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银行科技赋能,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建设银行科技赋能,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
2024年06月18日 10:32 用户6314832590

近年来,建设银行创新“小微快易”系列产品,精准解决小微企业汇率避险痛点难点;持续打造线上交易生态,探索衍生交易数字化新模式;首创风险中性商机等数字化工具,智能挖掘企业避险需求,倾力做好“五篇大文章”。

大道至简——“小微快易”护航小微企业汇率避险

【案例运用】

近年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增大,小微企业汇率避险需求显著增加。但小微企业开展汇率衍生交易,普遍面临授信门槛高、资金占用多的痛点,影响避险积极性。

建设银行创新推出小微企业专属的汇率避险产品——“小微快易2号”。该产品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运用大数据技术分析小微企业的资信情况和资金交易特点,线上核定小微企业资金交易额度,使企业无需缴纳初始保证金即可办理外汇衍生业务,有效解决了小微企业汇率避险不敢做、不愿做的难题。

H公司是浙江典型的小而精的出口企业,主营布、针织衫、汽车配件等出口业务,海外客户分布广泛,货物销往英国、波兰、墨西哥等地。由于企业收汇与订单签订时间往往存在1~3月的时间差,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加大、结汇价格无法及时锁定,因此企业利润所受影响越来越大。如何有效管理汇率风险,成为了企业无法回避的难题。

由于办理远期结汇业务需缴纳保证金,企业考虑到资金成本,对远期套保业务一直持观望态度,保证金成为了企业通往汇率避险之路的一道绕不开的坎。建设银行 “小微快易2号”上线后,企业第一时间申请了“小微快易2号”额度,成为新产品的首批尝鲜人。

企业做第一笔交易时抱着尝试的心态,通过建设银行的企业网银提交了1万美元远期锁汇,清晰简捷的线上流程引导客户一步步自主点击至成交,价格“所见即所得”,有效满足了客户锁定汇率的需求。有了良好体验后,短短一周内,企业根据自身订单和回款情况,陆续在线上提交了4笔远期结汇交易,签约金额合计105万美元,共计减免19.5万元的保证金,企业坦言减免的不是个小数目。通过办理“小微快易2号”,企业有效规避了汇率波动的不确定性影响,切实节省了财务成本,成为“汇率中性”理念的积极实践者。

【科技赋能】

建设银行针对小微企业汇率避险的痛点、难点,一是打破传统授信壁垒,运用数字化手段,综合运用客户征信、贸易收支名录、国际收支等信息,利用大数据工具分析企业的资信情况和资金交易行为,为企业精准画像,线上自动审批资金交易额度,对企业进行一键式准入和额度测算,从根源上解决了小微企业办理外汇远期业务需要缴纳保证金的痛点。二是优化业务流程,实现交易直达、一键即通,小微企业汇率避险实现线上化、便捷化,极大激发了小微企业办理汇率套保业务的积极性。

“小微快易2号”已逐渐成为建设银行厚植小微客户、推进风险中性理念的拳头产品。2024年1至4月份,建设银行通过小微快易系列产品,已为超过1800家小微企业办理了人民币外汇交易,交易品种涉及即期结售汇、远期结售汇、人民币外汇掉期和期权等。

繁花似锦——电子渠道服务大型企业和金融机构

【案例运用】

X公司是一家船舶制造企业,公司坚持“创新驱动、高效管理、成本领先”的战略方针,顺应绿色、低碳的航运发展趋势,充分把握市场机遇,深耕散货船市场,目前公司在大灵便型散货船领域,订单数量高居全球第一。截至2023年末,公司在手订单64艘,船期已经排至2028年。订单较多、生产周期超长,导致公司船舶出口面临汇率价格波动风险,未来的现金流和外汇敞口管理面临困难,生产经营存在较大不确定性。

为降低汇率波动对公司经营的影响,建设银行根据客户不同船型对应的不同付款方式,引导客户运用不同套保产品差异化进行汇率风险管理。

针对中长期完全确定且采购成本已核定的合同订单,根据公司的合同收款期限,建议直接采用最为简单的超远期结汇,直接锁定各个期限的结汇价格。如此一来,公司的采购成本与销售收入均已确定,且收款期限与交易期限完全匹配。

对于合同订单存在一定不确定性的船型,则建议公司核定一定比例,通过期权及期权组合的方式,对该部分汇率风险进行总量动态管理,开展短期限滚动套保;待合同订单完全确定后,再进行百分百套保,将交易期限与业务期限完全匹配。

