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本文尝试对管理办法的政策意义、制度创新、规范要点和市场影响作一归纳分析,并对商业银行发展标准化票据业务提供若干对策建议。

一、标准化票据的制度创新

相比于传统票据融资业务,《管理办法》对标准化票据基础制度的最具创新之处在于,它借鉴和引入了债券投资的多项制度规范,赋予了标准化票据作为直接投融资工具的业务属性。

(一)将标准化票据业务界定为受益凭证,从属于货币市场工具

根据《管理办法》,标准化票据是指存托机构归集商业汇票组建基础资产池,以基础资产产生的现金流为偿付支持而创设的受益证券;标准化票据属于货币市场工具,中国人民银行依法对标准化票据实施宏观调控和监督管理。

从业务属性的制度创新上看,《管理办法》明确了标准化票据的业务属性类似于债券性质的受益凭证,由此将标准化票据从传统票据融资的信贷业务属性中区别开来,使标准化票据融资不受信贷规模调节的影响,打开了票据在支持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方面的发展空间。同时,《管理办法》也明确了标准化票据属于货币市场工具以及人民银行作为主管部门,为票据市场扩充投资者主体进一步清除障碍。标准化票据作为货币市场工具,可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其明确的投融资属性有利于引入更多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拓宽投资者范围。

(二)标准化票据创设实施备案制以利于提高发行效率

此次《管理办法》对标准化票据的创设发行实施备案制,主要是着眼于支持中小企业供应链融资,提升标准化票据发行效率。《管理办法》要求票交所组织市场机构起草标准化票据存托协议标准文本,报中国人民银行备案后施行。存托机构应于标准化票据创设结束后5个工作日内向中国人民银行报告创设情况。

(三)引入破产隔离机制,规范标准化票据风险经营

此次《管理办法》的亮点之一,是参照证券投资交易制度引入了破产隔离保护机制,推动金融机构规范开展标准化票据业务的风险经营。《管理办法》对破产隔离机制的具体规定主要包括:

一是禁止金融机构“自买自卖”。这一规定堵住了商业银行将自己持有的票据通过标准化票据“包装”后,再自己投资回购,以实现票据“出表”逃避监管的行为。二是商业银行具有票据经纪业务开展资质的,其票据经纪业务与票据自营业务应进行分别记账和收益核算管理,以实现严格的风险隔离。三是原始持票人、存托机构、资金保管机构、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及其他参与人等经营管理的标准化票据对应的基础商业汇票资产,应独立于上述参与机构自身经营的其它业务资产。

二、《管理办法》加强对标准化票据交易规范性管理

(一)标准化票据底层资产池票据的核心信用要素相似、期限相近

对于入池基础票据资产的条件,《管理办法》与前期试点要求基本一致,例如信用主体的核心信用要素相似、期限相近,依法合规取得、权属明确、权利完整、无附带质押等权利负担等,都是为了尽可能保障基础资产的合规性,提高标准化程度,方便定价,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入池票据既可以是已贴现银票或商票,也可以是未贴现银票或商票。

(二)规范标准化票据交易机制

根据《管理办法》,标准化票据业务的参与者包括存托机构、票据经纪机构、承销机构、资金保管机构、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原始持票人等共6类,交易架构则围绕存托机构展开。试点阶段发行的4期标准化票据的存托机构均是票交所,此次《管理办法》则明确存托机构为“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

结合标准化票据业务试点开展经验,《管理办法》明确界定各类参与机构职责,厘清了其相互间的法律关系,构建了规范化的标准化票据交易机制。

(三)加大信息披露和投资者保护

对于信息披露,一是明确存托机构(商业银行或证券公司)为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试点期间为上海票据交易所);二是明确信息披露的要求。存托机构应在标准化票据创设前和存续期间真实、准确、完整、及时披露对标准化票据投资价值判断有实质性影响的信息,不得有虚假记载、误导性陈述和重大遗漏;三是明确信息披露的内容,包括存托协议、基础资产清单、信用主体的信用评级、认购公告、可能涉及的各类风险、基础资产兑付信息、信用主体涉及的重大经营问题或诉讼事项等内容。

对于投资者保护,一是明确标准化票据的持有人享有的权利;二是引进了持有人大会机制,可由存托机构召集或持有人自行召集,对标准化票据涉及的重大事项进行审议表决;三是由人民银行依法对标准化票据存托机构、票据经纪机构、登记托管机构、承销机构、资金保管机构等进行监督管理。

三、标准化票据的市场影响

(一)破除票据作为间接融资工具的局限性,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渠道

我国相关金融统计制度将票据贴现纳入银行信贷规模的统计口径,这使得银行在很大程度上将票据作为信贷规模的调节工具,票据融资业务发展较易受到货币信贷政策调控的影响。在标准化票据业务制度下,标准化票据属于货币市场工具,是类似于企业债券的受益凭证,有望使中小企业票据融资与更广泛的货币市场投资者对接,实现由传统票据融资的“间接融资”向标准化票据融资的“直接融资”方式的转变。

