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中秋节就要到了,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团圆的日子,中秋节又被称为“团圆节”、“八月节”、“拜月节”等等。
中秋节是我国的民俗大节,常见的习俗有祭月、赏月、吃月饼、看花灯等,关于中秋节,民间也流传着多种说法,还有很多农谚。
比如“中秋秋分前,必定是灾年”这句农谚,相信不少上了年纪的老人都听过。它所表达的意思很好理解,如果中秋节在秋分节气之前,那么当年中秋节以及秋分之后的天气不是很好,或会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收获(形成灾年)。
今年中秋节和秋分节气,谁在前?谁在后?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的第16个节气,同时秋分也是收获的节气,从2018年起,秋分当天就是“中国农民丰收节”。
秋分节气的时间是每年公历的9月22-24日交节,它是根据太阳到达黄经180度的那一刻为准,今年秋分节气是9月22日。
中秋节每年的农历时间是固定的,时间为八月十五,公历时间不固定,基本上处于白露节气和秋分节气。再加上受闰月的影响,时间变化相对较大,今年的中秋节公历时间为9月17日。
这样来看的话,今年的中秋节9月17日,秋分节气是9月22日,中秋节在秋分之前,属于“中秋秋分前,必定是灾年”的范畴。
“中秋秋分前,必定是灾年”
至于为何会有“中秋秋分前,必定是灾年”的说法,听村里面的老人说,中秋节时,月亮距离地球比较近一些,当年的冷空气来得相对也会早一些。
而在黄淮海等地区,夏播作物此时还未完全成熟,比如玉米处于灌浆末期,大豆和花生处于荚果饱满期等。适宜的高温,晴朗的天气,有利于干物质最后的积累,有利于提高产量。
如果冷空气来得较早,或者后期遇到连阴雨天气,就会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干物质积累不充分,千粒重有所下降,出现减产。如果遇到暴雨的情况下,还有可能发生倒伏,因此,就有了“中秋秋分前,必定是灾年”的说法。
除此之外,对于秋播作物的影响也较大,以冬小麦来举例,小麦播种后,需要适宜的温度来保证出苗率,如果当年降温过早,小麦播种以后,土壤温度达不到种子的适宜发芽温度,就会降低出苗率,严重的情况下,完全不出苗。
与“中秋秋分前,必定是灾年”相反的农谚,则是“中秋秋分后,年景无堪忧”,所表达的寓意也很好理解,如果中秋节在秋分之后到来,那么后续天气比较好,农作物产量较高,不用担心后期的生长,以及收获工作。
不过,从如今社会的角度来分析,“中秋秋分前,必定是灾年”的说法,可能已经不适合了。
一方面,随着气候变暖,不论中秋节在秋分之前,还是秋分在中秋节之后,短时间内,大多数地区基本上都不会出现低温。只要不遇到连阴雨天气,基本上农作物后期的生长很少会受影响。
另外一方面,如今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和以前相比,已经有了天壤之别,从种到收的过程中,只要不遇到极端的灾害天气,正常管理下,产量基本上都不低,所谓的“灾年”也不会出现。
综合上述内容,今年9月17日中秋节, 9月22日秋分节气,中秋在秋分节气前到来,而农谚“中秋秋分前,必定是灾年”的说法,可能不一定适合如今的社会,或者不适合大多数地区了。
对此,你怎么看呢?
4000520066 欢迎批评指正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