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自贸区业务发展:立足本地政策特色,支持自贸区建设

商业银行自贸区业务发展:立足本地政策特色,支持自贸区建设
2021年06月08日 10:18 用户6314832590

内容提要

自贸区改革和创新为当地经济和外贸发展打造了全新的生态环境,也为商业银行业务转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文章从全国自贸区发展概况出发,以河南自贸区为例,探讨了商业银行发展自贸区业务的意义及存在的问题,就商业银行如何立足本地自贸区政策特色、推进业务转型升级、支持自贸区建设提出发展建议。

设立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自贸区”)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部署,旨在通过在特定区域展开特殊制度的探索和试验,激发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更好地服务对外开放总体布局。商业银行作为自贸区金融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参与者,应顺应时势要求、支持自贸区建设发展。

一、自贸区发展概况

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挂牌成立以来,我国已陆续批准建设4批、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港),既全面覆盖沿海地区,形成对外开放的前沿地带,又充分发挥沿海对腹地的辐射带动作用,形成南北东西联动、海陆联动、内外联动、全国一盘棋的开放新格局。河南自贸区作为第三批试点之一,于2017年4月成立,包括郑州、开封、洛阳三个片区,围绕“两体系一枢纽”战略定位,突出“多式联运”、“跨境电商”等河南特色。

自贸区作为新一轮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以制度创新为核心,以投资自由化、贸易便利化、金融国际化、管理现代化为建设目标,肩负着打造区内良好的营商环境、形成可复制的制度创新成果并推广至全国的重任。

二、商业银行发展自贸区业务的重要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一)重要意义

一是服从国家战略安排的责任担当。商业银行作为自贸区金融创新的中坚力量,对营造区内良好的商业环境、服务自贸区的建设发展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发展自贸区业务,是商业银行服从国家战略安排、支持当地经济发展的责任担当,彰显着服务国家建设的初心和使命。

二是增强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内在选择。自贸区汇集了一批重点企业和新兴产业、试行国内最新政策,是国内改革的“风向标”,且自贸区与国际金融市场高度接轨,是跨境金融实践的重要“试验田”。因此,发展自贸区业务,有助于商业银行拓展新的客户资源、开辟新的业务领域,增强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

三是促进业务转型发展的重要机遇。享有政策制度优势是自贸区与其它区域的最大区别,特殊的政策制度为商业银行创新指明了政策方向,推动银行改变传统的服务模式及产品,为其转型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因此,发展自贸区业务,是商业银行主动抓住机遇,适应区域政策导向及市场发展需求,促进业务转型发展的重要举措。

(二)存在的问题

各地自贸区设立后,商业银行积极在区内布设分支机构,完善金融服务功能,大力发展自贸区业务并取得一系列金融创新成果,如在河南自贸区,商业银行加强银政、银企合作,推出“政银合作直通车”、飞机租赁收取外币租金、跨境电商结算融资综合创新、直联“单一窗口”无纸化办理外汇业务等创新服务。同时,受各自贸区政策执行力度、落地速度不一,及商业银行创新能力不足、复合型人才匮乏等内外部因素影响,商业银行在开展自贸区业务过程中,逐渐暴露出一些问题,结合河南自贸区商业银行业务开展情况,将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结如下:

一是产品同质化程度高。区内各商业银行之间的服务及产品的同质化程度较高,各自的特色业务发展不足,造成同业竞争激烈,无法充分满足企业需求。比如普惠金融业务,一家银行上线,其他银行竞相效仿,产品名称不同,办理条件、额度、流程相似;且银行为防控过度授信风险,不同银行间产品互斥,企业仅能选择一至两家办理,一是造成了创新资源的浪费,二是创新试验期内,额度有限、流程优化有限,企业获得感不强。

二是复合型产品及业务少。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与政府职能改革处于简化、优化流程阶段相似,河南自贸区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主要集中在优化流程、简化手续方面,注重与政府职能部门办事平台联线,通过获取官方数据,作为办理银行业务的依据,减少客户需提供的材料数量,从而便利客户,这从科技创新方面来看,是一大进步,但未触及根本的制度领域创新;二是产品创新大多是某个产品的创新,单兵作战,缺乏对自贸区内企业需求的共性研究,没有针对整个产业内的企业批量制定出综合金融服务方案,提供一揽子金融服务,满足企业全方位需求。

三是金融创新步伐有待加快。如河南自贸区金融业务创新停留在改善金融便利、提高服务效率阶段,在最根本的资本账户开放方面尚无实质性进展。在资本账户不进一步放开的前提下,与跨境资金往来、融通相关的结算、融资、投行类业务创新探索无法深入开展,更深领域的金融改革无从做起。

