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票据市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票据市场“十四五”高质量发展
2021年05月17日 10:41 用户6314832590

上海票据交易所自2016年底成立以来,紧紧围绕防控市场风险、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目标,积极推进各项工作,票据市场生态显著改善,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进一步提升。“十四五”时期,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上海票据交易所将如何把握新时期票据市场重要发展机遇,扎实履行票据市场基础设施职责,为票据市场规范创新发展保驾护航?在本期中,本刊荣幸地邀请到上海票据交易所董事长宋汉光先生,就上述主题为我们作介绍分享。

《中国货币市场》:宋董事长您好,上海票据交易所作为重要的金融市场基础设施,在“十三五”时期推动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成效显著,能否介绍一下相关情况?

宋汉光:上海票据交易所成立于2016年12月8日,应防控票据市场风险而生,为促进票据市场规范发展而立。作为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基础设施,上海票据交易所是我国票据领域的登记托管中心、业务交易中心、创新发展中心、风险防控中心、数据信息中心,同时承担着中央银行货币政策再贴现操作等政策职能。票交所成立以来,紧紧围绕票据市场风险防控、票据行业规范发展、票据业务服务实体经济的初心和目标,积极推进制度建设、系统建设和业务创新,取得了一系列进展。

一是推进票据市场进入电子化时代。票交所持续推进制度建设和系统建设,按照“集中登记、独立托管、场外交易、票款对付”的业务逻辑,发布多项业务规则,建设完善中国票据交易系统,实现了票据“信用主体唯一化、交易主体多元化、交易标的标准化、票款结算同步化、合同文本统一化、票据托收无纸化”,建立起电子化的票据业务处理模式。票交所成立前,票据市场以纸质票据为主,电票占比仅30%左右。截至2020年12月末,全国票据承兑、贴现、交易业务中,电票占比均在99%以上。

二是推动形成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稳步推进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融合,构建全国统一的票据市场。2017年10月,票交所将电子商业汇票系统纳入统一管理。2018年10月,票交所完成纸电票据交易融合。纸质票据和电子票据自此采用相同业务规则和交易平台进行交易,我国票据市场形成了有机统一的整体,全国统一、安全高效的电子化票据交易平台建成。

三是着力防范化解票据市场风险。票交所通过市场参与者资质审核、电子平台交易、直通式处理、票款对付结算等方式,有效提高了票据交易的透明度和交易后处理的安全性,切实防控了传统票据市场信息不透明导致的风险。同时,票交所建立健全风险监测指标体系,涵盖41项监测指标。2020年初,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票交所探索建立票据市场信息披露机制,进一步丰富票据市场风险防范手段。

四是大力进行产品业务创新。一是为帮助企业更加安全、便捷地使用和盘活票据资产,推出基于供应链、B2B 电商场景的线上票据支付服务“票付通”。二是为打破贴现市场信息壁垒、在全国范围内实现待贴现票据和待投放资金的精准匹配,提高贴现资源配置效率,推出贴现主体自主询价、系统撮合交易、线上清算交割的“贴现通”业务。三是为加大对中小金融机构流动性支持,服务中小企业融资和供应链金融发展,加强票据市场和债券市场的联动,提升票据市场深度,推出标准化票据。四是为提高中小企业应收账款的周转率和融资可得性、便利核心企业信用传递至供应链末端的中小企业,推出供应链票据平台。五是发布以国有银行和股份制银行为信用主体的国股银票转贴现收益率曲线和城商承兑、国股贴现的城商银票转贴现收益率曲线,持续丰富收益率曲线族群,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估值参考。

通过一系列举措,票交所推动票据市场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有力提升。从增量上来看,“十三五”时期票据市场各项业务规模实现平稳增长。票据市场业务总量稳步上升,2017年至2020年年均增长15.4%,2020年业务总量达148.24万亿元。其中,票据承兑量和背书量年均增长23.6%,贴现量年均增长23.3%。从余额上来看,2020年末票据承兑余额14.09万亿元,占同期社会融资规模存量的比重为4.95%;票据贴现余额8.78万亿元,占同期企业人民币贷款余额的比重为8.1%。从服务小微企业情况来看,票据市场有力地支持了企业支付和融资,尤其在解决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0年,小微企业贴现金额近7.7万亿元,占比57.4%。从融资成本来看,票据市场转贴现利率四年来总体下行,带动贴现利率水平不断走低。从使用便利度来看,票据签发的平均面额由2017年的113万元下降到2020年的90万元。2020年,小微企业用票金额44.03万亿元,占比53.2%;小微企业用票家数250.31万家,占比达92.5%,充分发挥了票据在“精准滴灌”实体经济方面的独特优势。

