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乌大幅丧失供电能力,双方进入“基础设施战”

克里米亚大桥被炸、乌大幅丧失供电能力,双方进入“基础设施战”
2022年10月22日 09:03 狙击军情前沿

“在过去的一夜一夜中,俄罗斯联邦武装部队继续使用天基远程高精度武器攻击乌克兰的军事指挥系统和能源系统。所有既定目标都被击中了。”俄罗斯国防部在10月20日的一份声明中这样写道。

10月18日,乌克兰总统泽伦斯基在其推特主页上发布消息称,俄罗斯在过去一周内摧毁了乌克兰近三分之一的发电站。随着冬季的临近,当地电网面临着严峻的风险。同一天,俄罗斯国防部宣布,对乌克兰基础设施的空袭将继续。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20日,乌克兰博洛扬卡,一名坐在暗处的市民抱着她的猫,看着手机。视觉中国图

随着时间的推移,俄乌冲突已经不仅仅是枪战对抗,而早已成为真正的混合战争。各方较量涉及军事、外交、金融、能源等多个方面,从“北溪”天然气管道遇袭泄漏,到具有象征意义的克里米亚大桥被炸,再到乌克兰基础设施被破坏,反映了局势的逐步演变。

目前,西方国家和乌克兰指责伊朗向俄罗斯提供“沙希德-136”自杀式无人机来实施这些袭击。18日,乌克兰外长库勒巴甚至提出与伊朗断绝关系。19日,美国、法国和英国在联合国安理会闭门会议上讨论了“伊朗向俄罗斯转让无人机”的问题。20日,欧盟也宣布了对伊朗的新制裁。不过,俄罗斯和伊朗都否认了相关指控。

据Sputnik news agency & radio 10月20日报道,泽伦斯基办公室主任的顾问阿列克谢阿韦维奇(Alexei Avevich)当天表示,俄罗斯对能源基础设施的打击可能会导致乌克兰停止供电和供暖数月。他说,乌兹别克斯坦1800个居民区已经停止供水、供暖和供电。

乌克兰国家能源公司10月21日宣布,乌克兰全境当天将继续采取限电措施,直到被袭击的发电厂和供电设施恢复完毕。同时,公司再次呼吁市民节约用电,特别是17:00-23:00高峰时段,限制使用熨斗、电暖器、地暖等大功率电器。

当地时间2022年10月15日,乌克兰基辅,当地一处电力设施被破坏后,居民被敦促减少夜间用电,城市街道处于半黑暗状态。视觉中国图

另一方面,俄罗斯国防部承认袭击了乌克兰的能源设施,但否认故意针对平民。据俄罗斯国防部20日消息,在过去24小时内,俄军用天基远程高精度武器攻击了乌克兰军队指挥系统和能源系统,既定目标全部被击中。

俄罗斯的这一系列袭击始于10月10日,即克里米亚大桥遇袭两天后。俄罗斯对基辅和其他乌克兰城市发动了自俄乌冲突开始以来最猛烈的空袭,密集袭击了从哈尔科夫、基辅到利沃夫和伊万诺-弗兰科夫的能源、国防、军事指挥和通信设施。10月11日,乌克兰官方消息称,前一天俄罗斯对乌克兰的袭击造成至少19人死亡,100多人受伤。

对此,泽伦斯基批评俄罗斯对能源基础设施的多次袭击是“俄罗斯式的恐怖袭击”。据他10月18日披露,从本月10日开始,乌克兰已有30%的电站遭到破坏,导致乌克兰全国大规模停电。

不久前,俄罗斯指认乌克兰情报部门是克里米亚大桥“恐怖袭击”的幕后黑手。当地时间10月8日上午,克里米亚大桥上一辆卡车发生爆炸并引发大火,导致大桥部分路段坍塌。泽伦斯基随后在讲话中暗示,乌克兰大部分地区天气晴朗,阳光明媚,但克里米亚“阴云密布”。

克里米亚大桥横跨刻赤海峡,是连接克里米亚半岛和俄罗斯大陆的唯一陆上通道。这座桥受到俄罗斯总统的高度重视。2018年5月,克里米亚大桥公路桥正式通车。普京亲自驾驶车辆,带领一队卡车参加开幕式;2019年12月,普京再次前往克里米亚大桥铁路桥通车仪式。

外界猜测俄罗斯是在报复——袭击克里米亚大桥,俄罗斯并未否认。10日,普京在联邦安全会议上证实,俄军对乌克兰基础设施实施了远程导弹打击。他将克里米亚大桥爆炸称为“乌克兰对俄罗斯基础设施的恐怖袭击”,并表示,“如果对俄罗斯的恐怖袭击继续,我们将以非常严厉的方式做出回应,回应将等同于俄罗斯面临的威胁。任何人都不应该对此有任何怀疑。”

他还暗示,俄罗斯对基础设施的攻击可能会更广泛。普京说:“任何至关重要的交通、能源或公共事业基础设施”,无论位于何处,都可能是公平的游戏。面对这样的威胁,美国和欧洲领导人应该加强努力保护关键基础设施。

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基础设施战争”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作为双方的支持者,西方和伊朗围绕俄罗斯和乌克兰局势再起摩擦,给这场冲突增添了新的国际元素。

自10月10日以来,乌克兰首都基辅频繁响起防空警报。当地时间10月17日上午,据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基辅的空袭警报响起,当地至少发生了三次爆炸。泽伦斯基办公室主任吉尔马克表示,袭击基辅的是一架自杀式无人机。

