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银行同业业务成立专委会仍掉队,“一哥”地位难保

青岛银行同业业务成立专委会仍掉队,“一哥”地位难保
2024年06月13日 10:57 全球财说GlobalFinanc

作者:王莉

出品:全球财说

与年初业绩预喜一致,青岛银行2023年业绩实现喜人增长,但投资者没预料到的是,青岛银行掉出了央行公布的2024年度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名单,更没想到的是,青岛银行掉出了名单,青岛农商行却补位上去。

或许也不是无迹可寻,实际上青岛银行2022年同业业务规模即已出现大幅下滑,与此同时,根据去年中国银行业协会评价结果,青岛银行综合实力也在下降。

今年一季度,青岛银行山东城商行“一哥”地位不保,在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市值等指标方面,被齐鲁银行超越。

综合实力下滑

青岛银行在进入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名单六年后,首次掉出该名单。

近日,央行公布了2024年度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名单。此次交易商的总数为51家,包括了全部6家国有大行和全部12家全国股份制商业银行、2家政策性银行等,以及中信证券和中金公司两家券商以及负责民营企业债券融资支持工具实施的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

对比2023年度名单可以发现,此次青岛银行被移出名单,取而代之的是青岛农商银行。

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制度是人民银行在金融领域的一项重要举措。自1998年建立以来,它为央行的货币政策操作提供了有力的支持。该制度选择了一批能够承担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交易对象,通过与这些银行的互动,央行能够更加有效地调控货币市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近年来,这一制度不断完善。建立了一级交易商考评调整机制、信息报告制度等相关管理制度,使得交易商的选拔和管理更加科学、规范。

本次新出炉的名单是央行根据考评调整机制对 2023年度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及申请加入一级交易商的机构进行综合评估后的结果。

对于被移出的原因,青岛银行方面解释称,2023年,青岛银行积极进行资产负债结构调整,以更大力度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在此过程中,同业业务相对减少,导致货币市场的交易量及活跃度较往年略显降低,但这一调整并不会对青岛银行的相关业务产生影响。

或许这一调整不会对青岛银行相关业务产生直接影响,但间接影响应该还会有。毕竟入选一级交易商后,意味着央行对该机构实力层面的一定认可,意味着它将有更多机会参与央行的公开市场业务,提升自身的资金运作能力和风险管理水平,同时也有助于其拓展业务领域,提高市场竞争力。

青岛银行当然还是希望能获得资格,该行表示,未来,该行将积极贯彻央行宏观调控政策,继续努力争取一级交易商资格,为积极传导央行货币政策、推动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全球财说》发现,该行同业业务在2022年即已出现收缩。2022年年末,青岛银行同业业务规模有所下降,年末同业业务规模同比下降45.03%至107.33亿元。该行同业业务的交易对手主要为大型国有银行、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部分实力较强的城商行。截至2023年末,该行同业及其他金融机构存放款项22.42亿元,比上年末减少41.97亿元,下降65.18%;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368.8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12.46亿元,增长43.87%。

实际上,该行自2022年同业业务规模下降后,或已产生危机感,2023年,该行成立了金融同业委员会,目的就是积极拓展同业客群。但显然效果还不明显,2025年是否能再度入围,待到明年此时即可见分晓。

综合其他权威机构的评价情况,青岛银行应不止是同业业务能力下降,其综合实力也正面临下降风险。

2023年10月,由中国银行业协会发布的2023年度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能力“陀螺”(GYROSCOPE)评价结果显示,青岛银行在城商行综合评价榜单中排名第19位,较2022年的第10位大幅下降了9位。

“陀螺”评价指标体系通过公司治理能力(G)、收益可持续性能力(Y)、风险管控能力(R)、运营管理能力(O)、服务能力(S)、竞争能力(C)、体系智能化能力(O)、员工知会能力(P)、股本补充能力(E)九个维度,对商业银行稳健发展能力进行综合评价,由中国银行业协会编制发布,在行业内具有较高权威性,2023年共有181家商业银行参与了评价。

