频繁出现罕见鱼群,长江禁渔效果显著,鱼群会像野猪一样泛滥吗?

频繁出现罕见鱼群,长江禁渔效果显著,鱼群会像野猪一样泛滥吗?
2023年02月04日 10:28 果然悠1007

最近一段时间,长江频繁出现罕见鱼群。

1月中旬,南京一市民在南京长江边观察鸬鹚时看到了一群长着小胡子的鱼类,而这种鱼为长江中的稀有鱼类——铜鱼,有的地方也称之为麻花鱼、金鳅、芝麻鱼、尖头棒等。

1月31日,长沙望城蔡家洲水域,至少有三头江豚在湘江畅游。据报道,近几年,江豚们开始频繁活动于湘江长沙望城水域。

2月2日举行的长江十年禁渔工作视频推进会上,专家表示刀鲚时隔30年再次溯河洄游到达历史分布上限洞庭湖。而且普通的四大家鱼卵苗发生量也提高到了78.7亿尾。

其实,回看2022年,令人振奋的消息更多。

2017年赤水河试点全面禁捕后,该区域特有鱼类早期资源种数由禁捕前的32种上升至37种,鱼类资源量整体增加了接近1倍。

上文提到的江豚,在2022年被发现的频率也是显著增加,单个聚集群体数量甚至超过60头。

安徽池州、重庆万州都出现过大规模野生鱼群,甚至江水都被鱼群“染黑”,如此大的野生鱼群,不论是当地的居民,还是护渔队员都表示是第一次见到。

种种迹象都在表明,长江禁渔效果显著。

我们常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长江边上有大量居民是靠着捕鱼生活的,长江禁捕后这部分人也就失去了可能是唯一的经济来源,那是为什么要顶着断别人活路的压力禁渔呢?这就不得不从长江鱼类资源的变化说起。

长江作为我国两大河流之一,历史上单年鱼类捕获量曾达到45万吨,这一数值占全国淡水捕捞总量的60%。因为自然条件下,鱼类生长速度相对缓慢,加上工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排放,部分水域污染严重,以及各种水利设施的修建,长江渔业在创造历史的同时,资源也被大量破坏。

1956年到1960年,长江鱼类捕获量就已经不复当年之勇,下降到了26万吨,到上世纪80年代进一步下降到20万吨左右,2003年前后年捕获量仅剩下不足10万吨。

随着鱼类捕获量的下降,辉煌一时的长江三鲜(鲥鱼、刀鱼和鮰鱼)也陷入危机。

据统计,当年鲥鱼的最高年产量达到了1575吨,长江刀鱼则是创下了3750吨的最高年产量,长江三鲜一度风头无限,因为产量高,其价格甚至比白菜还便宜,重达3斤的鲥鱼不过8毛钱一斤。

可现在长江三鲜已不复当年之勇,刀鱼陷入危机,种群数量大幅缩减,高龄的长江刀鱼数量越来越少,平均体重也越来越低,鱼讯也由原来的20天减少了不足一个星期。鲥鱼更惨,1984年,8艘渔船连续作业30天才捕获了87条,1989年金捕获17条,到了90年代,更是难见鲥鱼的身影,目前最近的一次鲥鱼捕获记录还是1998年江苏段一渔民捕获的一条1.5kg重的鲥鱼,至今已经有24年未再有鲥鱼的发现记录。

好在长江鱼类资源的下降引起了重视。2020年1月,农业农村部在官网发布关于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范围和时间的通告,宣布最迟自2021年1月1日0时起实行暂定为期10年的常年禁捕,禁渔期间禁止天然渔业资源的生产性捕捞。

这才禁捕两年多,成果就已经明显显现出来,据报道,长江监利段“四大家鱼”卵苗发生量从最低不足1亿尾提升到78.7亿尾。资源衰减严重的刀鱼采样量也呈阶梯式增多,出现频率从25%增加到100%,渔获中的数量占比从3.11%增加到9.66%,重量占比从2.41%增加到7.42%。

也就因为十年禁渔,我们才得以看到上面提到的野生鱼群嬉戏的场面。随着野生鱼类种群的恢复,有人开始担心长江鱼类会不会像野猪那样泛滥起来,毕竟“物极必反”,任何东西多了也会从好事变成坏事,野猪多了,破坏庄稼,伤人事件频现。

其实,这种担忧是多余的。道理很简单,长江存在了上千年,自古至今从未出现鱼类泛滥的问题,因为长江本身就是一条完整的生态链,生态链上的生物遵循着“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淤泥”的自然规律,我们看到的鱼群多了,江豚等这些食物链顶级的种群食物就会变得丰富,其种群数量也会大幅增加,进而限制鱼类种群的无限制扩张。

虽然,长江禁渔已经有显著的成果显现,但长江中很多物种依然难见,比如上面提到的鲥鱼,大家都期盼能重现长江的白鳍豚,所以长江禁渔仍任重而道远。在长江鱼类资源完全恢复之前,我们更多的还是应该考虑保护问题,而不是泛滥问题。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