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 | 胡羽珊 张鹏龙:贸易条件冲击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波动——基于53个国家的SVAR分析

研究 | 胡羽珊 张鹏龙:贸易条件冲击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波动——基于53个国家的SVAR分析
2024年03月13日 18:33 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

摘要

如何加强和推进南南合作是所有发展中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本文以1980—2020年53个发展中国家为样本,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探究贸易条件冲击对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虽然同属于支出法GDP核算体系,但生产端GDP与支出端GDP在核算发展中国家经济活动时存在显著差异,主要原因是发展中国家与发达国家之间贸易条件不同;第二,支出端GDP核算方法与宏观调控政策可以更好地解释贸易条件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可将解释程度从已有文献的10%提升至40%;第三,发展中国家多采用加剧经济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无法起到熨平周期的作用,因为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汇率稳定双重目标不能同时实现。本文从核算方法视角解释了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之间存在分歧的原因,为加强南南合作以期实现互利共赢的发展中国家提供政策参考。

Abstract

文丨胡羽珊 张鹏龙

胡羽珊(第一作者):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副教授

张鹏龙(通信作者):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摘编自 |《国际金融研究》

网络首发日期 | 2024-02-12

引用格式丨胡羽珊,张鹏龙.贸易条件冲击与发展中国家经济波动——基于53个国家的SVAR分析[J].国际金融研究,2024,(02):50-60.DOI:10.16475/j.cnki.1006-1029.2024.02.005.

-引言

当前国际形势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强和推进南南合作有助于发展中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的贸易条件随社会发展稳步改善,而中国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近年来连续遭受负面冲击,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利得逐年下降。2008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复苏乏力、新兴市场国家快速发展和地缘政治日趋复杂等因素影响,发达国家逆全球化思潮涌动,贸易保护主义愈演愈烈,贸易条件正向着不利于发展中国家的方向发展(樊海潮等,2021)。贸易条件负向转变对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的影响近年来受到大量学者关注,特别是在实证分析方面。Schmitt-Grohé & Uribe(2018)发现,贸易条件冲击只能解释发展中国家约10%的经济波动,说明贸易条件冲击对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较弱。这与基于传统校准经济周期模型的研究结论存在分歧。因此,本文尝试从新的角度探索传统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之间关于贸易条件冲击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波动解释存在分歧的原因。

本文的边际贡献主要为:

第一,理论分析贸易条件影响支出端GDP与生产端GDP核算方法的差异,阐明支出端GDP在核算发展中国家福利变化方面的优势。第二,实证测算各国支出端GDP发现,其与传统生产端GDP的偏离在发展中国家要远大于发达国家。在此基础上,构建结构向量自回归(SVAR)模型分析贸易条件冲击对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波动的实际影响,从支出端GDP核算方法和宏观调控政策视角解读理论模型与实证分析之间的分歧。第三,通过从应用层面考察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对贸易条件冲击的影响发现,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政策无法平抑甚至会加剧贸易条件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这丰富了开放宏观经济学分析框架,使其更符合发展中国家发展规律,为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提供政策参考。

-文献综述

随着国际贸易的不确定性上升,现有研究越来越关注贸易条件冲击对新兴市场经济体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梅冬州和马振宇,2023)。理论层面,贸易条件冲击在发达国家主要通过能源的相对价格影响宏观经济波动(Hamilton,1983),在发展中国家主要通过贸易失衡(Anderson&Zhang,2022)和国际金融市场(Sachsetal.,1981)影响宏观经济波动。Mendoza(1995),Kose(2002),Broda(2004)和Fernández et al.(2018)使用校准经济周期模型发现,贸易条件冲击是发展中国家短期经济波动的主要原因。但实证层面,Cashinetal.(2004),Lubik&Teo(2005)和Schmitt-Grohé &Uribe(2018)发现,贸易条件冲击对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不显著。综上,贸易条件冲击对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在理论分析与实证检验之间存在较大分歧。 

我国学者对贸易条件冲击的研究主要针对其对长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周申等,2012;吴滨源和王亮,2014;张建刚和魏蔚,2018),而本文关注贸易条件冲击对短期经济波动的影响。在短期经济波动研究方面,我国学者多侧重分析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影响(孙文莉等,2013;陆前进,2017;张鹏龙和韩天阔,2023),本文也遵循此分析方向。 

-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

发展中国家多处于经济运行和社会制度的转型探索阶段,宏观调控政策对经济周期波动的影响较大,本部分重点考察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作用。