【科技赋能】

建设银行针对客户具体情况,利用数字化经营思维和金融科技手段,着力推广线上服务,帮助企业提高汇率风险管理水平。第一,充分发挥建设银行“金融互联交易平台”专业性强的特点,对客户提供差异化服务,运用“智能投顾”功能,对客户进行行为画像,综合分析客户风险偏好、业务模式、风险敞口等,生成个性化对客服务方案,推荐企业汇率避险策略。第二,利用建设银行对公企业网银功能全面的优势,引导客户自主办理业务,同时为客户提供线上存续期管理服务,帮助企业实现对交易的全流程管理。第三,坚持产品创新,运用 “汇市慧算”“汇算慧盈”等客户端应用,帮助企业实现未来现金流、外汇敞口以及交易情况的可视化管理,助力企业日常经营。

【案例运用】

R银行是一家与建设银行存在长期合作关系的中小型金融机构。R银行因不具备外汇衍生业务资质,无法为其外贸客户提供汇率避险服务。2015年在当地外汇局的大力支持下,建设银行与R银行完成合作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的备案,并于2018年落地首笔合作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

随着汇率双向波动加大,汇率风险中性理念深入推广,企业避险需求日趋增加,建设银行与R银行合作办理远期结售汇的业务量逐年增加,实现了外汇套保率的双提升。2021年建设银行与R银行办理合作远期结售汇业务8笔、金额0.33亿美元。2022年双方持续加深合作,全年累计办理合作远期结售汇业务16笔、金额2.26亿美元,拓展首办户19户。

【科技赋能】

随着业务量的增长,如何为R银行及其客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服务,成为建设银行关注的重点问题。建设银行与R银行保持紧密接触,积极探讨优化方案,探索同业客户采用 “金融互联交易平台”办理业务的可能性。方案确定后,建设银行成立专班,紧急进行系统改造升级,协助该银行完成安装、设置、业务测试等。双方于2022年末完成平台签约,2023年2月完成首笔“金融互联交易平台”上的合作远期结售汇业务,实现了业务线下化向线上化的转变。此后,双方合作办理的远期结售汇业务均通过“金融互联交易平台”操作,包含交易制单、展期、到期或提前交割等交易全流程,有效满足了交易报价和锁定交易的时效性要求。2023年,双方办理合作远期结售汇46笔、金额1.3亿美元;其中通过互联交易平台办理43笔、金额累计1.21亿美元,业务笔数大幅增长。

该银行对建设银行高效专业的服务和电子渠道的推广赋能高度认可,2024年已将其合作远期业务全部转移至建设银行办理。目前,建设银行与该银行正在进行合作掉期业务备案,将以更丰富的产品为更多外贸企业提供高效、便捷的汇率避险服务。

云帆沧海——数字金融工具助力涉外企业汇率套保

【案例运用】

S公司是福建省一家科技小巨人企业,主要从事涤纶长丝和针织布的生产与出口销售,应收账期1至3个月不等。近年汇率波动加大,美元应收款“随到随结”的传统操作方式面临汇率风险,同时货款账期长、汇率避险知识少、汇率套保门槛高、成本高等问题,都成为影响企业利润的“隐忧”,给企业带来不小的经营压力。

建设银行通过风险中性商机客户清单定位到S公司,主动上门走访,宣讲汇率风险中性理念,分析汇率形势,分享汇率风险管理案例。针对企业汇率避险需缴纳保证金、增加资金占用成本的痛点,提出建设银行解决方案,同时建立汇率风险套保的绿色通道:一方面由融资担保机构出具远期结售汇专项额度担保函,替代公司办理远期结售汇业务需要交纳的保证金,同时进行担保费全免,降低企业汇率避险门槛;另一方面通过“小微快易”和企业网银为S公司搭建便捷的交易渠道,节省企业脚底成本,逐一扫清了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的障碍。

【科技赋能】

建设银行全方位运用数字工具,精准服务企业汇率风险管理。第一,勇探企业宣导“数字导航”。建设银行利用大数据的商机营销工具,精准梳理风险中性商机客户清单,以靶向数据建模找准实体需求。第二,构建客户需求“数字模型”。驱动行内外大数据交互,将外汇衍生业务潜在客户清单智能推送至一线客户经理,精准推广风险中性理念,分层把脉企业痛点。第三,打造穿透服务“数字引擎”。联合当地商务部门,创新“公共保证金池”汇率避险新模式,即:融资担保机构为企业提供担保服务、政府全额补贴担保费用、建设银行提供远期结售汇等汇率避险产品,从而减少企业授信和资金占用,提升企业“出海接单”信心。

建设银行以此模式积极助力企业汇率风险管理,截至2023年末,仅福建分行就累计签约远期交易6854万美元,为企业节省保证金成本1218万元。

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建设银行将始终秉持“数字、平台、生态、赋能”发展理念,为企业汇率风险管理保驾护航,助力外汇业务高质量发展,服务国家高水平开放。

作者:张乐,中国建设银行金融市场部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