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3战考研的大学校长,成为最年轻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曾经3战考研的大学校长,成为最年轻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2024年06月24日 12:58 深圳卫视深视新闻

2024年6月24日,2023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京揭晓。61岁的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荣获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成为该奖项史上最年轻的获奖者。

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菲列兹·伦敦奖、未来科学大奖、巴克利奖;35岁当教授,42岁成为中国科学院最年轻的院士之一,50岁攻克量子世界难题……亮眼的履历,让他在国内乃至国际科学界大放异彩。

薛其坤在接受深圳卫视记者专访时表示:“我们中国青年要为中国的强大、家园的富强做贡献,也希望他们把国家命运和自己的幸福、对事业的追求,密切结合在一起。我觉得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

成功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

震惊全球物理界

实际上,外界对于薛其坤并不陌生。

率团队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科研成果被杨振宁称为诺贝尔奖级别,曾为中央政治局“讲课”量子科技……他是广受认可的顶尖科学家。

临沂山村的放牛娃、三战考研的“笨小孩”、读博花了七年的“后进生”……他更是无数青年人心中的励志楷模。(点击阅读👉🏻《薛其坤的”幸运“》

薛其坤在清华大学的实验室 图源:央视新闻

2023年,薛其坤凭借“拓扑绝缘体研究和在拓扑绝缘体中发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的创新突破”获得2023年度巴克利奖。该奖项被公认是国际凝聚态物理领域的最高奖。这也是该奖项设立70年以来,首次颁发给中国籍物理学家。

回忆起那段刻苦攻关的日子,薛其坤依旧十分动容。“在前后4年的实验过程中,我们组织了4个研究团队联合攻关,仅参与这项实验的博士研究生就有20多位,制备了1000多个样品,最后才取得成功。”

“这不仅需要我们有坚强的意志,同时也需要强有力的人力和物力来支撑。”

在薛其坤获得物理学界最高奖后,外界有关中国籍科学家正在“世界第一梯队”大放异彩的说法再次成为热门话题。薛其坤对该说法表示赞同。

在基础研究方面,我国进入了第一梯队,特别是物理学的基础研究领域。我感觉在35岁上下的年轻人,不管是世界顶尖大学的年轻教授,还是国内比较好的大学的年轻教授,大家的水平基本都是在一个梯队。另外从成果来讲,因为物理学基础研究要靠学术杂志反映出来,我们发表文章的数量和质量也是和美国差不多的。不论是人才质量和规模,还是学术产出质量和规模,我们可以说都是在‘第一方阵’或者叫‘第一梯队’。”薛其坤说。

最年轻的国家最高科技奖得主

最年轻的“双一流”高校

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中,南方科技大学可以说得上是“特殊的存在”。定位新兴创新型大学,南科大肩负着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重大使命。

作为南科大第三任校长,薛其坤曾在全国两会的代表通道上骄傲地展现了学校的发展成绩。“仅仅10多年的时间就实现了飞跃式发展,我们引育了包括数学大师‘菲尔兹奖‘获得者在内的一批优秀科学家,我们也产出了一批原创性的科研成果。”

“2022年2月,南方科技大学成功入选教育部‘双一流’建设高校,成为了中国最年轻的‘双一流’高校之一,这是最近在深圳发生的新的春天故事之一。

在接受深圳卫视记者采访时,薛其坤用“天时、地利、人和”来形容深圳对人才的吸引力。在他看来,深圳可以说是全国最吸引人才的城市之一。

天时——国家针对粤港澳大湾区,特别是深圳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这些举措为深圳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支撑。

地利——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发展,深圳现在已经变成很多年轻人、优秀人才向往的生活和工作的地方。

人和——深圳聚集了一群平均年龄仅有32.5岁的年轻人,让人感觉到生机勃勃,再加上深圳出台的一系列对人才的支持政策,对很多人而言都是一个强大吸引力。

当你走出深圳机场时,就能见到让我难以忘记的一句话,那就是‘深爱人才,圳等您来’。从这一点上,你就可以感受到,深圳将人才是第一资源时刻牢记在心中。”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知名高校也都看重深圳的独特优势,纷纷将分校区或研究院落户在深圳。薛其坤认为,未来深圳现有大学的内核发展和高质量发展,将会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旋律。

薛其坤给年轻科研者的四点建议

薛其坤透露,当前南科大专注于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的学生比例大约是1:2,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在其研究生或者博士后阶段偏向于基础研究。

“由于深圳现在技术从基础研究到技术转化之间的时间越来越短,所以很多学生考虑到未来发展,会选择应用研究,或者是面向技术开发方面的研究。做数学、物理基础研究这类的学生还是有很大规模,大体有三分之一的样子。”薛其坤说。

在专访的最后,薛其坤也为年轻科研者们提供了四点建议。

他认为,科研者们不论是从事基础研究还是应用研究,基本理论、基础知识都要牢固掌握好;对实验工具的运用,一定要做到比较娴熟或者是炉火纯青;要有一个解决问题的强大愿望,保持探索科学的好奇心,带着强烈的兴趣和目标去做研究。

我们中国青年要为中国的强大、家园的富强做贡献,也希望他们把国家命运和自己的幸福、对事业的追求,密切结合在一起。我觉得这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薛其坤说。

记者 / 何王子彧 郭风新 孙树君

部分内容来源 / 央视新闻

排版 / 张雪莹

审校 / 毛芸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