乌克兰空军发言人尤里伊纳特17日表示:“我们确认已经摧毁了37架自杀式无人机。他们都是从南方飞来的。”基辅市长克里琴科当天表示,基辅一栋居民楼和部分电力设施受损。

10月19日,乌克兰军方再次声称击落13架自杀式无人机。根据乌克兰军队的声明,从10月18日夜间到19日,俄罗斯军队两次使用自杀式无人机袭击了米科列夫地区。乌克兰空军击落了其中11架,另外两架“分别被乌克兰国民警卫队和乌克兰国家边境服务局的士兵击落”。乌克兰还声称上述无人机是伊朗制造的,泽伦斯基的顾问波多利亚克17日指责说:“伊朗应该为乌克兰人被谋杀负责。”在10月18日的新闻发布会上,乌外长尤勒巴甚至提议乌克兰与伊朗断绝外交关系,理由是“伊朗无人机对乌克兰民用基础设施造成严重破坏,并对我国人民造成伤亡”。

与乌克兰的基调一致,西方国家近来频频指责伊朗向俄罗斯转移无人机。白宫10月20日宣布,伊朗向克里米亚派遣军事训练员,帮助俄罗斯军队使用伊朗无人机。“我们可以确认,驻扎在克里米亚的俄罗斯军事人员一直在使用伊朗无人机,并利用它们在乌克兰全境发动袭击。”美国国务院发言人普莱斯20日表示,美方评估认为,伊朗军事人员在克里米亚协助俄罗斯实施上述行为,但普莱斯没有提供任何证据。

20日,欧盟理事会发布公告,制裁伊朗3名个人和1个实体,理由是他们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在俄乌冲突中发挥了作用”。制裁包括冻结资产、实施旅行禁令等。

路透社18日也报道称,伊朗将向俄罗斯提供地对地导弹。一名伊朗外交官在本月6日访问莫斯科后透露:“俄罗斯要求伊朗提供更多精度更高的无人机和弹道导弹,尤其是法塔赫和佐勒法加德系列导弹。”不过,对于伊朗是否向俄罗斯提供地对地导弹的传闻,一名未透露姓名的美国军方高级官员表示,他无法提供任何准确信息。

另据以色列《耶路撒冷邮报》 21报道,一名未透露姓名的乌克兰官员称,在过去一周内,10名负责训练俄罗斯士兵的伊朗国民在遭到乌克兰军队袭击后丧生。乌克兰全国抵抗中心19日表示,伊朗国民正在俄罗斯控制的乌克兰领土上训练俄罗斯士兵使用自杀式无人机。

伊朗政府多次否认伊朗向俄罗斯提供无人机袭击乌克兰的说法,克里姆林宫也坚称乌克兰使用的所有武器都来自俄罗斯。据彭博新闻报道,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当地时间19日发表讲话称,“几年前,当伊朗公布导弹和无人机的照片时,他们(西方)说这些是PS的。现在他们说伊朗无人机很危险。为什么要卖给别人?”

“基础设施战争”可能意味着危险的升级。

俄罗斯使用无人机和其他武器袭击乌克兰水电供应等关键国家基础设施的情况并不罕见,这是“混合战争”的一部分。“混合战争”一词是美国军事专家、国防大学研究员弗兰克霍夫曼在2007年创造的。它是指常规军事战争的模式和战略与暴力和刑事骚乱等恐怖战术的结合。今年9月,连接俄罗斯和欧洲的天然气管道“北溪-1”和“北溪-2”在瑞典和丹麦附近海域发生4次泄漏,将外界的注意力引向如何确保基础设施安全的话题。

根据丹麦哥本哈根警方10月18日发布的声明,初步调查显示,丹麦近海专属经济区北溪管道泄漏是由“剧烈爆炸”引起的。但在俄乌冲突持续的背景下,谁制造了爆炸也成了“罗生门”。一般认为这一事件是“蓄意破坏”,波兰和乌克兰在调查开始前就已经指责俄罗斯袭击了“北溪”管道;俄罗斯把矛头指向美国,指出只有美国才能从“北溪”事件中获益,这样才能向欧盟出售更多的液化天然气。

虽然真相尚未可知,但教训已经显现。德国国防与战略研究所研究员朱利安帕拉克(Julian parac)在9月底对《纽约时报》进行了分析,称“北溪”泄露事件恰恰说明了(欧洲的)重要系统将如何暴露在外部攻击之下,此次事故再次提醒人们“混合战争”的风险。

根据帕拉克当时的分析,现阶段可以确定的是,该事件与乌克兰局势有关。北约的海上司令部和盟军船只正在考虑和准备应对包括摧毁关键基础设施在内的混合军事行动。其次,这种破坏给欧洲经济造成了额外的不稳定。"这有力地提醒了我们能源基础设施的脆弱性."

自“北溪”泄漏以来,挪威和丹麦加强了能源部门的安全,北约秘书长承诺对任何进一步的攻击采取“统一和坚定的回应”。然而,彭博在10月19日撰文指出,欧洲和美国的许多基础设施仍然脆弱,当地通信和能源网络所依赖的系统往往过于陈旧、纠结或暴露,而且大多数都是私人持有的3354。例如,谷歌拥有数千英里的水下电缆。

文章还称,普京对乌克兰基础设施的最新攻击旨在吓唬乌克兰平民,削弱他们在冬天到来时的决心。但与此同时,它声称俄罗斯也面临类似的风险,耗资40亿美元的克里米亚大桥遇袭就是例证。目前,俄罗斯对乌克兰关键基础设施的威胁是一种危险的升级。

财经自媒体联盟更多自媒体作者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