根据上述评价结果,2023年,青岛银行的公司治理能力88.68分、风险管控能力85.56分,分别较2022年减少0.5分、1.79分。此外,服务能力由76.22分降至73.46分,体系智能化能力由85.43分降至80.88分。显示该行在这几方面的能力下滑。

一哥地位被动摇

青岛银行前身是青岛城市合作银行,于1996年11月以青岛市辖区内原21家城市信用社为基础组建。1998年8月,青岛城市合作银行更名为青岛市商业银行,2008年4月再次变更为现名。目前该行是青岛市两家总行级法人银行之一。2008年12月,该行引入境外战略投资者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Intesa Sanpaolo S.p.A.,以下简称“联合圣保罗银行”)和洛希尔金融集团控股公司(Rothschilds Continuation Holdings AG,以下简称“洛希尔集团”)。

自成立以来,青岛银行多次增资扩股,资本实力得到显著增强。2015年该行完成20.00亿元增资;并于2015年12月成功在香港证券交易所上市,发行新股9亿股,募集资金42.75亿港元,成为2015年首家在香港挂牌交易的城市商业银行。2019年1月16日,该行在深交所挂牌上市(证券代码:002948.SZ),发行新股4.51亿股,募集资金20.38亿元,成为山东省首家A股上市银行,同时也是全国第二家“A+H”股上市城商行。

海尔集团公司通过旗下八家企业持有该行合计18.14%的股份,为该行第一大股东;意大利联合圣保罗银行为其第二大大股东,持股比例为17.50%。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一季度,国信证券进入该行前十大股东行列。

青岛银行2023年营收贡献力量与2024年一季度有明显差别。

2023年,该行实现营业收入125亿,同比增长7.1%,实现归母净利润35亿,同比增长15.1%。其中利息净收入和非利息净收入分别同比增长11.99%和下降4.93%,也就是说2023年推动收入增长的中坚力量还是利息净收入。

今年一季度则发生反转,今年一季度该行实现营业收入36.9亿,同比增长19.3%,实现归母净利润10.8亿,同比增长18.7%。增速看起来也挺猛,不过一季度对增长贡献较多的应是非息收入,一季度,该行净利息收入、非息收入同比增速7.7%、47.7%。

青岛银行此前一直被认为是山东城商行界的一哥,但在今年一季度,地位出现动摇。

2024年一季报显示,青岛银行除营业收入依旧位居三家农商行首位之外,资产规模上已被齐鲁银行超越,归母净利润则被齐鲁银行及青岛农同时超越。具体来看,青岛银行资产规模则较上年末增长2.48%至6230.71亿元,而齐鲁银行资产规模则爬升至6248.47亿元,以17.76亿元的规模差距成功赶超“老大哥”;净利润方面,报告期内,青岛银行实现归母净利润10.81亿元,同比增长18.74%,而齐鲁银行、青岛农商行则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0.81亿、10.94亿元,青岛银行除再次被齐鲁银行赶超之外,还被资产规模最小的青岛农商行以0.13亿元的微小差距实现反超。

净资产收益率也被赶超。今年一季度,齐鲁银行、青岛农商行的净资产收益率为2.77%、2.83%,青岛银行的净资产收益率为2.71%,在这3家中处于垫底位置。

市值方面青岛银行也不及齐鲁银行,截至今年6月12日,青岛银行收盘价3.43元,市值约为167亿元,齐鲁银行收盘价4.81元,市值约为233亿元。

资产质量方面看起来还尚可,截至2024年3月末,该行不良贷款率1.18%,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232.35%,比上年末提高6.39个百分点。不过不良贷款余额还在增长,逾期贷款中逾期3个月内微增,逾期一年至三年的贷款增长较多。

该行房地产贷款在行业贷款中居第六,余额同比略增,需值得警惕的是房地产贷款不良率增长较多,同比增长2.2个百分点。

敬告读者:本文基于公开资料信息或受访者提供的相关内容撰写,全球财说及文章作者不保证相关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和准确性。无论何种情况下,本文内容均不构成投资建议。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抄袭。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