(二)优化票据利率定价机制,降低中小企业融资成本

当前,票据利率定价的影响因素较为复杂,尤其受贷款利率定价模式的影响较深,贴现利率定价方式与货币市场其他融资工具的差异性较为明显。标准化票据的推出,使得产业链中持票的中小微企业可以直接与投资者对接,相当于跳过银行直接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中融资,有望降低实体经济的融资成本。

(三)有利于拓宽多元化投资主体,丰富多样性票据交易品种

标准化票据被界定为受益凭证,从属于货币市场工具,可以在票据交易所市场和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这使得券商、基金、保险、资管等非银机构可以参与票据交易投资,尤其货币基金、短债基金和现金管理类理财更有动力将标准化票据作为短期货币型理财投资的资产配置标的,从而推动标准化票据市场容量快速扩大。且标准化票据资产属性与债券基本等同,不仅适用于现券买卖、回购、远期等交易品种,还可以质押融资甚至成为衍生品标的,交易品种更富多样性。

(四)有利于提升商业承兑汇票的流动性,推动商业承兑汇票加快发展

当前,我国票据市场仍以银行承兑汇票为主要融资和交易工具,中小企业承兑的商业承兑汇票在使用范围和市场交易活跃度上远逊于前者。在标准化票据投融资下,以商票作为基础资产发行标准化票据在信用资质上明显优于传统商票,且其相对较高的收益率也有助于促进标准化票据发行和交易。

为方便投资者自主判断信用风险,向债券市场靠拢,标准化票据明确了信息披露的责任主体和相关义务,这就为实时监测和管理客户风险提供可能,也成为构建企业/银行信用体系的基础。商票信息透明度的提升,使得标准化票据的推出能有效提升商业承兑票据的流动性,扩大商业承兑票据的签发量和市场份额。

(五)消除标准化资产认定障碍,标准化票据发展获得良机

标准化票据能否符合标准化债权类资产的认定标准,是市场对《管理办法》的一个重要期待。从《管理办法》的规定看,规范发行的标准化票据已具有可等分、市场公允定价和严格信息披露等产品设计要求,并在票交所登记,由银行或证券机构托管,可以在票交所或银行间债券市场交易,标准化票据已基本能够满足资管新规下标准化债权资产的认定条件,可以视为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对于银行来说,标准化票据有助于破解信贷规模约束,且交易便捷性好于供应链应收账款ABS更受中小企业的欢迎,两者结合有助于银行和中小企业加强合作发展标准化票据供应链融资业务。

四、商业银行发展标准化票据业务的思考

(一)商业银行发展标准化票据业务面临的挑战

1.供应链企业客群的挑战。标准化票据未来发展的基础客群是基于供应链企业之间经营贸易产生的应收应付款项下的票据融资需求,银行在为供应链中小企业在提供传统票据贴现业务受到规模限制的情况下,可以考虑提供标准化票据融资模式。因此,银行对供应链企业客群的拓展将成为标准化票据业务发展的关键。

2.银行内部经营协同的挑战。标准化票据从发行到产品清算完毕一个生命周期涉及到公司(营销客户)、投行(承销)、托管(存托)、资管(理财发行)、金融市场业务(银行间市场交易)和票据业务等多个环节,需要银行内部相关部门分工合作和紧密协同。

3.多元化市场参与主体竞争合作的挑战。标准化票据业务将面向更多的金融市场机构开放,券商、基金资管子公司是未来标准化票据市场的重要参与主体。商业银行开展标准化票据业务,与上述机构既存在必要的业务合作,但在标准化票据存托等业务上也存在着竞争。商业银行如何根据自身供应链客群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加强与券商机构的业务竞合成为银行发展标准化票据业务的重要课题。

(二)对策建议

1.强化大票据经营战略,抢抓标准化票据发展先机。从推动银行票据业务经营转型的角度,开展项目论证,尽早做好标准化票据业务布局。结合试点经验调整优化业务方案,成熟后在全行推广应用。

2.强化银行跨部门业务联动,夯实业务发展基础。一是加强票据经营机构和公司信贷业务部门的对接,构建供应链企业客群票据融资需求发现和响应机制。二是票据经营机构与资管业务、托管业务和金融市场等部门加强业务合作,厘清标准化票据业务行内分工操作流程和绩效评估机制,提升全行标准化票据业务运作效率。

3.推动业务系统、人员配备和业务规范同步完善,提升业务经营效能。一是优化系统功能,满足标准化票据存托、交易和清算需求;二是加大对传统票据业务员工的培训,使其理解并掌握标准化票据业务的操作流程和业务技能;三是在业务开展过程中不断总结提高,形成可推广使用的业务规范和管理模式。

作者:汪办兴,中国工商银行票据营业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