四是金融风险防范能力有待提升。自贸区内商业银行既面临创新与发展的压力,也面临着风险管理压力。创新业务相对传统常规业务,面临的可知及未知风险点更多,加上自贸区本身具有的“试验田”功能,“先行先试”过程中风险更是不可回避。针对此类风险,商业银行缺乏应对的经验,因担心资金损失、监管处罚,出于稳健经营原则,创新力度受限。

三、自贸区业务发展建议

为更好地把握自贸区发展机遇,建议商业银行立足于各自贸区政策特色,因地制宜、因区施策,围绕客户体验、业务转型、人才培养、风险管控等重点,携手上下游、连接境内外、融通本外币,为区内客户提供全流程、全方位、一站式的跨境贸易和金融服务,展现“金融服务自贸区改革领跑者”的角色担当。

(一)以客户为中心,奠定业务发展基础

自贸区的政策优势吸引了大批国内外企业入驻,投融资及个性化金融需求旺盛,企业聚集效应为商业银行带来了丰富的对公及个人客户资源。商业银行可通过入驻自贸区营业大厅,与国际贸易“单一窗口”、跨境电商平台合作等方式,贴近源头,服务客户。同时加强与客户联系,传导自贸区特殊政策,收集客户需求,对接金融服务,优化客户体验。

(二)区分客户群体,提供差异化服务

一是重视大型及新兴产业企业需求,为重点企业量身定制综合服务方案。自贸区“走出去”、境外直投、总部经济企业,及跨境电商、外贸综合服务等新兴产业集聚,跨境、跨业、跨市场特征明显,商业银行可结合各类客户各阶段的结算、投融资、私行等业务需求,加强境内外、母子公司联动,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为区内重点客户量身定制综合金融服务方案,全面满足客户需求,提升客户获得感。

二是服务小微企业,大力推广普惠金融业务。自贸区内民营小微企业集聚,其面临的资产轻、融资难、融资贵等痛点严重制约了企业发展。对于此类客户,应以线上营销为主、线下协同为辅,在运用金融科技手段加强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创新开展具有“纯信用、低利率、全线上、秒放款”特征的融资业务,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壮大。

三是关注中型企业,提升中型客户经营能力。中型企业是商业银行对公客户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河南自贸区为例,中型企业占比近1/5,此类企业机制灵活、决策链条短、市场反应快、资金周转频繁、融资需求量大,银行应秉承“培育在前、获益在后”的经营原则,借力科技、大数据、模型的支撑,强化客户选择,做大客户基数,并配套差别化的信贷政策和审批体制,提升中型客户经营能力,扶持企业做大做强。

四是加强政策研究,为区内个人提供优质服务。通过对自贸区跨境收支、税收、股权激励等政策的透彻研读,为区内个人电商、企业高管、外国专家、海外人才等提供便利化的跨境金融和汇兑服务,在监管许可范围内,凭收付指令为区内个人办理经常项下和直投项下跨境人民币结算、为境外个人的薪酬收入提供自由汇兑服务、探索支持区内个人参与跨境股权激励计划等投资理财服务。

(三)紧跟政策导向,实现业务转型升级

一是加强自贸区政务合作,创新优化服务模式及流程。为打造自贸区高效能、高标准营商环境,自贸区政府数字化政务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商业银行可关注自贸区相关网上办事平台建设进度,上线金融服务,延长服务链条,为区内客户提供便利。

二是结合自贸区战略定位,发展特色金融。各自贸区规划不同,支持发展的产业、金融创新政策也各有不同,商业银行可依据当地自贸区定位发展特色金融业务,围绕当地自贸区产业特点和企业需求,加强业务创新,为企业提供便利化结算、特色投融资、避险保值等新型金融服务。如河南自贸区可围绕多式联运提单融资、跨境电商及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新业态便利化结算进行创新探索。

三是积极应对疫情挑战,推动数字化经营。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加快了数字经济的发展步伐,对银行数字化经营水平、线上线下全渠道客户体验提出新的要求,以数字化技术加持,改善客户服务、经营管理,成为国内外银行业发展的主流趋势。商业银行应顺势而为,加快推进数字化、智能化经营模式转型,主动管理优化客户体验,不断升级产品体系。

(四)完善服务功能,培育人才队伍

自贸区作为对外开放先行区,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贸企业入驻。为更好地服务区内客户,商业银行设立在自贸区内的营业机构应具备本外币综合服务功能,同时加强员工对自贸区政策、先进营销经验和创新案例的学习,建立起一支懂业务、懂政策、技能全面、人员稳定的复合型人才队伍,实现本外币一体化营销,为自贸区业务发展奠定基础。

(五)管控业务风险,确保合规发展

自贸区对外开放度相对较大,区内外政策有差异,商业银行应建立多维立体的风险防范体系,严格把控市场风险及操作风险,严格落实“展业三原则”,加强风险排查,提高反洗钱意识,提升风险防控能力,引导自贸区业务合规、健康发展。

作者:陈宁,中国建设银行河南省分行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