《中国货币市场》:刚刚您提到票交所是为防风险而生,想请您介绍下票据市场在防范化解风险方面的做法及成效。

宋汉光:票交所成立后,结合票据市场的发展趋势,不断丰富票据市场风险防控的手段和工具,逐步构建了风险防控体系,充分发挥了票据市场“风险防控中心”的功能作用,票据市场安全性显著提升,传统纸票时代存在的伪假票据和操作风险几乎销声匿迹。

具体举措包括:一是完善票据交易规则体系,提高市场的规范性。先后发布十余项业务规则,顺利完成纸电票据融合,实现票据交易规则的统一性,抑制了相关票据业务中的不规范行为。二是促进票据业务电子化,提高市场的安全性。推动纸票电子化,后续交易、结算、到期托收均以电子信息形式处理,降低了线下流转风险。推动电票发展,目前电票占比已经超过99%。三是在统一的电子平台实现直通式处理和票款对付(DVP)结算,消除了过去票款打飞的问题,提高了结算效率,降低了结算风险。四是推进直连接口项目建设,覆盖了票据流转全生命周期,有力提升票交所系统服务能力,防范业务操作风险。五是建立健全票据市场风险监测指标体系,开发建设大数据智能化票据监测预警平台,实现监测工作线上化、智能化。构建风险识别、分析、评估机制,提高风险预警水平,防范价格异常波动、价格操纵等风险情况,维护市场运行秩序。六是完善电票操作风险应对与处置机制,通过跟踪风险提示、发布操作规程、推出票据账户主动管理服务功能,赋能市场参与者防范风险能力。七是建立商业承兑汇票信息披露机制,推动票据市场信用体系建设,提升票据市场透明度,优化票据信用环境。八是加强对市场参与者的准入管理,逐步建立起票据市场合格投资者制度。注重市场参与者培育和教育,推动行业自律,引导市场参与者转型。

《中国货币市场》: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背景下,票据市场面临哪些机遇与挑战?

宋汉光:票据市场将数以百万计的企业与货币市场直接连通,覆盖到了经济运行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在当下构建新发展格局促进国民经济流转畅通过程中大有可为。

一是产业链供应链的现代化为深化票据的发展应用提供了契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过程中,供应链金融的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机会。票据作为一种根植于贸易活动的金融工具,天然契合了供应链企业的需求,可以向产业链核心企业和上下游企业提供票据支付融资方案,在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发展的过程中将焕发新的活力。

二是金融科技创新为票据市场发展注入了新动力。目前,票据市场逐渐开始研究和尝试将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兴技术应用于票据业务,大数据票据交易监控、OCR票据影像识别、数字票据等产品已具雏形。随着技术和业务的发展,这些金融科技创新产品未来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三是票据市场生态环境的改善为创新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十三五”时期,票据市场从快速增长进入到规范发展阶段,票据市场整体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呈现全新特征。票据市场在更加安全、透明、高效的生态环境下,将进一步拓展深度和广度,在满足实体经济的支付、融资、投资需求方面有巨大的创新发展空间。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票据市场仍面临一些问题,在创新发展方面存在一定制约。

一是各方对票据的认识不尽一致,票据市场存在声誉风险。有企业认为,票据的手续费、贴现利息压低了企业利润,增加了企业运营资金的压力。实际上,与现金支付相比,票据作为一种远期支付方式,体现了现代经济社会中商业信用的发展,促进了商贸流通,且在贴现融资时,与其他手段相比手续已明显简化、成本也较低。有观点认为,票据起源于支付,应坚守支付功能,不宜过度发展融资功能。但从实际情况看,中小微企业往往难以通过贷款和发债融资,将持有的票据资产变现已经成为其重要的融资手段。还有观点认为,票据业务容易成为套利工具,造成资金“空转”。但实际上,企业通过票据贴现和结构性存款进行套利不是普遍现象,仅存在少数时点。这些片面、过度放大事实的负面评价,给票据市场带来较大的声誉风险。

