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丨当前猪场蓝耳病防控的“难点”和“方法”

养猪丨当前猪场蓝耳病防控的“难点”和“方法”
2023年03月27日 14:05 果然悠1007

猪蓝耳病,又名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导致母猪流产、早产、死胎率高,生长育肥猪死淘率高,公猪精液品质下降的重要疾病之一。

蓝耳病的不稳定会给猪场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即便市场上存在10余种可供养殖端选择的蓝耳疫苗,但蓝耳病的防控依然难度很高。

导致这一问题的出现,一方面是因为蓝耳病毒在不断变异。

2021年分离到的蓝耳病病毒毒株以NADC30-like、NADC34-like和高致病蓝耳病毒毒株为主,占比分别为34.7%、27.2%和26.7%。

说明在我国流行的蓝耳病毒,已经从之前的经典毒株和高致病毒株转变为以NADC30-like为首的变异毒株。

目前市场上主流的蓝耳疫苗,不论是灭活苗,还是弱毒苗,对异源病毒的保护效果均不理想。

有研究者评估了5种商用疫苗对NADC30-like毒株的保护效果,发现5种疫苗对病毒血症、阻止病理损伤和病毒载量并无影响。

另一方面是因为蓝耳病毒的传播途径多样。

病猪会通过尿液、精液、唾液等排毒,健康猪接触到病猪排出的这些物质后就会被感染。

蓝耳病毒还可以通过气溶胶传播。

更为严重的是蓝耳病毒可通过患病母猪的胎盘屏障感染胎儿。

而蓝耳病毒血症长期存在,与蓝耳病毒共同参与的细菌耐药性不断增强,由于受到病毒、细菌和霉菌毒素侵袭,导致猪群处于亚健康状态等问题的存在,让蓝耳病的防控难度进一步升级。

所以,不同于其他疾病,蓝耳病的防控需要的是一套包含生物安全、疫苗免疫、药物保健、抗原和抗体监测等在内的综合防控措施。

一、标准化的生物安全

行之有效的生物安全措施,可以有效切断蓝耳病毒的传播途径,防止外源病毒进入猪场,而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 1、禁止引入高抗(S/P值>2.0)的种猪,阴性场禁止引入蓝耳抗体阳性种猪。

  • 2、猪场内使用的公猪精液蓝耳为阴性。

  • 3、母猪群批次化管理,产房、保育舍、育肥舍猪群全进全出。

  • 4、加强猪场内部生物安全工作,比如猪舍和内外环境的定期消毒,禁止饲养员串舍,污区和净区严格区分,有条件的猪场还可以加装空气过滤系统。

二、定期监测

蓝耳稳定的猪场,要求种猪群抗原阴性,抗体呈整体下降趋势,仔猪断奶时,抗体和抗原双阴性,且在12周龄前蓝耳抗原不转阳。

商品猪死淘率低于3.5%,不出现严重的咳喘等呼吸道疾病症状猪群。

种猪群日常监测内容包含如下几项:

  • a、每周检测一次仔猪去势液(1份/单元)和断奶仔猪咽拭子(5头/单元)。

  • b、妊娠母猪舍每月按20%比例采集口腔液,进行抗原检测。

  • c、每月随机采集1/6比例公猪咽拭子进行抗原检测。

三、合理使用疫苗和药物

蓝耳疫苗可以作为猪场防控蓝耳病的一个手段,但其并不是唯一手段和最优手段。不同情况的猪场应采取不同的疫苗免疫方式。

1、蓝耳发病场,可紧急免疫灭活疫苗,待猪群蓝耳稳定后再免疫活疫苗。

为了减少损失,蓝耳发病场还需加强药物预防。

  • a、种猪群:饲料中按照黄芪多糖粉400g/吨或香菇多糖粉500g/吨+板蓝根颗粒1kg/吨或板青颗粒1kg/吨+替米考星2kg/吨或泰万菌素800g/吨,连用21天。

  • b、哺乳仔猪群:出生后3-5日龄,肌注长效抗生素一次;断奶当天肌注长效抗生素一次,杀菌消炎,预防断奶后细菌性疾病继发性感染。

  • c、商品猪群:饲料中按照黄芪多糖粉400g/吨或香菇多糖粉500g/吨+板蓝根颗粒1kg/吨或板青颗粒1kg/吨+替米考星2kg/吨或泰万菌素800g/吨,断奶后连用14天,保育转育肥后14天,若存在蓝耳转阳问题,同样可以按照上述方案连用14天。

2、蓝耳阳性稳定场,应逐渐减少弱毒活疫苗的免疫次数,配合灭活疫苗的免疫。

  • a、种猪群:饲料中按照黄芪多糖粉400g/吨或香菇多糖粉500g/吨+板蓝根颗粒1kg/吨或板青颗粒1kg/吨,一次给药14天,间隔一个月给药一次。

  • b、商品猪群:饲料中按照黄芪多糖粉400g/吨或香菇多糖粉500g/吨+板蓝根颗粒1kg/吨或板青颗粒1kg/吨,断奶后连用14天。

3、蓝耳阴性场,免疫灭活疫苗,或不免疫疫苗。种猪群饲料中按照黄芪多糖粉400g/吨或香菇多糖粉500g/吨+板蓝根颗粒1kg/吨或板青颗粒1kg/吨,一次给药14天,间隔一个月给药一次,维持猪群的阴性状态。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