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旱生虫,涝生病”,今年天气干旱重,玉米4大害虫已发生,及早防治

“旱生虫,涝生病”,今年天气干旱重,玉米4大害虫已发生,及早防治
2024年06月27日 00:02 农民的小帮手

老话常说“旱生虫,涝生病”,今年北方多地种植夏玉米的地区,在播种期时遭遇了干旱,出苗以后,虽然部分地区下了降雨,不过,在高温的作用下,又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干旱。

玉米在生长过程中,如遇干旱情况,虫害的发生会比较严重,并且还不易防治。用老农的话说,天气越干旱,害虫越难打。

原因一:玉米不论是播种期,还是苗期,或者大喇叭口期等等,当处于长时间的干旱状态下,玉米植株自身的长势相对较弱。

从外观也可以看出,叶片发蔫,植株不健壮。这种情况下的玉米植株,自身的抗虫性相对较弱,很容易受到虫害的危害,尤其是该地块害虫数量本来就多的情况下,危害会更加严重。

原因二:处于长时间干旱的玉米地块,在喷施杀虫剂时,由于墒情差,再加上高温,玉米自身为了减少水分的蒸发,叶片上的气孔会关闭。

此时去喷施杀虫剂,能被玉米叶片吸收到的药液有限,当杀虫剂吸收过少以后,杀虫效果也就降低了。还有一点,夏季高温下喷施杀虫剂,本来蒸发相对就会快一些,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杀虫效果。

今年天气干旱,玉米苗期容易出现的4大害虫,不少地方已发生。

  • 第一种:玉米粘虫

玉米粘虫是玉米生长过程中很常见的一种害虫,一般情况下,一年可发生三代,以第二代危害玉米为主。

玉米粘虫注意是幼虫危害玉米, 1~2龄幼虫取食叶片造成孔洞,3龄以上幼虫危害叶片后呈现不规则的缺口,暴食时,可吃光叶片。

玉米粘虫危害也很有特点,多在夜间活动取食,有假死习性,受惊动迅速卷缩坠地,晴天潜伏在阴暗处中,傍晚后或阴天出来活动取食。

对于玉米粘虫的防治,有条件的农户,可以利用粘虫成虫的趋光性,采用灯光及糖醋引诱,集中进行防治。

喷施杀虫剂的话,药剂选择性很多,比如常用的有甲维盐、高效氯氟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氯虫·高氯氟、甲维·高氯氟等等。

  • 第二种:玉米螟

玉米螟和上述玉米粘虫,有相似之处,也有很多不同之处,不要把两者当成了一个害虫。

玉米螟在夜间活动,白天多隐藏于叶片背面或茎秆中。幼虫孵化后,多集中在玉米心叶喇叭口处或嫩叶上取食,不仅在苗期时,会危害玉米的叶片,等到中后期,也会危害玉米的茎秆和穗部。

在苗期时,幼虫取食叶肉或蛀食未展开的心叶,造成“花叶”现象;抽穗后,幼虫钻蛀茎秆,降低籽粒产量;穗期时,幼虫蛀食雌穗、嫩粒,造成籽粒缺损,品质下降。

针对玉米螟的防治,可喷施甲维盐、苏云金杆菌、氯虫苯甲酰胺、阿维菌素等单剂,如果发生严重或者抗药性较强,也可使用氯虫·噻虫嗪、氯虫·高氯氟、甲维·高氯氟等复配药剂。

  • 第三种:二点委夜蛾

玉米二点委夜蛾也是以幼虫为害,具有转株危害的习性,一般情况下,一头幼虫可以危害多株玉米苗。二点委夜蛾幼虫主要危害玉米的茎基部,钻蛀咬食玉米苗茎基部,形成圆形或椭圆形孔洞,造成玉米幼苗心叶枯死和地上部萎蔫。严重时会造成局部大面积缺苗断垄,甚至绝收毁种。

二点委夜蛾幼虫昼伏夜出,白天躲藏在秸秆等覆盖物下,受到惊扰时,有假死性。对于秸秆还田质量不好的地块, 二点委夜蛾的危害可能会加重。

针对二点委夜蛾的防治,建议在上茬小麦收获后,玉米播种前,粉碎田间麦秸,或者把秸秆打成捆拉走,以减少成虫产卵、幼虫栖息环境,降低危害。

防治药剂的话,可以使用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或者两者的混合药剂,喷施于玉米植株茎基部,建议下午16-17点后喷施为宜。

  • 第四种:蓟马

蓟马不仅危害小麦,在玉米上也比较常见,据观察,在干旱少雨的年份,玉米苗期时,容易受到蓟马的危害。

蓟马成、若虫集中在玉米幼苗的心叶和2至6叶期的叶片刺吸危害,造成叶片上呈现断续的银白色条斑并伴有小黑点,受害严重时,叶片端半部干枯。而玉米苗期常见的心叶不能展开,心叶呈“鞭状”,剥开后,就会发现很多蓟马存在。

对于蓟马的防治药剂,常用的有吡虫啉、啶虫脒、吡蚜酮、烯啶虫胺、噻虫嗪等。蓟马危害严重时,建议喷施上述药剂的复配药剂。

综合上述内容,今年北方多地,夏玉米播种时,遭遇了干旱,玉米进入苗期后,更容易受到害虫的危害,影响后续一系列的生长。

因此,要及时做好观察工作,在虫害发生初期,及时喷施杀虫剂,促进玉米更好的生长。

问问大家,当前你们那里玉米有虫害了吗?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