广义货币供应量(M2)能够更好地反映发展中国家的实际和潜在购买力,本文选用广义货币供应量与GDP的比值衡量货币供给,反映一国的货币政策,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WDI数据库。结果显示①,当贸易条件受到10%的正向冲击时,货币供给大幅增加,在6年后趋于稳态,且货币供应的增加伴随一定的滞后期。这与发达国家采用的平抑经济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不同。可能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贸易条件的改善使其实际汇率降低,本币升值,出口减少。为维持市场份额,发展中国家会选择增加广义货币供应量以应对本币升值对出口造成的不利影响,并维持汇率稳定。货币政策调控效果滞后是由于广义货币供应量在当期是外生的,且货币政策调整需要时间。考虑货币政策的影响以后,贸易条件对产出波动的解释力度升至39%,比不考虑货币政策的情形增长6%。贸易条件对货币政策本身的解释力为30%,说明发展中国家多使用增加广义货币供给的调控方法以应对本币升值对出口的不利影响。各国货币政策的解释力存在差异,但绝对中位差仍略高于中值的50%。贸易条件对消费、投资、贸易收支和实际汇率的解释力度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增长幅度分别为1%、4%、5%和4%。由于货币政策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贸易条件冲击对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力度,说明发展中国家的货币政策会加剧贸易条件冲击对该国居民实际福利水平的影响。

财政支出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动经济社会和公共事业发展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参考Blanchard & Perotti(2002)的研究,本文选用政府购买与GDP的比值衡量财政支出水平,反映一国的财政政策,数据来源于世界银行WDI数据库。结果显示①,贸易条件改善导致财政支出当期减少,说明政府会在当期进行调控以平抑正向经济波动。财政支出在后期出现大幅增加且远高于稳态,直至将近第9期才回归稳态。这说明,发展中国家政府支出的目标不同于发达国家,是为了促进经济增长。正向贸易条件冲击导致发展中国家面临货币升值压力,为缓解货币升值可能对经济增长产生的不利影响,发展中国家选择增加财政支出以刺激经济增长,维持汇率稳定。财政政策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增加财政预算需要时间。用于应对贸易条件冲击的财政政策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不显著,考虑财政政策影响以后,贸易条件冲击对产出波动的解释力度升至30%,与Mendoza (1995)使用传统校准经济周期模型的分析结果一致。贸易条件冲击对财政政策的解释力度为19%,略低于对货币政策的解释力度。各国财政政策的解释力度存在差异,但绝对中位差略高于中值的50%。贸易条件对其他宏观经济变量的解释力度与不考虑财政政策的情形无显著差异,说明财政政策本身对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有限。

芳等(2014)提出,在研究宏观经济波动时应同时考虑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鉴于此,本文在SVAR模型中同时加入货币供给与财政支出双重变量。结果如图3所示,同时考虑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时,脉冲响应结果与单独考虑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的情形类似。同时考虑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用贸易条件解释的方差份额结果如表3①所示,贸易条件冲击对支出端GDP的解释力度升至40%,比不考虑宏观调控政策的情形高7%,比使用生产端GDP核算的情形高18%。同时考虑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贸易条件冲击时宏观经济波动的解释力度与仅考虑货币政策的情形相同,比仅考虑财政政策的情形增加2%,且二者的绝对中位差均有小幅下降②。可能的原因是财政政策需要配合货币政策才能更好地实现宏观调控目标。贸易条件冲击对消费、投资、贸易收支和实际汇率的解释力度较不考虑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情形分别增加4%、2%、5%和1%,说明贸易条件冲击对发展中国家的宏观经济波动具有较强的解释力度,且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共同作用会进一步加剧贸易条件冲击对发展中国家居民福利水平的影响。

-结论与政策启示 

本文基于支出端GDP核算体系,选取53个发展中国家1980—2020年宏观经济数据,分析贸易条件冲击对宏观经济波动的影响,主要结论为:第一,理论分析证明,贸易条件恶化时,生产端GDP会维持不变,但支出端GDP可能大幅降低。因此,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波动应更关注反映居民实际福利水平的支出端GDP核算方法,而非实证广泛采用的反映实际产出水平的生产端GDP核算体系。第二,对样本国家进行调整与扩充后发现,纳入更多收入水平较低的发展中经济体可以使贸易条件冲击对产出水平的解释力度增加12%,采用支出端GDP可以再增加11%,同时考虑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的调节作用可以进一步增加7%,最终使贸易条件冲击对发展中国家经济波动的解释力度由10%升至40%。第三,与发达国家使用的平抑经济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不同,发展中国家多采用加剧经济周期的货币和财政政策,因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多依赖出口,而贸易条件改善会使本币面临升值压力,不利于出口。为实现经济增长和汇率稳定双重目标,发展中国家多采用加剧经济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但可能会加剧贸易条件恶化对发展中国家的不利影响。 

基于研究结论,本文得到以下政策启示。第一,作为国际贸易中价格的被动接受者,发展中国家在衡量自身经济运行和发展水平时应更关注衡量居民实际福利水平的支出端GDP核算体系。近年来,多数发展中国家的贸易条件呈恶化趋势,发展中国家应更关注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开展贸易合作。第二,本文研究样本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高度重合,贸易条件冲击会对产出、消费、投资和贸易收支产生不利影响。因此,中国应继续稳步提升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之间的互联互通,降低双边贸易成本,推动“一带一路”倡议更好地惠及共建国家。第三,发展中国家使用加剧经济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可能会加剧贸易条件恶化对经济波动的负向影响,因此,发展中国家不能简单地采用扩张性货币和财政政策以促进出口及经济增长,而应依据贸易条件特征,适度采用平抑经济周期的宏观调控政策。

*注:原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略

编辑 | 郭璐蕾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