二是票据面临着一些类似产品的竞争,需要深入挖掘发挥票据的比较优势,进一步提升竞争力。企业在经贸往来中使用的结算方式主要包括票据、应收账款和信用证等。同应收账款相比,票据有法定保障、账期固定、流通性强、融资成本低等优势;同信用证相比,票据具有法律关系清晰、手续简便和融资便利等优势。然而,在实际业务中,由于监管政策不同、企业议价能力等原因,应收账款和信用证也被较多应用于企业结算和融资,与票据产生了竞争关系。在此背景下,如何发挥好票据的优势,引导企业使用权责清晰的票据,需要大家共同思考和努力。

三是风险因素相互交织,票据市场风险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随着票据市场发展步入新阶段,风险也出现了一些新变化新特点。引发票据市场风险的因素较为复杂,既有受到宏观经济、行业产业波动影响的问题,也有微观市场主体内控机制不健全的问题,还有票据业务制度建设滞后于市场发展需要等问题。这些因素相互交织叠加,增加了风险管理的难度。

《中国货币市场》:结合“十四五”规划,您能否展望下票据市场的未来发展?

宋汉光: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金融市场必须通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来顺应变革。票据市场围绕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大有可为,票交所将继续履行好票据市场基础设施职责,在系统建设、制度建设、产品研发、服务优化、风险防控、内部治理等方面为票据市场规范创新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推动完善票据市场基础性制度。在新发展格局下,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整体性推进,从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我国票据市场进入新时代的背景出发,适应当前市场主体的契约意识、信用意识、风险意识增强,商业信用逐步发展的时代背景,推动相关制度体系的修订完善。

二是提升票据市场与实体经济的适配性。近年来,票据市场围绕票据签发、支付、融资等环节加强产品创新,有力地提高了票据服务实体企业的“直达性”。未来,围绕加快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票据市场可在供应链票据、科技创新、普惠金融、“三农”服务、绿色金融、人民币国际化等方面加强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三是筑牢票据市场风险防控防线。在当前和今后的一段时期,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潜藏的各种矛盾和风险传导恐波及票据领域,票据市场风险防控面临新的形势。必须把防范化解风险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预见力和洞察力,对风险的发展、传导和演化研究更加深入,对风险的防控措施更加务实。

《中国货币市场》:最后请您谈谈票据市场在促进供应链金融发展方面的创新举措?

宋汉光:为积极贯彻落实国家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的决策部署,加强供应链金融配套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发挥好票据在供应链金融中的作用,提升票据服务实体经济效能,在人民银行的指导下,票交所积极探索将传统的票据业务流程嵌入供应链,2020年4月24日创新推出了供应链票据平台。同时,为夯实制度规则,让供应链平台接入有据可依,保障供应链票据业务规范开展,票交所制定了《供应链票据平台接入规则(试行)》,经人民银行备案同意,于2021年1月28日发布施行。

供应链票据平台通过连接供应链平台形成了独特的运行机制和业务模式。一方面,供应链票据平台为企业提供了办理票据业务的新渠道,企业可直接通过供应链平台完成供应链票据的签发、流转和融资,从而进一步推进票据的供应链场景化使用,提升企业办理票据业务的便利性和用票意愿,从源头上促进应收账款票据化。另一方面,供应链票据平台可利用供应链平台整合的资金流、信息流、物流等信息综合甄别和监测交易关系,增强信息协同效应,有利于解决票据签发和流转过程中的虚假贸易背景问题。

2020年,供应链票据平台已接入中企云链、简单汇、欧冶金服等供应链平台,服务企业900余家,行业覆盖制造业、批发零售业、软件信息业、化工业、农业、医药等行业。参与供应链票据业务的金融机构达数十家,为开展供应链票据业务的企业提供开户行服务,作为贴现机构为企业提供贴现融资服务,或作为存托机构创设标准化票据等。2020年7月,供应链票据平台入选“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第十批金融创新案例”。

目前,票交所正在积极落实2020年9月人民银行等八部委《关于规范发展供应链金融 支持供应链产业链稳定循环和优化升级意见》(银发〔2020〕226号文)的有关要求,稳妥推动更多符合条件的供应链平台接入供应链票据平台,不断完善服务功能,促进票据在供应链金融创新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